但是性格使然,趙墨本身就不是一個多話的人,其實他每一句話都有好好的回答,但是總是過於簡短。
如果一旦跟不上他的思路,就很容易有迷茫感和不被重視感,因而會使人產生一些猜忌和誤會。
兩個人的相遇,有一些戲劇性,但也是緣分的使然,他們兩個人性格的互補性又注定了他們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
“好了,都安靜一點兒,淩安瀾,你來說說事情是怎麽回事?”
先生看了看兩個人的狀態,在兩個人對峙的時候,也是保持著旁觀和觀察的態度,淩安瀾的理直氣壯和林平常的步步後退以及他眼裏時不時閃過的心虛的情緒,還有對趙墨逃學的肯定,都預示著這件事情的不簡單。
能在書院裏教幾十年的書,並且還在學生中極其有威望,麵對當地的權貴子弟也不會去偏袒對方,而是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見過了無數的學生,處理了無數件學生們之間的突發事件,先生怎麽會看不出這其中的貓膩?
更何況先生自己本身也是不簡單的。
他的底氣有三,第一個是他所在的書院,本身就是這裏最好且唯一的一個,附近的學子隻能來這裏就學,甚至因為這裏極好的師資力量,所以每年慕名而來者也是眾多。
第二個則是出身,先生曾是京城裏的一個大官,但是因為為人過於耿直,朝堂上又有各種爾虞我詐不斷,令他的理想與現實完全的背道而馳,這完全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自請辭官,隱居在這小小的縣城裏當個小小的教書先生,偏安一隅。
能夠在爾虞我詐的朝堂上激流勇退,並且沒有絲毫的損傷,甚至可以被批準自請辭官,又怎麽會是個單純古板沒有城府的人?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是自請辭官,本身又是一個極其有才華的人才,所以皇帝也特地給了他一些恩典,京中他也有三五好友,又因為遠離了名利場的關係,其他人都願意在麵兒上給他行一兩個方便。
所以小小縣城裏的各種人際關係,富商豪紳,在他眼裏,就如小蝦米一般不值得在意。
第三個就是他的處事風格極為的果斷,雷厲風行,一旦他說今天要給你處罰,那麽就一定會在今天執行,絕對不會過夜。
所以學生們對他總是又敬又怕,但是因為這位先生教的又實在是好,所以總是上課時,整個課堂座無虛席,下課時整個課堂瞬間空空如也,就怕自己被先生單獨留下來,當那個萬眾矚目的“幸運兒”。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喜歡來自自己教書先生的突然關心。?(?╯?╰?)?
先生一發話,兩人都不敢再爭執下去了,林平常反應過來,他看著自己現在狼狽的樣子和自己哭的稀裏嘩啦的醜態,心裏不由得有些難堪。
他越發的覺得,那個人說的果然沒錯,他們二人果然是自己發奮圖強道路上的,最大的兩塊絆腳石,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兩個的存在,先生怎麽會看不到自己的優秀?
畢竟就連排在第二的那個人都誇自己是有天賦的,他是比不上自己的。
林平常用自己吊車尾的成績去與排名第一的趙墨和排名第三的淩安瀾做對比,並且在別人的挑唆下,接受了一張被畫的又圓又大的餅,他自己也給這張餅增添了一些香味,並且對上麵的配料深信不疑。
他甚至把自己的因素給摘得幹幹淨淨,所有的過錯全部被推卸到,他認為是絆腳石的趙、淩二人身上。
是最典型的被人賣了,還給對方數錢的範例,直到現在還在自命不凡,甚至覺得先生對他不公。
但是先生在這裏,他是萬萬不敢把心裏的這些不甘給表露出來的,隻能乖巧的低著頭,做出一副聆聽狀。
殊不知,他本來還算能看的一張臉上,因為各種扭曲的神情,變得醜陋不堪,早已把他內心的黑暗給展露無遺了。
淩安瀾聽了先生的話,並沒有林平常預想中的小人得誌和贏了自己一籌的欣喜,反而是整了整自己的神色,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先生的話,趙墨因為臨時有急事,所以隻能事急從權,先行從山門離開。
但是他並沒有忘卻學院的規定,特意囑咐學生向先生告假。
隻是學生剛剛從山門口過來,還未行到先生的住處,這位同窗便帶著先生趕到了,學生惶恐,自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會讓先生和這位同窗前來。
這位同窗並未詢問學生任何關於趙同窗的事情,就直接蓋棺定論,給趙同學安了一個莫須有的名頭,這自是讓學生驚怒非常。
趙同窗是一個品德高尚,同時又對學生幫助良多的人,學生自然是聽不得他被詆毀的,情急之下,言語有些偏頗,還請二位多多包涵。
隻是,學生本身就是要去為趙同窗去請假的,現在讓先生先因為這件事找過來了,倒是學生的不是,學生隻恨自己為何不多長兩雙腿,能夠在第一時間向先生傳遞消息,這樣,也不會讓這位關心我們的同窗被遭了誤會。”
本來如果對方要是咄咄逼人,言辭狠戾的話,林平常是完全可以對付的,畢竟那個人已經給他寫了該怎樣應對那些話的模板,隻要照著念下去,按照那個人的計劃,這兩個討人厭的人就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了。
可是現在,對方明裏暗裏在陰陽怪氣地控訴自己,最後卻又處處為自己著想,說這隻是自己的一場誤會,反而讓自己手中的必勝話術失去了它應有的效果。
現在到底該怎麽辦呢?
那個人也沒有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啊。
真是的。
他怎麽這麽廢物,果然是不如我的,還第二呢,我看是含水量極高的第二吧。
林平常心裏不屑,同時,又有些慌張,但是嘴上卻振振有詞:“你說他家裏有事,那到底是什麽事啊?你說的這麽含糊不清,後麵這麽一大堆的話,不會是為了掩飾吧?”
林平常本來是隨口的一句,卻不曾想誤打誤撞的問到了點子上。
如果一旦跟不上他的思路,就很容易有迷茫感和不被重視感,因而會使人產生一些猜忌和誤會。
兩個人的相遇,有一些戲劇性,但也是緣分的使然,他們兩個人性格的互補性又注定了他們可以成為很好的朋友。
“好了,都安靜一點兒,淩安瀾,你來說說事情是怎麽回事?”
先生看了看兩個人的狀態,在兩個人對峙的時候,也是保持著旁觀和觀察的態度,淩安瀾的理直氣壯和林平常的步步後退以及他眼裏時不時閃過的心虛的情緒,還有對趙墨逃學的肯定,都預示著這件事情的不簡單。
能在書院裏教幾十年的書,並且還在學生中極其有威望,麵對當地的權貴子弟也不會去偏袒對方,而是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平公正,一視同仁。
見過了無數的學生,處理了無數件學生們之間的突發事件,先生怎麽會看不出這其中的貓膩?
更何況先生自己本身也是不簡單的。
他的底氣有三,第一個是他所在的書院,本身就是這裏最好且唯一的一個,附近的學子隻能來這裏就學,甚至因為這裏極好的師資力量,所以每年慕名而來者也是眾多。
第二個則是出身,先生曾是京城裏的一個大官,但是因為為人過於耿直,朝堂上又有各種爾虞我詐不斷,令他的理想與現實完全的背道而馳,這完全不是他想要的,所以他自請辭官,隱居在這小小的縣城裏當個小小的教書先生,偏安一隅。
能夠在爾虞我詐的朝堂上激流勇退,並且沒有絲毫的損傷,甚至可以被批準自請辭官,又怎麽會是個單純古板沒有城府的人?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是自請辭官,本身又是一個極其有才華的人才,所以皇帝也特地給了他一些恩典,京中他也有三五好友,又因為遠離了名利場的關係,其他人都願意在麵兒上給他行一兩個方便。
所以小小縣城裏的各種人際關係,富商豪紳,在他眼裏,就如小蝦米一般不值得在意。
第三個就是他的處事風格極為的果斷,雷厲風行,一旦他說今天要給你處罰,那麽就一定會在今天執行,絕對不會過夜。
所以學生們對他總是又敬又怕,但是因為這位先生教的又實在是好,所以總是上課時,整個課堂座無虛席,下課時整個課堂瞬間空空如也,就怕自己被先生單獨留下來,當那個萬眾矚目的“幸運兒”。
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學生喜歡來自自己教書先生的突然關心。?(?╯?╰?)?
先生一發話,兩人都不敢再爭執下去了,林平常反應過來,他看著自己現在狼狽的樣子和自己哭的稀裏嘩啦的醜態,心裏不由得有些難堪。
他越發的覺得,那個人說的果然沒錯,他們二人果然是自己發奮圖強道路上的,最大的兩塊絆腳石,如果不是因為他們兩個的存在,先生怎麽會看不到自己的優秀?
畢竟就連排在第二的那個人都誇自己是有天賦的,他是比不上自己的。
林平常用自己吊車尾的成績去與排名第一的趙墨和排名第三的淩安瀾做對比,並且在別人的挑唆下,接受了一張被畫的又圓又大的餅,他自己也給這張餅增添了一些香味,並且對上麵的配料深信不疑。
他甚至把自己的因素給摘得幹幹淨淨,所有的過錯全部被推卸到,他認為是絆腳石的趙、淩二人身上。
是最典型的被人賣了,還給對方數錢的範例,直到現在還在自命不凡,甚至覺得先生對他不公。
但是先生在這裏,他是萬萬不敢把心裏的這些不甘給表露出來的,隻能乖巧的低著頭,做出一副聆聽狀。
殊不知,他本來還算能看的一張臉上,因為各種扭曲的神情,變得醜陋不堪,早已把他內心的黑暗給展露無遺了。
淩安瀾聽了先生的話,並沒有林平常預想中的小人得誌和贏了自己一籌的欣喜,反而是整了整自己的神色,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先生的話,趙墨因為臨時有急事,所以隻能事急從權,先行從山門離開。
但是他並沒有忘卻學院的規定,特意囑咐學生向先生告假。
隻是學生剛剛從山門口過來,還未行到先生的住處,這位同窗便帶著先生趕到了,學生惶恐,自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麽,會讓先生和這位同窗前來。
這位同窗並未詢問學生任何關於趙同窗的事情,就直接蓋棺定論,給趙同學安了一個莫須有的名頭,這自是讓學生驚怒非常。
趙同窗是一個品德高尚,同時又對學生幫助良多的人,學生自然是聽不得他被詆毀的,情急之下,言語有些偏頗,還請二位多多包涵。
隻是,學生本身就是要去為趙同窗去請假的,現在讓先生先因為這件事找過來了,倒是學生的不是,學生隻恨自己為何不多長兩雙腿,能夠在第一時間向先生傳遞消息,這樣,也不會讓這位關心我們的同窗被遭了誤會。”
本來如果對方要是咄咄逼人,言辭狠戾的話,林平常是完全可以對付的,畢竟那個人已經給他寫了該怎樣應對那些話的模板,隻要照著念下去,按照那個人的計劃,這兩個討人厭的人就不會再有翻身的機會了。
可是現在,對方明裏暗裏在陰陽怪氣地控訴自己,最後卻又處處為自己著想,說這隻是自己的一場誤會,反而讓自己手中的必勝話術失去了它應有的效果。
現在到底該怎麽辦呢?
那個人也沒有教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麽辦啊。
真是的。
他怎麽這麽廢物,果然是不如我的,還第二呢,我看是含水量極高的第二吧。
林平常心裏不屑,同時,又有些慌張,但是嘴上卻振振有詞:“你說他家裏有事,那到底是什麽事啊?你說的這麽含糊不清,後麵這麽一大堆的話,不會是為了掩飾吧?”
林平常本來是隨口的一句,卻不曾想誤打誤撞的問到了點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