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正式的開學的日子。
唐忠國早早的就把小丫頭收拾好了,送到了前圓恩寺小學上學去了,而他自己則是準備好了上學一應的物品準備提早去細管胡同的五中去報到了。
這個年代的學製其實是很亂的。
例如四九城的學製就分為「五四學製」和「十年一貫製」,也有不少學校改回了「六三製」。
所謂的「五四學製」是小學五年,初中四年,之後如果要上高中的話,就是三年。
而「十年一貫製」則是小學四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
這主要是見過前後這十年左右時間的遺留問題。
「五四製」是從民國初年就有的學製,但是並沒有普及,因為那個時候普通人能有機會上個小學已經是不得了了,大部分學習欲望的孩子去的還是鄰裏的私塾,新學堂也並沒有普及。
但是在抗日戰爭後期,為了普及教育,國家將小學校和中學校進行了等級劃分。
小學校分為初級小學、高級小學和完全小學,分別是4年、2年和6年。
中學校也一樣,分為初中和高中。
但是這樣劃分就導致了下麵的教育體係變得異常的混亂。
可能初小的學曆,勉強上個高小,但是高小根本就沒有讀多長時間就退學出來工作了,所以也導致很多工作要求的基本文化水平根本沒有達到。
拿大院裏麵的人舉例來說。
三個大爺,一大爺易中海的學曆是初中,但是並沒有念完,而是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就出來工作了。
二大爺劉海中是高小學曆,但是他這個高小也是沒有念完的,實際上的學曆也就是個初小,這也是為什麽二大爺一直以來競選三車間鍛工車間段長沒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學曆。
車間段長的基礎學曆也是要求初中的,而劉海中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學曆不夠,不去夜校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學曆水平,就想著歪門邪道,車間主任再傻也不可能聘用他的啊。
三大爺學曆算是不錯的,是中專學曆,但是他這個中專也沒有讀完,要不是他身為小業主的爹使了錢,在建國之前就把他塞到了前圓恩寺小學教書,建國之後他能不能考得上教師資格還是另一碼事呢!
這就是老學製,也是因為老學製有了不少學曆與真實文化水平不符的人,國家才對教育進行改革的,但是改革的過程中各種方案並出,就造成了現在學製混亂的結果。
就拿唐忠國本人來說,他是一開始就是「五四製」的學生,之前的中學的是161中學,而要考五中的話,他的學製就變成了「十年一貫製」的學生了,他的高中也就隻能讀兩年,而這兩年之後,他可是要跟大批上了三年高中的學生競爭的。
要不是,這個年代的教學水平跟後世真的沒法比較,應試教育也沒有真正普及開來,所以競爭程度對唐忠國來講肯定沒有那麽多的。
還好的就是,去細管胡同五中讀書根本就不用住校的,他家離得相當的近,步行也就15分鍾,如果騎車的話可能也就六七分鍾這樣子。
唐忠國準備的東西也不少的。
除了必須要帶的糧票、肉票和菜票之外,唐忠國把所有的二手高中課本都帶上來,打算就放在學校用不拿回家了,畢竟,現在的高中生活並沒有以前那麽緊張,冬季是上午十點上學,下午四點放學,而夏季的情況就是上午九點上學,下午五點放學,要多延長兩個小時。
其實放學之後也並不是直接回家的,而是需要做勞動的。
例如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需要去撿煤核和拾大糞去換票,票要交到學校的,學校可以用這些票抵一部分的菜票和熱水的錢的。
要知道,現在打熱水是要錢的,有學校自己印發的熱水票的。
除了這些基礎勞動之外,學校是有農學課程的,主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下地勞作,怎麽種莊稼種蔬菜,怎麽漚肥澆地,雖然現在沒有學分的說法的,但是有操行分這個東西在的,如果操行分太少的話,畢業證是不予通過的。
而這些相應的勞動,也是要準備相應的工具的,雖然比較大的鏟子鋤頭鐮刀之類學校有現成的,但是撿煤核拾大糞的工作總不能用手吧。
所以唐忠國很早就準備好了這些工具,要不是這兩個月他練武有成的話,他扛這些東西去學校還是需要找人幫忙的,畢竟,他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原身的身體素質其實並不怎麽好,雖然酒的度數確實很高,但是能喝半瓶酒就酒精中毒的體質,也是有夠差的。
“李源潮,這邊!!!”
唐忠國剛進學校門口就看到了一個認識的同學。
“忠國,快過來,我這邊排著隊呢!!”
李源潮回頭一看,就看到了一身掛著大包小包的唐忠國。
“哎呀!可算是遇到認識的人了,也不知道為什麽我們學校考五中的人怎麽這麽少呢?!”
唐忠國也是感歎道。
“誰說不是呢!三班的白小華和寧小偉都考了一中,其他班學習不錯的,根本連考高中的想法都沒有,我們這一屆考高中的學生兩隻手都數得過來!”
李源潮回道。
“那沒辦法啊,能考中專的話,還是考中專的好,起碼中專讀完三年,出來就能分配一個專業比較對口的工作的,要是過來讀高中的話,他們又要耽誤兩年,才能讀大學。。。”
“但是大學出來就是幹部啊,也可能是家裏條件不允許吧。。。”
“我們四班好就好在,基本上能去中專的都去了,其他的人不讀了也都陸續找到了工作了,也都沒在家閑著。。。”
李源潮繼續說道。
唐忠國原來161中學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學校,雖然沒有高中學部,但是大半的生源全都是高幹家庭出來的孩子,甚至於有國家領導人的孩子也在裏麵讀書。
然而,大部分高幹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確實沒法描述,學校成績靠後的基本都是這些人,反而那些就近原則分配學校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成績都比較好,但也有特例。
就像是唐忠國和李源潮,唐忠國的父親本身就屬於軍工口的,要不是父母屬於技術指導,還參加了保密項目常年不在家的話,他們一家六口人早就進了大院裏生活了。
嚴格來講唐忠國也屬於高幹家庭,雖然房子還住在大雜院,但是各項福利並沒有少多少,各種票據一應俱全,這也是為什麽每個月唐忠國和他妹妹拿70多塊錢,卻沒有一個大院裏麵的人來吸他家血的原因。
一方麵是在唐從文夫婦再走之前跟三個大爺特殊交代過,另方麵就是唐忠國的母親跟街道辦王主任還有那一點親戚關係,雖然出了五服,但是這年頭親戚裏道的關係可是比後世強不少的,王主任暗地裏麵也幫著照顧唐忠國兄妹倆人,要知道他父母離開家的時候唐忠國可才10歲。
李源潮也屬於高幹家庭,他父親在市委工作,母親在市婦聯工作,本來李源潮的學習態度不咋滴,按照一般來說能上個中專就燒高香,但是自從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跟唐忠國成同桌之後,李源潮也被唐忠國的學習態度影響了,一起考上了高中,選的也是跟唐忠國一樣的物種。
為了這件事,初中畢業之後,李源潮父母送了不少吃喝給唐忠國,甚至這年頭市麵上根本見不到的奶粉也弄了三罐給唐婉婷喝,這東西一看就是李源潮跟自己父母說的。
“下一個!”
終於輪到了李源潮和唐忠國兩人了。
“這個的課本卷子費是1塊3毛錢,隻吃中午飯的話,一共交100斤糧票,吃晚上飯的話,多交50斤糧票就可以了,如果糧票不夠數的話,可以自己從家裏帶糧食過來,每天帶1斤棒子麵就可以了,如果要吃葷腥的話,就提前去食堂跟炊事員說好,提前把肉票準備好就行了!”
“交完錢票去下個人那領書本和學生證!”
收錢的老師直接說道。
“老師,如果我不要課本隻要卷子的話,需要交多少錢?我假期的時候已經把課本都買全了?!”
唐忠國問道。
“不要課本的話,去掉本學期的課本費八毛,剩下的卷子就交五毛錢就可以了,對了啊,如果家庭情況不好的話,就等那邊分班結束之後,去申請一下助學金,助學金也不多,一個人一個月最多就能領8塊錢!”
老師頭也不抬的說道。
這年頭,高中和初中是沒有學費的,隻有學雜費,而小學是要學費的,畢竟上小學的人可是很多的,但是學費也不高,一般一個學期也就一塊五左右,相當於沒交錢,真不可能有家庭連一個學期四五個月都賺不到一塊五毛錢,如果有的話,你還不如不上學,直接在鄉下掙工分都要比上學的強。
唐忠國早早的就把小丫頭收拾好了,送到了前圓恩寺小學上學去了,而他自己則是準備好了上學一應的物品準備提早去細管胡同的五中去報到了。
這個年代的學製其實是很亂的。
例如四九城的學製就分為「五四學製」和「十年一貫製」,也有不少學校改回了「六三製」。
所謂的「五四學製」是小學五年,初中四年,之後如果要上高中的話,就是三年。
而「十年一貫製」則是小學四年,初中四年,高中兩年。
這主要是見過前後這十年左右時間的遺留問題。
「五四製」是從民國初年就有的學製,但是並沒有普及,因為那個時候普通人能有機會上個小學已經是不得了了,大部分學習欲望的孩子去的還是鄰裏的私塾,新學堂也並沒有普及。
但是在抗日戰爭後期,為了普及教育,國家將小學校和中學校進行了等級劃分。
小學校分為初級小學、高級小學和完全小學,分別是4年、2年和6年。
中學校也一樣,分為初中和高中。
但是這樣劃分就導致了下麵的教育體係變得異常的混亂。
可能初小的學曆,勉強上個高小,但是高小根本就沒有讀多長時間就退學出來工作了,所以也導致很多工作要求的基本文化水平根本沒有達到。
拿大院裏麵的人舉例來說。
三個大爺,一大爺易中海的學曆是初中,但是並沒有念完,而是初中二年級的時候就出來工作了。
二大爺劉海中是高小學曆,但是他這個高小也是沒有念完的,實際上的學曆也就是個初小,這也是為什麽二大爺一直以來競選三車間鍛工車間段長沒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學曆。
車間段長的基礎學曆也是要求初中的,而劉海中一直以來都知道自己學曆不夠,不去夜校想辦法提高自己的學曆水平,就想著歪門邪道,車間主任再傻也不可能聘用他的啊。
三大爺學曆算是不錯的,是中專學曆,但是他這個中專也沒有讀完,要不是他身為小業主的爹使了錢,在建國之前就把他塞到了前圓恩寺小學教書,建國之後他能不能考得上教師資格還是另一碼事呢!
這就是老學製,也是因為老學製有了不少學曆與真實文化水平不符的人,國家才對教育進行改革的,但是改革的過程中各種方案並出,就造成了現在學製混亂的結果。
就拿唐忠國本人來說,他是一開始就是「五四製」的學生,之前的中學的是161中學,而要考五中的話,他的學製就變成了「十年一貫製」的學生了,他的高中也就隻能讀兩年,而這兩年之後,他可是要跟大批上了三年高中的學生競爭的。
要不是,這個年代的教學水平跟後世真的沒法比較,應試教育也沒有真正普及開來,所以競爭程度對唐忠國來講肯定沒有那麽多的。
還好的就是,去細管胡同五中讀書根本就不用住校的,他家離得相當的近,步行也就15分鍾,如果騎車的話可能也就六七分鍾這樣子。
唐忠國準備的東西也不少的。
除了必須要帶的糧票、肉票和菜票之外,唐忠國把所有的二手高中課本都帶上來,打算就放在學校用不拿回家了,畢竟,現在的高中生活並沒有以前那麽緊張,冬季是上午十點上學,下午四點放學,而夏季的情況就是上午九點上學,下午五點放學,要多延長兩個小時。
其實放學之後也並不是直接回家的,而是需要做勞動的。
例如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需要去撿煤核和拾大糞去換票,票要交到學校的,學校可以用這些票抵一部分的菜票和熱水的錢的。
要知道,現在打熱水是要錢的,有學校自己印發的熱水票的。
除了這些基礎勞動之外,學校是有農學課程的,主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下地勞作,怎麽種莊稼種蔬菜,怎麽漚肥澆地,雖然現在沒有學分的說法的,但是有操行分這個東西在的,如果操行分太少的話,畢業證是不予通過的。
而這些相應的勞動,也是要準備相應的工具的,雖然比較大的鏟子鋤頭鐮刀之類學校有現成的,但是撿煤核拾大糞的工作總不能用手吧。
所以唐忠國很早就準備好了這些工具,要不是這兩個月他練武有成的話,他扛這些東西去學校還是需要找人幫忙的,畢竟,他剛穿越過來的時候,原身的身體素質其實並不怎麽好,雖然酒的度數確實很高,但是能喝半瓶酒就酒精中毒的體質,也是有夠差的。
“李源潮,這邊!!!”
唐忠國剛進學校門口就看到了一個認識的同學。
“忠國,快過來,我這邊排著隊呢!!”
李源潮回頭一看,就看到了一身掛著大包小包的唐忠國。
“哎呀!可算是遇到認識的人了,也不知道為什麽我們學校考五中的人怎麽這麽少呢?!”
唐忠國也是感歎道。
“誰說不是呢!三班的白小華和寧小偉都考了一中,其他班學習不錯的,根本連考高中的想法都沒有,我們這一屆考高中的學生兩隻手都數得過來!”
李源潮回道。
“那沒辦法啊,能考中專的話,還是考中專的好,起碼中專讀完三年,出來就能分配一個專業比較對口的工作的,要是過來讀高中的話,他們又要耽誤兩年,才能讀大學。。。”
“但是大學出來就是幹部啊,也可能是家裏條件不允許吧。。。”
“我們四班好就好在,基本上能去中專的都去了,其他的人不讀了也都陸續找到了工作了,也都沒在家閑著。。。”
李源潮繼續說道。
唐忠國原來161中學其實是一個比較好的學校,雖然沒有高中學部,但是大半的生源全都是高幹家庭出來的孩子,甚至於有國家領導人的孩子也在裏麵讀書。
然而,大部分高幹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確實沒法描述,學校成績靠後的基本都是這些人,反而那些就近原則分配學校的普通人家的孩子成績都比較好,但也有特例。
就像是唐忠國和李源潮,唐忠國的父親本身就屬於軍工口的,要不是父母屬於技術指導,還參加了保密項目常年不在家的話,他們一家六口人早就進了大院裏生活了。
嚴格來講唐忠國也屬於高幹家庭,雖然房子還住在大雜院,但是各項福利並沒有少多少,各種票據一應俱全,這也是為什麽每個月唐忠國和他妹妹拿70多塊錢,卻沒有一個大院裏麵的人來吸他家血的原因。
一方麵是在唐從文夫婦再走之前跟三個大爺特殊交代過,另方麵就是唐忠國的母親跟街道辦王主任還有那一點親戚關係,雖然出了五服,但是這年頭親戚裏道的關係可是比後世強不少的,王主任暗地裏麵也幫著照顧唐忠國兄妹倆人,要知道他父母離開家的時候唐忠國可才10歲。
李源潮也屬於高幹家庭,他父親在市委工作,母親在市婦聯工作,本來李源潮的學習態度不咋滴,按照一般來說能上個中專就燒高香,但是自從初中二年級的時候跟唐忠國成同桌之後,李源潮也被唐忠國的學習態度影響了,一起考上了高中,選的也是跟唐忠國一樣的物種。
為了這件事,初中畢業之後,李源潮父母送了不少吃喝給唐忠國,甚至這年頭市麵上根本見不到的奶粉也弄了三罐給唐婉婷喝,這東西一看就是李源潮跟自己父母說的。
“下一個!”
終於輪到了李源潮和唐忠國兩人了。
“這個的課本卷子費是1塊3毛錢,隻吃中午飯的話,一共交100斤糧票,吃晚上飯的話,多交50斤糧票就可以了,如果糧票不夠數的話,可以自己從家裏帶糧食過來,每天帶1斤棒子麵就可以了,如果要吃葷腥的話,就提前去食堂跟炊事員說好,提前把肉票準備好就行了!”
“交完錢票去下個人那領書本和學生證!”
收錢的老師直接說道。
“老師,如果我不要課本隻要卷子的話,需要交多少錢?我假期的時候已經把課本都買全了?!”
唐忠國問道。
“不要課本的話,去掉本學期的課本費八毛,剩下的卷子就交五毛錢就可以了,對了啊,如果家庭情況不好的話,就等那邊分班結束之後,去申請一下助學金,助學金也不多,一個人一個月最多就能領8塊錢!”
老師頭也不抬的說道。
這年頭,高中和初中是沒有學費的,隻有學雜費,而小學是要學費的,畢竟上小學的人可是很多的,但是學費也不高,一般一個學期也就一塊五左右,相當於沒交錢,真不可能有家庭連一個學期四五個月都賺不到一塊五毛錢,如果有的話,你還不如不上學,直接在鄉下掙工分都要比上學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