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昨日善可擋今時災
道友!那賊子她又寫新書了 作者:三四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最後的一幕,在案台之上的獸形狐仙身形模糊、直至消散,和阿生化為一體。
至此,九尾現。
巨大的白色狐狸顯現真身,布滿了仙靈之氣,與那席卷著黃沙而來的吞沙撼地獸,遙遙對峙。
仙狐的身後,是被阿生庇護著的村民。
對戰的結果沒有寫明,但狐仙的強大毋容置疑,因此,停在這裏剛剛好。
王大河似乎看到了一隻聖潔靈動、充滿庇護之意的狐狸,盤踞於村民前方。
故事到此結束,他悵然若失,翻過下一頁,看到了有道是留下的一句後記——
「昨日善可擋今時災,是道三世傘。」
這句話映入眼簾。
村民和狐仙之間的糾葛,讓人數不清有多少次逆轉輪回,全文無一字道「傘」,然而,可擋去風雨的,已然是傘了。
它是一柄由無數善意恩情、交織而成的傘。
王大河本以為文名中提到的「三世傘」,會是尋常話本中經常會出現的強大法器,沒想到,它並不是實物。
若它隻是一個強大的法器,反而落了下乘。
王大河雖然生活簡單,可也活了這麽多年,當然看出有道是虛構的這個村子,是為了故事而存在的。
與世隔絕,仿若一個單獨的、不與外界交流的世界,將人性中的惡意削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美化。
然而這個故事中,提到的東西卻很有趣——狐仙是什麽樣的,要看祭拜它時人心如何。
若以惡念祭拜,則狐仙為惡;
若是善心當麵,則狐仙亦隨。
祝無邀寫這個故事時,本意是想到了這方天地、或許祭拜風氣更重,畢竟她在的世界沒什麽靈異事件、依然有很多蒙昧之舉。
到了這裏,那可真的有仙法。
說不準哪次大旱,為了求雨,就推出一雙童子為祭。
要不然就是供奉了神靈,有祭祀的習慣,動不動就得淋點血之類的。
簡直造孽。
她這個故事寫出來,不一定立竿見影,卻會讓看過的人心裏埋個釘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能有個念頭閃過——
需要的祭祀方式如此殘忍,這尊「神」,真的會庇護眾人嗎?
既然有餘力,不費勁,還能賺錢,祝無邀當然樂意嚐試。
能帶來一絲一毫的改變也不錯。
祝無邀想得不錯,可事情的發展,偶爾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進展。
受惠者,也是她意料之外的。
王大河看完「三世傘」後,好多天都沉浸在情節之中,反複品味其中的道理,似乎完全認同了那套道理。
浣洗衣服也更來勁了。
這幾天大河冰融,已經化得差不多了,隻需要走遠一些,挑著衣服過去就行。
可比在院子裏整個盆來回換水方便許多。
他帶了皂角、板凳等物件,趁著衣服還沒沾水變沉,想著先去林子裏轉轉,說不準近處能有什麽山貨。
結果這一看,卻偶遇了個意想不到的東西——
一隻騾子!
王大河嚇了一跳,這雖然算不上荒郊野嶺,卻罕有人至,怎麽會有個落單的騾子?
也得不少錢的。
說不準把它賣了,能換本「三世傘」。
王大河心念微動,可當他仔細看去,卻發現這騾子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了些懇求,格外靈動。
剛看完三世傘不久,王大河還沒從沉浸式思考中走出來,他不由得進行了聯想。
野獸修行,無相之身……
騾子,串子,注定了沒有小騾子,怎麽不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非公非母、無相之身呢?
莫非這隻騾子,是個靈物?
王大河抱著嚐試心理開口道:“你要是能聽懂,就眨一眨眼睛。”
騾子眨了眨眼睛。
謔!
王大河這回是真嚇了一跳。
他似乎在這隻騾子的眼睛裏,看見了智慧的光芒,王大河悟了。
這位騾子,可能是遭遇劫難了。
看看這被燒焦的毛,看看那淩亂的造型,也是一位風裏來、火裏去,響當當的騾子。
王大河心中浮現出了有道是的後記——「昨日善,可擋今時災。」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他怎麽能袖手旁觀?
————
南離城再往南,山林之間。
祝無邀正在禦劍飛行,對於她一個築基期的修士而言,這項本事有些勉強。
離地三尺是最安全的距離,雖然會緩慢減速、直至落地,但格外平穩,不會出現風險。
如果持續運轉靈力,也可以不斷躍升,與地麵拉開距離,高過樹冠。
可想要維持高度,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稍微不注意,就會變得不穩。
“祝無邀,你對禦劍飛行的理解有偏差。”
葉小舟從樹梢上輕輕一躍,瞬間跨過了祝無邀努力將近一刻鍾的距離,繼續說道:
“你要想得是如何飛的更高,而不是怎麽避免掉下來。”
祝無邀點點頭,大概明白了葉小舟的意思。
前者的關注點在高空,後者的關注點在地麵,就像玩滑板、騎自行車時,方向總是會往眼睛看的地方偏移。
“照你這個速度,咱們今天又得風餐露宿了。”
“一勞永逸,你再讓我分神,我築基期可就學不會禦劍飛行了。”
葉小舟找了棵長得毛茸茸的大樹,將自己陷進樹冠裏,擋住太陽,生無可戀地掛在樹杈上躺平。
她怎麽就一時興起,想要教人禦劍飛行呢?
最近是冰消雪融的時節,天氣逐漸回暖,眼瞧著春天就要來了。
祝無邀將文稿交給了顧朗,不僅如此,她還將後麵的大綱一並給了出去,萬一此次出行有個三長兩短、不小心死了,好歹不會斷更。
又去見了華影停,告知了令牌的事情。
最後,去參加拍賣會、成功得來了那塊南槐礦的消息,將靈石置換成了丹藥。
一切準備好後,祝無邀給池長老留下書信辭行,和葉小舟來了南方。
兩人已經走過了南離城,畢竟是在巨闕派腳下、而且祝無邀還曾在那裏露麵,說不準會被人認出,徒生事端。
時至今日,兩人的旅程進度感人。
可以說是剛剛起步,還不如兩匹馬跑得快。
至此,九尾現。
巨大的白色狐狸顯現真身,布滿了仙靈之氣,與那席卷著黃沙而來的吞沙撼地獸,遙遙對峙。
仙狐的身後,是被阿生庇護著的村民。
對戰的結果沒有寫明,但狐仙的強大毋容置疑,因此,停在這裏剛剛好。
王大河似乎看到了一隻聖潔靈動、充滿庇護之意的狐狸,盤踞於村民前方。
故事到此結束,他悵然若失,翻過下一頁,看到了有道是留下的一句後記——
「昨日善可擋今時災,是道三世傘。」
這句話映入眼簾。
村民和狐仙之間的糾葛,讓人數不清有多少次逆轉輪回,全文無一字道「傘」,然而,可擋去風雨的,已然是傘了。
它是一柄由無數善意恩情、交織而成的傘。
王大河本以為文名中提到的「三世傘」,會是尋常話本中經常會出現的強大法器,沒想到,它並不是實物。
若它隻是一個強大的法器,反而落了下乘。
王大河雖然生活簡單,可也活了這麽多年,當然看出有道是虛構的這個村子,是為了故事而存在的。
與世隔絕,仿若一個單獨的、不與外界交流的世界,將人性中的惡意削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美化。
然而這個故事中,提到的東西卻很有趣——狐仙是什麽樣的,要看祭拜它時人心如何。
若以惡念祭拜,則狐仙為惡;
若是善心當麵,則狐仙亦隨。
祝無邀寫這個故事時,本意是想到了這方天地、或許祭拜風氣更重,畢竟她在的世界沒什麽靈異事件、依然有很多蒙昧之舉。
到了這裏,那可真的有仙法。
說不準哪次大旱,為了求雨,就推出一雙童子為祭。
要不然就是供奉了神靈,有祭祀的習慣,動不動就得淋點血之類的。
簡直造孽。
她這個故事寫出來,不一定立竿見影,卻會讓看過的人心裏埋個釘子,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能有個念頭閃過——
需要的祭祀方式如此殘忍,這尊「神」,真的會庇護眾人嗎?
既然有餘力,不費勁,還能賺錢,祝無邀當然樂意嚐試。
能帶來一絲一毫的改變也不錯。
祝無邀想得不錯,可事情的發展,偶爾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進展。
受惠者,也是她意料之外的。
王大河看完「三世傘」後,好多天都沉浸在情節之中,反複品味其中的道理,似乎完全認同了那套道理。
浣洗衣服也更來勁了。
這幾天大河冰融,已經化得差不多了,隻需要走遠一些,挑著衣服過去就行。
可比在院子裏整個盆來回換水方便許多。
他帶了皂角、板凳等物件,趁著衣服還沒沾水變沉,想著先去林子裏轉轉,說不準近處能有什麽山貨。
結果這一看,卻偶遇了個意想不到的東西——
一隻騾子!
王大河嚇了一跳,這雖然算不上荒郊野嶺,卻罕有人至,怎麽會有個落單的騾子?
也得不少錢的。
說不準把它賣了,能換本「三世傘」。
王大河心念微動,可當他仔細看去,卻發現這騾子的眼神中,似乎流露出了些懇求,格外靈動。
剛看完三世傘不久,王大河還沒從沉浸式思考中走出來,他不由得進行了聯想。
野獸修行,無相之身……
騾子,串子,注定了沒有小騾子,怎麽不是另一種形式上的非公非母、無相之身呢?
莫非這隻騾子,是個靈物?
王大河抱著嚐試心理開口道:“你要是能聽懂,就眨一眨眼睛。”
騾子眨了眨眼睛。
謔!
王大河這回是真嚇了一跳。
他似乎在這隻騾子的眼睛裏,看見了智慧的光芒,王大河悟了。
這位騾子,可能是遭遇劫難了。
看看這被燒焦的毛,看看那淩亂的造型,也是一位風裏來、火裏去,響當當的騾子。
王大河心中浮現出了有道是的後記——「昨日善,可擋今時災。」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他怎麽能袖手旁觀?
————
南離城再往南,山林之間。
祝無邀正在禦劍飛行,對於她一個築基期的修士而言,這項本事有些勉強。
離地三尺是最安全的距離,雖然會緩慢減速、直至落地,但格外平穩,不會出現風險。
如果持續運轉靈力,也可以不斷躍升,與地麵拉開距離,高過樹冠。
可想要維持高度,就需要集中注意力,是一件很累的事情。
稍微不注意,就會變得不穩。
“祝無邀,你對禦劍飛行的理解有偏差。”
葉小舟從樹梢上輕輕一躍,瞬間跨過了祝無邀努力將近一刻鍾的距離,繼續說道:
“你要想得是如何飛的更高,而不是怎麽避免掉下來。”
祝無邀點點頭,大概明白了葉小舟的意思。
前者的關注點在高空,後者的關注點在地麵,就像玩滑板、騎自行車時,方向總是會往眼睛看的地方偏移。
“照你這個速度,咱們今天又得風餐露宿了。”
“一勞永逸,你再讓我分神,我築基期可就學不會禦劍飛行了。”
葉小舟找了棵長得毛茸茸的大樹,將自己陷進樹冠裏,擋住太陽,生無可戀地掛在樹杈上躺平。
她怎麽就一時興起,想要教人禦劍飛行呢?
最近是冰消雪融的時節,天氣逐漸回暖,眼瞧著春天就要來了。
祝無邀將文稿交給了顧朗,不僅如此,她還將後麵的大綱一並給了出去,萬一此次出行有個三長兩短、不小心死了,好歹不會斷更。
又去見了華影停,告知了令牌的事情。
最後,去參加拍賣會、成功得來了那塊南槐礦的消息,將靈石置換成了丹藥。
一切準備好後,祝無邀給池長老留下書信辭行,和葉小舟來了南方。
兩人已經走過了南離城,畢竟是在巨闕派腳下、而且祝無邀還曾在那裏露麵,說不準會被人認出,徒生事端。
時至今日,兩人的旅程進度感人。
可以說是剛剛起步,還不如兩匹馬跑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