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陰煞再現
道友!那賊子她又寫新書了 作者:三四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葉小——唔!”
被認出了身份的葉小舟一把捂住祝無邀的嘴,衝書坊老板說道:
“給我拿本兒「外門雜役」。”
說著,接過話本、扔下銀錢,將祝無邀拖到了門外,把人鬆開。
“記好了啊,我最近叫周小葉。”
祝無邀看向周小葉,滿頭黑線,問道:
“你怎麽回事兒,在這兒做什麽呢,什麽叫「你為什麽會在這裏」?”
就算祝無邀再怎麽糊塗,也能看出來,這事兒有點不對勁。
她狐疑地看向葉小舟,總覺得有什麽事、似乎是自己不知道的。
結果,話還沒來得及說完,就見到眼前的身影慢慢變淡了,下一瞬,徹底消失不見。
祝無邀一口氣堵在心口,差點兒沒上來。
好歹讓她把話說完啊。
至少回摘星樓、幫忙找人救一下小命,這要求不過分吧?
“哎……倒了八輩子黴了。”
祝無邀念叨了一句,心塞得不行。
這葉小舟也太難抓了。
這一回,祝無邀算是徹底想明白了,她就是在故意避著自己,也不知道在跑什麽。
她鬱悶不已,隨便找了家客棧,暫時歇腳。
祝無邀點了兩盤小菜,一壺果酒。
修仙之人,度數這麽低的果酒,自然是醉不了人的。
不過嚐個甜滋味兒而已。
今兒個無語先生話本新一期開賣,有些來吃酒的,拿這當個話題。
“你們可知曉,那無語先生和有道是,兩人似乎私交不錯。”
“不可能吧,俗話說得好——文人相輕,這兩位不在背後互相咒罵,我都當她們品行好、是個能忍的人物了,還私交不錯?”
一邊說著,那酒客一邊捏著杯子搖頭,明顯不信。
“話說,你們覺得三世傘、和外門雜役,哪個更好?”
這夥人明顯不是任何一方的忠實擁躉,倒是能心平氣和地討論這個問題。
眾人麵麵相覷,有位啞然失笑,說出了真實想法:
“要我說啊,若是買一本收藏,那我會選擇三世傘;可若是問我平常更愛看哪個——”
有人接著話說了下去:“那必然是無語先生的話本嘍!”
祝無邀聽得啞然失笑。
雖然她算不得什麽文壇大家,寫得東西也無甚內涵,但有道是這個筆名寫得話本,在她刻意區分下,確實比無語先生寫得更有表達內容。
這不就是她上輩子對待名著的態度嗎?
尊重,但不怎麽看。
要說買書,那必然買點兒有內涵的東西,然後將它束之高閣。
平日裏都看些輕鬆自在的小說。
聽著旁邊兒的討論,祝無邀心情好了點兒,她習慣成自然地結了「落子結緣」的法印。
直到放下手,她才突然想起來——
剛剛結印的時候,似乎忘了在心裏念叨自己需要什麽。
自己現在需要的可多了去了。
要故人消息、要救命契機、要洗煉無鋒劍用得礦石、要提升實力、要周小葉蹤跡……
也不知道落子結緣能帶來什麽東西。
正思忖著,祝無邀突然聽到了旁邊兒的談話聲:
“你們知道嗎,感孝城向南,騎馬大概半日,能遇著一處亂葬崗。
“我聽說,那裏偶爾會有人聲,滲人得很。”
另外一人連忙做出了阻攔手勢,說道:
“萬不可去!”
“為何?”
“哎,有那好奇之人,結伴去探尋,結果無一人回來,後來失蹤的人多了,咱們感孝城的城主下令徹查,發現是亂葬崗出現了一尊陰煞。”
“哦哦哦!我說的前段時間,城主怎麽派人前去絞殺,聽說金丹期修士就去了四五位。”
祝無邀摸了摸下巴,感覺這話裏話外的,信息挺多。
感孝城的城主,能派出四五位金丹期修士,說明他本身境界應是元嬰期。
雖說此城規模宏大,但一位元嬰期,可為大宗長老、小派掌門,或者家族的族長。
即便當個散修,那也很不得了。
看來這感孝城,並不屬於巨闕派管轄的轄地。
應該是這位城主的私人領地……?
更何況,還不僅城主一人,這樣的修士配置,就用來管一座城池,未免大材小用了。
也許此地不該喚作感孝城,還應該有個感孝宗、感孝門之類的。
還有就是——陰煞。
祝無邀第一次聽說這個東西,還是在「長壽客棧」那件事中。
也正是在那件事裏,她正式邁進了修道路的門檻,獲得了無鋒劍的原石料。
據說陰煞的形成,需要死者生前受盡折磨,一口怨氣凝而不散,使其魂歸屍內。
多數情況下,並不能保持人性。
祝無邀大概能和陰煞打個四六開,若是保持了理性、能自主修行提升實力的陰煞,她也許打不過。
四五位金丹期修士?
這是看熱鬧的人誇大其詞,還是陰煞實力過強、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多叫了些人過去。
如果這是落子結緣的效果,應該是無鋒劍的機緣?
祝無邀琢磨了好半天,總覺著感孝城這事兒,似乎另有隱情。
水很深啊。
她在心裏列了個一二三四,打算做足準備,去探下亂葬崗。
第二天。
祝無邀打聽明白了感孝城這個城名的由來。
據說,此地本來名為離泉鎮,因其一處格外清冽的泉眼而得名,某日,當時還是散修的宣城主、攜夫人在此落腳。
本來兩人隻想暫住,誰知,城主夫人有了孩子。
因此小住變成了久住,久住變成了定居。
兩人過著神仙眷侶一般的生活,共同教養兩個孩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宣城主的妻子重病,遍訪神醫無果,隻能久臥於病榻。
有一神人途徑,感念其夫妻至情,給出了個藥方——
取其骨血至親的一心一臂一眼,入藥為引,才能治好此病。
兩人憐惜子女,不願讓任何孩子為此付出性命,因此瞞下了消息。
誰知,有一仆從曾受夫人大恩,竟然為了救人、向那兩個孩子走漏了風聲。
大女兒和二兒子為純孝之人,爭相犧牲自己,以求手足活、母親活,二話不說、救母剖心。
宣城主悲傷欲絕,忍痛烹藥,可藥端到夫人麵前,竟似母女連心般,夫人高聲悲呼——「痛煞我也!」
竟然氣絕身亡。
宣城主失妻、喪女、絕子,一天之內,滿頭白發。
離泉有感,為之泣絕。
自那時開始,離泉鎮日漸繁榮昌盛、竟有如神助,世人皆言,天有情、感其孝,故降祥瑞、風調雨順免天災,使純孝之人安眠。
故名感孝城。
被認出了身份的葉小舟一把捂住祝無邀的嘴,衝書坊老板說道:
“給我拿本兒「外門雜役」。”
說著,接過話本、扔下銀錢,將祝無邀拖到了門外,把人鬆開。
“記好了啊,我最近叫周小葉。”
祝無邀看向周小葉,滿頭黑線,問道:
“你怎麽回事兒,在這兒做什麽呢,什麽叫「你為什麽會在這裏」?”
就算祝無邀再怎麽糊塗,也能看出來,這事兒有點不對勁。
她狐疑地看向葉小舟,總覺得有什麽事、似乎是自己不知道的。
結果,話還沒來得及說完,就見到眼前的身影慢慢變淡了,下一瞬,徹底消失不見。
祝無邀一口氣堵在心口,差點兒沒上來。
好歹讓她把話說完啊。
至少回摘星樓、幫忙找人救一下小命,這要求不過分吧?
“哎……倒了八輩子黴了。”
祝無邀念叨了一句,心塞得不行。
這葉小舟也太難抓了。
這一回,祝無邀算是徹底想明白了,她就是在故意避著自己,也不知道在跑什麽。
她鬱悶不已,隨便找了家客棧,暫時歇腳。
祝無邀點了兩盤小菜,一壺果酒。
修仙之人,度數這麽低的果酒,自然是醉不了人的。
不過嚐個甜滋味兒而已。
今兒個無語先生話本新一期開賣,有些來吃酒的,拿這當個話題。
“你們可知曉,那無語先生和有道是,兩人似乎私交不錯。”
“不可能吧,俗話說得好——文人相輕,這兩位不在背後互相咒罵,我都當她們品行好、是個能忍的人物了,還私交不錯?”
一邊說著,那酒客一邊捏著杯子搖頭,明顯不信。
“話說,你們覺得三世傘、和外門雜役,哪個更好?”
這夥人明顯不是任何一方的忠實擁躉,倒是能心平氣和地討論這個問題。
眾人麵麵相覷,有位啞然失笑,說出了真實想法:
“要我說啊,若是買一本收藏,那我會選擇三世傘;可若是問我平常更愛看哪個——”
有人接著話說了下去:“那必然是無語先生的話本嘍!”
祝無邀聽得啞然失笑。
雖然她算不得什麽文壇大家,寫得東西也無甚內涵,但有道是這個筆名寫得話本,在她刻意區分下,確實比無語先生寫得更有表達內容。
這不就是她上輩子對待名著的態度嗎?
尊重,但不怎麽看。
要說買書,那必然買點兒有內涵的東西,然後將它束之高閣。
平日裏都看些輕鬆自在的小說。
聽著旁邊兒的討論,祝無邀心情好了點兒,她習慣成自然地結了「落子結緣」的法印。
直到放下手,她才突然想起來——
剛剛結印的時候,似乎忘了在心裏念叨自己需要什麽。
自己現在需要的可多了去了。
要故人消息、要救命契機、要洗煉無鋒劍用得礦石、要提升實力、要周小葉蹤跡……
也不知道落子結緣能帶來什麽東西。
正思忖著,祝無邀突然聽到了旁邊兒的談話聲:
“你們知道嗎,感孝城向南,騎馬大概半日,能遇著一處亂葬崗。
“我聽說,那裏偶爾會有人聲,滲人得很。”
另外一人連忙做出了阻攔手勢,說道:
“萬不可去!”
“為何?”
“哎,有那好奇之人,結伴去探尋,結果無一人回來,後來失蹤的人多了,咱們感孝城的城主下令徹查,發現是亂葬崗出現了一尊陰煞。”
“哦哦哦!我說的前段時間,城主怎麽派人前去絞殺,聽說金丹期修士就去了四五位。”
祝無邀摸了摸下巴,感覺這話裏話外的,信息挺多。
感孝城的城主,能派出四五位金丹期修士,說明他本身境界應是元嬰期。
雖說此城規模宏大,但一位元嬰期,可為大宗長老、小派掌門,或者家族的族長。
即便當個散修,那也很不得了。
看來這感孝城,並不屬於巨闕派管轄的轄地。
應該是這位城主的私人領地……?
更何況,還不僅城主一人,這樣的修士配置,就用來管一座城池,未免大材小用了。
也許此地不該喚作感孝城,還應該有個感孝宗、感孝門之類的。
還有就是——陰煞。
祝無邀第一次聽說這個東西,還是在「長壽客棧」那件事中。
也正是在那件事裏,她正式邁進了修道路的門檻,獲得了無鋒劍的原石料。
據說陰煞的形成,需要死者生前受盡折磨,一口怨氣凝而不散,使其魂歸屍內。
多數情況下,並不能保持人性。
祝無邀大概能和陰煞打個四六開,若是保持了理性、能自主修行提升實力的陰煞,她也許打不過。
四五位金丹期修士?
這是看熱鬧的人誇大其詞,還是陰煞實力過強、為了保證萬無一失,多叫了些人過去。
如果這是落子結緣的效果,應該是無鋒劍的機緣?
祝無邀琢磨了好半天,總覺著感孝城這事兒,似乎另有隱情。
水很深啊。
她在心裏列了個一二三四,打算做足準備,去探下亂葬崗。
第二天。
祝無邀打聽明白了感孝城這個城名的由來。
據說,此地本來名為離泉鎮,因其一處格外清冽的泉眼而得名,某日,當時還是散修的宣城主、攜夫人在此落腳。
本來兩人隻想暫住,誰知,城主夫人有了孩子。
因此小住變成了久住,久住變成了定居。
兩人過著神仙眷侶一般的生活,共同教養兩個孩子。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
宣城主的妻子重病,遍訪神醫無果,隻能久臥於病榻。
有一神人途徑,感念其夫妻至情,給出了個藥方——
取其骨血至親的一心一臂一眼,入藥為引,才能治好此病。
兩人憐惜子女,不願讓任何孩子為此付出性命,因此瞞下了消息。
誰知,有一仆從曾受夫人大恩,竟然為了救人、向那兩個孩子走漏了風聲。
大女兒和二兒子為純孝之人,爭相犧牲自己,以求手足活、母親活,二話不說、救母剖心。
宣城主悲傷欲絕,忍痛烹藥,可藥端到夫人麵前,竟似母女連心般,夫人高聲悲呼——「痛煞我也!」
竟然氣絕身亡。
宣城主失妻、喪女、絕子,一天之內,滿頭白發。
離泉有感,為之泣絕。
自那時開始,離泉鎮日漸繁榮昌盛、竟有如神助,世人皆言,天有情、感其孝,故降祥瑞、風調雨順免天災,使純孝之人安眠。
故名感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