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別吵,她在燒烤
道友!那賊子她又寫新書了 作者:三四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為一個修仙之人,祝無邀寫話本的手速非常快,尤其腦子中素材極多、放在修真界裏又是稀奇玩意兒。
因此,不過兩天一晚,她便偽造出了可以在明麵上示人的遊記。
這本《祝氏遊記》,意識形態非常符合比翼城傳統觀念——
外界潛藏著巨大的危險。
走出比翼城後,會遇到吃人的猛虎、攔路的巨蟒、截道的山匪、宰人的黑店……
而故事中的她,曆經千辛萬苦、才終於逃回了家鄉,直到寫下這篇遊記時,依然心有餘悸。
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不二之選。
適合比翼城中每家每戶都備上一本。
絕對能阻止孩子蠢蠢欲動的好奇心,讓他們安居於家鄉、不再想著往外跑。
但是,這樣的書籍,比翼城裏有很多。
它不過是舊論俗談,為比翼城的與世隔絕添磚加瓦罷了。
而《山的那邊是什麽》,才是城中從未出現過的論調。
祝無邀抽空與阿夢談過這件事。
不出她所料,小孩子總是對這種秘密進行的勾當很感興趣,她眼睛發亮,說道:
“阿姐,如果你倒在了前進的路上,我一定會接過你手中的重擔,成為暗夜裏引路的炬火——哎呀!”
阿夢的額頭被祝無邀曲起手指敲了下。
“說點兒好聽的。”
什麽叫做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
祝無邀看著正在翻閱曆險記的阿夢,問道:
“你在學堂裏的夥伴,長大後是想走出比翼城的多、還是想留在家鄉的多?”
阿夢撐著下巴,思索了下,說道:
“齊師帶我們在後山的樹林裏埋了苗,她教我們落葉歸根、總要回到家鄉,還說留在比翼城中,就可以與小樹一起長高、直到與雲相齊。”
……這眾生相的引導還真是無孔不入。
連教書的那位姑娘,都從小給孩子灌輸固步自封、莫要離鄉的觀念。
再加上父母的教誨,比翼城中有此眷戀家鄉的風氣、也不足為奇了。
還沒等祝無邀繼續說什麽,阿夢先問道:
“阿姐,咱們如果想將《山的那邊是什麽》傳開,得先印書呀!”
祝無邀當然考慮到了這件事。
所以,那書坊老板必須得去世一下了。
不僅是將曆險記徹底化作秘密有需要,而且他死了還能掉裝備。
殺人這種事情,該怎麽和小孩子解釋……
萬一被阿夢猜到了自己就是凶手,她發現這並不是一場遊戲,而是注定了會有人傷亡,從而心生懼意,又該如何?
祝無邀看向無憂無慮、眸中滿是純澈的阿夢。
猜到了又如何?
難道要她為了保護小孩兒的純真,冒著被同化程度加深的風險、重開輪回?
即使猜到了,阿夢也隻是會恐懼,但有書坊老板的遭遇在前,她不一定敢說出去。
祝無邀再一次提醒自己——
就算阿夢再像自己真正的妹妹,她也隻是妖族眾生相中,凝為的一個贗品。
不僅與她並非同族,甚至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都不一定能說得準。
這樣想著,她笑了笑,說道:
“阿夢,你先回去睡覺吧,印書要用到的東西,我會想辦法找來。”
祝無夢略帶些疑惑地看向姐姐,似是在好奇是什麽樣的辦法。
不過,她沒有追問。
像是擔心問得多了,姐姐以後做這些事情、不再讓自己摻和了。
看著阿夢蹦蹦跳跳回了她自己的房間,祝無邀站起身。
她將《祝氏遊記》放在了儲物袋裏。
趁夜來到了書坊。
比翼城中人們生活富足安樂,書坊是前店後院的構造。
洪飛已經安寢。
隻餘下床頭的一盞燭火。
「吱呀——」
隨著門被推開,有風順著門縫吹來,燭光微微搖曳。
燭光命案不定,微晃著床榻之上熟睡的書坊老板,也映出了菜刀之上、祝無邀麵無表情的模樣。
也許是本能的警惕,熟睡的洪飛似乎有些醒轉。
但祝無邀沒給他清醒過來的機會。
揮起菜刀、直接將人砍殺。
若隻論那點兒口舌爭鋒上的惱怒,頂多把人扔河裏涮一涮再撈上來。
她殺洪飛倒不是因為私仇,隻是有需要而已。
所以沒故意將人弄醒,而是趁著熟睡幹淨利落一刀。
在上次輪回時,祝無邀殺去城北、比較注重速度。
因此沒仔細觀察過、眾生相這場「夢境」中妖死之時的狀態,現在有了餘裕,祝無邀定睛看去,卻怎麽也看不出奇怪之處。
這倒也是,她身在山中未得出,又怎能識出來山的真麵目。
將《祝氏遊記》扔下,做出曾有翻閱的痕跡。
好在書坊規模極小,一年也賣不出多少,隻在有需要時現雇些幫工,沒有長期的夥計,若不然,祝無邀還得考慮滅個滿門。
轉悠了一圈。
找出了印刷書本用的工具,因為是個小作坊,木雕的活字數量差很多,並不齊全。
估計隻是固定印那麽幾本書用的。
尋常的書,雇讀書人抄錄也花不了太多銀子、同樣有賺頭。
但對於祝無邀而言,事不可為人知,卻不能用雇人抄書的方式,而且,《山的那邊是什麽》也賺不來銀子。
嗯?賺不來銀子!
祝無邀這才意識到生計問題。
繼而想起來了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葉小舟呢?!
自兩人分頭行動那日起,祝無邀將那幾本遊記改寫為曆險記、去書坊受挫、回家製定計劃、寫明麵上的遊記……
樁樁件件事情做下來,這已經八九天過去了。
葉小舟怎麽還沒回來?
不,應該說,她怎麽現在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祝無邀眉頭緊鎖。
她當即決定今夜就去尋人,找到葉小舟,也能多個幫手一起製作活字木印。
本以為會很難尋到人。
誰知,在靠近城牆不遠處的一座破廟裏,祝無邀發現了葉小舟。
她麵前還支了個火架,正在烤鴿子吃,手裏還捏著個紙封鹽包,隻等火候到了、為燒烤注入靈魂。
祝無邀當時就有點兒來氣了,虧她還擔心著,結果這位正在不慌不忙地燒烤。
“葉小舟,你很有閑心啊?”
她現出身形,走到葉小舟麵前,誰知,葉小舟抬頭看了看她,說道:
“別吵,我在思考。”
因此,不過兩天一晚,她便偽造出了可以在明麵上示人的遊記。
這本《祝氏遊記》,意識形態非常符合比翼城傳統觀念——
外界潛藏著巨大的危險。
走出比翼城後,會遇到吃人的猛虎、攔路的巨蟒、截道的山匪、宰人的黑店……
而故事中的她,曆經千辛萬苦、才終於逃回了家鄉,直到寫下這篇遊記時,依然心有餘悸。
是家長教育孩子的不二之選。
適合比翼城中每家每戶都備上一本。
絕對能阻止孩子蠢蠢欲動的好奇心,讓他們安居於家鄉、不再想著往外跑。
但是,這樣的書籍,比翼城裏有很多。
它不過是舊論俗談,為比翼城的與世隔絕添磚加瓦罷了。
而《山的那邊是什麽》,才是城中從未出現過的論調。
祝無邀抽空與阿夢談過這件事。
不出她所料,小孩子總是對這種秘密進行的勾當很感興趣,她眼睛發亮,說道:
“阿姐,如果你倒在了前進的路上,我一定會接過你手中的重擔,成為暗夜裏引路的炬火——哎呀!”
阿夢的額頭被祝無邀曲起手指敲了下。
“說點兒好聽的。”
什麽叫做倒在了前進的道路上?
祝無邀看著正在翻閱曆險記的阿夢,問道:
“你在學堂裏的夥伴,長大後是想走出比翼城的多、還是想留在家鄉的多?”
阿夢撐著下巴,思索了下,說道:
“齊師帶我們在後山的樹林裏埋了苗,她教我們落葉歸根、總要回到家鄉,還說留在比翼城中,就可以與小樹一起長高、直到與雲相齊。”
……這眾生相的引導還真是無孔不入。
連教書的那位姑娘,都從小給孩子灌輸固步自封、莫要離鄉的觀念。
再加上父母的教誨,比翼城中有此眷戀家鄉的風氣、也不足為奇了。
還沒等祝無邀繼續說什麽,阿夢先問道:
“阿姐,咱們如果想將《山的那邊是什麽》傳開,得先印書呀!”
祝無邀當然考慮到了這件事。
所以,那書坊老板必須得去世一下了。
不僅是將曆險記徹底化作秘密有需要,而且他死了還能掉裝備。
殺人這種事情,該怎麽和小孩子解釋……
萬一被阿夢猜到了自己就是凶手,她發現這並不是一場遊戲,而是注定了會有人傷亡,從而心生懼意,又該如何?
祝無邀看向無憂無慮、眸中滿是純澈的阿夢。
猜到了又如何?
難道要她為了保護小孩兒的純真,冒著被同化程度加深的風險、重開輪回?
即使猜到了,阿夢也隻是會恐懼,但有書坊老板的遭遇在前,她不一定敢說出去。
祝無邀再一次提醒自己——
就算阿夢再像自己真正的妹妹,她也隻是妖族眾生相中,凝為的一個贗品。
不僅與她並非同族,甚至是不是真實存在的人,都不一定能說得準。
這樣想著,她笑了笑,說道:
“阿夢,你先回去睡覺吧,印書要用到的東西,我會想辦法找來。”
祝無夢略帶些疑惑地看向姐姐,似是在好奇是什麽樣的辦法。
不過,她沒有追問。
像是擔心問得多了,姐姐以後做這些事情、不再讓自己摻和了。
看著阿夢蹦蹦跳跳回了她自己的房間,祝無邀站起身。
她將《祝氏遊記》放在了儲物袋裏。
趁夜來到了書坊。
比翼城中人們生活富足安樂,書坊是前店後院的構造。
洪飛已經安寢。
隻餘下床頭的一盞燭火。
「吱呀——」
隨著門被推開,有風順著門縫吹來,燭光微微搖曳。
燭光命案不定,微晃著床榻之上熟睡的書坊老板,也映出了菜刀之上、祝無邀麵無表情的模樣。
也許是本能的警惕,熟睡的洪飛似乎有些醒轉。
但祝無邀沒給他清醒過來的機會。
揮起菜刀、直接將人砍殺。
若隻論那點兒口舌爭鋒上的惱怒,頂多把人扔河裏涮一涮再撈上來。
她殺洪飛倒不是因為私仇,隻是有需要而已。
所以沒故意將人弄醒,而是趁著熟睡幹淨利落一刀。
在上次輪回時,祝無邀殺去城北、比較注重速度。
因此沒仔細觀察過、眾生相這場「夢境」中妖死之時的狀態,現在有了餘裕,祝無邀定睛看去,卻怎麽也看不出奇怪之處。
這倒也是,她身在山中未得出,又怎能識出來山的真麵目。
將《祝氏遊記》扔下,做出曾有翻閱的痕跡。
好在書坊規模極小,一年也賣不出多少,隻在有需要時現雇些幫工,沒有長期的夥計,若不然,祝無邀還得考慮滅個滿門。
轉悠了一圈。
找出了印刷書本用的工具,因為是個小作坊,木雕的活字數量差很多,並不齊全。
估計隻是固定印那麽幾本書用的。
尋常的書,雇讀書人抄錄也花不了太多銀子、同樣有賺頭。
但對於祝無邀而言,事不可為人知,卻不能用雇人抄書的方式,而且,《山的那邊是什麽》也賺不來銀子。
嗯?賺不來銀子!
祝無邀這才意識到生計問題。
繼而想起來了另外一個更嚴重的問題——
葉小舟呢?!
自兩人分頭行動那日起,祝無邀將那幾本遊記改寫為曆險記、去書坊受挫、回家製定計劃、寫明麵上的遊記……
樁樁件件事情做下來,這已經八九天過去了。
葉小舟怎麽還沒回來?
不,應該說,她怎麽現在才意識到這個問題?
祝無邀眉頭緊鎖。
她當即決定今夜就去尋人,找到葉小舟,也能多個幫手一起製作活字木印。
本以為會很難尋到人。
誰知,在靠近城牆不遠處的一座破廟裏,祝無邀發現了葉小舟。
她麵前還支了個火架,正在烤鴿子吃,手裏還捏著個紙封鹽包,隻等火候到了、為燒烤注入靈魂。
祝無邀當時就有點兒來氣了,虧她還擔心著,結果這位正在不慌不忙地燒烤。
“葉小舟,你很有閑心啊?”
她現出身形,走到葉小舟麵前,誰知,葉小舟抬頭看了看她,說道:
“別吵,我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