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為比翼城文壇而哀痛
道友!那賊子她又寫新書了 作者:三四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姑娘名為王瀲,前些天湊熱鬧買了本《祝氏遊記》,讀過之後,隻覺世間文章莫過於此。
遞名帖時,她已經知道了祝大家的態度,本沒抱希望。
因此,對於宴席的安排更像朋友小聚,少了些傷春悲秋、多了些吃喝玩樂。
如果祝姑娘不來,也正好邀來三四好友,到時品些佳肴、輔以《祝氏遊記》增香,也不失為美事一樁。
看著自己的名帖被淹沒在一大堆拜帖中時,王瀲無論如何都沒想到——
自己居然被翻牌了!
收到祝姑娘的回帖時,她第一個念頭便是不敢置信。
隨後便是慌忙。
能寫出如此遊記的祝姑娘,怎能與他們這等俗人湊在一起、胡吃海塞呢!
王瀲不知為何唯獨自己的帖子得了祝姑娘青睞,但不妨礙她在原本宴席安排的基礎上、再做出些調整。
誰知,這一調整,消息便傳了出去。
她王家在比翼城算不得最有地位之人,頂頭那幾家的姑娘公子要來、想一睹祝姑娘風華,她是無論如何都拒絕不了的。
更別提平日裏好辦詩會、結交了許多好友。
如今一得到消息,她王家的門檻差點兒被踏破。
來客太多,都是來求一席之位的。
王瀲一個頭兩個大。
她性情隨和溫文,本不擅長處理這攤子俗事,更不擅長拒絕他人,何況不少人都與她關係不錯。
眼瞧著登門之人越來越多,都是衝著祝姑娘來的。
她雖然性子弱些,卻也知曉這次的宴席、主客是祝姑娘,如果來者太多,必然嘈雜擁擠,祝姑娘不一定能玩得盡興。
總不能因為太顧及情麵,讓自己擋不住的人情世故、擾了祝姑娘雅興。
念及此,她當夜就失眠了。
隨手拿過本書,竟然是《山的那邊是什麽》。
王瀲微微蹙眉,想到了這本書在文人圈子裏的名聲,本想換一本打發良夜,不知為何、又鬼使神差地翻開了它。
有句話王瀲一直不敢說——
她其實很喜歡書中的戚所違。
因為書中的戚所違,與她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人,那樣的肆意、無畏、灑脫。
但王瀲總會顧慮很多。
看到半夜,被書中戚所違的行事作風影響後,第二日,王瀲在心中默念了好幾聲「別怕,要勇敢!」
書裏不是說了——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這句話有些費解,但王瀲是學識淵博之人,仔細想想、倒也能大概明白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說不定人生如夢,總是畏首畏尾如何盡興?
她硬著頭皮,推了許多人的請求。
本以為會得罪許多人,可誰知,被她收下拜帖的人居然會為她分辯!
甚至稱得上千恩萬謝了。
她立刻開竅了,意識到這是個機會,借此機遇、結交了不少好友。
到了曲水流觴宴這一日,她早早梳洗得體,端出了王家姑娘主人翁的架勢。
還未到時辰,已經賓客齊至。
還有不少人想渾水摸魚,沒得到位置、也想來一睹祝大家的風範。
這比計劃中多了不少人。
王瀲就沒獨身撐起過這麽大的宴席,當即有些慌張,更別提那些沒得到祝姑娘回帖的人,還在等著她出差錯、看笑話。
她吩咐府中為了這場宴席、特意雇來的壯士,將人盡量趕一趕。
可還沒等處置妥當,祝姑娘的馬車到了!
眾人亂作一團,一擁而上圍了過去。
王瀲的心都沉到了穀底。
這場宴席並不盡善盡美,祝姑娘該不會怪罪吧?
會不會因為場麵喧鬧、拂袖而去……
一想到這樣的場景,她就覺得天要塌了,若祝姑娘真的拂袖而去,她王瀲恐怕要成為比翼城的笑柄了。
王瀲咬了下唇、勉強定住心。
整理好儀態迎在門前。
不多時,被眾人簇擁著的祝姑娘出現在眼前,王瀲上前行了個文人禮,略帶些局促道:
“我名王瀲,多謝祝姑娘撥冗而至,王家今日蓬蓽生輝、文華溢彩。”
這番話是不是說得不太好……
王瀲剛想補上幾句,卻被祝姑娘一把扶起。
她抬眸看去,祝姑娘長相並不十分出眾,但也許是文氣加身,雙眸平靜而明朗,望過去、無端讓人定下心來。
祝姑娘抬手回了一禮,笑道:
“多謝王姑娘設宴款待,不如我們快快開席?”
語氣隨意,絲毫沒有文學大家的架子,雖是第一次見麵、卻毫不拘泥於虛節。
王瀲有些恍惚,她心底莫名冒出一個想法——那本《山的那邊是什麽》、應該是祝姑娘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才對……
又想到這本曆險記在文人中的名聲,她趕緊將這略帶不敬的想法甩了出去,笑道:
“祝姑娘且隨我來。”
然後轉身引路,在側過身時,她抬了抬手、給了夥計個眼神,示意繼續攔人。
觀祝姑娘行止,不見傲氣、亦不曾拘謹,即便眾人的讚譽縈繞於耳,祝姑娘卻始終未見喜色。
這莫非就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大家風範?
而且隨著眾人吹捧愈多,祝姑娘似是愈發無言的樣子。
王瀲想起了關於祝大家前幾日在酒樓、怒罵自己文章的傳聞。
莫非……
王瀲似乎悟到了什麽!
祝姑娘如此高人,又怎會隻著眼於個人名利得失?
她是在為比翼城文壇而哀痛啊!
離鄉多年,再歸來時,居然依舊隻有她一人屹立於文壇頂峰,那是何等的寂寥、孤獨……
大家風範,莫過於此。
祝姑娘這是……希望比翼城人才輩出!
想到這裏,王瀲肅然起敬。
不愧是能寫出《祝氏遊記》之人。
看見祝姑娘伸出筷子、撈起這曲水流觴宴中的梅梨雪羹,王瀲心想——祝姑娘未曾怪罪她宴席不盡完美,她也要為祝姑娘分憂。
比翼城中,雖沒人比得上祝姑娘文采,但依然有可取之處。
萬不能讓祝姑娘因此神傷。
她在心裏為自己鼓氣許久,站起身,略有些磕絆地說道:
“諸位,今日有幸請來祝姑娘,既是雅宴、怎能無詩無頌?
“我備好了鍾樂頌歌,一曲「歸鄉謠」,以慰歸鄉人,為祝姑娘接風洗塵。
“待賞過舞樂,再以此為詩、請祝姑娘評閱,豈非美事?”
這番話落下,王瀲餘光瞥到祝姑娘的筷子、似乎頓了一下。
王瀲在心中默默表揚了下自己。
這果然是祝姑娘想要的!
遞名帖時,她已經知道了祝大家的態度,本沒抱希望。
因此,對於宴席的安排更像朋友小聚,少了些傷春悲秋、多了些吃喝玩樂。
如果祝姑娘不來,也正好邀來三四好友,到時品些佳肴、輔以《祝氏遊記》增香,也不失為美事一樁。
看著自己的名帖被淹沒在一大堆拜帖中時,王瀲無論如何都沒想到——
自己居然被翻牌了!
收到祝姑娘的回帖時,她第一個念頭便是不敢置信。
隨後便是慌忙。
能寫出如此遊記的祝姑娘,怎能與他們這等俗人湊在一起、胡吃海塞呢!
王瀲不知為何唯獨自己的帖子得了祝姑娘青睞,但不妨礙她在原本宴席安排的基礎上、再做出些調整。
誰知,這一調整,消息便傳了出去。
她王家在比翼城算不得最有地位之人,頂頭那幾家的姑娘公子要來、想一睹祝姑娘風華,她是無論如何都拒絕不了的。
更別提平日裏好辦詩會、結交了許多好友。
如今一得到消息,她王家的門檻差點兒被踏破。
來客太多,都是來求一席之位的。
王瀲一個頭兩個大。
她性情隨和溫文,本不擅長處理這攤子俗事,更不擅長拒絕他人,何況不少人都與她關係不錯。
眼瞧著登門之人越來越多,都是衝著祝姑娘來的。
她雖然性子弱些,卻也知曉這次的宴席、主客是祝姑娘,如果來者太多,必然嘈雜擁擠,祝姑娘不一定能玩得盡興。
總不能因為太顧及情麵,讓自己擋不住的人情世故、擾了祝姑娘雅興。
念及此,她當夜就失眠了。
隨手拿過本書,竟然是《山的那邊是什麽》。
王瀲微微蹙眉,想到了這本書在文人圈子裏的名聲,本想換一本打發良夜,不知為何、又鬼使神差地翻開了它。
有句話王瀲一直不敢說——
她其實很喜歡書中的戚所違。
因為書中的戚所違,與她完全是不同的兩個人,那樣的肆意、無畏、灑脫。
但王瀲總會顧慮很多。
看到半夜,被書中戚所違的行事作風影響後,第二日,王瀲在心中默念了好幾聲「別怕,要勇敢!」
書裏不是說了——
「夢裏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這句話有些費解,但王瀲是學識淵博之人,仔細想想、倒也能大概明白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說不定人生如夢,總是畏首畏尾如何盡興?
她硬著頭皮,推了許多人的請求。
本以為會得罪許多人,可誰知,被她收下拜帖的人居然會為她分辯!
甚至稱得上千恩萬謝了。
她立刻開竅了,意識到這是個機會,借此機遇、結交了不少好友。
到了曲水流觴宴這一日,她早早梳洗得體,端出了王家姑娘主人翁的架勢。
還未到時辰,已經賓客齊至。
還有不少人想渾水摸魚,沒得到位置、也想來一睹祝大家的風範。
這比計劃中多了不少人。
王瀲就沒獨身撐起過這麽大的宴席,當即有些慌張,更別提那些沒得到祝姑娘回帖的人,還在等著她出差錯、看笑話。
她吩咐府中為了這場宴席、特意雇來的壯士,將人盡量趕一趕。
可還沒等處置妥當,祝姑娘的馬車到了!
眾人亂作一團,一擁而上圍了過去。
王瀲的心都沉到了穀底。
這場宴席並不盡善盡美,祝姑娘該不會怪罪吧?
會不會因為場麵喧鬧、拂袖而去……
一想到這樣的場景,她就覺得天要塌了,若祝姑娘真的拂袖而去,她王瀲恐怕要成為比翼城的笑柄了。
王瀲咬了下唇、勉強定住心。
整理好儀態迎在門前。
不多時,被眾人簇擁著的祝姑娘出現在眼前,王瀲上前行了個文人禮,略帶些局促道:
“我名王瀲,多謝祝姑娘撥冗而至,王家今日蓬蓽生輝、文華溢彩。”
這番話是不是說得不太好……
王瀲剛想補上幾句,卻被祝姑娘一把扶起。
她抬眸看去,祝姑娘長相並不十分出眾,但也許是文氣加身,雙眸平靜而明朗,望過去、無端讓人定下心來。
祝姑娘抬手回了一禮,笑道:
“多謝王姑娘設宴款待,不如我們快快開席?”
語氣隨意,絲毫沒有文學大家的架子,雖是第一次見麵、卻毫不拘泥於虛節。
王瀲有些恍惚,她心底莫名冒出一個想法——那本《山的那邊是什麽》、應該是祝姑娘這樣的人寫出來的才對……
又想到這本曆險記在文人中的名聲,她趕緊將這略帶不敬的想法甩了出去,笑道:
“祝姑娘且隨我來。”
然後轉身引路,在側過身時,她抬了抬手、給了夥計個眼神,示意繼續攔人。
觀祝姑娘行止,不見傲氣、亦不曾拘謹,即便眾人的讚譽縈繞於耳,祝姑娘卻始終未見喜色。
這莫非就是喜怒不形於色的大家風範?
而且隨著眾人吹捧愈多,祝姑娘似是愈發無言的樣子。
王瀲想起了關於祝大家前幾日在酒樓、怒罵自己文章的傳聞。
莫非……
王瀲似乎悟到了什麽!
祝姑娘如此高人,又怎會隻著眼於個人名利得失?
她是在為比翼城文壇而哀痛啊!
離鄉多年,再歸來時,居然依舊隻有她一人屹立於文壇頂峰,那是何等的寂寥、孤獨……
大家風範,莫過於此。
祝姑娘這是……希望比翼城人才輩出!
想到這裏,王瀲肅然起敬。
不愧是能寫出《祝氏遊記》之人。
看見祝姑娘伸出筷子、撈起這曲水流觴宴中的梅梨雪羹,王瀲心想——祝姑娘未曾怪罪她宴席不盡完美,她也要為祝姑娘分憂。
比翼城中,雖沒人比得上祝姑娘文采,但依然有可取之處。
萬不能讓祝姑娘因此神傷。
她在心裏為自己鼓氣許久,站起身,略有些磕絆地說道:
“諸位,今日有幸請來祝姑娘,既是雅宴、怎能無詩無頌?
“我備好了鍾樂頌歌,一曲「歸鄉謠」,以慰歸鄉人,為祝姑娘接風洗塵。
“待賞過舞樂,再以此為詩、請祝姑娘評閱,豈非美事?”
這番話落下,王瀲餘光瞥到祝姑娘的筷子、似乎頓了一下。
王瀲在心中默默表揚了下自己。
這果然是祝姑娘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