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報紙
道友!那賊子她又寫新書了 作者:三四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擇了個良日,祝無邀再次來到北玄城。
這天這時辰挑的對。
墨痕書坊前,來買書的客人不少,應是正趕上了滄浪文集新一期的發售日,祝無邀準確無誤地盯上了那《萬卷書評》,當即眼睛一亮。
這東西好啊。
這不是報紙的雛形嗎?
隻是可惜了生產力不到位,無法將成本壓下來,故而覆蓋率沒那麽廣。
能有如今的規模,還多虧了顧朗的商業頭腦,在創立之初、以砸錢的方式進行了推廣。
養成了看文必帶書評的習慣。
祝無邀剛進墨痕書坊,沒急著說書稿的事兒,先拿出了銅錢,說道:
“讓我看看這《萬卷書評》。”
周老也未曾在人前挑明祝無邀和書坊的關係,笑著親手遞來了份書評,眸中似乎有眸中難以抑製的期待。
祝無邀將萬卷書評接到手,當即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
她翻看速度極快。
等到整冊迅速瀏覽過一遍之後,陷入了思索。
直到步入後堂、見著了李先生,還沒等李複違討要文稿,率先問道:
“為何萬卷書評上,隻有書評?”
李複違被這問題問得有些納悶,反問道:
“那萬卷書評上,還該有什麽?”
隨即恍然大悟道:
“哦哦哦我懂了,你是想說這萬卷書評有許多人在看,可以借此來吹捧某個話本?
“其實也有人找上門來,願意付錢、來讓自己的文章登上萬卷書評,添些名氣。
“但被顧少爺給拒絕了。
“萬卷書評之所以會受歡迎,就是因為點評客觀,若變成了誰錢多、誰就能左右書評,那麽這東西也就失去了價值。”
祝無邀知道他理解錯了。
這東西可不止「推書」之用。
“就沒想過收錄一些修真界的奇聞軼事?
“或者凡世中的新鮮趣聞?”
李複違愣了下。
還沒等他把這個事兒想明白,突然竄出了個人影,正是顧朗!
“祝姑娘,你這個想法妙啊!!”
顧朗一把拽住了祝無邀的衣袖,久別重逢,差點兒熱淚盈眶。
但現在可不是敘舊的時候。
他剛剛聽了一耳朵,當即抓到了重點,說道:
“我說的怎麽這萬卷書評,怎麽越來越不對味兒,這些年下來,越來越局限下來,感覺像是出了第二本《滄浪文集》!
“都是他人來投稿,然後挑出合適的文章收錄。
“甚至還有根據原本的文章內容,進行二次創作的,這分明就成了另一本文集!”
祝無邀剛剛就發現了。
在萬卷書評上,甚至還有「同人文」的出現,與她一開始的預期,簡直是大相徑庭。
就像墨痕書坊除了完本小說、連載小說外,又開了另一個新欄目而已。
這倒不怪顧朗想不到。
在前世時,也有類似於報紙的東西,卻始終不成規模,歸根到底,還是生產力水平沒發展到位,配套設施也沒那麽齊全。
若要真正成為報紙,需要大量的人手、分散到各地搜集新鮮事,且需要保證信息傳送的及時性,還需要在各處鋪開門店。
最關鍵的是——身後若無金山支撐,僅是前期的投入,就能將人拖垮。
且一時半會兒賺不著錢。
若僅以商人思維,絕不會有意往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方向去想。
報紙並不是商業領域的部署。
它的前身為邸報,為得是傳達政令,在西方則是船期商情。
李複違也聽明白了祝無邀的意思,他想得要更多一些,當即意識到若要成此事,極難。
且不說這些,修真界傳聞,豈是那麽好傳的?
若是觸碰到了門派利益,他們小小一個墨痕書坊,當真得罪不起,即便是顧氏商行,也犯不上因為此事和整個修真界杠上。
待將這些細則一說,顧朗也冷靜了下來。
但手中的折扇卻越搖越快。
內心明顯不太平靜。
“坐看金山卻無法踏足,當真令人心癢難耐。”
若說李複違在此事難易程度上想得更深,顧朗則是在大局上想到的更多,他當然知道,此事若成,墨痕書坊的分量、可就不僅僅是書坊了。
但憑心而論,他也知道個輕重,更知道僅憑自己這築基期的能耐,撐不起來這麽大個攤子。
就算加上李老、周老……對,這兩人還不能太跳。
祝無邀建議道:“不如一點點來,現在就想著染指修真界的風向,未免有些獅子大張口了。
“凡界趣聞,總是能抵得住的。”
李複違好奇問道:“這有何意義?”
顧朗往椅子上一坐,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而且萬卷書評,慣常都是書評,怕冒然換成其餘內容,讀客會不買賬啊!”
這不就巧了嗎!
祝無邀笑了笑,拿出了一卷文稿,說道:
“可將書中的內容,與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結合,這樣便不會顯得突兀,再慢慢調整萬卷書評中內容的比例,逐漸轉型。”
要知道,顧氏商行簡直具備一切條件。
墨痕書坊雖然分布不多,但顧氏商行中,鏢局、香料鋪、成衣鋪等等,可遍地都是。
不僅如此,顧氏商行不隻是個單純的商行。
同時也是修真界家族勢力。
而且,顧朗將生意當成了門藝術,本身又帶著些俠氣,這《萬卷書評》已經打出了名聲,取得了讀客的信任。
這也不怪顧朗動心。
在顧氏商行各種行當裏,他這一脈明顯差了些,遠比不上手握鏢局的顧迎。
若比上那涉足了修真界拍賣行的,相差就更多了。
可如果祝姑娘說的這事兒能成,簡直是質的飛躍,墨痕書坊的分量也會大幅度提升。
問題的關鍵在於——
僅憑個人無法成勢,說服本家支持、又必然會被瓜分利益,這點子是自己提出來的、最終能不能落回自己手上,可就不一定了。
因此,像祝姑娘所言,先折騰著,等搞出了名堂,想再進一步、或得罪了人時,再往本家上報,尋求支持。
心裏琢磨著這些,顧朗迫不及待接過祝無邀遞來的文稿。
書名赫然在目——
《重生之假千金禦獸稱王》
這天這時辰挑的對。
墨痕書坊前,來買書的客人不少,應是正趕上了滄浪文集新一期的發售日,祝無邀準確無誤地盯上了那《萬卷書評》,當即眼睛一亮。
這東西好啊。
這不是報紙的雛形嗎?
隻是可惜了生產力不到位,無法將成本壓下來,故而覆蓋率沒那麽廣。
能有如今的規模,還多虧了顧朗的商業頭腦,在創立之初、以砸錢的方式進行了推廣。
養成了看文必帶書評的習慣。
祝無邀剛進墨痕書坊,沒急著說書稿的事兒,先拿出了銅錢,說道:
“讓我看看這《萬卷書評》。”
周老也未曾在人前挑明祝無邀和書坊的關係,笑著親手遞來了份書評,眸中似乎有眸中難以抑製的期待。
祝無邀將萬卷書評接到手,當即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
她翻看速度極快。
等到整冊迅速瀏覽過一遍之後,陷入了思索。
直到步入後堂、見著了李先生,還沒等李複違討要文稿,率先問道:
“為何萬卷書評上,隻有書評?”
李複違被這問題問得有些納悶,反問道:
“那萬卷書評上,還該有什麽?”
隨即恍然大悟道:
“哦哦哦我懂了,你是想說這萬卷書評有許多人在看,可以借此來吹捧某個話本?
“其實也有人找上門來,願意付錢、來讓自己的文章登上萬卷書評,添些名氣。
“但被顧少爺給拒絕了。
“萬卷書評之所以會受歡迎,就是因為點評客觀,若變成了誰錢多、誰就能左右書評,那麽這東西也就失去了價值。”
祝無邀知道他理解錯了。
這東西可不止「推書」之用。
“就沒想過收錄一些修真界的奇聞軼事?
“或者凡世中的新鮮趣聞?”
李複違愣了下。
還沒等他把這個事兒想明白,突然竄出了個人影,正是顧朗!
“祝姑娘,你這個想法妙啊!!”
顧朗一把拽住了祝無邀的衣袖,久別重逢,差點兒熱淚盈眶。
但現在可不是敘舊的時候。
他剛剛聽了一耳朵,當即抓到了重點,說道:
“我說的怎麽這萬卷書評,怎麽越來越不對味兒,這些年下來,越來越局限下來,感覺像是出了第二本《滄浪文集》!
“都是他人來投稿,然後挑出合適的文章收錄。
“甚至還有根據原本的文章內容,進行二次創作的,這分明就成了另一本文集!”
祝無邀剛剛就發現了。
在萬卷書評上,甚至還有「同人文」的出現,與她一開始的預期,簡直是大相徑庭。
就像墨痕書坊除了完本小說、連載小說外,又開了另一個新欄目而已。
這倒不怪顧朗想不到。
在前世時,也有類似於報紙的東西,卻始終不成規模,歸根到底,還是生產力水平沒發展到位,配套設施也沒那麽齊全。
若要真正成為報紙,需要大量的人手、分散到各地搜集新鮮事,且需要保證信息傳送的及時性,還需要在各處鋪開門店。
最關鍵的是——身後若無金山支撐,僅是前期的投入,就能將人拖垮。
且一時半會兒賺不著錢。
若僅以商人思維,絕不會有意往這種出力不討好的方向去想。
報紙並不是商業領域的部署。
它的前身為邸報,為得是傳達政令,在西方則是船期商情。
李複違也聽明白了祝無邀的意思,他想得要更多一些,當即意識到若要成此事,極難。
且不說這些,修真界傳聞,豈是那麽好傳的?
若是觸碰到了門派利益,他們小小一個墨痕書坊,當真得罪不起,即便是顧氏商行,也犯不上因為此事和整個修真界杠上。
待將這些細則一說,顧朗也冷靜了下來。
但手中的折扇卻越搖越快。
內心明顯不太平靜。
“坐看金山卻無法踏足,當真令人心癢難耐。”
若說李複違在此事難易程度上想得更深,顧朗則是在大局上想到的更多,他當然知道,此事若成,墨痕書坊的分量、可就不僅僅是書坊了。
但憑心而論,他也知道個輕重,更知道僅憑自己這築基期的能耐,撐不起來這麽大個攤子。
就算加上李老、周老……對,這兩人還不能太跳。
祝無邀建議道:“不如一點點來,現在就想著染指修真界的風向,未免有些獅子大張口了。
“凡界趣聞,總是能抵得住的。”
李複違好奇問道:“這有何意義?”
顧朗往椅子上一坐,提出了第二個問題:
“而且萬卷書評,慣常都是書評,怕冒然換成其餘內容,讀客會不買賬啊!”
這不就巧了嗎!
祝無邀笑了笑,拿出了一卷文稿,說道:
“可將書中的內容,與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結合,這樣便不會顯得突兀,再慢慢調整萬卷書評中內容的比例,逐漸轉型。”
要知道,顧氏商行簡直具備一切條件。
墨痕書坊雖然分布不多,但顧氏商行中,鏢局、香料鋪、成衣鋪等等,可遍地都是。
不僅如此,顧氏商行不隻是個單純的商行。
同時也是修真界家族勢力。
而且,顧朗將生意當成了門藝術,本身又帶著些俠氣,這《萬卷書評》已經打出了名聲,取得了讀客的信任。
這也不怪顧朗動心。
在顧氏商行各種行當裏,他這一脈明顯差了些,遠比不上手握鏢局的顧迎。
若比上那涉足了修真界拍賣行的,相差就更多了。
可如果祝姑娘說的這事兒能成,簡直是質的飛躍,墨痕書坊的分量也會大幅度提升。
問題的關鍵在於——
僅憑個人無法成勢,說服本家支持、又必然會被瓜分利益,這點子是自己提出來的、最終能不能落回自己手上,可就不一定了。
因此,像祝姑娘所言,先折騰著,等搞出了名堂,想再進一步、或得罪了人時,再往本家上報,尋求支持。
心裏琢磨著這些,顧朗迫不及待接過祝無邀遞來的文稿。
書名赫然在目——
《重生之假千金禦獸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