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諸位如何抉擇
道友!那賊子她又寫新書了 作者:三四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祝姐姐,你要不最近稍避一下風頭吧……?”
徐三兒略帶些無奈地說道。
現在,祝無邀走到哪兒都會被人議論。
雖說經過了那一劍的傳聞,如今算得上毀譽參半,但有些話聽了實在令人窩火。
最重要的是——
祝無邀的那一劍,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每次都能成功斬出來,說不定之後會爭議更盛。
有時候徐三兒也在想,要是祝無邀沒回摘星樓、繼續去遊曆,或許不會受到這些非議。
祝無邀卻不是這麽想的。
她搖了搖頭,心態非常好地說道:
“都已經受了這些窩囊氣,若畏縮避人、不能撕扯下來些利益,那才是對不住自己。
《萬卷書評》上,記事者執筆客觀。
祝無邀也看了兩眼,著重翻閱了無語子和小叮當的那篇文章。
「無語子言:那小叮當分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妖獸、重生,與他所寫的話本題材肖似,當真無恥至極!」
「佚名者言:我看不上無語子,也看不上那勞什子小叮當,這倆人都是沾了無語前輩的光,此番鬧劇,不過八十步笑百步,徒增笑料爾!」
「墨痕書坊言:這小叮當寫得就是好,誰行誰上,絕對不改!」
「此言一出,墨痕書坊外沸反盈天,眾議如潮,在怒罵之中摻雜著嘲諷,不屑中帶著些鄙夷,依記事者來看,此事實在癲狂!」
「墨痕少東家補言:《重生之假千金禦獸稱王》題材新穎,覺非抄襲,我看你們一個個都閑著沒事兒幹,當初無語出世時便飽受爭議,如今倒成了不可冒犯的權威,你們最好不是同一批人!」
「此言一出,被人投擲雞蛋一枚。」
「有人高聲言——放你個屁!」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一期《萬卷書評》,記事者將持續關注此事,為閱者執筆。」
顧朗,你真得很……厲害!
這篇文章機巧之處在於,似將墨痕書坊打為了反派,如此,便可以將萬卷書評的立場摘出來。
使其在眾人心目中,不再是替墨痕書坊發聲的喉舌。
甭管麵對的是誰,都秉公直言。
為此,這顧朗居然還讓自己挨了一枚雞蛋。
以此事作為萬卷書評轉型的開端,非常合適,因為這不僅和墨痕書坊的話本有關,還與書手之間的矛盾有關。
周圍的同門們沒有對這種「文風體裁」出現在萬卷書評上,感到不適,甚至接受的非常絲滑。
滿足了眾人不能現場吃瓜的遺憾。
看到這篇文章後,徐三兒眼睛立刻亮了起來,指著它說道:
“祝姐姐,這個厲害啊!”
當然厲害。
但緊接著,徐三兒又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說道:
“隻可惜,此事非幾人之力可為,也就是這種背後有所依仗的墨痕書坊、能夠撐起這個攤子了。”
你還真是識貨啊。
祝無邀心中暗歎道。
滿山翠意,更著無數點、春風拂落花。
前來授課的長老,雖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最近關於「祝無邀」此人的議論,到處都有,倒也知道個七七八八。
雖然上次見到祝無邀,已是十數年前。
但這位授課長老,卻依然認得她。
她手執書卷立於前方,今日卻沒有先講書本中的東西,而是意有所指地說道:
“雖說命裏八分莫求一丈。
“但身為卦修,若是想,總是能想方設法偏去強求。
“然,順天意者庸碌無為,強逆天意者多偏激貪執。
“諸位又會如何抉擇?”
授業堂中的弟子並不算多,也就十幾位而已,聽到了這番論調,目光不由自主、轉向了最後方的那一人。
那眾人目光所聚處,正是祝無邀。
命裏八分莫求一丈嗎……
————
在來授業堂之前,她曾想去拜訪方掌門。
祝無邀想去問問,她和沈尋這相連的命數,到底有沒有解。
若是有解,在能夠與沈尋抗衡、保住小命的前提下,祝無邀還真就沒有強占他人運的想法。
而且,她總是暗戳戳在想,自己遇到的倒黴事兒,是不是也和沈尋有關。
要不然怎麽總是尋不著人?
如果這是什麽氣運之子的必經路,那她可不樂意。
眾所周知,氣運之子都有一個顯著特征——隊友祭天。
可誰知,她吃了個閉門羹。
祝無邀曾以為自己是特殊的那個,剛來此界時,自以為天高海闊,她可以擁有一切。
未踏仙途,便有木牌結緣、掌門贈劍、月下問道,幸與放逐者為友,觀劍仙潑酒……種種奇事,皆證明了不凡。
可重回摘星樓後。
沈尋的勢起,眾人的表態,又讓她覺得,或許隻這一路上的機緣,認錯了人。
錯將魚木當明珠。
當辨清了誰真誰假後,所有的一切,都在嚐試著歸於正位,像是在告訴她,你得到的已經夠多了,隻能到此為止。
祝無邀當然已經看清,摘星樓在放任她與沈尋爭鬥。
或許,她已經成了被放棄的那個,隻是兀自得意、自以為不凡,包括沈安之、顧亦觀,那樣高高掛起的態度。
或許,根本沒人在她身上押注。
或許,她已經成為了棄子。
————
授業長老的聲音仍在耳邊。
命裏八分莫求一丈。
順天意者庸碌無為,逆天而行者偏激貪執。
她微微垂眉,又很快抬眸看向前方,在眾人揣度的目光之下,祝無邀未曾辜負那些眼神中的鄙夷喟歎。
起身向授業長老長揖一禮,作答的聲音波瀾不驚:
“當為絕不回頭的那一個。”
見過世間殊絕風光之後,又怎會甘心到此為止。
這平靜而篤定的作答聲落於眾人耳側,在靜默的授業堂中蕩開,幽幽回轉,繼而穿行於數場晝夜,直到撞上了沈尋的那一句——
「我憑什麽不爭。」
無數陰差陽錯、因果交織下,在巧合之中結下怨仇,又一步步行差踏錯,再無轉圜餘地的兩人,終於撞上了目光。
她並非貪執之人,他人的冷眼亦不妨事。
或許摘星樓選擇了沈尋,可要她束手就擒、就此投子認輸,卻沒這個道理。
徐三兒略帶些無奈地說道。
現在,祝無邀走到哪兒都會被人議論。
雖說經過了那一劍的傳聞,如今算得上毀譽參半,但有些話聽了實在令人窩火。
最重要的是——
祝無邀的那一劍,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每次都能成功斬出來,說不定之後會爭議更盛。
有時候徐三兒也在想,要是祝無邀沒回摘星樓、繼續去遊曆,或許不會受到這些非議。
祝無邀卻不是這麽想的。
她搖了搖頭,心態非常好地說道:
“都已經受了這些窩囊氣,若畏縮避人、不能撕扯下來些利益,那才是對不住自己。
《萬卷書評》上,記事者執筆客觀。
祝無邀也看了兩眼,著重翻閱了無語子和小叮當的那篇文章。
「無語子言:那小叮當分明是個沽名釣譽之輩,妖獸、重生,與他所寫的話本題材肖似,當真無恥至極!」
「佚名者言:我看不上無語子,也看不上那勞什子小叮當,這倆人都是沾了無語前輩的光,此番鬧劇,不過八十步笑百步,徒增笑料爾!」
「墨痕書坊言:這小叮當寫得就是好,誰行誰上,絕對不改!」
「此言一出,墨痕書坊外沸反盈天,眾議如潮,在怒罵之中摻雜著嘲諷,不屑中帶著些鄙夷,依記事者來看,此事實在癲狂!」
「墨痕少東家補言:《重生之假千金禦獸稱王》題材新穎,覺非抄襲,我看你們一個個都閑著沒事兒幹,當初無語出世時便飽受爭議,如今倒成了不可冒犯的權威,你們最好不是同一批人!」
「此言一出,被人投擲雞蛋一枚。」
「有人高聲言——放你個屁!」
「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一期《萬卷書評》,記事者將持續關注此事,為閱者執筆。」
顧朗,你真得很……厲害!
這篇文章機巧之處在於,似將墨痕書坊打為了反派,如此,便可以將萬卷書評的立場摘出來。
使其在眾人心目中,不再是替墨痕書坊發聲的喉舌。
甭管麵對的是誰,都秉公直言。
為此,這顧朗居然還讓自己挨了一枚雞蛋。
以此事作為萬卷書評轉型的開端,非常合適,因為這不僅和墨痕書坊的話本有關,還與書手之間的矛盾有關。
周圍的同門們沒有對這種「文風體裁」出現在萬卷書評上,感到不適,甚至接受的非常絲滑。
滿足了眾人不能現場吃瓜的遺憾。
看到這篇文章後,徐三兒眼睛立刻亮了起來,指著它說道:
“祝姐姐,這個厲害啊!”
當然厲害。
但緊接著,徐三兒又有些遺憾地搖了搖頭,說道:
“隻可惜,此事非幾人之力可為,也就是這種背後有所依仗的墨痕書坊、能夠撐起這個攤子了。”
你還真是識貨啊。
祝無邀心中暗歎道。
滿山翠意,更著無數點、春風拂落花。
前來授課的長老,雖兩耳不聞窗外事,但最近關於「祝無邀」此人的議論,到處都有,倒也知道個七七八八。
雖然上次見到祝無邀,已是十數年前。
但這位授課長老,卻依然認得她。
她手執書卷立於前方,今日卻沒有先講書本中的東西,而是意有所指地說道:
“雖說命裏八分莫求一丈。
“但身為卦修,若是想,總是能想方設法偏去強求。
“然,順天意者庸碌無為,強逆天意者多偏激貪執。
“諸位又會如何抉擇?”
授業堂中的弟子並不算多,也就十幾位而已,聽到了這番論調,目光不由自主、轉向了最後方的那一人。
那眾人目光所聚處,正是祝無邀。
命裏八分莫求一丈嗎……
————
在來授業堂之前,她曾想去拜訪方掌門。
祝無邀想去問問,她和沈尋這相連的命數,到底有沒有解。
若是有解,在能夠與沈尋抗衡、保住小命的前提下,祝無邀還真就沒有強占他人運的想法。
而且,她總是暗戳戳在想,自己遇到的倒黴事兒,是不是也和沈尋有關。
要不然怎麽總是尋不著人?
如果這是什麽氣運之子的必經路,那她可不樂意。
眾所周知,氣運之子都有一個顯著特征——隊友祭天。
可誰知,她吃了個閉門羹。
祝無邀曾以為自己是特殊的那個,剛來此界時,自以為天高海闊,她可以擁有一切。
未踏仙途,便有木牌結緣、掌門贈劍、月下問道,幸與放逐者為友,觀劍仙潑酒……種種奇事,皆證明了不凡。
可重回摘星樓後。
沈尋的勢起,眾人的表態,又讓她覺得,或許隻這一路上的機緣,認錯了人。
錯將魚木當明珠。
當辨清了誰真誰假後,所有的一切,都在嚐試著歸於正位,像是在告訴她,你得到的已經夠多了,隻能到此為止。
祝無邀當然已經看清,摘星樓在放任她與沈尋爭鬥。
或許,她已經成了被放棄的那個,隻是兀自得意、自以為不凡,包括沈安之、顧亦觀,那樣高高掛起的態度。
或許,根本沒人在她身上押注。
或許,她已經成為了棄子。
————
授業長老的聲音仍在耳邊。
命裏八分莫求一丈。
順天意者庸碌無為,逆天而行者偏激貪執。
她微微垂眉,又很快抬眸看向前方,在眾人揣度的目光之下,祝無邀未曾辜負那些眼神中的鄙夷喟歎。
起身向授業長老長揖一禮,作答的聲音波瀾不驚:
“當為絕不回頭的那一個。”
見過世間殊絕風光之後,又怎會甘心到此為止。
這平靜而篤定的作答聲落於眾人耳側,在靜默的授業堂中蕩開,幽幽回轉,繼而穿行於數場晝夜,直到撞上了沈尋的那一句——
「我憑什麽不爭。」
無數陰差陽錯、因果交織下,在巧合之中結下怨仇,又一步步行差踏錯,再無轉圜餘地的兩人,終於撞上了目光。
她並非貪執之人,他人的冷眼亦不妨事。
或許摘星樓選擇了沈尋,可要她束手就擒、就此投子認輸,卻沒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