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一家子的丫鬟15
快穿!帶著宿主去流浪 作者:喜歡潮提的靈無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背著背簍出了鎮子,掃了一圈就看到了今天早上一起來的婦人們,梅薔花趕緊小跑過去和大家匯合。
眾人手裏不說大包小包的有很多東西,但沒有一個人是空手的。
“大花,你這還買個背簍?多少錢?”有人問道。
“八個銅板。”
那人點點頭,“不算貴,村裏頭也有一個會做竹背簍的,從他那裏買最少都需要九枚銅板。”
“喲,村裏頭那個莫不是算好的?加上來回車錢剛好比鎮上賣的少一個銅板?”
“你這麽一說倒真是,嘿,這家夥,還以為在他家買比鎮上便宜呢!許多人家都去了他家裏,就連隔壁村子都有人來!定能賺不少!”
“好啦好啦,誰讓人家有那手藝呢,做的背簍好看不說還結實,幾年也用得!”
梅薔花一臉憨笑,不說話,看著她們爭論。
“都買了什麽東西?”眾人把目光投向梅薔花的背簍。
“一些針頭線腦,還有打絡子用的線什麽的。”梅薔花把背簍放下來,取下竹編蓋子讓她們看,不能給她們看得早就收進了空間裏。
自己購買物資的時候都走到鎮子另外一頭去了,保證遇不到自己村子裏的人,買東西也是東一點西一點的湊,不會有誰誰大手大腳花錢的流言。
背簍裏的東西一眼過去就能看完,確實沒什麽值錢新奇的東西,大家掃了一眼就沒什麽興趣了,然後開始把自己購買的東西拿出來炫耀。
“我家裏那小冤家鬼,一天到晚的在地上磨蹭,衣服三天兩頭的就要縫補,現在都縫補不了了,隻能從新買了布給他做。”這是買了一匹布的。
“我家那個不也是,鬧著要吃糖,這不,買了些糖回去給他們甜甜嘴。”這是買了糖的。
“我給我閨女買了一朵頭花和胭脂。”這是閨女即將出嫁的。
“……”
巴拉巴拉的,梅薔花插不上話,但是可以聽得出來,李家村,或者說李氏一族過得還算富裕。
很快,族長夫人就提著大包小包回來了,梅薔花趕緊過去幫忙。
回到村子裏,已經黃昏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幾乎所有村民都會在天色完全黑下來前把今天所有事情做完,為了節約點燈油。
說實話,沒有經過工業汙染的夜空真的比自己想象中更加美好。
月色明亮。
怎麽說呢,就比當初晚上加班後回家的路燈都要明亮些。
梅薔花在油燈下準備著明天需要的東西,一大堆胭脂水粉,還有一套花色老舊的衣服,這些都是明天喬裝打扮用的。
雖然李老頭家被燒了,但是聽說第二天李老大就回了鎮子上的書院裏住宿了,隻留下其他人苦哈哈的在重建屋子。
雖然李婆子手中的錢被自己拿了,但是李老頭手中還有田地呐,李家族長還是村長呢,去衙門補上地契不是難事,有田地在手,李老頭問村裏人借錢建房也不是什麽難事。
梅薔花也不相信李老頭這樣的人會把家中所有的錢財都交給李婆子。
說遠了。
雖然李家村以及周圍的一些村子都知道李老大把下麵的弟弟妹妹當奴才使,但是鎮上不清楚啊,書院也就更不清楚了,這個時代,大家對讀書人的敬畏是藏在骨子裏的,特別是地裏刨食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民,這也是李老大這麽理直氣壯對家人高高在上的原因。
所以,怎麽著也得給李老大好好“揚名”才行啊!
***
第二天一早,背上竹簍,從村民的眼皮子底下朝著山裏走去。
等看不見人之後,立馬換了衣服從另外一頭避著人下山,也不用經過村口,直接在和另外一個村子的交匯處下來,走上大路,朝著鎮上走去。
頭頂裹著深藍色的頭巾,戴著一頂半舊草帽,一身花色色舊衣,說是花色,其實就是一些邊角碎步縫起來的衣服,各種顏色都有,在這個年代除了上了年紀的老太之外,沒有人會選擇這種衣服。
李大花身上露在外麵的皮膚本就黃黑,手也粗糙,稍微上點脂粉就挺顯老了。
今天不是趕集的日子,路上行人並不多,梅薔花杵著一根枯枝拐杖,沒人的時候腳步飛快,有人就慢下腳步,走一步停一下。
“老人家。”
身邊傳來了一道禮貌的稱呼。
梅薔花扭頭看去,一位四十多歲的大爺架著一輛牛車走在自己邊上,車上還有三位年輕的婦人。
“老人家,是要去鎮子上嗎?上車來,我送您一程。”大爺笑著說道。
“這,這怎麽好意思。”梅薔花壓著聲音,聽起來就和七八十歲的老人一般。
“沒事,今天又不趕集,再說了,您都這般年紀了,算是讓我們沾沾您的福氣。”大景國有說人活的越久福氣越大的說法,大爺瞧著有些眼熱,這模樣,怎麽也得有七八十歲了吧?
“噯。”梅薔花不再推辭,一屁股坐了上去,反正這裏離鎮上也沒多遠了。
“老人家今年高壽啊。”大爺驅使牛車前進還不忘閑聊。
梅薔花回想著自己在銅鏡中看到的麵容,說道:“八十有五了。”
“謔!”大爺和車上的人都有些傻眼,這樣的年紀就算是富貴人家也不多見,“老人家哪個村的?”
“山裏的,大兒子這不吵著要吃白麵包子,老身從天還沒亮就出發了。”梅薔花吹著。
大爺和三位婦人目瞪口呆,是山民啊,但是就算是山民,這麽大的年紀也足夠縣太爺都讓三分了!
大爺結巴道:“那您大兒子得六十多了吧?”自己今年才四十一歲,這都可以做自己爹了!
“老身成婚晚,二十二歲才成婚,大兒子六十二,最小的孩子也有五十六了喲!”越吹越嗨越自然,嗐。
一位婦人喃喃問道:“是不是成婚晚就可以活的長?”
梅薔花知道古代女子成婚早,生產時死亡率也很高,想了想,說道:“是有那麽些說法,老身小時候聽爹娘說過,無論男子還是女子,成婚最好都要滿十八歲,若是要生子最好二十歲以後呢!”
“那是為何?”年輕婦人們趕緊追問。
“聽說這個年紀身子骨才算長成,人最好的生育時間在二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梅薔花把自己知道的簡單說了說,“生下來的小兒也比一般孩子要健康些。”
三位年輕婦人回想了一下,確實是,雖然農家的孩子一般不怎麽講究細養,但是這個年紀生下來的孩子確實很少有夭折的,也比前麵的要看起來聰明些。
四個人都把這事記下來,雖然二十歲以後成婚是不大可能,也不能等著二十五歲以後生子,但這也算是關於長壽的說法呢!
這可是來自一位八十五歲高齡之人口中的話呢!
接下來五人的嘴就沒停過,另外四人想知道一個山裏的婆子為什麽能比富貴人家中的老太太都活高壽,梅薔花想知道更多外麵的事,哪怕八卦都行。
一路上,各自都有收獲。
眾人手裏不說大包小包的有很多東西,但沒有一個人是空手的。
“大花,你這還買個背簍?多少錢?”有人問道。
“八個銅板。”
那人點點頭,“不算貴,村裏頭也有一個會做竹背簍的,從他那裏買最少都需要九枚銅板。”
“喲,村裏頭那個莫不是算好的?加上來回車錢剛好比鎮上賣的少一個銅板?”
“你這麽一說倒真是,嘿,這家夥,還以為在他家買比鎮上便宜呢!許多人家都去了他家裏,就連隔壁村子都有人來!定能賺不少!”
“好啦好啦,誰讓人家有那手藝呢,做的背簍好看不說還結實,幾年也用得!”
梅薔花一臉憨笑,不說話,看著她們爭論。
“都買了什麽東西?”眾人把目光投向梅薔花的背簍。
“一些針頭線腦,還有打絡子用的線什麽的。”梅薔花把背簍放下來,取下竹編蓋子讓她們看,不能給她們看得早就收進了空間裏。
自己購買物資的時候都走到鎮子另外一頭去了,保證遇不到自己村子裏的人,買東西也是東一點西一點的湊,不會有誰誰大手大腳花錢的流言。
背簍裏的東西一眼過去就能看完,確實沒什麽值錢新奇的東西,大家掃了一眼就沒什麽興趣了,然後開始把自己購買的東西拿出來炫耀。
“我家裏那小冤家鬼,一天到晚的在地上磨蹭,衣服三天兩頭的就要縫補,現在都縫補不了了,隻能從新買了布給他做。”這是買了一匹布的。
“我家那個不也是,鬧著要吃糖,這不,買了些糖回去給他們甜甜嘴。”這是買了糖的。
“我給我閨女買了一朵頭花和胭脂。”這是閨女即將出嫁的。
“……”
巴拉巴拉的,梅薔花插不上話,但是可以聽得出來,李家村,或者說李氏一族過得還算富裕。
很快,族長夫人就提著大包小包回來了,梅薔花趕緊過去幫忙。
回到村子裏,已經黃昏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幾乎所有村民都會在天色完全黑下來前把今天所有事情做完,為了節約點燈油。
說實話,沒有經過工業汙染的夜空真的比自己想象中更加美好。
月色明亮。
怎麽說呢,就比當初晚上加班後回家的路燈都要明亮些。
梅薔花在油燈下準備著明天需要的東西,一大堆胭脂水粉,還有一套花色老舊的衣服,這些都是明天喬裝打扮用的。
雖然李老頭家被燒了,但是聽說第二天李老大就回了鎮子上的書院裏住宿了,隻留下其他人苦哈哈的在重建屋子。
雖然李婆子手中的錢被自己拿了,但是李老頭手中還有田地呐,李家族長還是村長呢,去衙門補上地契不是難事,有田地在手,李老頭問村裏人借錢建房也不是什麽難事。
梅薔花也不相信李老頭這樣的人會把家中所有的錢財都交給李婆子。
說遠了。
雖然李家村以及周圍的一些村子都知道李老大把下麵的弟弟妹妹當奴才使,但是鎮上不清楚啊,書院也就更不清楚了,這個時代,大家對讀書人的敬畏是藏在骨子裏的,特別是地裏刨食連字都不認識的農民,這也是李老大這麽理直氣壯對家人高高在上的原因。
所以,怎麽著也得給李老大好好“揚名”才行啊!
***
第二天一早,背上竹簍,從村民的眼皮子底下朝著山裏走去。
等看不見人之後,立馬換了衣服從另外一頭避著人下山,也不用經過村口,直接在和另外一個村子的交匯處下來,走上大路,朝著鎮上走去。
頭頂裹著深藍色的頭巾,戴著一頂半舊草帽,一身花色色舊衣,說是花色,其實就是一些邊角碎步縫起來的衣服,各種顏色都有,在這個年代除了上了年紀的老太之外,沒有人會選擇這種衣服。
李大花身上露在外麵的皮膚本就黃黑,手也粗糙,稍微上點脂粉就挺顯老了。
今天不是趕集的日子,路上行人並不多,梅薔花杵著一根枯枝拐杖,沒人的時候腳步飛快,有人就慢下腳步,走一步停一下。
“老人家。”
身邊傳來了一道禮貌的稱呼。
梅薔花扭頭看去,一位四十多歲的大爺架著一輛牛車走在自己邊上,車上還有三位年輕的婦人。
“老人家,是要去鎮子上嗎?上車來,我送您一程。”大爺笑著說道。
“這,這怎麽好意思。”梅薔花壓著聲音,聽起來就和七八十歲的老人一般。
“沒事,今天又不趕集,再說了,您都這般年紀了,算是讓我們沾沾您的福氣。”大景國有說人活的越久福氣越大的說法,大爺瞧著有些眼熱,這模樣,怎麽也得有七八十歲了吧?
“噯。”梅薔花不再推辭,一屁股坐了上去,反正這裏離鎮上也沒多遠了。
“老人家今年高壽啊。”大爺驅使牛車前進還不忘閑聊。
梅薔花回想著自己在銅鏡中看到的麵容,說道:“八十有五了。”
“謔!”大爺和車上的人都有些傻眼,這樣的年紀就算是富貴人家也不多見,“老人家哪個村的?”
“山裏的,大兒子這不吵著要吃白麵包子,老身從天還沒亮就出發了。”梅薔花吹著。
大爺和三位婦人目瞪口呆,是山民啊,但是就算是山民,這麽大的年紀也足夠縣太爺都讓三分了!
大爺結巴道:“那您大兒子得六十多了吧?”自己今年才四十一歲,這都可以做自己爹了!
“老身成婚晚,二十二歲才成婚,大兒子六十二,最小的孩子也有五十六了喲!”越吹越嗨越自然,嗐。
一位婦人喃喃問道:“是不是成婚晚就可以活的長?”
梅薔花知道古代女子成婚早,生產時死亡率也很高,想了想,說道:“是有那麽些說法,老身小時候聽爹娘說過,無論男子還是女子,成婚最好都要滿十八歲,若是要生子最好二十歲以後呢!”
“那是為何?”年輕婦人們趕緊追問。
“聽說這個年紀身子骨才算長成,人最好的生育時間在二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梅薔花把自己知道的簡單說了說,“生下來的小兒也比一般孩子要健康些。”
三位年輕婦人回想了一下,確實是,雖然農家的孩子一般不怎麽講究細養,但是這個年紀生下來的孩子確實很少有夭折的,也比前麵的要看起來聰明些。
四個人都把這事記下來,雖然二十歲以後成婚是不大可能,也不能等著二十五歲以後生子,但這也算是關於長壽的說法呢!
這可是來自一位八十五歲高齡之人口中的話呢!
接下來五人的嘴就沒停過,另外四人想知道一個山裏的婆子為什麽能比富貴人家中的老太太都活高壽,梅薔花想知道更多外麵的事,哪怕八卦都行。
一路上,各自都有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