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穀之中,雨後春筍一根根地冒了出來,幾天時間,就由開始剛露出地麵的幾寸長到了半人高。竹林裏,枯竹底下,長出一種白色的蕈,狀如雞蛋。王小珠仔細地觀察著,當菌蕾頂端凸起如桃形時,多在晴天的早晨由凸起部分開裂,先露出菌蓋,菌柄相繼延伸,到中午柄長到一定高度時即停止伸長,菌裙漸漸由蓋內向下展開。都說天衣無縫,這蕈菌的裙形成的網格狀的冰裂花紋與潔白的顏色,比臨安宴席上名媛們的裙子還要漂亮,這蕈能吃嗎?隻有先采一些曬幹了,等下次陳仁玉到後問他。
終於,在四月底的時候,他又一次進穀了。王小珠細看了一下,才兩個月,他也象是春筍撥節一樣,長高了好多。
“叔叔與嬸嬸在三月三對歌節時得到了一把萬民傘。”剛一見麵,陳仁玉就對著她大呼道:“衙門的師爺給畫了一張圖畫,他們倆站在壯民之間,老威風了。”
所謂萬民傘,指的是地方官極得百姓民心,在離任時,百姓們在傘上簽民後送給他作留念之用。在特殊的情況下,政績極好的現任官員也有收到萬民傘的特例。
上任隻有半年,這個得萬民傘的速度也太快了些吧。王小珠靜靜地聽他講起他們的故事。陳仁玉說道:“上任時,叔叔帶去了大量的大豆與蓮子,作為種子,到達欽州後,他們在縣衙的後花園裏廣為種植,地上種了大豆,池塘中種了蓮子,過了半年後,大豆開始收成,蓮子也成活了。他們倆借著審案的機會,請村民們到後衙參觀,看一看他種的大豆與蓮子,並免費請他們品嚐。欽州多山多水,雨季時暴雨山洪,旱季時赤地千裏,雖說稻穀一年三熟,但常受洪澇災害,收成並不穩定,有了大豆與蓮子、蓮藕,山地與低窪處的水塘也可以離用起來了。雖說蓮藕還沒有收成,可大豆卻因生產期不長,村老中有見識的一開始就進行種植,先種的人有了收成,其它村民見狀,紛紛開始要種子進行栽種。
對歌節上,有青年男女把叔嬸教村民挖井的事編成了歌,在現場對唱。為了推廣大豆與蓮藕的種植,造福百姓,叔叔與嬸嬸也參加對歌,並把種豆與種藕的好處編成歌向大家宣傳。知州參加對歌本已是奇事,加上免費送大家種子,眾情沸騰,紛紛稱讚叔叔是個好官。不知是誰發起的,村民們紛紛響應,歌節結束的那天,百姓們給他送上了萬民傘。”
王小珠奇怪地問道:“我姐夫是壯元之才,但是個武壯元,他編的會是什麽歌呢?”
他答道:“我叔可是文武全才,他唱的是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歌詞為:黃土地,命根子。養了我,育了你。天有災,發洪水。地有難、是赤地。天難測,災難防。憶往昔,心裏酸。吃不飽,穿不暖。我百姓,怎麽辦?修溝渠,平梯田。開旱地、種豆苗。找水塘,養蓮藕。年有災,靠自己。勤補拙,衣食足。”
說完之後,他又開口唱了起來。因為剛剛處於變聲期,他的聲音非童音又非成年的聲音,顯得極為古怪。唱了一半,他停下來說道:“我唱得沒有叔嬸的好,讓姐姐見笑了。信中還寫道,姐姐你送給他們的花燈在歌節上大放異彩呢。”
是歌節又不是燈節,王小珠有些不解,問道:“十五元霄時無聲無息,三月初三大放異彩?”
“是啊,歌節是通霄達旦的,一到夜裏,其它棚子裏燈一亮就很多的蚊蟲,就叔叔嬸嬸的棚子裏一隻也沒有。歌手們發現了這個現象後,注意到了燈與其它棚的不同。所以,紛紛過來打聽這個燈是怎麽做的。”他頭彎了彎道:“嬸嬸頓時成為全體女子的中心。”
王小珠知道這是自個與姐姐一起做的和合燈的作用,掛出後,蚊蟲遠遁。這燈的做法比較複雜,共七十二片粘貼而成,成荷花狀,紙共分七層,裏麵六層是黃色的紙,最外麵一層是輕紗狀的白紙,燈關時呈白色,一開後卻呈黃色。所謂一燈能滅千年暗,一智能解萬年愚。
姐的信念完了,王小珠從袋子裏拿出了從竹林裏挖出的蕈菇,問道:“前些天,我挖了些蕈菇,不知這種蕈有沒有毒?”
陳仁玉一見,嘴裏啊的一聲,叫出聲來。
王小珠患得患失地問道:“怎麽,難道說這蕈菇有劇毒,這麽驚奇?”
“這蕈菇是哪裏找到的,這可是傳說中的竹蓀呀,它分成長裙竹蓀、短裙竹蓀等,你采的是竹蓀中的極品-長裙竹蓀,我隻在好幾年前采到過一株。”他興奮起拿了起來,說道:“你看,它的裙擺有它身子的一半多長,飄飄然的形狀象不象雲中邊飛翔邊起舞的仙子?”
她細看了一下,說道:“我看更象萬民傘,邊上的不是裙擺,而是百姓簽名的布條。”
他笑了笑,接著說道:“是有些象,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鬱,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它具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之功效,不僅止是美食,更是種良藥。”
今天的走訪結束了,金華斌拿著手中的筆記,問甘站長道:“能不能有幸讓我借讀一下縣誌,看一下有無陳正大所作的歌之類的曆史記載。”
“要得,要得。不僅僅是壯族,本地的其它少數民族同樣的能歌善舞,隻是,沒電子版的,你查起來需要些功夫。”甘館長邊說邊把他倆帶到欽州的一間農家樂,對他們說:“今天,先嚐嚐我們壯族萊,明天再嚐苗族的。”
一會兒,飯上桌了,都是以米與糯米為主原料製成的,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飯等。
看到金華斌夫妻的表情,甘站長笑著道:“吃的是民族特色,壯族是中華民族中最早種稻的,所以養成了以米為主的習慣。還有就是水產了,如”魚、蛤、螺、蚌皆為珍味,山林中的菌、蟬、蛇、禽、獸,也是他們的日常佳肴。”
看到壯族的美食,金華斌夫婦又想起了陳仁玉的菌譜。不知他與王小珠又有什麽精彩故事?
終於,在四月底的時候,他又一次進穀了。王小珠細看了一下,才兩個月,他也象是春筍撥節一樣,長高了好多。
“叔叔與嬸嬸在三月三對歌節時得到了一把萬民傘。”剛一見麵,陳仁玉就對著她大呼道:“衙門的師爺給畫了一張圖畫,他們倆站在壯民之間,老威風了。”
所謂萬民傘,指的是地方官極得百姓民心,在離任時,百姓們在傘上簽民後送給他作留念之用。在特殊的情況下,政績極好的現任官員也有收到萬民傘的特例。
上任隻有半年,這個得萬民傘的速度也太快了些吧。王小珠靜靜地聽他講起他們的故事。陳仁玉說道:“上任時,叔叔帶去了大量的大豆與蓮子,作為種子,到達欽州後,他們在縣衙的後花園裏廣為種植,地上種了大豆,池塘中種了蓮子,過了半年後,大豆開始收成,蓮子也成活了。他們倆借著審案的機會,請村民們到後衙參觀,看一看他種的大豆與蓮子,並免費請他們品嚐。欽州多山多水,雨季時暴雨山洪,旱季時赤地千裏,雖說稻穀一年三熟,但常受洪澇災害,收成並不穩定,有了大豆與蓮子、蓮藕,山地與低窪處的水塘也可以離用起來了。雖說蓮藕還沒有收成,可大豆卻因生產期不長,村老中有見識的一開始就進行種植,先種的人有了收成,其它村民見狀,紛紛開始要種子進行栽種。
對歌節上,有青年男女把叔嬸教村民挖井的事編成了歌,在現場對唱。為了推廣大豆與蓮藕的種植,造福百姓,叔叔與嬸嬸也參加對歌,並把種豆與種藕的好處編成歌向大家宣傳。知州參加對歌本已是奇事,加上免費送大家種子,眾情沸騰,紛紛稱讚叔叔是個好官。不知是誰發起的,村民們紛紛響應,歌節結束的那天,百姓們給他送上了萬民傘。”
王小珠奇怪地問道:“我姐夫是壯元之才,但是個武壯元,他編的會是什麽歌呢?”
他答道:“我叔可是文武全才,他唱的是朗朗上口的三字經,歌詞為:黃土地,命根子。養了我,育了你。天有災,發洪水。地有難、是赤地。天難測,災難防。憶往昔,心裏酸。吃不飽,穿不暖。我百姓,怎麽辦?修溝渠,平梯田。開旱地、種豆苗。找水塘,養蓮藕。年有災,靠自己。勤補拙,衣食足。”
說完之後,他又開口唱了起來。因為剛剛處於變聲期,他的聲音非童音又非成年的聲音,顯得極為古怪。唱了一半,他停下來說道:“我唱得沒有叔嬸的好,讓姐姐見笑了。信中還寫道,姐姐你送給他們的花燈在歌節上大放異彩呢。”
是歌節又不是燈節,王小珠有些不解,問道:“十五元霄時無聲無息,三月初三大放異彩?”
“是啊,歌節是通霄達旦的,一到夜裏,其它棚子裏燈一亮就很多的蚊蟲,就叔叔嬸嬸的棚子裏一隻也沒有。歌手們發現了這個現象後,注意到了燈與其它棚的不同。所以,紛紛過來打聽這個燈是怎麽做的。”他頭彎了彎道:“嬸嬸頓時成為全體女子的中心。”
王小珠知道這是自個與姐姐一起做的和合燈的作用,掛出後,蚊蟲遠遁。這燈的做法比較複雜,共七十二片粘貼而成,成荷花狀,紙共分七層,裏麵六層是黃色的紙,最外麵一層是輕紗狀的白紙,燈關時呈白色,一開後卻呈黃色。所謂一燈能滅千年暗,一智能解萬年愚。
姐的信念完了,王小珠從袋子裏拿出了從竹林裏挖出的蕈菇,問道:“前些天,我挖了些蕈菇,不知這種蕈有沒有毒?”
陳仁玉一見,嘴裏啊的一聲,叫出聲來。
王小珠患得患失地問道:“怎麽,難道說這蕈菇有劇毒,這麽驚奇?”
“這蕈菇是哪裏找到的,這可是傳說中的竹蓀呀,它分成長裙竹蓀、短裙竹蓀等,你采的是竹蓀中的極品-長裙竹蓀,我隻在好幾年前采到過一株。”他興奮起拿了起來,說道:“你看,它的裙擺有它身子的一半多長,飄飄然的形狀象不象雲中邊飛翔邊起舞的仙子?”
她細看了一下,說道:“我看更象萬民傘,邊上的不是裙擺,而是百姓簽名的布條。”
他笑了笑,接著說道:“是有些象,竹蓀營養豐富,香味濃鬱,滋味鮮美,自古就列為“草八珍”之一。它具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濕之功效,不僅止是美食,更是種良藥。”
今天的走訪結束了,金華斌拿著手中的筆記,問甘站長道:“能不能有幸讓我借讀一下縣誌,看一下有無陳正大所作的歌之類的曆史記載。”
“要得,要得。不僅僅是壯族,本地的其它少數民族同樣的能歌善舞,隻是,沒電子版的,你查起來需要些功夫。”甘館長邊說邊把他倆帶到欽州的一間農家樂,對他們說:“今天,先嚐嚐我們壯族萊,明天再嚐苗族的。”
一會兒,飯上桌了,都是以米與糯米為主原料製成的,八寶飯、八寶粥、竹筒飯、南瓜飯、彩色糯米飯等。
看到金華斌夫妻的表情,甘站長笑著道:“吃的是民族特色,壯族是中華民族中最早種稻的,所以養成了以米為主的習慣。還有就是水產了,如”魚、蛤、螺、蚌皆為珍味,山林中的菌、蟬、蛇、禽、獸,也是他們的日常佳肴。”
看到壯族的美食,金華斌夫婦又想起了陳仁玉的菌譜。不知他與王小珠又有什麽精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