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欽州陳正大的事,一船海盜被消滅後,盜首怎肯善罷幹休,召集更多的海盜,侵擾漁村。欽州號稱天涯,為南荒之地,人民較為貧困,又遠離發達的中原沿海,被搶的經濟目標不多,所以,海盜集團的總體人數卻也不多,就二三百人左右。
漁村聯防,用花燈互通消息雖然有效,但是,隻是被動防禦。隻有主動出擊,直搗海盜老巢,才能一勞永逸。陳正大是武狀元,武功高強又深通兵法,但宋時製度,知州無權調兵,按程序走下來,得上報朝廷,來回數月。而前線軍事形勢瞬息萬變,又怎來得及?隻靠衙役與捕快,一來人手不足,二來武器與武功都不行,三來職能不對,絕非數百海盜之敵。
怎麽辦?陳正大思索良久,現白族、傣族、狀族、苗族等對夫妻倆極為崇拜,又有個海盜入侵聯保製度,各族各村都練有民兵,民心可用,把其中數百精壯集中,加上部分衙役,共同加以軍事訓練,破海盜不難。
海盜盤據在七十裏外的象背島上,並且不在商業航道上,其它都好說,如何不被他們懷疑地悄悄登上海島是個難題。
“島上共有兩個可停泊大船的港灣,我們可兵分兩路,七月十八日,海上多霧,淩晨漲潮時分,共同到達港口,奪了他們的船。”甘姓老者是老漁民,早先打漁曾去過這島,在桌上劃出草圖,給大家進行說明道:“隻要奪船成功,就是翁中捉鱉了。”
人數對等,對方有地利,即使奪下港口,翁中捉鱉有可能被鱉咬了手指。
這時,探子來報,探明欽州灣曹家酒鋪是海盜的聯絡點,是否要派差役撥了它?陳正大一想,計上心來,說道:“不可打草驚蛇,本府自有用處。”
曹家酒鋪裏,兩個商客在角落裏私語道:“你知道嗎,陳知州看似清官,暗中去收受賄賂,並想把收到的財寶運到京城活動。”
乙道:“不會吧,這兩年百姓深受其益,聽說為了挖井等事,他們夫妻把奉祿都貼上了。”
某甲神秘兮兮地道:“這你有所不知了,欽州號稱天涯,多的是被貶流放的官員,人人都想回京,他收的是這幫想著免罪的錢,你想想,他們本來都曾任高官,家裏誰沒富過?”
某乙大悟說:“這招高,在百姓中搏取名聲,利用貶官想回京的心理在貶官中得到錢財與他們朝中的人脈,名利雙收,他以狀元出身而至欽州這窮地方為官,自然是心有不甘,理解。”
二天後,海盜得到消息,說是陳知州把財務偷偷地托民船運往汴京,有另一夥遠在番偶的海盜似也對這財物感興趣。
盜首下令:“兄弟們,到嘴的食物不能被鯊魚給搶了。我們距離欽州灣近,可在它們出海不久,全體出動,先下手為強。”
“商船剛出海,有官兵護航,如之奈何?”
“師爺多慮了,海防官兵不屬欽州府徑所轄,他這是見不得人的事,偷偷摸摸的,比我們更怕官差查到呢。”盜首大笑聲中,吩咐手下哨探番禺海盜行蹤。
為防番禺海盜截胡,海盜們傾巢而出,登上大貨船後,卻發現從船艙裏鑽出大批的官兵。海盜們來不及逃跑,大部分被官兵擊斃,另外數十人被俘。沒上船的盜匪連忙丟下同伴,駕船就跑。淩晨,跑回象背島下船上島,突然一陣弓弦聲響,前麵幾十名海盜中箭倒地,後麵的急往船上跑,卻發現船隻已經開走,上不了船了。在灘頭激戰半個時辰後,所有海盜或被擒或被擊殺。為禍欽州的海盜從此絕跡。
這些都是陳正大的計謀。欽州知府雖無調兵之權,但巡防兵士卻有機動與海盜作戰之責。他把信息透給將軍,這是送上門的功勞,將軍以巡防為名,派兵上船,配合緝拿海盜。他又組織民兵淩晨漲潮時上島。海盜傾巢而出,守島的隻有幾十個老弱之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然後,在碼頭設伏,海盜下船後,水鬼上船開走海盜船,伏兵齊出,以十餘人的傷亡,團滅了殘餘的六十多海盜。他從海盜藏寶中挑出部分資財分給死者家屬,其它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收歸國庫所有,另一部分給漁民們作平日練兵防盜之資。
剿匪得勝的奏折以八百裏快遞上報朝廷。一個月後,朝廷聖旨傳下來了,旨中,嚴厲指責陳正大自作主張,訓練民兵,並責令把海盜中繳獲的財物全部收歸國庫。本次功勞不獎不罰,並從即日起,調任沅州知州。
原來,奏折到朝廷後,皇帝大喜過望,考慮到這麽多年來對外戰鬥沒一次勝利的,想要重賞。可大臣們一致反對,說是太祖舊製,作為文官,插手武官事務,為本朝之大忌,此風絕不可長。有鑒於陳狀元初次為官,不懂規矩,所以,功過相抵。為防止以後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文官們集體建議把他調離到不再臨海的沅州。
“記得沅州是夜郎國故都,裏麵有很多有趣的曆史故事。”蘇月紅說道:“我們蜜月的下一站就走那裏吧。
有個成語叫夜郎自大,說的就是夜郎國的故事。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漢朝的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隻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金華斌含笑著答應了。從欽州租了輛出租車,開車來到沅州,也即如今的hh市。出發前,甘站長給介紹了懷化文化館的牛幹事,陪同兩人尋訪陳正大遺跡。
聽他倆說明來意,牛幹事笑嗬嗬地回複道:“你們今天找對人了,我帶你們上穿岩山走一走,看一看陳正大留下的義蟻塚。”
給螞蟻立的塚?他們倆來了興趣,細問起經過。
漁村聯防,用花燈互通消息雖然有效,但是,隻是被動防禦。隻有主動出擊,直搗海盜老巢,才能一勞永逸。陳正大是武狀元,武功高強又深通兵法,但宋時製度,知州無權調兵,按程序走下來,得上報朝廷,來回數月。而前線軍事形勢瞬息萬變,又怎來得及?隻靠衙役與捕快,一來人手不足,二來武器與武功都不行,三來職能不對,絕非數百海盜之敵。
怎麽辦?陳正大思索良久,現白族、傣族、狀族、苗族等對夫妻倆極為崇拜,又有個海盜入侵聯保製度,各族各村都練有民兵,民心可用,把其中數百精壯集中,加上部分衙役,共同加以軍事訓練,破海盜不難。
海盜盤據在七十裏外的象背島上,並且不在商業航道上,其它都好說,如何不被他們懷疑地悄悄登上海島是個難題。
“島上共有兩個可停泊大船的港灣,我們可兵分兩路,七月十八日,海上多霧,淩晨漲潮時分,共同到達港口,奪了他們的船。”甘姓老者是老漁民,早先打漁曾去過這島,在桌上劃出草圖,給大家進行說明道:“隻要奪船成功,就是翁中捉鱉了。”
人數對等,對方有地利,即使奪下港口,翁中捉鱉有可能被鱉咬了手指。
這時,探子來報,探明欽州灣曹家酒鋪是海盜的聯絡點,是否要派差役撥了它?陳正大一想,計上心來,說道:“不可打草驚蛇,本府自有用處。”
曹家酒鋪裏,兩個商客在角落裏私語道:“你知道嗎,陳知州看似清官,暗中去收受賄賂,並想把收到的財寶運到京城活動。”
乙道:“不會吧,這兩年百姓深受其益,聽說為了挖井等事,他們夫妻把奉祿都貼上了。”
某甲神秘兮兮地道:“這你有所不知了,欽州號稱天涯,多的是被貶流放的官員,人人都想回京,他收的是這幫想著免罪的錢,你想想,他們本來都曾任高官,家裏誰沒富過?”
某乙大悟說:“這招高,在百姓中搏取名聲,利用貶官想回京的心理在貶官中得到錢財與他們朝中的人脈,名利雙收,他以狀元出身而至欽州這窮地方為官,自然是心有不甘,理解。”
二天後,海盜得到消息,說是陳知州把財務偷偷地托民船運往汴京,有另一夥遠在番偶的海盜似也對這財物感興趣。
盜首下令:“兄弟們,到嘴的食物不能被鯊魚給搶了。我們距離欽州灣近,可在它們出海不久,全體出動,先下手為強。”
“商船剛出海,有官兵護航,如之奈何?”
“師爺多慮了,海防官兵不屬欽州府徑所轄,他這是見不得人的事,偷偷摸摸的,比我們更怕官差查到呢。”盜首大笑聲中,吩咐手下哨探番禺海盜行蹤。
為防番禺海盜截胡,海盜們傾巢而出,登上大貨船後,卻發現從船艙裏鑽出大批的官兵。海盜們來不及逃跑,大部分被官兵擊斃,另外數十人被俘。沒上船的盜匪連忙丟下同伴,駕船就跑。淩晨,跑回象背島下船上島,突然一陣弓弦聲響,前麵幾十名海盜中箭倒地,後麵的急往船上跑,卻發現船隻已經開走,上不了船了。在灘頭激戰半個時辰後,所有海盜或被擒或被擊殺。為禍欽州的海盜從此絕跡。
這些都是陳正大的計謀。欽州知府雖無調兵之權,但巡防兵士卻有機動與海盜作戰之責。他把信息透給將軍,這是送上門的功勞,將軍以巡防為名,派兵上船,配合緝拿海盜。他又組織民兵淩晨漲潮時上島。海盜傾巢而出,守島的隻有幾十個老弱之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解決了。然後,在碼頭設伏,海盜下船後,水鬼上船開走海盜船,伏兵齊出,以十餘人的傷亡,團滅了殘餘的六十多海盜。他從海盜藏寶中挑出部分資財分給死者家屬,其它的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收歸國庫所有,另一部分給漁民們作平日練兵防盜之資。
剿匪得勝的奏折以八百裏快遞上報朝廷。一個月後,朝廷聖旨傳下來了,旨中,嚴厲指責陳正大自作主張,訓練民兵,並責令把海盜中繳獲的財物全部收歸國庫。本次功勞不獎不罰,並從即日起,調任沅州知州。
原來,奏折到朝廷後,皇帝大喜過望,考慮到這麽多年來對外戰鬥沒一次勝利的,想要重賞。可大臣們一致反對,說是太祖舊製,作為文官,插手武官事務,為本朝之大忌,此風絕不可長。有鑒於陳狀元初次為官,不懂規矩,所以,功過相抵。為防止以後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文官們集體建議把他調離到不再臨海的沅州。
“記得沅州是夜郎國故都,裏麵有很多有趣的曆史故事。”蘇月紅說道:“我們蜜月的下一站就走那裏吧。
有個成語叫夜郎自大,說的就是夜郎國的故事。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漢朝的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隻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金華斌含笑著答應了。從欽州租了輛出租車,開車來到沅州,也即如今的hh市。出發前,甘站長給介紹了懷化文化館的牛幹事,陪同兩人尋訪陳正大遺跡。
聽他倆說明來意,牛幹事笑嗬嗬地回複道:“你們今天找對人了,我帶你們上穿岩山走一走,看一看陳正大留下的義蟻塚。”
給螞蟻立的塚?他們倆來了興趣,細問起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