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折服官場菜鳥
落魄秀才,開局自毀前程 作者:半盞粗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三位論職務,那便是大人。若是論年紀呢?都是我的兄長。”陳文軒麵色平靜的說道。
“今天聊得也是投緣得很,那麽我這裏便有一問。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究竟是誰人之責任?”
很簡單的一個小問題,三個人一愣之下卻答不出來。
“於天下而言,便是朝廷的責任。因為天下百姓,皆為朝廷子民。”陳文軒接著說道。
“於聚水縣而言,那便是三位大人、兄長之責任。如果三位兄長把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那便差之分毫。”
“因為長此以往下去,百姓心中可還有朝廷?他們心中感恩戴德的便是我等伸出援手之人。這……,便是謬以千裏了。”
“我等隻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百姓真正的生活,還需要三位兄長關懷。因為三位兄長,代表的就是朝廷。”
“那王有福為何在百姓中怨聲載道?便是因為他真的把他給當成了官,對百姓們欲取欲奪,毫無顧忌。”
“而如何為官呢?我也曾問過那幾個想要跟我學習的人,他們雖然也給出了答案,但是與我心中的答案也是有些偏差。”
“勤政愛民、興修水利、提振農事等等吧,其實僅僅是為官的一個內容,歸其根本,乃是應為百姓服務才對。”
“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憂百姓之所憂,方為大道。生活於此地的百姓,組成了咱們聚水縣。百姓過得好與壞,是不是就能夠直接反映出一些問題呢?”
聽著他的話,三個人都愣住了。
不管是在求學之時,還是中舉之後,他們也都不曾聽過這樣的言論啊。
可是細想之下,這確實是大道。
李清明就不用說了,他被壓了這麽些年,本來就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孫東方和盧正這兩個初入官場的菜鳥,心中的那朵小火苗,也直接被陳文軒給撩撥起來。
“為兄受教了。每次與賢弟談論,皆有所獲。”李清明認真的說道。
“是啊,怪不得恩師耳提麵命,一定要與小郎君多接觸才行。”孫東方也認真地點了點頭。
甚至於直接把是周明啟門生的身份都給爆了出來,這並不是想要顯擺,而是剛剛陳文軒這番話,是真正的折服了他。
盧正沒有說話,而是直接付諸行動,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躬身行禮。
“盧兄,我這些狂妄言論,可是受不起啊。”陳文軒趕忙扶住他的手腕。
“受得起。”盧正認真的說道。
“小郎君一番話,便是那指路明燈。如何為官?某是真的不知。雖有抱負,卻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現在想得通透了,為官之優劣,並不是同僚所評,乃是治下百姓所評。但請小郎君監督,若有行差踏錯,責罵就是。”
這句話,可是把身份放得很低了。因為現在的他對於陳文軒,是真的很服氣。
陳文軒狂歸狂,他有著狂的資本啊,有著大智慧呢。
“三個當兄長的人,就這麽捧我?給我捧得高高的,到時候還不得摔個稀巴爛啊?”陳文軒苦笑著說道。
“我這番話,你們聽著有道理。別人聽著那就是有些大逆不道了,甚至會視為眼中釘。所謂誌同道合,便是如此了。”
“由三位執掌聚水縣,真的是百姓們的福氣。困擾百姓們的,便是租庸調,三位兄長若是能把此事處理好,便是真正的善待百姓、為百姓服務了。”
三人的眉頭皺了起來,其實這也是他們身為縣裏官員最重要的工作。現在陳文軒直接講出來了,這個事就是真的很重要。
“每年每丁交粟兩石,是為租。繳納的絹、棉、布、麻,是為調。”陳文軒笑著說道。
“這個倒是沒什麽,根據年景不同,朝廷亦會有所減免。有意思的其實是庸,這是用來替代徭役的。”
“服徭役地點的遠近,活的輕重,其實都掌握在三位的手中。那王有福往年裏,便在這個事情上上下其手。”
“我朝規定,每納娟三尺或布四尺,便可免服徭役一天。富戶不想孩子受苦,就得在這個基礎上再給王有福多送一些錢財。”
“可是免徭役的人多了,朝廷的任務完不成怎麽辦呢?那王有福用的法子,就是延長工作時間。”
“以致我縣百姓傷病者眾多,卻是敢怒不敢言。誰若是敢聲張,來年定會接著受苦,甚至都可能把命扔在那裏。”
“這個事情呢,不好做。因為朝廷有朝廷的任務、縣裏有縣裏的任務,比如說剛剛李兄說的興修水利、道路的工作,皆是徭役工作內容的一種。”
“李兄想做好這個事,乃是百姓之福。但是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若是協調不好,那便是百姓之苦。”
“所以說啊,同樣的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來做,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是產生的影響就會有所不同。”
“三位兄長看得起我,今日前來看望我,那我也要大力支持三位兄長的工作。若是有一些徭役難做,便跟我來說吧。”
“到時候我會派我酒莊或是工坊內的人去做,這樣能讓三位兄長在日後的工作中,減少很多的麻煩。”
“當然了,我給予的這些幫助,也僅僅是杯水車薪,隻能說是不激化官府和百姓之間的矛盾,也能夠讓家庭困苦者,有緩上一口氣的機會。”
聽著他的話,三人的情緒都激動得很。
剛剛陳文軒講租庸調,他們就開始發愁。因為這個事是真的不好去協調,也不好去做。
現在就好了,陳文軒一人就把這個事給扛過去了,可以說已經把他們工作中最大的阻礙給消除了。
這樣的好人,去哪裏找去?
“賢弟,為兄、為兄都不知道該說什麽感謝的話好了。”李清明抓著陳文軒的手,動情的說道。
“咱不用說感謝的話,你們在聚水縣把官當好,成為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我就很開心了。”陳文軒笑著說道。
“來都來了,今日午飯便在我家享用。研究了一個新的麵食吃法,三位兄長也幫我評定一下。”
“好、好,這便是我們的口福。二位有所不知,賢弟的烹飪之法,亦是舉世無雙。”李清明認真的說道。
這倆人還有啥說的?
已經被陳文軒忽悠得找不到北了。
現在就算是讓他們舉個牌子在縣裏走上一圈,跟百姓們見個麵,那也是沒問題的。
經李清明一說,他們的心中也是有了些期待。
畢竟能做飯的讀書人,可是罕見得很。
“今天聊得也是投緣得很,那麽我這裏便有一問。百姓的日子過得好不好,究竟是誰人之責任?”
很簡單的一個小問題,三個人一愣之下卻答不出來。
“於天下而言,便是朝廷的責任。因為天下百姓,皆為朝廷子民。”陳文軒接著說道。
“於聚水縣而言,那便是三位大人、兄長之責任。如果三位兄長把希望寄托在旁人身上,那便差之分毫。”
“因為長此以往下去,百姓心中可還有朝廷?他們心中感恩戴德的便是我等伸出援手之人。這……,便是謬以千裏了。”
“我等隻能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百姓真正的生活,還需要三位兄長關懷。因為三位兄長,代表的就是朝廷。”
“那王有福為何在百姓中怨聲載道?便是因為他真的把他給當成了官,對百姓們欲取欲奪,毫無顧忌。”
“而如何為官呢?我也曾問過那幾個想要跟我學習的人,他們雖然也給出了答案,但是與我心中的答案也是有些偏差。”
“勤政愛民、興修水利、提振農事等等吧,其實僅僅是為官的一個內容,歸其根本,乃是應為百姓服務才對。”
“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憂百姓之所憂,方為大道。生活於此地的百姓,組成了咱們聚水縣。百姓過得好與壞,是不是就能夠直接反映出一些問題呢?”
聽著他的話,三個人都愣住了。
不管是在求學之時,還是中舉之後,他們也都不曾聽過這樣的言論啊。
可是細想之下,這確實是大道。
李清明就不用說了,他被壓了這麽些年,本來就是要做一些事情的。
孫東方和盧正這兩個初入官場的菜鳥,心中的那朵小火苗,也直接被陳文軒給撩撥起來。
“為兄受教了。每次與賢弟談論,皆有所獲。”李清明認真的說道。
“是啊,怪不得恩師耳提麵命,一定要與小郎君多接觸才行。”孫東方也認真地點了點頭。
甚至於直接把是周明啟門生的身份都給爆了出來,這並不是想要顯擺,而是剛剛陳文軒這番話,是真正的折服了他。
盧正沒有說話,而是直接付諸行動,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冠,躬身行禮。
“盧兄,我這些狂妄言論,可是受不起啊。”陳文軒趕忙扶住他的手腕。
“受得起。”盧正認真的說道。
“小郎君一番話,便是那指路明燈。如何為官?某是真的不知。雖有抱負,卻不知該從何處著手。”
“現在想得通透了,為官之優劣,並不是同僚所評,乃是治下百姓所評。但請小郎君監督,若有行差踏錯,責罵就是。”
這句話,可是把身份放得很低了。因為現在的他對於陳文軒,是真的很服氣。
陳文軒狂歸狂,他有著狂的資本啊,有著大智慧呢。
“三個當兄長的人,就這麽捧我?給我捧得高高的,到時候還不得摔個稀巴爛啊?”陳文軒苦笑著說道。
“我這番話,你們聽著有道理。別人聽著那就是有些大逆不道了,甚至會視為眼中釘。所謂誌同道合,便是如此了。”
“由三位執掌聚水縣,真的是百姓們的福氣。困擾百姓們的,便是租庸調,三位兄長若是能把此事處理好,便是真正的善待百姓、為百姓服務了。”
三人的眉頭皺了起來,其實這也是他們身為縣裏官員最重要的工作。現在陳文軒直接講出來了,這個事就是真的很重要。
“每年每丁交粟兩石,是為租。繳納的絹、棉、布、麻,是為調。”陳文軒笑著說道。
“這個倒是沒什麽,根據年景不同,朝廷亦會有所減免。有意思的其實是庸,這是用來替代徭役的。”
“服徭役地點的遠近,活的輕重,其實都掌握在三位的手中。那王有福往年裏,便在這個事情上上下其手。”
“我朝規定,每納娟三尺或布四尺,便可免服徭役一天。富戶不想孩子受苦,就得在這個基礎上再給王有福多送一些錢財。”
“可是免徭役的人多了,朝廷的任務完不成怎麽辦呢?那王有福用的法子,就是延長工作時間。”
“以致我縣百姓傷病者眾多,卻是敢怒不敢言。誰若是敢聲張,來年定會接著受苦,甚至都可能把命扔在那裏。”
“這個事情呢,不好做。因為朝廷有朝廷的任務、縣裏有縣裏的任務,比如說剛剛李兄說的興修水利、道路的工作,皆是徭役工作內容的一種。”
“李兄想做好這個事,乃是百姓之福。但是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若是協調不好,那便是百姓之苦。”
“所以說啊,同樣的一件事情,由不同的人來做,雖然結果是一樣的,但是產生的影響就會有所不同。”
“三位兄長看得起我,今日前來看望我,那我也要大力支持三位兄長的工作。若是有一些徭役難做,便跟我來說吧。”
“到時候我會派我酒莊或是工坊內的人去做,這樣能讓三位兄長在日後的工作中,減少很多的麻煩。”
“當然了,我給予的這些幫助,也僅僅是杯水車薪,隻能說是不激化官府和百姓之間的矛盾,也能夠讓家庭困苦者,有緩上一口氣的機會。”
聽著他的話,三人的情緒都激動得很。
剛剛陳文軒講租庸調,他們就開始發愁。因為這個事是真的不好去協調,也不好去做。
現在就好了,陳文軒一人就把這個事給扛過去了,可以說已經把他們工作中最大的阻礙給消除了。
這樣的好人,去哪裏找去?
“賢弟,為兄、為兄都不知道該說什麽感謝的話好了。”李清明抓著陳文軒的手,動情的說道。
“咱不用說感謝的話,你們在聚水縣把官當好,成為深受百姓愛戴的好官,我就很開心了。”陳文軒笑著說道。
“來都來了,今日午飯便在我家享用。研究了一個新的麵食吃法,三位兄長也幫我評定一下。”
“好、好,這便是我們的口福。二位有所不知,賢弟的烹飪之法,亦是舉世無雙。”李清明認真的說道。
這倆人還有啥說的?
已經被陳文軒忽悠得找不到北了。
現在就算是讓他們舉個牌子在縣裏走上一圈,跟百姓們見個麵,那也是沒問題的。
經李清明一說,他們的心中也是有了些期待。
畢竟能做飯的讀書人,可是罕見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