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就對另外兩個弟弟照顧地多一些,小六有德妃這個生母當成眼珠子寵著,反倒顯得小七胤最為可憐,生母本就出身不高,生下來還不健全,皇阿瑪一直不喜歡他。“小七,認識二哥哥嗎?”他主動過去跟弟弟說話。那孩子想說話又不敢說,隻偷偷看他。胤想了想,去抽屜了找樣東西,長條的筒狀物。“來,小七往這兒看。”他指著那端口的眼兒示意。還不到三歲的胤抵不過自己的好奇心,小心翼翼地湊過去,往那眼兒裏一瞧。“哇……”胤兩隻手微微一扭。又是更大的一聲驚歎:“哇!”“好看吧?”“……嗯,好看。”胤的聲音軟軟的,特別小聲,胤笑著掐了掐他的臉蛋。“既然小七喜歡,那二哥就把它送你了。”胤把手裏的萬花筒往小家夥手裏一放。小小的胤呆呆地望著他,回神後,有些慌張地想要把東西還給他,像是捧了個燙手的山芋似的。“不、不能!”“為什麽不能,難道小七不喜歡它?”“喜歡的……”這是胤第一次接觸到這麽新奇的東西,額涅住在永壽宮裏,永壽宮的主位是貴妃,她是孝昭皇後的妹妹,自己就被寄養在貴妃處。貴妃出身顯赫,身邊什麽奇珍異寶都不缺,但卻也什麽都不會讓他觸碰,總是用看髒東西一樣的眼神看他。有一回,貴妃丟了一件貴重的東西,宮女說見他碰過,就懷疑是他偷拿的,為此還責罰了額涅,逼他承認,但那東西他當時確實隻是覺得好奇,悄悄碰了一下,並沒有偷偷拿走。母妃身邊的侍女挨了打,母妃被扣了一個月月例,還是冬天,屋子裏冷得不行,後來貴妃丟的東西找到了,是被她養的貓叼到了床底下,可母妃當時受的苦,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從那之後,隻要不是他的東西,他絕不會輕易觸碰。“說要送你,你就拿著,不許嫌棄二哥哥的東西。”胤刮了一下他的鼻子。胤哪裏會嫌棄呢,他小聲地說了聲:“謝謝……二哥哥。”四公主巴巴地看著胤手裏的萬花筒,她看過兩回,也很喜歡,二哥哥竟然把它送給了小七。“二哥哥,我、我也想看。”在胤麵前,她向來是想要什麽就說的。“萬花筒如今已經是小七的了,你想看,得管小七借著看,我可沒有辦法幫你。”四公主人也機靈,立馬就對萬花筒的新主人發出了請求。“小七,你可以把你的萬花筒借給我看看嗎?”胤忙把手裏的東西遞了過去。“什麽什麽?我也要看!”終於從一堆好吃的點心裏抬起頭來的老五胤祺跟著嚷嚷。圍著胤的人越來越多,胤索性大聲地把規矩跟他們每個人重申了一遍。“不許搶,想看的得問過小七,人家同意了,你們才能看。”太子一直注視著胞弟,見他笑嗬嗬地看著弟弟妹妹們,也跟著揚起了唇角。一直鬧到傍晚,才忙完的康熙去給太皇太後請了安,順便也過來了。一推開門,一屋子的阿哥公主。“你這兒倒是熱鬧。”第61章 一直持續到二月,隨著天氣轉暖,太皇太後的情況終於好轉了些。康熙大喜,便提出要帶著太皇太後去五台山散散心。胤自不必說,他是肯定要隨身跟著去的,除了他以外,還帶了年紀最長的大阿哥,太子和三阿哥這次都被留在宮裏,並未與他們同行。一路上風景如畫,越往西邊,越是曠野無垠,充滿自由和生命的氣息。胤卻鮮少像大阿哥那樣策馬揚鞭,他時常待在馬車裏,陪伴著太皇太後說笑,每次太皇太後上下車駕,他總是在旁邊小心攙扶著。就連康熙都在眾人麵前感慨道:“朕的這些兒子之中,數太子最為聰慧,大阿哥騎射最佳,可論起孝順,還得是二阿哥胤,他心細,又有旁人所沒有的足夠的耐心,這些年有他替朕在太皇太後膝下盡孝,朕十分放心。”此次同行的,不乏蒙古各部的親王貴族,阿哥們漸漸長大,往日大家隻注意到太子和大阿哥,甚至連三阿哥得到的誇獎與關注,都比生來體弱、還有些頑劣的二阿哥要多。沒想到,實際上皇上除了太子,其實格外喜歡二阿哥,雖然平日裏愛訓斥幾句,可相處久了,明眼人都能感覺得到這份獨特的偏愛。終於到了山腳,太皇太後坐著轎攆先上去了,胤難得與大阿哥走在一起,獨自欣賞著這山上的清幽。“不就是佛寺嗎?幹嘛費這麽大勁跑這麽遠,京城裏多的是佛寺。”大阿哥抹了一把汗,順道吐槽了一句。“大哥有所不知,五台山,最初叫清涼山,相傳漢明帝時,天竺的兩位高僧路過此處,發現此山與佛祖修行之處頗為相似,就連文殊菩薩也曾在此顯現,故而在此建立了最初的靈鷲寺,後來曆朝曆代的皇帝也多次前往此地朝拜,最盛的時期,這裏足足有三百多所寺院。”“你怎麽知道的?”“太子哥哥告訴我的,咱們來之前,我想著提前了解一番,可自己查閱古籍又實在麻煩,索性就去了一趟毓慶宮。”“他……知道的還挺多。”大阿哥想挑毛病都找不著地方,還真別說,讀書這方麵他確實是遠不及太子。禦駕宿在一個叫菩薩頂的寺廟裏,相傳這裏曾是文殊菩薩居住的地方,寺廟的各殿以琉璃瓦覆蓋,在陽光下,絢目多彩,閃爍著神聖而又莊嚴的光芒,令人心向往之。可寺前足足有一百零八級的石階,光是抬眼望去,都叫人深吸一口氣,望而卻步。“我也想坐轎攆。”胤有氣無力地說完,幹脆一屁股直接坐在台階上,不走了。“要不要大哥背你?隻要你說一聲,大哥比你那太子哥哥厲害就行。”大阿哥趁機誘惑他。“雖然大哥你的提議,真的讓我很想答應你,但當著菩薩的麵,我可不敢撒謊。”說完,就笑著跑開了。“好你個保寧!你就是在拐著彎兒地說我不如他唄!”“我可什麽都沒說。”雖然心裏確實是這樣認為的,但他也不好傷了大哥的心。兄弟倆打打鬧鬧,這一百零八級台階倒也爬完了。他們才登上去,就看見喇嘛們頭戴各式各樣的麵具,身穿奇特服飾,嘴裏念念有詞,還跳著金剛舞,一問才知道,這是在鎮魔,專為迎接太皇太後和皇上聖駕光臨。也不知是不是此地真的有菩薩護佑的緣故,太皇太後到了之後,進膳也進得香了,覺也睡得安穩了,還能在胤的陪同下,在山中閑逛半日都不覺得疲累。康熙大喜,特意準許菩薩頂的主要殿宇鋪上皇家建築專用的黃色琉璃瓦,並設立了一名正七品的把總,派了士兵,專門負責守衛該寺香火供堂。這菩薩頂就這麽大,住了幾日,也逛得差不多了,太皇太後和康熙跟著寺裏住持在交流佛法,胤跟大阿哥兩個閑著沒事,就跑去了其他寺裏瞧瞧。“原來這永明寺才是五台山最大的寺廟。”大阿哥看見之後才意識到這一點。“嗯,不錯,它與洛陽的白馬寺同為最古老的寺廟,唐太宗、明太祖和明成祖都曾為它賜名,走,咱們進去看看。”永明寺一共七重大殿,讓胤最為驚歎的,是供有萬佛的銅殿,乍眼看去,金光閃閃,很是灼人眼。他看了一會兒眼睛就有些受不了了,甚至還有點眩暈,隻好趕緊退了出去,銅殿後邊倒是沒什麽人去,他一時好奇,便走了過去。門口有個須眉皆白的老僧坐在蒲團上。“師傅,這裏邊我可以進去瞧瞧嗎?”那老僧頭一點一點地,正在打瞌睡,興許是年紀大了的緣故,耳朵也不太好了,並未聽見他的問話,胤隻當他答應了,便邁步走了進去。進去之後才發現裏麵隻有書架,擺放的全是曆年的藏書,他隨手一翻,上麵竟是北魏年間的落款。此等古籍何其珍貴,他頓時放輕了手上翻閱的力道,越看反倒越是入迷,直到大阿哥找了過來,被方才那名老僧攔在門口,正大聲爭執著。“放爺進去,爺進去找爺的弟弟!你聽見沒有?老禿驢,給爺讓開!”他連忙輕手輕腳地合上書,快步走了出去。“大哥!別動手,這位老師傅耳朵不太好了,不是故意的,你別跟他太過計較。”那位一直沒有開口的老僧,老神在在地瞥了他一眼,像是默認了此事。他連忙走到大哥身邊,想要替他向對方致歉,又思及對方聽不見,於是對那位老僧鞠了一躬,然後拉著大哥趕緊離開。“不是,保寧,你是皇子,何必對一個老和尚卑躬屈膝的。”“守著那藏經閣是那位老師傅的職責,我已經違反了人家寺裏的規矩,自然該致歉。”“你就是脾氣太好,以後誰都敢欺負到你頭上,還得是我護著你。”大阿哥不是很讚同地看著他。“是是是,要不您是我大哥呢,不說這個了,怎麽樣大哥,數出那銅殿裏佛像的數目了嗎?到底有沒有上萬?”“數得我眼睛都花了,煩人得很,應該有吧,不知道,反正我是沒耐心把它們全都數一遍。”笑著看了不耐煩的大哥一樣,說要數的人是他,說不耐煩數的也是他,這急躁的性子也是叫人哭笑不得。“估摸著烏庫瑪嬤和皇阿瑪他們也差不多該結束了,咱們先回去吧。”第二日,大阿哥帶著人去山裏打獵去了,胤獨自一人,又去了永明寺的那座藏經閣裏看書。他拿了一本佛經看著,後邊有一位遊僧寫的自己周遊各地的見聞,十分有趣,一時看得入迷,天都黑了,也舍不得放下。“咳咳!到點咯,得趕緊關窗鎖門,可別耽擱了老和尚我去吃晚飯。”那老僧一個人自言自語,緩慢地起身,去關裏邊的窗戶去了。看了看手裏還剩一半的經書,胤雖然很想把它帶走,但門口寫著概不外借,也不好破了人家的規矩,隻好又把它放了回去,自行離開了。接下來,但凡有空閑的時間,他都會去到裏麵看書,不過卻從未表明自己的身份,更不曾驚動任何人,直到歸期已至,啟程的前一天,他終於把手裏最後看的一本書看完了。他像往日一般走到門口,臨走前,想了想,看了人家寺裏那麽久的書,卻沒有捐過香火錢,實在是有些不好。但他出門,素來也不喜歡帶荷包,便隻能解下了今日所佩的白玉雲紋雞心佩,這玉佩不會暴露他的身份,也還算有些價值,便留給寺裏,當做看書的報酬了。才把玉佩輕輕地放在桌上,那老僧依舊眯著眼,大約又是在打瞌睡,胤笑了笑,提步想要就此告別此地。不過這次他走的時候,那位老僧倒是終於開口跟他說話了。“施主非人非物,此生不宜有過多世俗牽扯,否則恐遭災禍,連累至親之人。”胤腳步一頓,轉身看向那老僧。“可否請老師傅明白告知,此言何意?”那老僧雙目似睜非睜,幽幽道:“惡念聚之成魂,須一心行善舉,一生供神佛,方能化解此身不詳,扭轉乾坤,正清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