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弩車
末日征途,從清明節開始 作者:心之征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猛士車轉了一圈,又撤回了橋頭,隊員們跳下車,倚著車身射擊。
上萬隻喪屍進入了西岸地區,吼叫著衝向河邊,並不斷向兩側延展。少量幸存者被屍群隔離開來,驚慌失措的沿著山路向南逃竄。
“我草,不對,亮仔韓銳,我在這頂著,你們趕緊帶人去把通往水電站的路堵上,一定不能讓喪屍找到水電站。直接炸山吧,山塌下來就會把路堵住。”
“炸山?用什麽炸?”
“化肥加白糖,簡兮會,你帶上她一起去吧,從山裏走,速度要快,我估計頂不了多久。”
兩隊人馬撤走,西岸防禦力量更加緊張,屍群裏又增加了幾隻大型喪屍,在工廠小區裏左衝右突。
眼見屍群越逼越近,葉澄不得不下令撤退,盡管還有不少行動緩慢的幸存者沒有逃脫。
“葉主席,再頂會,還有不少人沒逃出小區呢?”賀驍焦急說道
“等不了了,如果被屍群衝過橋,後果不堪設想,趕緊撤,丁哥,準備拆橋。”
賀驍無奈,隻得跳下裝甲車,也往橋上跑來,身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喪屍。
丁衝帶著隊員們,用繩索鐵鏈一頭係在橋上,一頭係在幾輛車上。等到隊員們全部撤過橋,立即啟動車子,拚命往回拉。
半掛車廂緩緩離開橋麵,往寧安方向滑動,少量喪屍追了過來,跳上車廂,葉澄等人猛扣扳機,將其一一擊斃。
幾分鍾之後,橋麵徹底斷開,緊追不舍的喪屍紛紛被擠落河中。
槍聲止息,西岸哭泣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初步統計,最少有一百多名幸存者沒能逃掉,大部分是老幼婦孺,其中大部分已經殞命屍口。
洶湧屍群終於淹沒了西岸,擁擠在西江岸邊,朝著寧安城嘶吼咆哮。
葉澄仍在指揮著大家開槍射擊,目的是將屍群吸引在這裏,防止它們沿著山路找到水電站。
黎明時分,山林深處幾聲悶響傳來,胡之亮炸塌了山坡,堵住了通往水電站的路,葉澄這才鬆了口氣,讓大家停止攻擊,各回各家。
葉澄回去倒頭繼續睡,一覺睡到大中午。
吃完中飯,開著電動車繞城巡視,東西兩岸仍然擠滿了屍群,隻是不再瘋狂吼叫,大概是累了。
無人機偵察結果表明,東岸的屍群一直綿延到河東鎮附近。西邊的屍群要少一些,都集中在西江邊,寧安城算上被喪屍徹底鎖死了。
更令葉澄鬱悶的是,整個寧安城都籠罩在一股濃烈的腐臭味裏,數以十萬計的龐大屍群,大部分都有傷口,腐爛發黑,甚至還有蛆蟲在爬。無論風往哪邊吹,那股味道都酸爽無比。
下午,葉澄召集了委員會和各營領導開會,商量怎麽應對,大家討論來討論去,都沒有什麽辦法來解決這個困境。
要隔著河岸消滅十幾萬喪屍,至少需要二十萬以上的子彈或者弩箭,而目前所有子彈加一起,也不過就剩一萬多發,弩箭還有兩萬多支,頂不了大用。
關鍵是誰也不知道,槍聲一響,還會不會有喪屍繼續圍過來。
於是葉澄決定接受現實,把主要精力轉向農業生產上,一邊在寧安城內盡可能的開墾土地,一邊沿河上行,在上遊尋找合適土地種植糧食。
防禦工作的重點轉向南邊,加強對東鄉河和西江上遊的巡邏偵察,東鄉河上遊水淺,要謹防喪屍偷襲。
另外,繼續加大弩箭生產,培養更多的弩手,以屍群為靶子,每天射殺,長期持續的消耗喪屍。
東西兩岸逃進來的幸存者,葉澄交給他們的工作一是開墾土地,因地製宜種植農作物。
二是進山采摘野菜,竹筍蕨菜正當時,山裏多的是。吃不完的曬成幹菜,冬天還可以接著吃。
三是開展養殖業,經過小半年的發展,寧安養殖場規模又變大了,除了雞鴨鵝豬牛,還增加了兔子野雞。
江裏的魚是不能吃了,胡之亮帶人從山區池塘裏撈了不少魚蝦出來,放養在城內水域中,保障寧安軍的動物蛋白供給。
隨著時間的推移,幸存者們逐漸適應了被屍群圍觀,不再恐慌,各營隊員們,三三兩兩守在岸邊,舉著弩,瞄著對岸喪屍。
幾十米的距離,也不是那麽容易射中喪屍頭部的。射中了,喝彩聲一片,沒射中,譏笑聲四起。
看著對岸密密麻麻的屍群,葉澄靈機一動,忽然想到了遊戲裏的弩車,如果製作出一批弩車,然後以鋼管或者竹子來製作長箭,是不是可以輕鬆射到對岸。
以喪屍的密集程度來看,哪怕射不到頭顱,也可以穿透喪屍身體,甚至串成糖葫蘆。
說幹就幹,葉澄立即找來胡之欣徐揚姚浩然王世傑等人,商量怎麽製作弩車。徐揚是電工,王世傑是木工,姚浩然是弩箭愛好者,動手能力都比較強。
“我們可以將弩車理解為一把超級大的弩,隻是多了一個底座和輪子,以我們目前的情況來看,用不著輪子,搞個固定弩架就行”葉澄拿著十字弩解釋著。
“所以我們隻要照著這架弩等比例放大一下就可以了,是嗎?”胡之欣說道。
“把弩做大並不難,難的是弩機和弦的製作,弩機可以仿造,無非是費點時間,弦就麻煩了,到哪裏找高強度材料呢?”姚浩然說道
“牛皮筋,牛筋繩,魚線,彈力繩,隻要是高彈力的應該都可以,這些城裏都能找到吧”葉澄說道。
“對,可以試一試,需不需要絞盤呢?弩車好像是用絞盤上弦的。”
“可以先做個不帶絞盤的,簡單點,大不了兩個人拉。”
方案確定,葉澄王世傑留下來製作底座和支架,胡之欣畢暢等人去找弩弦,徐揚姚浩然回工廠製作弩機弩臂。
正當大夥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徐揚帶著一個女人過來了,就是大冬天他從蘭溪河帶回來的女人。
“老大,袁桃說她曾經研究過弩車,可以幫忙參考一下”徐揚說道。
“是嗎?那可太好了,你學過?”
“我是蘇京理工大畢業的,專業是兵器工業,略懂皮毛吧”袁桃的精神狀態比年前好了很多。
“原來你是軍工專家啊,失敬失敬,理工大什麽水準我是有數的,這裏交給你全權指揮了。”
“那我就班門弄斧,不客氣了。”
上萬隻喪屍進入了西岸地區,吼叫著衝向河邊,並不斷向兩側延展。少量幸存者被屍群隔離開來,驚慌失措的沿著山路向南逃竄。
“我草,不對,亮仔韓銳,我在這頂著,你們趕緊帶人去把通往水電站的路堵上,一定不能讓喪屍找到水電站。直接炸山吧,山塌下來就會把路堵住。”
“炸山?用什麽炸?”
“化肥加白糖,簡兮會,你帶上她一起去吧,從山裏走,速度要快,我估計頂不了多久。”
兩隊人馬撤走,西岸防禦力量更加緊張,屍群裏又增加了幾隻大型喪屍,在工廠小區裏左衝右突。
眼見屍群越逼越近,葉澄不得不下令撤退,盡管還有不少行動緩慢的幸存者沒有逃脫。
“葉主席,再頂會,還有不少人沒逃出小區呢?”賀驍焦急說道
“等不了了,如果被屍群衝過橋,後果不堪設想,趕緊撤,丁哥,準備拆橋。”
賀驍無奈,隻得跳下裝甲車,也往橋上跑來,身後是一眼望不到邊的喪屍。
丁衝帶著隊員們,用繩索鐵鏈一頭係在橋上,一頭係在幾輛車上。等到隊員們全部撤過橋,立即啟動車子,拚命往回拉。
半掛車廂緩緩離開橋麵,往寧安方向滑動,少量喪屍追了過來,跳上車廂,葉澄等人猛扣扳機,將其一一擊斃。
幾分鍾之後,橋麵徹底斷開,緊追不舍的喪屍紛紛被擠落河中。
槍聲止息,西岸哭泣聲慘叫聲此起彼伏,初步統計,最少有一百多名幸存者沒能逃掉,大部分是老幼婦孺,其中大部分已經殞命屍口。
洶湧屍群終於淹沒了西岸,擁擠在西江岸邊,朝著寧安城嘶吼咆哮。
葉澄仍在指揮著大家開槍射擊,目的是將屍群吸引在這裏,防止它們沿著山路找到水電站。
黎明時分,山林深處幾聲悶響傳來,胡之亮炸塌了山坡,堵住了通往水電站的路,葉澄這才鬆了口氣,讓大家停止攻擊,各回各家。
葉澄回去倒頭繼續睡,一覺睡到大中午。
吃完中飯,開著電動車繞城巡視,東西兩岸仍然擠滿了屍群,隻是不再瘋狂吼叫,大概是累了。
無人機偵察結果表明,東岸的屍群一直綿延到河東鎮附近。西邊的屍群要少一些,都集中在西江邊,寧安城算上被喪屍徹底鎖死了。
更令葉澄鬱悶的是,整個寧安城都籠罩在一股濃烈的腐臭味裏,數以十萬計的龐大屍群,大部分都有傷口,腐爛發黑,甚至還有蛆蟲在爬。無論風往哪邊吹,那股味道都酸爽無比。
下午,葉澄召集了委員會和各營領導開會,商量怎麽應對,大家討論來討論去,都沒有什麽辦法來解決這個困境。
要隔著河岸消滅十幾萬喪屍,至少需要二十萬以上的子彈或者弩箭,而目前所有子彈加一起,也不過就剩一萬多發,弩箭還有兩萬多支,頂不了大用。
關鍵是誰也不知道,槍聲一響,還會不會有喪屍繼續圍過來。
於是葉澄決定接受現實,把主要精力轉向農業生產上,一邊在寧安城內盡可能的開墾土地,一邊沿河上行,在上遊尋找合適土地種植糧食。
防禦工作的重點轉向南邊,加強對東鄉河和西江上遊的巡邏偵察,東鄉河上遊水淺,要謹防喪屍偷襲。
另外,繼續加大弩箭生產,培養更多的弩手,以屍群為靶子,每天射殺,長期持續的消耗喪屍。
東西兩岸逃進來的幸存者,葉澄交給他們的工作一是開墾土地,因地製宜種植農作物。
二是進山采摘野菜,竹筍蕨菜正當時,山裏多的是。吃不完的曬成幹菜,冬天還可以接著吃。
三是開展養殖業,經過小半年的發展,寧安養殖場規模又變大了,除了雞鴨鵝豬牛,還增加了兔子野雞。
江裏的魚是不能吃了,胡之亮帶人從山區池塘裏撈了不少魚蝦出來,放養在城內水域中,保障寧安軍的動物蛋白供給。
隨著時間的推移,幸存者們逐漸適應了被屍群圍觀,不再恐慌,各營隊員們,三三兩兩守在岸邊,舉著弩,瞄著對岸喪屍。
幾十米的距離,也不是那麽容易射中喪屍頭部的。射中了,喝彩聲一片,沒射中,譏笑聲四起。
看著對岸密密麻麻的屍群,葉澄靈機一動,忽然想到了遊戲裏的弩車,如果製作出一批弩車,然後以鋼管或者竹子來製作長箭,是不是可以輕鬆射到對岸。
以喪屍的密集程度來看,哪怕射不到頭顱,也可以穿透喪屍身體,甚至串成糖葫蘆。
說幹就幹,葉澄立即找來胡之欣徐揚姚浩然王世傑等人,商量怎麽製作弩車。徐揚是電工,王世傑是木工,姚浩然是弩箭愛好者,動手能力都比較強。
“我們可以將弩車理解為一把超級大的弩,隻是多了一個底座和輪子,以我們目前的情況來看,用不著輪子,搞個固定弩架就行”葉澄拿著十字弩解釋著。
“所以我們隻要照著這架弩等比例放大一下就可以了,是嗎?”胡之欣說道。
“把弩做大並不難,難的是弩機和弦的製作,弩機可以仿造,無非是費點時間,弦就麻煩了,到哪裏找高強度材料呢?”姚浩然說道
“牛皮筋,牛筋繩,魚線,彈力繩,隻要是高彈力的應該都可以,這些城裏都能找到吧”葉澄說道。
“對,可以試一試,需不需要絞盤呢?弩車好像是用絞盤上弦的。”
“可以先做個不帶絞盤的,簡單點,大不了兩個人拉。”
方案確定,葉澄王世傑留下來製作底座和支架,胡之欣畢暢等人去找弩弦,徐揚姚浩然回工廠製作弩機弩臂。
正當大夥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徐揚帶著一個女人過來了,就是大冬天他從蘭溪河帶回來的女人。
“老大,袁桃說她曾經研究過弩車,可以幫忙參考一下”徐揚說道。
“是嗎?那可太好了,你學過?”
“我是蘇京理工大畢業的,專業是兵器工業,略懂皮毛吧”袁桃的精神狀態比年前好了很多。
“原來你是軍工專家啊,失敬失敬,理工大什麽水準我是有數的,這裏交給你全權指揮了。”
“那我就班門弄斧,不客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