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奇和孟凡貴他們極力解釋,馬正起又不傻,知道這裏有大問題,當即就向上麵匯報。
瑞金知道後,更不含糊,直接派了左侍郎烏裏都來寶義倉現場辦公!
這下子再也瞞不住了,所有的事情真相大白。
烏裏都把這裏的事情向瑞金匯報清楚,瑞金也是暴跳如雷,
“怪不得皇上老是說有貓膩,原來貓膩還不小呢!”
瑞金現在的工作作風也變了,不再畏首畏尾,而是雷厲風行,按他的說法,
“再像以前當官一樣,估計連八月中秋都到不了就要和載銓一樣,回家養著去了!”
為了不管是為了官帽子還是要對得起皇上,反正他現在是絕不手軟,發現一起就參奏一起。
林則徐和杜壽田更不含糊,抓你沒商量。
寶義倉從王六奇、孟凡貴往下抓了二三十個人。
王六奇和孟凡貴被砍頭是跑不了的了,王六奇心裏這個後悔呀,貪的銀子一文都沒撈著,為了一個女人,還把腦袋丟了!
像這種事情全國各地不少,今天抓,明天抓,一霎時王勁鬥的大理寺監牢裏人滿為患!
他也忙的腳不沾地,大堂上天天劈裏啪啦板子聲不斷,打的犯人鬼哭狼嚎,遠遠的聽著都滲人。
伊寧對這些蛀蟲更加不心疼不手軟,都是按罪加一等處理。
真像天橋說書的說的一樣,直殺的人頭滾滾、鬼哭狼嚎!
陳孚恩一路南下,一邊賑濟,一邊買糧,從開始的入不敷出,漸漸的賑濟之後有了盈餘。
他也在查貪腐、查官倉,也真讓他查出了許多問題,被他參奏以後砍頭的,丟了頂戴花翎的不計其數。
隨著全國各地賑濟的深入,老百姓終於不再餓肚子了,民間百姓對皇上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百姓們有的在家裏供上皇上的長生牌位,這樣的好皇帝一萬年不死才好呢,老百姓終於有盼頭了!
反腐的同時,史上最嚴禁煙也開始了,全國各地明的、暗的煙館都被查封了。
抓到的煙販子罪大惡極的被砍了頭,沒有人命的終身監禁,監禁也不能白養著他們,罰到工地上修河去了。
伊寧又下旨,以後再抓到的煙販子無論多少,一律砍頭!
這次不同的是,如果當地再有這類地方死灰複燃,首先倒黴的就是地方上的保甲、理正們,皇上說的是他們和煙販子一律同罪!
這可把這些人嚇壞了,天天沒事大街小巷的轉悠,就怕自己的轄區內有了煙館!
斷了來路,沒的抽了,那些癮君子們想不戒煙都難!
林則徐采取了後世計劃生育一票否決的工作方法,隻要你的縣裏有了煙館,其他成績都歸零!
這可讓地方官瑟瑟發抖,他們想不盡力都不行了。
隻是這樣一來,洋人們的鴉片販子又惱了,他們自己沒辦法和朝廷對抗,就又和當年一樣,紛紛向自己的政府求助。
當初曲阜孔家倒了之後,山東、江蘇、江浙一帶的舉人秀才們人心浮動,
“皇上動了孔聖上的後人,就是動了我們的根本,我們不能為這樣的皇帝服務!”
“對,我們要聯名上書,要皇上下罪己詔!”
“對,我們要皇上在衍聖公的後人裏選出新的衍聖公!”
這些議論甚囂塵上!
而靖康之難後,因為金兵入侵背著孔子像和印跑到浙江衢州的孔家南宗也借著這股風蠢蠢欲動,想恢複他們失去的輝煌。
秀才們造反他們是不敢的,但像一群瘋狗似的鬧事、狂吠還是可以的。
江寧府有一個老舉子,他叫吳世德,今年五十五歲,自從三十歲中了舉人才,到現在已經考了二十多年,始終未中。
他祖上本來貧窮,經過頭懸梁錐刺股的努力考中了進士,最後官做到江寧知府。
康喜老爺子下江南的時候,他曾經伺候過。
這也就成了吳世德的談資,開口聖祖爺,閉嘴老佛爺,就像康喜是他親祖宗一樣。
他自家有地近萬畝,還有附近農戶投獻的土地不計其數,所以家資巨富。
他認為這都是孔聖人給他帶來的好處,所以在他的心裏第一個大恩人就是孔聖人,第二個就是聖祖康喜皇帝。
如果誰守著他要對這倆人不敬,他一定要和你爭論個高低上下,就是大打出手也不足為奇!
他的心裏已經把京城的金鑾殿和曲阜的孔家當成了聖地,每次進京趕考都要特地到孔府拜祭一番。
這一陣聽說孔府出了事情,他痛心疾首,大罵孔繁灝給孔聖人丟了臉。
後來聽說皇上把孔家抄了,對孔繁灝的那點怨氣又轉移到皇上身上,
“雖然衍聖公做的不對,教訓教訓也就算了,怎麽還抄了家!”
畢竟孔繁灝有錯在先,他也不能公開罵皇上。
最後一看皇上久久不再封新的衍聖公出來,他急了,這還了得,沒有了孔聖人、沒有了衍聖公天下文人不就被刨了根。
他先是聯係了幾個舉人去到江寧府衙求見知府大人,要大人替他們上書皇上,盡快新立衍聖公。
吳世德在地方上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知府被他纏的沒有辦法,隻好答應。
上書當然如泥牛入海,沒有回音,吳世德整日如喪考妣、心急如焚。
本來這兩天打算要啟程去京城參加恩科考試了,突然聽說皇上竟然不打算再立衍聖公了。
吳世德驚愕之餘徹底爆發了,他不吃不喝,壯如風魔,對現在的皇上和朝廷徹底失去信心。
開始四處聯絡一些和他誌同道合的舉子們罷考。
“自古以來,至聖先師為天下文人之師,現在皇上竟然抄了孔府,摒棄至聖先師,這是自絕以天下。
君之不君,吾等也不必再為其效力盡忠,這樣的官咱們是萬萬不能做的!讓那些不識字的泥腿子去當官吧!”
你還別說,還真就有人聽信他這一套,總共聯係了一百多舉子不來京城參加應試。
江寧知府聽見風聲,覺得茲事體大,不敢隱瞞,急忙給禮部稟報此事。
瑞金知道後,更不含糊,直接派了左侍郎烏裏都來寶義倉現場辦公!
這下子再也瞞不住了,所有的事情真相大白。
烏裏都把這裏的事情向瑞金匯報清楚,瑞金也是暴跳如雷,
“怪不得皇上老是說有貓膩,原來貓膩還不小呢!”
瑞金現在的工作作風也變了,不再畏首畏尾,而是雷厲風行,按他的說法,
“再像以前當官一樣,估計連八月中秋都到不了就要和載銓一樣,回家養著去了!”
為了不管是為了官帽子還是要對得起皇上,反正他現在是絕不手軟,發現一起就參奏一起。
林則徐和杜壽田更不含糊,抓你沒商量。
寶義倉從王六奇、孟凡貴往下抓了二三十個人。
王六奇和孟凡貴被砍頭是跑不了的了,王六奇心裏這個後悔呀,貪的銀子一文都沒撈著,為了一個女人,還把腦袋丟了!
像這種事情全國各地不少,今天抓,明天抓,一霎時王勁鬥的大理寺監牢裏人滿為患!
他也忙的腳不沾地,大堂上天天劈裏啪啦板子聲不斷,打的犯人鬼哭狼嚎,遠遠的聽著都滲人。
伊寧對這些蛀蟲更加不心疼不手軟,都是按罪加一等處理。
真像天橋說書的說的一樣,直殺的人頭滾滾、鬼哭狼嚎!
陳孚恩一路南下,一邊賑濟,一邊買糧,從開始的入不敷出,漸漸的賑濟之後有了盈餘。
他也在查貪腐、查官倉,也真讓他查出了許多問題,被他參奏以後砍頭的,丟了頂戴花翎的不計其數。
隨著全國各地賑濟的深入,老百姓終於不再餓肚子了,民間百姓對皇上的敬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百姓們有的在家裏供上皇上的長生牌位,這樣的好皇帝一萬年不死才好呢,老百姓終於有盼頭了!
反腐的同時,史上最嚴禁煙也開始了,全國各地明的、暗的煙館都被查封了。
抓到的煙販子罪大惡極的被砍了頭,沒有人命的終身監禁,監禁也不能白養著他們,罰到工地上修河去了。
伊寧又下旨,以後再抓到的煙販子無論多少,一律砍頭!
這次不同的是,如果當地再有這類地方死灰複燃,首先倒黴的就是地方上的保甲、理正們,皇上說的是他們和煙販子一律同罪!
這可把這些人嚇壞了,天天沒事大街小巷的轉悠,就怕自己的轄區內有了煙館!
斷了來路,沒的抽了,那些癮君子們想不戒煙都難!
林則徐采取了後世計劃生育一票否決的工作方法,隻要你的縣裏有了煙館,其他成績都歸零!
這可讓地方官瑟瑟發抖,他們想不盡力都不行了。
隻是這樣一來,洋人們的鴉片販子又惱了,他們自己沒辦法和朝廷對抗,就又和當年一樣,紛紛向自己的政府求助。
當初曲阜孔家倒了之後,山東、江蘇、江浙一帶的舉人秀才們人心浮動,
“皇上動了孔聖上的後人,就是動了我們的根本,我們不能為這樣的皇帝服務!”
“對,我們要聯名上書,要皇上下罪己詔!”
“對,我們要皇上在衍聖公的後人裏選出新的衍聖公!”
這些議論甚囂塵上!
而靖康之難後,因為金兵入侵背著孔子像和印跑到浙江衢州的孔家南宗也借著這股風蠢蠢欲動,想恢複他們失去的輝煌。
秀才們造反他們是不敢的,但像一群瘋狗似的鬧事、狂吠還是可以的。
江寧府有一個老舉子,他叫吳世德,今年五十五歲,自從三十歲中了舉人才,到現在已經考了二十多年,始終未中。
他祖上本來貧窮,經過頭懸梁錐刺股的努力考中了進士,最後官做到江寧知府。
康喜老爺子下江南的時候,他曾經伺候過。
這也就成了吳世德的談資,開口聖祖爺,閉嘴老佛爺,就像康喜是他親祖宗一樣。
他自家有地近萬畝,還有附近農戶投獻的土地不計其數,所以家資巨富。
他認為這都是孔聖人給他帶來的好處,所以在他的心裏第一個大恩人就是孔聖人,第二個就是聖祖康喜皇帝。
如果誰守著他要對這倆人不敬,他一定要和你爭論個高低上下,就是大打出手也不足為奇!
他的心裏已經把京城的金鑾殿和曲阜的孔家當成了聖地,每次進京趕考都要特地到孔府拜祭一番。
這一陣聽說孔府出了事情,他痛心疾首,大罵孔繁灝給孔聖人丟了臉。
後來聽說皇上把孔家抄了,對孔繁灝的那點怨氣又轉移到皇上身上,
“雖然衍聖公做的不對,教訓教訓也就算了,怎麽還抄了家!”
畢竟孔繁灝有錯在先,他也不能公開罵皇上。
最後一看皇上久久不再封新的衍聖公出來,他急了,這還了得,沒有了孔聖人、沒有了衍聖公天下文人不就被刨了根。
他先是聯係了幾個舉人去到江寧府衙求見知府大人,要大人替他們上書皇上,盡快新立衍聖公。
吳世德在地方上還是有一定的號召力,知府被他纏的沒有辦法,隻好答應。
上書當然如泥牛入海,沒有回音,吳世德整日如喪考妣、心急如焚。
本來這兩天打算要啟程去京城參加恩科考試了,突然聽說皇上竟然不打算再立衍聖公了。
吳世德驚愕之餘徹底爆發了,他不吃不喝,壯如風魔,對現在的皇上和朝廷徹底失去信心。
開始四處聯絡一些和他誌同道合的舉子們罷考。
“自古以來,至聖先師為天下文人之師,現在皇上竟然抄了孔府,摒棄至聖先師,這是自絕以天下。
君之不君,吾等也不必再為其效力盡忠,這樣的官咱們是萬萬不能做的!讓那些不識字的泥腿子去當官吧!”
你還別說,還真就有人聽信他這一套,總共聯係了一百多舉子不來京城參加應試。
江寧知府聽見風聲,覺得茲事體大,不敢隱瞞,急忙給禮部稟報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