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虧他們坐在沙發中,要不然肯定要被磕傷了!
“怎麽回事?”
伊寧把前麵的推拉玻璃窗推開問道。
坐在前麵副駕駛的伊核平正準備下車,說道,
“皇上,差點撞上一個流浪漢!”
“流浪漢?”
伊寧非常納悶,現在流浪漢在京城可是個稀罕物。
“走,下去看看!”
他們下了車,就看見車前麵有一個蓬頭垢麵的中年男人躺在車前。
他的額頭和臉上有血跡流下來,看意思撞的不是很嚴重。
隻是這個人的表現很是反常,他的右手裏緊緊攥著兩個大包子。
臉上的血跡不管不顧,卻是把手裏包子拚命的往嘴裏塞。
伊寧急忙問道,
“怎麽樣,傷的厲害嗎?”
正在這時候,有幾個警察跑著追了過來,嘴裏還喊著,
“抓搶劫犯!”
“搶劫犯?”
頓時,伊核平他們幾個就把地上的流浪漢給圍起來了。
伊寧厲聲問道,
“你搶了人家東西?”
隻見那個男人揮舞著雙手,嘴裏嗚哩哇啦的說了幾句話,可是伊寧一句話都聽不懂,但是伊寧聽出來了,這是個外國人。
警察跑過來了,一看伊寧他們坐的車上的牌子中1——00001,這是皇上的車呀,馬上過來施禮。
伊寧問道,
“怎麽回事?”
“回稟皇上,這個人在前麵搶了人家的包子。”
伊寧問道,
“搶包子,他是幹什麽的?”
“我們也不知道,包子鋪掌櫃的喊叫,我們才追過來的!”
警察過去就要抓正在狼吞虎咽的流浪漢,流浪漢不管不顧,幾口就把倆滾燙的包子塞進嘴裏,噎的他直翻白眼!
伊寧一看,這人肯定是餓壞了,說道,
“先別抓他,問問再說!”
等流浪漢氣喘勻了才從地上爬了起來,伊寧又問他怎麽回事,可是這人嘰裏呱啦說了一堆,大家還是聽不懂。
吳波說道,
“皇上,臣聽著他說的像是蘇祿國的話!”
“你能聽懂?”
吳波搖搖頭,
“臣聽不懂!”
伊寧仔細打量流浪漢,見他皮膚黝黑,麵貌和中原人有些差異,估計可能是東南亞一帶的人。
這時候,流浪漢也看出來伊寧身份貴重,他突然趴在地上又嘰裏呱啦說了一陣,還衝著伊寧磕頭。
伊寧一看這流浪漢很著急的表情,說道,
“先把他帶回去再說!”
有對伊核平說道,
“給他們錢讓他們去還給包子鋪掌櫃的!”
幾個警察哪裏肯要皇上的錢,急忙說道,
“皇上,您隻管走,兩個包子的事,這錢我們給了!”
伊寧點點頭,
“一定要給啊!”
回到宮裏,伊寧讓人帶著流浪漢去洗澡,又讓伊建設去禮部找幾個翻譯過來。
流浪漢一看進了皇宮,頓時喜笑顏開,咧著大嘴不停的說著什麽,而且還衝著伊寧一個勁的作揖!
翻譯來了一堆,流浪漢也洗漱回來了。
經過交流,一個翻譯稟報,
“皇上,他是蘇祿蘇丹派來的使者,是向朝廷求救的!”
“怎麽回事?”
原來這個人是蘇祿蘇丹的使者叫曼尼古。
由於西班牙人近來對蘇祿國攻擊越來越厲害,蘇祿蘇丹覺得難以招架,所以曼尼古來向大青求援。
他們的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傾覆了,隻有曼尼古一個人活了下來。
他身上沒有錢,語言又不通,一路乞討來到京城。
到了京城他已經兩天沒吃飯了,看到熱氣騰騰的包子再也忍不住了,抓起兩個包子就跑。
跑的慌不擇路被伊寧的車撞了,幸虧車開的慢,他除了臉上破了皮以外並無大礙!
伊寧二話沒說,
“趕緊上糕點,再給他準備飯菜!”
不大會兒,宮女端上來幾碟子糕點,曼尼古顧不得客氣,抓起糕點狼吞虎咽的吃起來。
等他吃飽喝足,伊寧才詳細的問了一遍情況。
曼尼古趴在地上哭的大淚潑天,
“皇上,我們蘇丹寫來的有求救的表章,我們願意歸於大青朝廷版圖,隻是船隻傾覆都落入大海了,請皇帝陛下一定要恩準!”
吳波一看這回熱鬧了,自己這求救的還沒有解決,又來了一個。
而且人家直接說了,整個國家都歸皇上了!
他看著皇上,看看皇上怎樣答複。
伊寧沉思不語,他想起了菲律賓的前世今生。
過去,菲律賓並不存在,隻有呂宋和蘇祿兩個國家。
呂宋和蘇祿分別位於南海東側的北部和南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在明朝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富,須往貓裏務。”
貓裏務大概就是現在的菲律賓南部,當時那裏商業發達,商機眾多。
中國商人用瓷器、貨金、鐵鼎、烏鉛、五色琉璃珠、鐵針等物品與當地人交換土產黃蠟、木棉、象牙、胡椒、樟腦、吉貝、珍珠、玳瑁、檳榔等貨物。
中國商人交易時講究信用,“舶商守信,始終不爽約”。
呂宋及周邊島嶼的當地人對中國來的商船也常懷感恩。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菲律賓民都洛島的當地人為了紀念唐代商人首次登陸麻逸國的節日,會重演唐朝商人與當地人歃血結盟的場景,表達感恩之情。
民間往來多了,自然催生了官方交往。
史料記載,蘇祿與呂宋向大明朝掀起了朝貢競賽,你五天來一次,我三天來一次。
弄的大明皇上都不好意思了,隻好下旨給他們規定次數,
“念兩國懸於海外舟途勞頓,一年朝貢不得超過幾次雲雲。”
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剌率領西王和峒王拉家帶口親自率團來京城訪問。
《東西洋考》記載,這次蘇祿使團“空國來歸,鱗次闕下”“梯山航海,效貢中朝”。
他們從福建泉州登岸,經蘇州、杭州沿京杭大運河至北京。
一路上,地方政府以“視滿刺加(馬六甲)國王”一樣的國賓禮遇接待他們。
《明史》記載,蘇祿三王攜帶了本國許多珍奇特產,向明帝“進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玳瑁諸物”。
“怎麽回事?”
伊寧把前麵的推拉玻璃窗推開問道。
坐在前麵副駕駛的伊核平正準備下車,說道,
“皇上,差點撞上一個流浪漢!”
“流浪漢?”
伊寧非常納悶,現在流浪漢在京城可是個稀罕物。
“走,下去看看!”
他們下了車,就看見車前麵有一個蓬頭垢麵的中年男人躺在車前。
他的額頭和臉上有血跡流下來,看意思撞的不是很嚴重。
隻是這個人的表現很是反常,他的右手裏緊緊攥著兩個大包子。
臉上的血跡不管不顧,卻是把手裏包子拚命的往嘴裏塞。
伊寧急忙問道,
“怎麽樣,傷的厲害嗎?”
正在這時候,有幾個警察跑著追了過來,嘴裏還喊著,
“抓搶劫犯!”
“搶劫犯?”
頓時,伊核平他們幾個就把地上的流浪漢給圍起來了。
伊寧厲聲問道,
“你搶了人家東西?”
隻見那個男人揮舞著雙手,嘴裏嗚哩哇啦的說了幾句話,可是伊寧一句話都聽不懂,但是伊寧聽出來了,這是個外國人。
警察跑過來了,一看伊寧他們坐的車上的牌子中1——00001,這是皇上的車呀,馬上過來施禮。
伊寧問道,
“怎麽回事?”
“回稟皇上,這個人在前麵搶了人家的包子。”
伊寧問道,
“搶包子,他是幹什麽的?”
“我們也不知道,包子鋪掌櫃的喊叫,我們才追過來的!”
警察過去就要抓正在狼吞虎咽的流浪漢,流浪漢不管不顧,幾口就把倆滾燙的包子塞進嘴裏,噎的他直翻白眼!
伊寧一看,這人肯定是餓壞了,說道,
“先別抓他,問問再說!”
等流浪漢氣喘勻了才從地上爬了起來,伊寧又問他怎麽回事,可是這人嘰裏呱啦說了一堆,大家還是聽不懂。
吳波說道,
“皇上,臣聽著他說的像是蘇祿國的話!”
“你能聽懂?”
吳波搖搖頭,
“臣聽不懂!”
伊寧仔細打量流浪漢,見他皮膚黝黑,麵貌和中原人有些差異,估計可能是東南亞一帶的人。
這時候,流浪漢也看出來伊寧身份貴重,他突然趴在地上又嘰裏呱啦說了一陣,還衝著伊寧磕頭。
伊寧一看這流浪漢很著急的表情,說道,
“先把他帶回去再說!”
有對伊核平說道,
“給他們錢讓他們去還給包子鋪掌櫃的!”
幾個警察哪裏肯要皇上的錢,急忙說道,
“皇上,您隻管走,兩個包子的事,這錢我們給了!”
伊寧點點頭,
“一定要給啊!”
回到宮裏,伊寧讓人帶著流浪漢去洗澡,又讓伊建設去禮部找幾個翻譯過來。
流浪漢一看進了皇宮,頓時喜笑顏開,咧著大嘴不停的說著什麽,而且還衝著伊寧一個勁的作揖!
翻譯來了一堆,流浪漢也洗漱回來了。
經過交流,一個翻譯稟報,
“皇上,他是蘇祿蘇丹派來的使者,是向朝廷求救的!”
“怎麽回事?”
原來這個人是蘇祿蘇丹的使者叫曼尼古。
由於西班牙人近來對蘇祿國攻擊越來越厲害,蘇祿蘇丹覺得難以招架,所以曼尼古來向大青求援。
他們的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傾覆了,隻有曼尼古一個人活了下來。
他身上沒有錢,語言又不通,一路乞討來到京城。
到了京城他已經兩天沒吃飯了,看到熱氣騰騰的包子再也忍不住了,抓起兩個包子就跑。
跑的慌不擇路被伊寧的車撞了,幸虧車開的慢,他除了臉上破了皮以外並無大礙!
伊寧二話沒說,
“趕緊上糕點,再給他準備飯菜!”
不大會兒,宮女端上來幾碟子糕點,曼尼古顧不得客氣,抓起糕點狼吞虎咽的吃起來。
等他吃飽喝足,伊寧才詳細的問了一遍情況。
曼尼古趴在地上哭的大淚潑天,
“皇上,我們蘇丹寫來的有求救的表章,我們願意歸於大青朝廷版圖,隻是船隻傾覆都落入大海了,請皇帝陛下一定要恩準!”
吳波一看這回熱鬧了,自己這求救的還沒有解決,又來了一個。
而且人家直接說了,整個國家都歸皇上了!
他看著皇上,看看皇上怎樣答複。
伊寧沉思不語,他想起了菲律賓的前世今生。
過去,菲律賓並不存在,隻有呂宋和蘇祿兩個國家。
呂宋和蘇祿分別位於南海東側的北部和南部,土地肥沃,物產豐富。
在明朝時期,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流傳著這樣一句話:“要想富,須往貓裏務。”
貓裏務大概就是現在的菲律賓南部,當時那裏商業發達,商機眾多。
中國商人用瓷器、貨金、鐵鼎、烏鉛、五色琉璃珠、鐵針等物品與當地人交換土產黃蠟、木棉、象牙、胡椒、樟腦、吉貝、珍珠、玳瑁、檳榔等貨物。
中國商人交易時講究信用,“舶商守信,始終不爽約”。
呂宋及周邊島嶼的當地人對中國來的商船也常懷感恩。
直到今天,每年五月,菲律賓民都洛島的當地人為了紀念唐代商人首次登陸麻逸國的節日,會重演唐朝商人與當地人歃血結盟的場景,表達感恩之情。
民間往來多了,自然催生了官方交往。
史料記載,蘇祿與呂宋向大明朝掀起了朝貢競賽,你五天來一次,我三天來一次。
弄的大明皇上都不好意思了,隻好下旨給他們規定次數,
“念兩國懸於海外舟途勞頓,一年朝貢不得超過幾次雲雲。”
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蘇祿國東王巴都葛·叭哈剌率領西王和峒王拉家帶口親自率團來京城訪問。
《東西洋考》記載,這次蘇祿使團“空國來歸,鱗次闕下”“梯山航海,效貢中朝”。
他們從福建泉州登岸,經蘇州、杭州沿京杭大運河至北京。
一路上,地方政府以“視滿刺加(馬六甲)國王”一樣的國賓禮遇接待他們。
《明史》記載,蘇祿三王攜帶了本國許多珍奇特產,向明帝“進金縷表文,獻珍珠、寶石、玳瑁諸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