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災民


    龍傲天在襄陽稱“新順王”,招撫流亡的貧苦農民,“給牛種,賑貧困,畜孽生,務農桑”,又“募民墾田,收其籽粒以餉軍”。


    龍傲天逐走“平賊將軍”左良玉,攻克武昌,解決背後大患後,回師西進攻破潼關,俘虜督師孫傳庭,幾乎占領陝西全省。


    此時各路義軍頭領紛紛勸進,請新順王龍傲天西進西安,然後在西安稱帝。那知龍傲天受秦王郡馬南宮奇所勸,不但兵不血刃入西安,善待了秦王一家,仍奉為秦王,並把捉到的藩王如周王等全放掉了,還給予大量錢財叫他們去跟當今聖上做說客,允許他封王和南北分治,代天子守北邊。


    更立誓若天子肯賜婚一公主,他必將揮師北上,擊破胡虜,大順王國永為大明守邊。


    結果聯虜滅寇變了招安分封。新順王果然北上以神槍擊殺蒙古領軍大將多名,大破韃子十萬大軍,把胡虜逐出長城以外,更解了燕京之圍。


    新順王在全國聲望更上一層樓,正統皇帝不得不依約賜婚長平公主。


    回想這些事,王小龍不禁為吳軍點讚。


    一個單身穿越軍人,雖然隻攜帶了幾支長短火和有限彈藥,但憑著對曆史的認知,在盡量不影響曆史事件的前提下,潛龍勿用,在最重要關頭再施展神兵利器,更改曆史,救民於水火。這份沉穩耐性,真不愧為國家精銳幹城。


    想到這裏,王小龍點點頭。


    「我看這裏似乎難民不少啊?!」王小龍:「陳總兵父子也實在有夠忙了。」


    原來一路走來,山野之間已可見到處是難民流民草草搭建的茅房營帳。雖然讓出了大道,但仍有不少阻擋在路邊,阻礙了大軍行動。


    「這些都有當地吏員文官去負責的。」高傑:「闖王不是向南京皇帝那邊請來一大堆太學生,來了不就是幫忙搞救災嘛!陳總兵應該很快便能抽身來了。」


    看到漫山遍野的難民。王小龍有感而發。


    王小龍之前為了在某點上寫小說,查了很多曆史資料,有些專業研究,論述公元11世紀後的氣候變冷對宋以後經濟發展的動態影響。


    文章裏麵提到了很多關於宋代北方外患為何如此嚴重,以及農耕文化為何大幅度轉向對外貿易及商業。


    在中國曆史上,除了農業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產業就是少數民族所從事的遊牧業,它是一個完全靠天吃飯的行業。考察一下中國曆史上主要遊牧民族的活動區域就會知道,這些遊牧民族大多生活在中國西北部的廣闊地區。當氣候變得更加惡劣的時候,這些遊牧民族的遊牧生產活動就必然受到比農業民族更加嚴重的影響,原因是他們不像農業民族那樣由於有了定居農業的支持而在客觀上降低了對氣候等自然條件的依賴,相反他們曆來靠天吃飯,因此,氣候的惡化就會迫使遊牧民族在空間上進行遷移。可以想象,當氣候變化不利於他們時,從事牧業的少數民族應對氣候變化的理性反應通常是向南、向東遷移,這樣便必然與定居於東麵、南麵的農業民族遭遇,於是,雙方之間的衝突和戰爭就難以避免,嚴重的話,漢民族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穩定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再次,在農業生產和牧業生產都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條件下,從事農業活動的人口與從事牧業的遊牧民族之間的關係就容易陷入緊張狀態。原因是,當農業生產受到氣候變化較大影響的情況下,災荒就可能出現,如果政府減免地租、稅賦、出麵賑災,農民的家庭生產和生活負擔就能暫時得到減輕,氣候變化的負麵影響就能得到減輕,反之,當地租、稅賦難以減免甚至還可能增加的情況下,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就必然受到重大影響,大麵積的饑荒就可能形成。如果氣候變化的負麵影響在較長時間持續,政府統治和管理不能很好地調適時,農民個體理性選擇的結果就會進行人口遷移;從事牧業的少數民族應對氣候變化的自然反應當然也是向南、向東的遷移與掠奪,這樣便必然會產生邊境衝突,漢民族國家內部的衝突、內亂甚至國家穩定就會受到嚴重威脅。


    最後,氣候變化對古代農本經濟長期發展的影響,最終表現為農業減產、饑荒、牧業活動難以為繼、漢與遊牧民族之間的衝突、漢國家內部的內亂、戰爭就可能增加,財政可能麵臨危機等等,所有這些都必然對傳統的政府統治模式造成嚴重衝擊,並促使新的統治模式出現,或者迫使統治者做出新調整。如果統治者調試恰當,經濟和社會就渡過難關,反之,就可能因噎梗食,帶來國家的倒台。兩宋的滅亡,當然與此緊密相連,此後的發展道路更是出現180度轉向。


    明末就是一個小冰河時期加上各種瘟疫天災觸發的中國漢民族生存大災難。


    無產階級發動革民推翻封建官僚與資產階級的殊死鬥爭。


    不管是官兵代表的資產階級殺掉一大截無產階級難民流寇,或是流寇殺光資產階級,最後人口減少,達到當時產糧能達到的承受點,新朝代又成立了。


    三體小說裏更把這個殘酷論點延伸到了未來宇宙。


    這便是偉人參透古今曆史總結出的“無糧則亂”金句。可是正當大明兩大階級陣營對決而無產階級占上風的時候,北方的少數民族滿族八旗趁機打進來了。剛開始,大明的資產階級還想著“借虜滅寇”,但因為後來兩個民族的文明與利益衝突,加上滿清留發不留頭的政策,逼得最後南明的資產階級竟然與殘順的無產階級聯合,共抗滿清。階級對抗變成了民族對抗。


    南明就這樣抵抗了外族入侵幾十年,可惜為時已晚,中華沉淪。


    如今的新闖王,因為有後世多了幾百年的曆史知識,能否妥善處理階級矛盾,與南明完美合作,共抗北方蒙古及滿清韃子的入侵呢?


    甚或他與趙軍兩個人,能夠兵不血刃把五族共和提前完成嗎?


    果然沒過多久,關門大開,兩名大將率領幾百名親兵奔跑上前迎接。


    「末將陳永福恭迎王大人……」一名中年將軍領著一名年青英武少年將軍恭敬地上前脫去頭盔行禮。


    王小龍抬頭望去,這位陳總兵父子果然相貌堂堂,一看便是忠肝義膽之人,難怪作為明將時死守開封,在原時空也是差點射殺李自成。投降李闖王後又死心貼地為李闖賣命,抗清失利後更為了不給清兵招降拉攏山西地區前明勢力,大肆捕殺晉王宗族,一條筋走到底,直至清軍攻太原,太原城陷,陳永福陣亡。他父子兩人比起曆史上頗多反覆投降三家的明將,人格算是相對夠好了。王小龍以前也不明白為什麽網上有些曆史小說描黑他們兩父子。說不定作者根本沒有查清曆史,隻要叛明的明將都不算好人。


    難怪新闖王龍傲天放心再用兩人守潼關要地。


    敢情吳軍和趙軍兩人肯定也知道這兩父子是忠義可信之人。


    陳永福父子把一眾將領迎入關城,另外讓副將們安排大軍在另一處空曠地方立營休整。


    「王大人,實在關內全是難民流民,十分擠擁,已經沒地方安置大軍了。」陳永福大吐苦水:「潼關南北城之間空地不大,關外還有不斷湧來的流民以十萬計。其中良莠不齊,染疫帶病者眾多,下官隻能盡力安撫,篩選良民及無疫病者入關,不能盡救災民,實在頭疼得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龍200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龍2009並收藏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