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


    燕京。


    燕王府。


    明代早期燕王府比後世的北京紫禁城小多了。


    燕京原本就是上一個大一統王朝——元朝的都城,即元大都。


    洪武元年(1368年),明軍大將徐達攻克元大都,改稱北平。


    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第四子朱棣受封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燕王在北平設立燕王府,俗謂燕京。


    在原時空曆史上,燕王朱棣以靖難清君側名義起兵,奪了他侄兒建文皇帝的皇位。


    永樂年間,朱棣將首都從南京遷到北京,這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直至今日中國的首都仍在北京。


    但目前這個異時空,當年燕王出師未捷身先死。


    明朝沒有從南京遷都北京。燕王府仍不是後世向南邊遷移擴建成的紫禁城。


    按照明朝的規定,親王府的周長是三裏三百零九步五分。城高二丈九尺,下寬六丈,上寬二丈。另一種規定是,東西闊一百五十丈二寸二分,南北長一百九十七丈二寸五分。折算後差不多是33萬平方米(南京故宮是101.25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是72萬平方米),將近有500畝。


    其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金碧輝煌,四周同樣圍繞高大的城垣和四個城門,城樓上覆以青色琉璃瓦,大門飾以丹漆金塗銅釘,儼然是皇都南京應天府紫禁城的縮影。王府四城的正門,南曰端禮,北曰廣智,東曰體仁,西曰遵義。


    進入城中有基高六尺九寸三組正殿,依次是承運殿、圜殿和存心殿。朱元璋反複告誡親王們能睹名思義,承擔起藩屏帝室的任務。前殿承運殿最高大,闊達七間,是整個王府建築的主體,緊接著是圜殿和存心殿。整個格局與紫禁城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相同(明代三大殿稱奉天殿、華蓋殿、謹身殿,嘉靖年間改為皇極殿、中極殿、建極殿,清朝改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親王舉行慶典和行使權力的場所。所有宮殿都是窠拱攢頂,中畫蟠螭,飾以金邊,畫八吉祥花。殿中的座位用紅漆金蟠螭,掛帳用紅銷金蟠螭,座後壁則用畫蟠螭彩雲。


    正門、前後殿、四門城樓,飾以青綠點金。殿門廡及城門樓皆覆以青色琉璃瓦。親王宮得飾朱紅、大青、綠,其他居室隻飾丹碧。


    承運殿兩廡為是左右二殿。自存心、承運,周回兩廡至承運門,為屋百三十八間。殿後為前、中、後三宮,各九間。宮門兩廂等室九十九間。凡為宮殿室屋八百間有奇。廊房飾以青黛。此外還有頂門樓、庭、廂、廚、庫、米倉等共數十間。社稷、山川壇位於王城內的西南,宗廟位於東南,位置與南京紫禁城相同。


    這時的燕王府,是在前元朝的大內正殿,和前元朝的西內興聖宮。其實便在後世的紫禁城大殿同樣位置。


    此時燕王府正殿內。


    當代燕王朱由檢端坐在紅漆金蟠螭座位上,正與一眾文武大臣開會。


    這位可能是後世的大明末代皇帝崇禎帝,如今隻是親王的朱由檢,心情十分的沮喪不安。


    為數達十萬的北元大軍從喜峰口突入長城,直攻燕京。


    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楊國柱、密雲總兵唐通、左都督曹變蛟、山海關總兵馬科、遼東總兵王廷臣、吳三桂七位總兵先後率軍各1萬餘入援抵抗。


    結果各總兵紛紛戰敗,或死或逃。


    原時空曆史上,本該死於鬆錦之戰的曹變蛟,因本時空沒有鬆錦之戰,結果此役中率領孤軍猛衝敵陣,身陷重圍戰死。


    楊國柱陷敵軍埋伏,中箭身亡。


    王樸、唐通、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幾位總兵戰敗逃脫。


    現在這班敗將,正齊聚殿上。


    「十萬韃子軍圍城。孤王每日站在城頭,眼看著韃子驅趕虐殺淩辱我漢家子民……」燕王說著哽咽:「孤王看了心疼,心中極度不安,恨不能如先祖騎馬執戈出城殺敵。但我卻……孤的心情,諸位知道麽?!」


    「難道我天朝眾多武將,便沒有一位敢言戰出城與北虜野戰的?」


    此時諸將一言不發,盡皆望向一位頜下養著黑色長須的中年緋袍官員。


    「王爺,北元軍勢大,敵眾我軍寡,實宜守堅城以待援。」說話者正是這位身穿一身正二品大紅官服,佩犀角腰帶的薊遼總督洪承疇。


    「據朝廷飛鴿傳書,順王已派異人?帶神器破軍,率精銳大軍北上,不日必可趕到,破敵於燕京城下。


    而且登萊與南麵江北三鎮、荊襄等幾路大軍亦已北上途中,到時我軍亦有近十萬之眾,依托堅城,必可逐走北虜。」


    「若是援軍未至,北韃發動攻城,卻又如何?」燕王:「韃子已擄掠不下十數萬人口,若是韃子驅趕民眾攻城……」


    蒙古軍當年攻宋,常以百姓作攻城炮灰,消耗守城軍軍械箭支士氣。西征時甚至常以疫病死者屍體投擲入城,人為製造瘟疫,殘忍做法令人聞風色變。


    還好自明朝北逐蒙古人後,殘存的北元朝廷已經甚少采用此法攻城。


    「查韃子曆次南侵,皆為多擄掠子女玉皂及工匠北歸為奴,似乎並無永久南侵占地之意。況燕京城高牆深,前燕王研究出無數奇妙守城器械,用俘虜攻城,徒浪費消耗奴隸。韃虜並無此意圖,今次看來亦不例外。」洪承疇:「但若軍情危急,到時請王爺同意,傳令遼東經略熊廷弼,借東虜兵入關擊退北虜。」


    燕王沉默了。乃兄朱由校好研究土木工程之學,之前接任王位,對處理政務沒有絲毫興趣。但他是一位很有天賦的木器工程師與設計師。他不僅對「複刻」各種精美的木工製品得心應手,還有辦法「設計」出新的木工家具。他絕對不是一般的木工愛好者。


    朱由校在任內做好了無數城防設施。有城牆上城樓、箭樓、女牆、垛口、敵台、馬麵、敵樓、角台、角樓,十分完備,加上各種仿宋神臂弓、甚至八牛弩這些強弓硬穹,還有可推動快速轉移的回回炮等。令燕京城防固若金湯。


    可以說,朱由校繼燕王位沒有當過一次燕王該做的政事,卻對燕京城防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若非朱由校如此醉心木工,也不會在精壯之年退位讓他這位弟弟繼任燕王。自己卻專心繼續研究傳說中可千裏擊殺敵酋的神器了。


    但借東虜入關擊北虜,此舉卻是太過了。


    東虜亦非善男信女,東虜善騎射。步兵亦極精,分合有法!


    自從虜酋努爾哈赤建立八旗製度後,於赫圖阿拉(後稱興京)稱汗立國,即後金汗國。兩年後他以「七大恨」為由起兵反明。


    東虜酋努爾哈赤帶領部下剛剛起兵時叛逆時,缺少騎兵,主要靠步兵作戰,亦無火器,竟然多次擊敗朝庭派往討逆的大軍。兵部右侍郎兼遼東經略楊鎬以十萬餘人分四路出師出擊後金,竟然在薩爾滸大敗,損軍四萬餘人,開原、鐵嶺相繼失守,山海關總兵杜鬆、名將劉鋌戰死,僅遼東總兵李如柏全師而退、開原總兵馬林敗逃開原。


    之前若非遼東經略熊廷弼有膽知兵,後金兵早已攻陷沉陽、遼陽。


    何況曆代借助外族力量平亂或拒敵,必有沉重代價。古代唐有郭子儀借回紇兵平安史之亂,回紇兵破長安,縱兵擄掠。肅宗為了快速得到京師,就曾與回紇定約,攻克兩京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唐肅宗征回紇兵入援,是為了加快平叛戰爭的進程,立功樹威,鞏固皇位,甚至不惜損害百姓利益。


    南方朝廷想借東虜平北元,也不是首次了。但東虜入關,亦勢必縱兵擄掠,如此百姓豈非又再遭罪一遍。


    此種缺德損民之事,孤王是決不能答應的。


    「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燕王歎息:「智者所不取。」


    一眾猛將皆以洪承疇馬首是瞻。


    燕王直屬藩軍隻有不足兩萬人。守城仍恐不足,還要依靠征召城內民夥上城頭協助防守,那裏有餘力出城與北元軍野戰。


    而敗退入城的各位總兵所領殘軍皆算是客軍,根本不聽從他這位燕王號令。


    而南京朝廷亦隻令薊遼總督洪承疇收攏兵馬,協助燕王守城。


    他燕王若是不顧一切搶奪軍權,卻是嚴重違反朝廷監管藩王的法規。


    有先祖朱隸靖難一役為鑒,沒有朝廷正式下詔書,對燕王任何借兵要求,那是絕對沒人敢答應的。


    縱是打贏了也會有殺身之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玉龍2009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玉龍2009並收藏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