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朱由校心狠不仁智商高 [3]
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 作者:玉龍2009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大清早,便又有宮女來奉上早點。
又認真沐浴一遍後,王小龍又被領去麵見朱由校。
朱由校麵色平常,看不出內心喜怒。
畢竟是當過燕王王爺的男人,位極人臣,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喜怒不形於色,是基本功了。
原曆史時空裏,這家夥比他弟弟崇禎帝利害多了,用一個老魏便把外廷朝臣搞得貼貼服服,也沒有什麽缺錢花的事。而後金也進不了山海關。
至於躲在宮內當木工,還有跟奶媽鬼混,這些事都不算什麽。
古今文人踩得他不值一文,純是因為老魏整人太狠,得罪了太多文人,當然把他寫成壞皇帝。
到了後世,網文上給他平反的還挺多的。
主要是他這人明顯比他老弟朱由校聰明多了。
簡單來說,智商高,否則也當不了木匠高手。
但這家夥,私德和仁心卻肯定是零,否則也不可能放手給老魏整人害人。
東林黨黨人汪文言、楊漣和左光鬥等人死得多慘,都放上教科書了。後來老魏又整死了高攀龍、周順昌等東林七賢,澈底得罪了當時的讀書人了。不把熹宗朱由校和老魏批臭萬萬年才奇怪。
後世北洋大將吳佩孚當清末少年秀才時,從恩師王紹勳參研明史,王提及明神宗怠政三秩,感歎曰:「無為而治兮不必生一神宗三秩」,吳佩孚居然立刻應聲對仗:「有明之亡矣莫非殺六君子七賢。」吳佩孚認為明熹宗寵信老魏,濫殺忠良,才是明朝亡國的主因,更甚於萬曆,亦可見六君子,七賢之重。
也隻是後世時空,近代平反翻案成風,網文小說裏,一般因為以崇禎帝愈努力愈亡國,對比熹宗任由老魏亂來反而無事,認定當時的東林黨是江南官商勾結產物,是抗稅資產階級代表,一意為朱由校和魏忠賢平反。
實在是莫名其妙。
其實還是金老評得好,大明朝自始至終,沒幾個好皇帝才是真實情況。
人家大清入關,為了安撫人數上遠多於八旗女真的漢人,才戰戰競競地努力當好皇帝的角色。
中國人口漲至曆代所無的一億人,那肯定大清皇帝們絕對不差勁。
而且到後來人口過多,天災人禍,加上列強入侵,人家真是盡力了。
所以清帝遜位,大家也沒有搞什麽趕盡殺絕的事。
都是明理懂事的人。
崇禎帝盡力了。
同樣地,清帝們也盡力了。
王小龍是飽經網文喂毒的老吊絲了,對朱由校也沒有什麽偏見。
所以他本來每次麵對朱由檢和朱由校,都是不卑不亢的。
但現在,朱由校可是要當他嶽丈的人,王小龍也得放低一點姿態。
實在,大明的郡主公主們都太美了,不由得不低頭啊!
「小臣參見王爺。」王小龍作勢要彎腰下拜。
「愛卿不必多禮。」朱由校連忙虛扶。
王小龍也順勢便直起身子了。
然後是賜座,上茶。
「王卿家昨夜休息如何?」
當朱由校問及昨夜休息情況,王小龍未敢多言:「臣昨夜休息得很好。」稍頓又說道:「唯小臣有一事,厚顏求王爺答允。」
「哦?何事令王卿家為難?」
「王爺,臣對昨夜侍寢諸女十分滿意,欲大膽求王爺賜予小臣……」王小龍望向朱由校,見他麵上神色自若,才繼續道:「請恕小臣多有冒犯。」
「哦?這事……還得由客氏夫人安排。孤定向客氏夫人提醒。」朱由校其實心中有數,但仍說道:「要不王卿家再留宿一宵,明早再走?」
「臣在燕京這邊也有一個別院,臣也會回去看一看,交代一下再回去。」
沒拿到朱由校的肯定答覆,王小龍心中一沉。
但王小龍也不好意思再打擾朱由校了。
昨晚他答應了留宿後便已後悔了。
敢情人家是禮貌性邀請,自己卻信以為真。
不然何必從郡主處借調宮女。
根本是原來沒有安排。這才臨急權宜而已。
這一次,王小龍卻再也不犯傻了。
而且,他是大同總兵,內結藩王不是好事,錦衣衛都在盯著呢!
「如此便隨卿家意思。」朱由校:「明早由魏大伴去接卿家?」
王小龍本想說自己今夜走便行,但想起燕京仍在備戰,防備北虜再來,城門會日落前關上。
所以,明早再走也好。
「臣謝王爺了。」
朱由校居然也沒有問他的別院在城內的地址。
想來原時空能當上東廠大太監的九千歲,要搞到自己在燕京別院的消息資料,絕對不會太難。
反正錦衣衛那邊肯定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而且洪承疇也知道。
所以兩燕王府不可能不知道。
噓寒幾句後,王小龍還是告辭了。
朱由校這次也不挽留了。
「孤讓大伴給王卿家備馬車?」
「不必費心了。」馬車也太慢了。王小龍:「臣鬥膽借一匹馬便可。」
大明律燕京城內本應禁止縱馬,但王小龍是總兵官,有特權。
肯定也沒有人敢攔阻他。
隻要小心不撞老百姓便可以了。
但朱由校還是貼心地派了八名王府錦衣衛為他前呼後應地開路。
按大明律,當時的燕京城內可以騎馬嗎?!
王小龍也不知道。
但他在前呼後擁地縱馬經過早上仍是清靜的街道時,一時不禁豪氣頓生。
後世大官員出行淨街封路,也不過如是吧?!
很快來到了王家府邸。
又認真沐浴一遍後,王小龍又被領去麵見朱由校。
朱由校麵色平常,看不出內心喜怒。
畢竟是當過燕王王爺的男人,位極人臣,曾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喜怒不形於色,是基本功了。
原曆史時空裏,這家夥比他弟弟崇禎帝利害多了,用一個老魏便把外廷朝臣搞得貼貼服服,也沒有什麽缺錢花的事。而後金也進不了山海關。
至於躲在宮內當木工,還有跟奶媽鬼混,這些事都不算什麽。
古今文人踩得他不值一文,純是因為老魏整人太狠,得罪了太多文人,當然把他寫成壞皇帝。
到了後世,網文上給他平反的還挺多的。
主要是他這人明顯比他老弟朱由校聰明多了。
簡單來說,智商高,否則也當不了木匠高手。
但這家夥,私德和仁心卻肯定是零,否則也不可能放手給老魏整人害人。
東林黨黨人汪文言、楊漣和左光鬥等人死得多慘,都放上教科書了。後來老魏又整死了高攀龍、周順昌等東林七賢,澈底得罪了當時的讀書人了。不把熹宗朱由校和老魏批臭萬萬年才奇怪。
後世北洋大將吳佩孚當清末少年秀才時,從恩師王紹勳參研明史,王提及明神宗怠政三秩,感歎曰:「無為而治兮不必生一神宗三秩」,吳佩孚居然立刻應聲對仗:「有明之亡矣莫非殺六君子七賢。」吳佩孚認為明熹宗寵信老魏,濫殺忠良,才是明朝亡國的主因,更甚於萬曆,亦可見六君子,七賢之重。
也隻是後世時空,近代平反翻案成風,網文小說裏,一般因為以崇禎帝愈努力愈亡國,對比熹宗任由老魏亂來反而無事,認定當時的東林黨是江南官商勾結產物,是抗稅資產階級代表,一意為朱由校和魏忠賢平反。
實在是莫名其妙。
其實還是金老評得好,大明朝自始至終,沒幾個好皇帝才是真實情況。
人家大清入關,為了安撫人數上遠多於八旗女真的漢人,才戰戰競競地努力當好皇帝的角色。
中國人口漲至曆代所無的一億人,那肯定大清皇帝們絕對不差勁。
而且到後來人口過多,天災人禍,加上列強入侵,人家真是盡力了。
所以清帝遜位,大家也沒有搞什麽趕盡殺絕的事。
都是明理懂事的人。
崇禎帝盡力了。
同樣地,清帝們也盡力了。
王小龍是飽經網文喂毒的老吊絲了,對朱由校也沒有什麽偏見。
所以他本來每次麵對朱由檢和朱由校,都是不卑不亢的。
但現在,朱由校可是要當他嶽丈的人,王小龍也得放低一點姿態。
實在,大明的郡主公主們都太美了,不由得不低頭啊!
「小臣參見王爺。」王小龍作勢要彎腰下拜。
「愛卿不必多禮。」朱由校連忙虛扶。
王小龍也順勢便直起身子了。
然後是賜座,上茶。
「王卿家昨夜休息如何?」
當朱由校問及昨夜休息情況,王小龍未敢多言:「臣昨夜休息得很好。」稍頓又說道:「唯小臣有一事,厚顏求王爺答允。」
「哦?何事令王卿家為難?」
「王爺,臣對昨夜侍寢諸女十分滿意,欲大膽求王爺賜予小臣……」王小龍望向朱由校,見他麵上神色自若,才繼續道:「請恕小臣多有冒犯。」
「哦?這事……還得由客氏夫人安排。孤定向客氏夫人提醒。」朱由校其實心中有數,但仍說道:「要不王卿家再留宿一宵,明早再走?」
「臣在燕京這邊也有一個別院,臣也會回去看一看,交代一下再回去。」
沒拿到朱由校的肯定答覆,王小龍心中一沉。
但王小龍也不好意思再打擾朱由校了。
昨晚他答應了留宿後便已後悔了。
敢情人家是禮貌性邀請,自己卻信以為真。
不然何必從郡主處借調宮女。
根本是原來沒有安排。這才臨急權宜而已。
這一次,王小龍卻再也不犯傻了。
而且,他是大同總兵,內結藩王不是好事,錦衣衛都在盯著呢!
「如此便隨卿家意思。」朱由校:「明早由魏大伴去接卿家?」
王小龍本想說自己今夜走便行,但想起燕京仍在備戰,防備北虜再來,城門會日落前關上。
所以,明早再走也好。
「臣謝王爺了。」
朱由校居然也沒有問他的別院在城內的地址。
想來原時空能當上東廠大太監的九千歲,要搞到自己在燕京別院的消息資料,絕對不會太難。
反正錦衣衛那邊肯定是知道得一清二楚的。
而且洪承疇也知道。
所以兩燕王府不可能不知道。
噓寒幾句後,王小龍還是告辭了。
朱由校這次也不挽留了。
「孤讓大伴給王卿家備馬車?」
「不必費心了。」馬車也太慢了。王小龍:「臣鬥膽借一匹馬便可。」
大明律燕京城內本應禁止縱馬,但王小龍是總兵官,有特權。
肯定也沒有人敢攔阻他。
隻要小心不撞老百姓便可以了。
但朱由校還是貼心地派了八名王府錦衣衛為他前呼後應地開路。
按大明律,當時的燕京城內可以騎馬嗎?!
王小龍也不知道。
但他在前呼後擁地縱馬經過早上仍是清靜的街道時,一時不禁豪氣頓生。
後世大官員出行淨街封路,也不過如是吧?!
很快來到了王家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