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其實吃飽吃不飽的問題根本就不是咱們產多少糧食的問題,這其實是一道數學題”。
“咱們村產的糧食不夠吃,可以買糧食,可以買返銷糧,可以高價買糧食,隻要咱們手裏有錢就行”。
“咱們村兒每年每人平均收入是多少?”
爺爺:“按人頭算的話,不算糧食,不到10塊錢”
李劍垚翻了個白眼,“具體多少?”
爺爺:“大概5塊錢左右”。
李劍垚:“我知道,咱們村每年為了給村民發錢,每年最少固定賣掉10萬斤糧食,大概收入1萬塊,平均到人頭上就這5塊錢是吧?也就是說錢是糧食換來的,相當於每人每天省出1兩糧食換來的手頭的收入”。
“咱們村裏耕地總麵積是多少畝?”
爺爺:“一等田1000畝,二等田不到1000畝”
李劍垚:“那糧食產量呢?”
爺爺:“玉米平均畝產800斤,如果水肥不足的話,也就600斤左右,小麥250斤到300斤之間,二等田產量是一等田的8成左右。”
李劍垚:“那就算一半玉米,一半小麥,500畝600斤的產量是30萬斤,500畝500斤的是25萬斤。同樣的小麥500畝250斤是12.5萬斤,500畝200斤的是10萬斤。那麽2000畝地的糧食總產量是77.5萬斤。”
“這裏,其中3成要交公糧,算上水分、損耗等各種因素大概是4成左右,30萬斤,還要留種糧、儲備糧大概一成左右,大概8萬斤,剩下的40萬斤才能分給隊員們,2000口人,平均每人每年200斤糧食,再去掉麩皮、米糠之類的,平均每人每天4兩多點,不到半斤的樣子”
“那麽咱開始算種菜的收入。做鹹菜的話,需要的蔬菜品種有黃瓜、辣椒、豇豆、芹菜、胡蘿卜、地梨,芥菜、生薑等。這樣平均每樣蔬菜畝產大概4000斤,也有5000斤甚至更多的,就按4000斤來算。拿出10畝地來種這些蔬菜,可以收獲4萬斤菜,做成鹹菜是一斤出一斤。”
李劍垚:“那爺爺你說這鹹菜賣多少錢一斤合適?”
爺爺:“怎麽著不得賣個8分1毛的?”
李劍垚:“奶奶你說賣多少錢合適?”
奶奶:“要是好吃的話,我覺得5毛錢一斤能賣出去”
李劍垚:“爺爺你看看,格局!我奶奶的格局是你的10倍啊”
奶奶自信的點了點頭,用手拂過頭發,擺了個帥氣的姿勢,嘴角莫名上揚了幾分。
爺爺:“。。。”
李劍垚:“但是我覺得,每斤鹹菜按照零售價1塊,批發價8毛的價格出貨才行。”
“您兩位別覺得多,首先物以稀為貴,這些蔬菜農民想要有很容易,但是做成鹹菜,味道就不如咱們做出來的了,這就是秘方的作用,隻要咱們的秘方不泄露,那麽就能保持市場的唯一性,價格就是咱們說了算。要是萬一哪天錢毛了,這價格2塊、3塊、5塊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老若有所思。
“接下來,咱們來算下成本。”
“鹹菜主要成本是蔬菜,按照市價1分錢一斤;鹽每斤鹹菜1兩鹽,成本1分;包裝簍,1分一個;包裝紙,16開,一個,忽略不計;還有最重要的蝦油,鮮蝦也就1分錢左右,豆油6毛錢一斤,每斤鹹菜裏放5錢到1兩這樣實際成本大概1毛錢左右。”
爺爺:“那也太黑心了吧,不到一毛錢的成本你敢賣1塊?”
“格局啊,爺爺。再說您覺得隊員們吃飽飯重要還是黑心重要?”
“那當然是吃飽飯重要!”爺爺從心的很果斷。
李劍垚“爺爺你再看哈,咱們10畝地,每年產出的價值是不是就是4萬塊?平均到全村人頭上,每個人可以分到15塊錢,是不是是你每年賣糧食分的那5塊錢的3倍?”
爺爺:“那不對啊,不應該是20塊錢一個人嗎?”
李劍垚:“咱們這個得弄個集體企業,咱大隊不也是個集體嗎,企業得交稅啊,咱得最少留出1成半來給公社和縣裏,至於他們各自拿多少就他們自己來商量好了。4萬斤的所有成本大概是4000塊錢,去掉成本可分配資金是3萬6,再去掉損耗、差旅、批發價出貨等等,實際收入可能還不足15。”
“但是如果你願意拿出20畝地來,咱們的可分配收入就可以翻倍了”
爺爺的嘴角明顯上揚了幾分。
李劍垚:“咱再來算一下10畝地糧食的產值,按照每畝600斤糧食來算,大概產量6000斤,1毛錢1斤,產值600塊。而10畝蔬菜可以創造3萬6千塊的總產值,是種糧食的60倍,您算算合適不?”
爺爺開始左手掐6,右手掐7的不斷的算了起來。
“乖孫啊,要不咱幹他個100畝?”
“我的親爺爺,槍打出頭鳥啊,15塊每人的分紅那不叫個事兒,150塊的分紅你信不信有人眼紅到能殺人放火外加360天來打秋風?”
“再說了,咱們剛開始幹還有好多事情需要解決呢,比如原材料的問題、比如秘製蝦油的問題、比如銷售的問題”
“咱村裏賬上現在一共有多少錢?”
爺爺:“。。額,大概幾百塊吧”
李劍垚:“那你看村裏投資多少合適啊,您是想用這幾百塊來撬動30萬的生意嗎?”
“首先得一步步來,咱們先解決包裝的問題。用荊條、柳條,編個小簍子,大概能裝進1斤鹹菜那種大小。這個活兒可以交給60歲以上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就不用費勁的去上工了,每個簍子1分錢,材料自備。一天編個10個20個的就是1毛2毛錢。每個月5到6塊錢還是很容易的,每年可以工作3個季度,大概可以收入50多塊錢,這可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這樣我們就解決了130個老頭的工作問題。”
“咱們村產的糧食不夠吃,可以買糧食,可以買返銷糧,可以高價買糧食,隻要咱們手裏有錢就行”。
“咱們村兒每年每人平均收入是多少?”
爺爺:“按人頭算的話,不算糧食,不到10塊錢”
李劍垚翻了個白眼,“具體多少?”
爺爺:“大概5塊錢左右”。
李劍垚:“我知道,咱們村每年為了給村民發錢,每年最少固定賣掉10萬斤糧食,大概收入1萬塊,平均到人頭上就這5塊錢是吧?也就是說錢是糧食換來的,相當於每人每天省出1兩糧食換來的手頭的收入”。
“咱們村裏耕地總麵積是多少畝?”
爺爺:“一等田1000畝,二等田不到1000畝”
李劍垚:“那糧食產量呢?”
爺爺:“玉米平均畝產800斤,如果水肥不足的話,也就600斤左右,小麥250斤到300斤之間,二等田產量是一等田的8成左右。”
李劍垚:“那就算一半玉米,一半小麥,500畝600斤的產量是30萬斤,500畝500斤的是25萬斤。同樣的小麥500畝250斤是12.5萬斤,500畝200斤的是10萬斤。那麽2000畝地的糧食總產量是77.5萬斤。”
“這裏,其中3成要交公糧,算上水分、損耗等各種因素大概是4成左右,30萬斤,還要留種糧、儲備糧大概一成左右,大概8萬斤,剩下的40萬斤才能分給隊員們,2000口人,平均每人每年200斤糧食,再去掉麩皮、米糠之類的,平均每人每天4兩多點,不到半斤的樣子”
“那麽咱開始算種菜的收入。做鹹菜的話,需要的蔬菜品種有黃瓜、辣椒、豇豆、芹菜、胡蘿卜、地梨,芥菜、生薑等。這樣平均每樣蔬菜畝產大概4000斤,也有5000斤甚至更多的,就按4000斤來算。拿出10畝地來種這些蔬菜,可以收獲4萬斤菜,做成鹹菜是一斤出一斤。”
李劍垚:“那爺爺你說這鹹菜賣多少錢一斤合適?”
爺爺:“怎麽著不得賣個8分1毛的?”
李劍垚:“奶奶你說賣多少錢合適?”
奶奶:“要是好吃的話,我覺得5毛錢一斤能賣出去”
李劍垚:“爺爺你看看,格局!我奶奶的格局是你的10倍啊”
奶奶自信的點了點頭,用手拂過頭發,擺了個帥氣的姿勢,嘴角莫名上揚了幾分。
爺爺:“。。。”
李劍垚:“但是我覺得,每斤鹹菜按照零售價1塊,批發價8毛的價格出貨才行。”
“您兩位別覺得多,首先物以稀為貴,這些蔬菜農民想要有很容易,但是做成鹹菜,味道就不如咱們做出來的了,這就是秘方的作用,隻要咱們的秘方不泄露,那麽就能保持市場的唯一性,價格就是咱們說了算。要是萬一哪天錢毛了,這價格2塊、3塊、5塊也不是不可能的。”
二老若有所思。
“接下來,咱們來算下成本。”
“鹹菜主要成本是蔬菜,按照市價1分錢一斤;鹽每斤鹹菜1兩鹽,成本1分;包裝簍,1分一個;包裝紙,16開,一個,忽略不計;還有最重要的蝦油,鮮蝦也就1分錢左右,豆油6毛錢一斤,每斤鹹菜裏放5錢到1兩這樣實際成本大概1毛錢左右。”
爺爺:“那也太黑心了吧,不到一毛錢的成本你敢賣1塊?”
“格局啊,爺爺。再說您覺得隊員們吃飽飯重要還是黑心重要?”
“那當然是吃飽飯重要!”爺爺從心的很果斷。
李劍垚“爺爺你再看哈,咱們10畝地,每年產出的價值是不是就是4萬塊?平均到全村人頭上,每個人可以分到15塊錢,是不是是你每年賣糧食分的那5塊錢的3倍?”
爺爺:“那不對啊,不應該是20塊錢一個人嗎?”
李劍垚:“咱們這個得弄個集體企業,咱大隊不也是個集體嗎,企業得交稅啊,咱得最少留出1成半來給公社和縣裏,至於他們各自拿多少就他們自己來商量好了。4萬斤的所有成本大概是4000塊錢,去掉成本可分配資金是3萬6,再去掉損耗、差旅、批發價出貨等等,實際收入可能還不足15。”
“但是如果你願意拿出20畝地來,咱們的可分配收入就可以翻倍了”
爺爺的嘴角明顯上揚了幾分。
李劍垚:“咱再來算一下10畝地糧食的產值,按照每畝600斤糧食來算,大概產量6000斤,1毛錢1斤,產值600塊。而10畝蔬菜可以創造3萬6千塊的總產值,是種糧食的60倍,您算算合適不?”
爺爺開始左手掐6,右手掐7的不斷的算了起來。
“乖孫啊,要不咱幹他個100畝?”
“我的親爺爺,槍打出頭鳥啊,15塊每人的分紅那不叫個事兒,150塊的分紅你信不信有人眼紅到能殺人放火外加360天來打秋風?”
“再說了,咱們剛開始幹還有好多事情需要解決呢,比如原材料的問題、比如秘製蝦油的問題、比如銷售的問題”
“咱村裏賬上現在一共有多少錢?”
爺爺:“。。額,大概幾百塊吧”
李劍垚:“那你看村裏投資多少合適啊,您是想用這幾百塊來撬動30萬的生意嗎?”
“首先得一步步來,咱們先解決包裝的問題。用荊條、柳條,編個小簍子,大概能裝進1斤鹹菜那種大小。這個活兒可以交給60歲以上的老頭老太太,他們就不用費勁的去上工了,每個簍子1分錢,材料自備。一天編個10個20個的就是1毛2毛錢。每個月5到6塊錢還是很容易的,每年可以工作3個季度,大概可以收入50多塊錢,這可是一筆很大的收入了。這樣我們就解決了130個老頭的工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