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老爺子,小垚,你們建瑋這您也看到了,先去吃口飯吧,都快過時間了。”
“行,給隊伍添麻煩了!”
“不麻煩,我們還得感謝你的藥呢。小兵,你去帶兩位過去吧,我去跟團長和政委匯報一下。”
“那行,教導員您去吧!”
張小兵帶著兩人去了食堂,三年災害剛過去,部隊的夥食倒是提升了不少。
午飯有米飯、饅頭、花卷,菜有三個,白菜豬肉燉豆腐、炒土豆絲、鹵狼肉,看來那幾頭狼已經被搬上餐桌了。
“老爺子,小垚,這菜你們湊合吃,最近咱們補給有點跟不上,別嫌棄!”
“不嫌棄,我們啥都吃得。”
爺爺說道。
“對了張哥,我哥他們病號平時都吃點啥 ?一會兒要給帶點過去不?”
“他們每天都有雞蛋吃,肉和新鮮蔬菜也是優先,放心吧,虧不了嘴。
病房裏有人負責他們的吃飯。”
“行吧,那咱們先填飽肚子算了。”
兩人都吃相倒是不怎麽誇張,但是也把打過來的飯菜都吃掉了。
一路上風餐露宿有點誇張,但後麵的路程大多是吃的幹糧,好容易吃口熱乎的,這胃也能舒服會兒。
“對了張哥,咱們沒有用雲南白藥來止血啥的嗎?”
“量不夠,給配的不多。所以你這藥才挺珍貴,去年你讓王二娃帶過來的藥我們也得省著用。
前些天又有幾場衝突,止血的藥不多了,我們政委讓建瑋問問你那能不能再給郵過來些。
沒想到你們親自給送過來了。”
“嗨,不夠了就早說,我時間多的是,藥材也不怎麽缺,如果說裝備一個師那有點誇張,但是要給一個團每人備一點,還是夠的。
有需要的時候別客氣,救命的事兒不用不好意思。”
“我代兄弟們謝謝你了。”
“都說了不用客氣。”
吃完了飯,讓張連長自己忙活去,祖孫二人又回到了病房。
李劍垚給大哥把了把脈,失血的量還是不太多,有點氣虛,左邊受傷的部位脈絡有些不暢,大腿上也有些擁堵。
這些位置李劍垚打算針灸一番,梳理一下經脈,免得留下病根。
至於小腿上的傷,一會兒直接給換個膏藥敷上,再有一周左右氣壯如牛那是強人所難,但是安穩下地活動是沒問題的。
靈水的話,可以少用一點。不是生死之時,人多眼雜的,不方便。
本身喝過靈水,自身恢複能力也很強,估計是把帶的人參給嚼了,要不然這傷好的也沒這麽快。
找了醫生看了下給大哥用的藥,用的是盤尼西林做消炎,止疼的就是呱替啶,輸過血,剩下的就靠養著了。
“大哥,你是想躺上十天半個月呢,還是我幫你搞搞,提前歸隊 ?”
“那還廢什麽話,當然是早點好啊,我這躺著很難受的。”
李劍垚從包裏拿出自己的銀針,然後扒光了建瑋的衣服,隻留了褲衩。
然後就看到了前胸後背、胳膊上、大腿上有好幾處刺刀的疤痕,新的、老的、還有槍傷。
不過看上去傷口都不深,會功夫的人有躲刀子的本能,如果遇不到高手很難一擊致命。
“嘖嘖,你這當兵兩年,傷口比你軍齡都多啊,看來功夫不到家,讓人給攮成這熊樣。要不你退伍吧,咱家養活你還是沒問題的,回頭頂多是燒火棍子伺候,不會留這麽多傷。”
“滾滾,快點的吧,挺冷的。我是不會退伍的,我喜歡部隊。
在家多沒意思,放心,我小命硬著呢,死不了。”
李劍垚轉眼間給大哥身上插滿了銀針。
爺爺在那邊砸吧嘴,“閉嘴,什麽死不死的,我老頭子還沒死呢,你敢死祖墳都不讓你進!”
“爺,咱們犧牲了進烈士陵園!”
“滾!那就給你族譜除名!”
李劍垚問道:“爺,咱家有族譜嗎?”
“當然有!你太爺太奶帶著咱們這支兒到咱家這就停了,還有其他的族人,有繼續往前走的,還有走水路的,咱家當年在登州府人口也不少的。”
“我咋沒見過族譜?”
“當然是長子長孫拿著,在你大爺爺家呢,那玩意沒事不能隨便翻出來。”
幾人正說著話,房門突然被推開了,一個大嗓門傳來。
“來來來,讓我看看,這是誰來了?”
爺爺聽到聲音,欻的一下站起來,看向來人。
然後敬了個軍禮,“報告!原冀熱遼軍區16分區第六十一團,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二縱第五師獨立旅李牧春向首長報到!”
“行了行了,剛剛下麵人說有個老鄉來看孫子還殺了幾頭狼,我一問名字居然是你!
沒想到勇猛不減當年啊,咱們有十幾年沒見了?”
“有十五年了,真沒想到還能見到首長!”
“別首長首長的,叫我老丁就行。
論年齡,你比我年長,再說你們當年在紅青一線打了那麽久,進關的時候要不是你們的糧食,兄弟們都吃不上飯!”
“行吧,老丁,這些年還好?”
“還不錯,當年解放紅山城,我還記得老哥你受了傷,然後說不幹就不幹了。
還說什麽年齡大了,老婆傷了,給老娘送終去,你的理由可多了。
對了叢大姐還好嗎?當年在你們那可以沒少組織人給咱們隊伍送吃的用的。”
“你倆同年,再大姐大姐的叫,老婆子該不高興了。
我那時候確實打不動了,從37年開始,打了整整十年啊,小鬼子打跑了,這心氣兒也就散了。
縣城解放了,老婆子和我一身的傷,再加上老娘年齡大了,整天在山裏擔驚受怕,退了就退了吧,咱可算不上逃兵!”
“沒說你是逃兵,這不是感慨嘛,後來咱們打徒河、打塔山,打平津,打江南,後來又打漂亮鬼子,咱們部隊一路下來,犧牲很大啊。”
“是啊,前些日子我在紅山城碰到我們旅老馬,塔山一戰下來老家夥沒剩幾個。”
說著兩人陷入一陣沉默,似乎在為那些當年的戰友默哀。
過了一陣,老丁才緩緩開口,
“這些年你都幹了什麽,還在老家?”
“對,在老家,縣城解放後養了半年的傷,縣委又召集我們一些老家夥剿匪,打完土匪又回村去了。”
“沒留在縣城工作?按你的資曆幹個縣長都不多啊。”
“老太太走了,離開村子我不踏實。在村裏也照樣生活,咱當兵又不是為了當官。”
“還是你豁達啊。對了,你倒是跑了,到頭來還是把孫子給送過來了,我說當初這小子耍的拳法有你的影子呢!
咦!這孩子身上誰給插了這麽多針?”
“行,給隊伍添麻煩了!”
“不麻煩,我們還得感謝你的藥呢。小兵,你去帶兩位過去吧,我去跟團長和政委匯報一下。”
“那行,教導員您去吧!”
張小兵帶著兩人去了食堂,三年災害剛過去,部隊的夥食倒是提升了不少。
午飯有米飯、饅頭、花卷,菜有三個,白菜豬肉燉豆腐、炒土豆絲、鹵狼肉,看來那幾頭狼已經被搬上餐桌了。
“老爺子,小垚,這菜你們湊合吃,最近咱們補給有點跟不上,別嫌棄!”
“不嫌棄,我們啥都吃得。”
爺爺說道。
“對了張哥,我哥他們病號平時都吃點啥 ?一會兒要給帶點過去不?”
“他們每天都有雞蛋吃,肉和新鮮蔬菜也是優先,放心吧,虧不了嘴。
病房裏有人負責他們的吃飯。”
“行吧,那咱們先填飽肚子算了。”
兩人都吃相倒是不怎麽誇張,但是也把打過來的飯菜都吃掉了。
一路上風餐露宿有點誇張,但後麵的路程大多是吃的幹糧,好容易吃口熱乎的,這胃也能舒服會兒。
“對了張哥,咱們沒有用雲南白藥來止血啥的嗎?”
“量不夠,給配的不多。所以你這藥才挺珍貴,去年你讓王二娃帶過來的藥我們也得省著用。
前些天又有幾場衝突,止血的藥不多了,我們政委讓建瑋問問你那能不能再給郵過來些。
沒想到你們親自給送過來了。”
“嗨,不夠了就早說,我時間多的是,藥材也不怎麽缺,如果說裝備一個師那有點誇張,但是要給一個團每人備一點,還是夠的。
有需要的時候別客氣,救命的事兒不用不好意思。”
“我代兄弟們謝謝你了。”
“都說了不用客氣。”
吃完了飯,讓張連長自己忙活去,祖孫二人又回到了病房。
李劍垚給大哥把了把脈,失血的量還是不太多,有點氣虛,左邊受傷的部位脈絡有些不暢,大腿上也有些擁堵。
這些位置李劍垚打算針灸一番,梳理一下經脈,免得留下病根。
至於小腿上的傷,一會兒直接給換個膏藥敷上,再有一周左右氣壯如牛那是強人所難,但是安穩下地活動是沒問題的。
靈水的話,可以少用一點。不是生死之時,人多眼雜的,不方便。
本身喝過靈水,自身恢複能力也很強,估計是把帶的人參給嚼了,要不然這傷好的也沒這麽快。
找了醫生看了下給大哥用的藥,用的是盤尼西林做消炎,止疼的就是呱替啶,輸過血,剩下的就靠養著了。
“大哥,你是想躺上十天半個月呢,還是我幫你搞搞,提前歸隊 ?”
“那還廢什麽話,當然是早點好啊,我這躺著很難受的。”
李劍垚從包裏拿出自己的銀針,然後扒光了建瑋的衣服,隻留了褲衩。
然後就看到了前胸後背、胳膊上、大腿上有好幾處刺刀的疤痕,新的、老的、還有槍傷。
不過看上去傷口都不深,會功夫的人有躲刀子的本能,如果遇不到高手很難一擊致命。
“嘖嘖,你這當兵兩年,傷口比你軍齡都多啊,看來功夫不到家,讓人給攮成這熊樣。要不你退伍吧,咱家養活你還是沒問題的,回頭頂多是燒火棍子伺候,不會留這麽多傷。”
“滾滾,快點的吧,挺冷的。我是不會退伍的,我喜歡部隊。
在家多沒意思,放心,我小命硬著呢,死不了。”
李劍垚轉眼間給大哥身上插滿了銀針。
爺爺在那邊砸吧嘴,“閉嘴,什麽死不死的,我老頭子還沒死呢,你敢死祖墳都不讓你進!”
“爺,咱們犧牲了進烈士陵園!”
“滾!那就給你族譜除名!”
李劍垚問道:“爺,咱家有族譜嗎?”
“當然有!你太爺太奶帶著咱們這支兒到咱家這就停了,還有其他的族人,有繼續往前走的,還有走水路的,咱家當年在登州府人口也不少的。”
“我咋沒見過族譜?”
“當然是長子長孫拿著,在你大爺爺家呢,那玩意沒事不能隨便翻出來。”
幾人正說著話,房門突然被推開了,一個大嗓門傳來。
“來來來,讓我看看,這是誰來了?”
爺爺聽到聲音,欻的一下站起來,看向來人。
然後敬了個軍禮,“報告!原冀熱遼軍區16分區第六十一團,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二縱第五師獨立旅李牧春向首長報到!”
“行了行了,剛剛下麵人說有個老鄉來看孫子還殺了幾頭狼,我一問名字居然是你!
沒想到勇猛不減當年啊,咱們有十幾年沒見了?”
“有十五年了,真沒想到還能見到首長!”
“別首長首長的,叫我老丁就行。
論年齡,你比我年長,再說你們當年在紅青一線打了那麽久,進關的時候要不是你們的糧食,兄弟們都吃不上飯!”
“行吧,老丁,這些年還好?”
“還不錯,當年解放紅山城,我還記得老哥你受了傷,然後說不幹就不幹了。
還說什麽年齡大了,老婆傷了,給老娘送終去,你的理由可多了。
對了叢大姐還好嗎?當年在你們那可以沒少組織人給咱們隊伍送吃的用的。”
“你倆同年,再大姐大姐的叫,老婆子該不高興了。
我那時候確實打不動了,從37年開始,打了整整十年啊,小鬼子打跑了,這心氣兒也就散了。
縣城解放了,老婆子和我一身的傷,再加上老娘年齡大了,整天在山裏擔驚受怕,退了就退了吧,咱可算不上逃兵!”
“沒說你是逃兵,這不是感慨嘛,後來咱們打徒河、打塔山,打平津,打江南,後來又打漂亮鬼子,咱們部隊一路下來,犧牲很大啊。”
“是啊,前些日子我在紅山城碰到我們旅老馬,塔山一戰下來老家夥沒剩幾個。”
說著兩人陷入一陣沉默,似乎在為那些當年的戰友默哀。
過了一陣,老丁才緩緩開口,
“這些年你都幹了什麽,還在老家?”
“對,在老家,縣城解放後養了半年的傷,縣委又召集我們一些老家夥剿匪,打完土匪又回村去了。”
“沒留在縣城工作?按你的資曆幹個縣長都不多啊。”
“老太太走了,離開村子我不踏實。在村裏也照樣生活,咱當兵又不是為了當官。”
“還是你豁達啊。對了,你倒是跑了,到頭來還是把孫子給送過來了,我說當初這小子耍的拳法有你的影子呢!
咦!這孩子身上誰給插了這麽多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