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嫁接瓜苗
穿成不良從業者後我帶全員從良 作者:2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家父子吃飽喝足滿意的回去了,劉大郎還偷偷藏了一塊排骨,帶回來給她媳婦兒吃。
劉大娘子自然是感動的,想留給婆婆,但又怕挨說,也就給吃了。
雖然已經不太熱了,但是也很好吃。
“大郎,等過年的時候,咱們也這麽烤著吃吧。”
劉大郎道:“行,等過年,咱們殺一頭羊,自己家裏人一起吃個夠。”
“一頭可舍不得,嚐個味就夠了。”
“隻要陸東家繼續來咱們村買羊,過年的時候我去跟爹說,買布,給全家都做一身新襖子。”
“那我可就等著了。”
夫妻倆說著悄悄話入的眠。
第二天早上陸辛夷在鳥叫聲中睜開了眼。
吃過早飯沒多久,大力帶著鐵錘就回來了。
陸辛夷看了下買回來的刀,雖然已經很薄了,但肯定沒有現代刀片那麽薄。
而後帶著昨天特意削的竹簽,帶著老王頭下了地。
翠鳳等人好奇,也都跟著去看。
陸辛夷讓老王頭挑那些長得粗壯的冬瓜跟南瓜挑選過來。
優先選擇嫁接的是南瓜,南瓜能抗西瓜菌跟葫蘆菌,因此嫁接成活的概率比較高。
至於冬瓜,她也嫁接一些。
以前一直不知道吃的奶油西瓜籽為什麽籽那麽大,跟他們常見的西瓜籽相差太大了。
後來才知道,吃的炒貨西瓜籽,就是西瓜跟冬瓜嫁接後的籽。
跟冬瓜嫁接出來的西瓜,囊是白色的,口味不佳,但籽又黑又大,剝出來可以炒著吃,味道很不錯,冬天走家串戶的少不得帶一把。
這個品種要是能搞出來一點,也是一門生財之道。
陸辛夷拿著刀,用刀片削去砧木生長點,砧木就是南瓜。
然後用與她削好的嫁接簽,從砧木一側子葉的主脈向另一側朝下斜插深約1cm,以隱約可見竹簽、不刺破莖外表皮為宜,先不要拔竹簽。
用刀片在接穗子葉下1~1.5cm處,刀片與接穗莖呈30~40度角,削成斜麵長約0.7~1cm的楔形麵。
迅速拔出砧木上的竹簽,隨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孔中,使之與砧木插孔周圍剛好貼合,接穗與砧木子葉呈“十”字形。(來源於百度)
這樣就算嫁接好了。
這是頂插接法。
眾人看到陸辛夷操作都驚呆了。
但沒人說話,都看著。
他們不敢嚐試,怕弄壞了。
陸辛夷蹲在那十分小心的操作著。
因為技術不熟練,前麵的十幾個陸辛夷都不是很滿意。
漸漸有了點經驗後,才慢慢好轉。
懷秀是個體貼的小姑娘,見陸辛夷蹲在那,跑回家拿來一個小板凳。
“東家,您坐著弄。”
陸辛夷也蹲的腳發麻,聞言立刻道:“謝謝懷秀。”
懷秀害羞的低下頭,小臉紅紅的。
翠鳳很是懊惱,就顧著看小娘子嫁接瓜苗了,都忘記給小娘子拿個凳子了。
一個上午,陸辛夷也才嫁接了三十多棵。
“老王,這些要用稻草蓋著保持溫度,夜間溫度不能太低了,還要遮光。”
現在白天已經有二十多度了,但晚上會涼快點,所以要保持在二十度以上,才愈合的快。
遮光是防止植株因為高溫引起萎蔫。
老王立刻去弄草去了。
忙了兩天,陸辛夷才把這一批瓜苗全部嫁接好了。
隻是有一些苗第二天就蔫吧了,這就說明失敗了,活不了了。
一行人又在這裏待了三天,瓜苗可以早晚見光通風了。
但陸陸續續,又有一些瓜苗嫁接失敗。
但最後存活下來的達到了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棵。
其中跟南瓜嫁接的活下來的有一百零七棵。
跟冬瓜嫁接活下來的有三十六棵。
對於這個成果,陸辛夷是滿意的。
這邊忙好了,交代老王照顧好這些瓜苗,要是發現新的生長點,得弄掉,會消耗養分的。
就這樣再放個二十來天,就可以定植栽種了。
所以她就打算去寶塔村看看。
桂姨心裏很是著急,樊樓這麽關著門,每天損失的可是上百兩啊。
但她不敢問陸辛夷。
這天,陸辛夷對桂姨道:“你帶人回去吧,家裏也需要打掃打掃了。”
桂姨一喜,問:“那小娘子你呢?”
“我帶著胡管事跟貴叔去寶塔村看看,那邊的麥子估計也要割了。”
“那開張……”桂姨又試探著問。
“不著急。”陸辛夷道:“等我回去再說吧,要是有人問起來,就說我在鄉下養傷。”
桂姨聞言隻好照辦。
當天就帶著人收拾東西回了樊樓。
陸辛夷帶著人借用了村長家的驢車去了寶塔村。
沿途就看到很多人在收割麥子,不少人家都趕著驢車拉著糧食。
胡管事道:“這些大部分都是佃戶,收的這些糧食,最多能得四成,六成都要交給主家,就那四成,交完稅後能不能填飽肚子,還尚未可知。”
貴叔歎口氣:“都說京城老百姓日子好過,但這裏的地都被權貴們占了去,老百姓們想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難啊。”
“還有一部分明明是有地的,但因為各種原因,地都變成了權貴的,這些世代居住在此的老百姓們,反倒成了佃戶。”
陸辛夷坐在驢車上,什麽都沒說。
能說什麽呢?
任何開局偉大的朝代,曆經百年後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開始製定的為民服務的律法,漸漸被曲解,被找出漏洞,然後律法就成了權勢欺壓民眾的工具。
包括現代。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這句話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適用的。
一行人到達寶塔村的時候,黃家眾人正在收割麥子。
小豆子看著忽然出現的陸辛夷,將手裏的麥子一丟,就朝陸辛夷跑了過去。
一邊跑一邊喊:“東家,嗚嗚,東家……你終於來接我們了。”
音娘等人也直起腰看著地頭的人,還有自己男人跟兒子。
她眼淚也下來了。
大家都平平安安的,真好,真好啊。
黃滿倉也放下鐮刀擦擦汗小跑過去。
“東家,胡管事,大家都沒事了吧。”
胡大牛道:“沒事了,這邊麥子收割的如何了?”
“昨天才開始的。”黃滿倉滿臉都是笑道:“之前追加了肥,又下了一場雨,這麥子能再養一養,就沒舍得割。”
說起農事,黃滿倉頭頭是道:“我估摸著一畝能多收一兩鬥。”
劉大娘子自然是感動的,想留給婆婆,但又怕挨說,也就給吃了。
雖然已經不太熱了,但是也很好吃。
“大郎,等過年的時候,咱們也這麽烤著吃吧。”
劉大郎道:“行,等過年,咱們殺一頭羊,自己家裏人一起吃個夠。”
“一頭可舍不得,嚐個味就夠了。”
“隻要陸東家繼續來咱們村買羊,過年的時候我去跟爹說,買布,給全家都做一身新襖子。”
“那我可就等著了。”
夫妻倆說著悄悄話入的眠。
第二天早上陸辛夷在鳥叫聲中睜開了眼。
吃過早飯沒多久,大力帶著鐵錘就回來了。
陸辛夷看了下買回來的刀,雖然已經很薄了,但肯定沒有現代刀片那麽薄。
而後帶著昨天特意削的竹簽,帶著老王頭下了地。
翠鳳等人好奇,也都跟著去看。
陸辛夷讓老王頭挑那些長得粗壯的冬瓜跟南瓜挑選過來。
優先選擇嫁接的是南瓜,南瓜能抗西瓜菌跟葫蘆菌,因此嫁接成活的概率比較高。
至於冬瓜,她也嫁接一些。
以前一直不知道吃的奶油西瓜籽為什麽籽那麽大,跟他們常見的西瓜籽相差太大了。
後來才知道,吃的炒貨西瓜籽,就是西瓜跟冬瓜嫁接後的籽。
跟冬瓜嫁接出來的西瓜,囊是白色的,口味不佳,但籽又黑又大,剝出來可以炒著吃,味道很不錯,冬天走家串戶的少不得帶一把。
這個品種要是能搞出來一點,也是一門生財之道。
陸辛夷拿著刀,用刀片削去砧木生長點,砧木就是南瓜。
然後用與她削好的嫁接簽,從砧木一側子葉的主脈向另一側朝下斜插深約1cm,以隱約可見竹簽、不刺破莖外表皮為宜,先不要拔竹簽。
用刀片在接穗子葉下1~1.5cm處,刀片與接穗莖呈30~40度角,削成斜麵長約0.7~1cm的楔形麵。
迅速拔出砧木上的竹簽,隨即將削好的接穗插入孔中,使之與砧木插孔周圍剛好貼合,接穗與砧木子葉呈“十”字形。(來源於百度)
這樣就算嫁接好了。
這是頂插接法。
眾人看到陸辛夷操作都驚呆了。
但沒人說話,都看著。
他們不敢嚐試,怕弄壞了。
陸辛夷蹲在那十分小心的操作著。
因為技術不熟練,前麵的十幾個陸辛夷都不是很滿意。
漸漸有了點經驗後,才慢慢好轉。
懷秀是個體貼的小姑娘,見陸辛夷蹲在那,跑回家拿來一個小板凳。
“東家,您坐著弄。”
陸辛夷也蹲的腳發麻,聞言立刻道:“謝謝懷秀。”
懷秀害羞的低下頭,小臉紅紅的。
翠鳳很是懊惱,就顧著看小娘子嫁接瓜苗了,都忘記給小娘子拿個凳子了。
一個上午,陸辛夷也才嫁接了三十多棵。
“老王,這些要用稻草蓋著保持溫度,夜間溫度不能太低了,還要遮光。”
現在白天已經有二十多度了,但晚上會涼快點,所以要保持在二十度以上,才愈合的快。
遮光是防止植株因為高溫引起萎蔫。
老王立刻去弄草去了。
忙了兩天,陸辛夷才把這一批瓜苗全部嫁接好了。
隻是有一些苗第二天就蔫吧了,這就說明失敗了,活不了了。
一行人又在這裏待了三天,瓜苗可以早晚見光通風了。
但陸陸續續,又有一些瓜苗嫁接失敗。
但最後存活下來的達到了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棵。
其中跟南瓜嫁接的活下來的有一百零七棵。
跟冬瓜嫁接活下來的有三十六棵。
對於這個成果,陸辛夷是滿意的。
這邊忙好了,交代老王照顧好這些瓜苗,要是發現新的生長點,得弄掉,會消耗養分的。
就這樣再放個二十來天,就可以定植栽種了。
所以她就打算去寶塔村看看。
桂姨心裏很是著急,樊樓這麽關著門,每天損失的可是上百兩啊。
但她不敢問陸辛夷。
這天,陸辛夷對桂姨道:“你帶人回去吧,家裏也需要打掃打掃了。”
桂姨一喜,問:“那小娘子你呢?”
“我帶著胡管事跟貴叔去寶塔村看看,那邊的麥子估計也要割了。”
“那開張……”桂姨又試探著問。
“不著急。”陸辛夷道:“等我回去再說吧,要是有人問起來,就說我在鄉下養傷。”
桂姨聞言隻好照辦。
當天就帶著人收拾東西回了樊樓。
陸辛夷帶著人借用了村長家的驢車去了寶塔村。
沿途就看到很多人在收割麥子,不少人家都趕著驢車拉著糧食。
胡管事道:“這些大部分都是佃戶,收的這些糧食,最多能得四成,六成都要交給主家,就那四成,交完稅後能不能填飽肚子,還尚未可知。”
貴叔歎口氣:“都說京城老百姓日子好過,但這裏的地都被權貴們占了去,老百姓們想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難啊。”
“還有一部分明明是有地的,但因為各種原因,地都變成了權貴的,這些世代居住在此的老百姓們,反倒成了佃戶。”
陸辛夷坐在驢車上,什麽都沒說。
能說什麽呢?
任何開局偉大的朝代,曆經百年後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一開始製定的為民服務的律法,漸漸被曲解,被找出漏洞,然後律法就成了權勢欺壓民眾的工具。
包括現代。
法律是道德的最低標準,這句話放在哪個時代都是適用的。
一行人到達寶塔村的時候,黃家眾人正在收割麥子。
小豆子看著忽然出現的陸辛夷,將手裏的麥子一丟,就朝陸辛夷跑了過去。
一邊跑一邊喊:“東家,嗚嗚,東家……你終於來接我們了。”
音娘等人也直起腰看著地頭的人,還有自己男人跟兒子。
她眼淚也下來了。
大家都平平安安的,真好,真好啊。
黃滿倉也放下鐮刀擦擦汗小跑過去。
“東家,胡管事,大家都沒事了吧。”
胡大牛道:“沒事了,這邊麥子收割的如何了?”
“昨天才開始的。”黃滿倉滿臉都是笑道:“之前追加了肥,又下了一場雨,這麥子能再養一養,就沒舍得割。”
說起農事,黃滿倉頭頭是道:“我估摸著一畝能多收一兩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