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市令之爭(2)
穿成不良從業者後我帶全員從良 作者:2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這個先例不能開啊。”又一個老臣站了出來:“吏部尚書所言極是,這官員任命自然是由吏部來任命,哪裏能讓一群商戶來指認?
要是開了這個先例,那以後是不是所有官員都可以憑著一群無知的人隨便幾句話就能左右了?那還要吏部有何用?吏部的威嚴又何在?朝廷的威嚴何在?”
宋禎點點頭:“愛卿所言也有道理。”
聽皇帝這麽一說,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反對。
“胡大人此言差矣!陛下……”那位大臣一臉正氣凜然,看那臉上的褶子以及嘴角嚴肅的法令紋,還有一對銅鈴般的眼睛,看誰誰回避,一看就是禦史。
汪禦史高舉笏板道:“太祖皇帝說過,固步自封是倒退的開始。太祖爺在的時候,就經常鼓勵朝中大臣多在民間走走,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因此這些大人們說的話百姓們都非常願意聽,臣子能下民間聽取百姓心聲,老百姓也願意聽從朝廷製度,所以才創下了我朝太祖盛世。
那個時候的很多朝臣在百姓口中都很有口碑,如今咱們大胤賢臣都是那個時候跟著太祖爺一起打下江山的。
試問這幾年,可有哪位大人覺得自己的功績能跟那些賢臣相比?”
“在看如今……”這位大人環顧一圈同僚後冷哼一聲道:“恕在下直言,今日站在這裏的很大一部分同僚都是屍位素餐的蛀蟲,早就違背了太祖創立大胤朝的初衷。”
“太祖創立大胤,是想創建一個國泰民安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大胤,可如今各位大人,有誰的心裏裝了百姓?”
“胡大人開口就說商人無知,可要沒有這些商戶,大胤能有如此繁榮?我不是說這些都是這些商戶的功勞,可商戶也是我大胤的子民,胡大人連調查一番都不曾,就直接說人無知,我看這無知的,怕是另有其人吧。”
說完這位汪禦史就冷哼一聲退下去了。
胡尚書被這麽一頓噴,沒法還嘴,一張老臉憋的通紅,給人一種隨時要被氣厥過去的模樣。
其他人也都敢怒不敢言。
誰敢反駁?誰反駁就是在反對太祖皇帝。
就連太後也隻是黑著臉不說話。
氣氛有點尷尬。
宋禎忽然道:“開封府通判秦硯何在?”
秦硯趕緊出列:“微臣在。”
宋禎問:“這個範綽,秦通判可認識?”
秦硯舉著笏板恭敬道:“臣並不認識,不過昨日這些商戶在開封府大堂上拿出請願書,事後微臣就派人調查過,這個範大人在西市商戶以及攤販的口中的評價還不錯,至於其他的,微臣並不知曉。”
秦硯據實已告,並沒有多說一句不該說的。
也不可能說不認識,不僅請願書是在開封府大堂上拿出來的這件事是瞞不住的。
他不派人調查一下,就是失職。
宋禎點點頭,目光在人群中巡查鮑玹的身影。
鮑玹官職不大,雖然能上朝,但也不會站在前麵,隻在後麵。
大部分開朝會的時候他都是站在後麵閉目養神,除非需要他當槍的時候,那麽才會認真聽。
隔壁的趙禦史見他今日一改常態居然認真在聽,輕輕碰了他一下。
鮑玹側目。
“今日你不閉目養神,是又要幹誰?”
鮑玹不雅的白了他一眼:“我有那麽好戰嗎?”
趙禦史笑而不語。
鮑玹對汪禦史剛才的一頓噴很是滿意。
對嘛,作為禦史就該這樣,不能老是他一個人在朝上跳來跳去的,來個汪禦史分擔一下他的責任跟壓力,也挺好的。
眼看著下朝的時間都快到了還沒個後續,鮑玹摸了摸肚子,有點餓了,不知道下朝的時候能不能趕趟去錢家小館吃一口熱乎乎的餛飩。
錢家是江南來的,做的肉燕餛飩味道十分鮮美,他每日下朝後都要去吃一碗好補充下體力。
上朝吵架也好,站著也好,都很耗費體力的,他年紀大了的,得吃點好的。
忽然,他聽到宋禎喊他。
鮑玹趕緊出列:“老臣在。”
宋禎問:“這個範綽,是不是你的女婿?”
朝中的事他不能插手,所以一些朝中亂七八糟的關係,他倒是清楚的很。
鮑玹舉著笏板道:“範綽確實是老臣的女婿,在諸京暑已經任職六年了。”
鬧得不可開交的幾個大臣聞言有些傻眼,他們相互看了彼此一眼,顯然都沒想到半路殺出個鮑玹來。
“六年?”宋禎也很意外:“那對西市應該是很有了解。”
鮑玹:“了不了解老臣不知道,他也很少跟我說他的事,倒是我家女兒回來跟我家老婆子抱怨,說他下值了也不回去,就在坊市裏跟一些小攤販說話聊天,有時候吃飯了還需要家裏人去找。”
有人插嘴道: “這說明範大人是真正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了。”
吏部一個官員道:“他一個市丞,本就該當如此,又有何好炫耀的?”
汪禦史又站了出來:“那請問許大人,你身為吏部官員,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有派底下的人員去了解過嗎?”
“自然了解過。”那位許大人傲然道:“這是我們吏部必走的一個步驟。”
葛廣晁也站出來了,他哼了一聲:“那怎麽會選出一個徐敏這樣的貪官?看來吏部的調查了解也不過就是走個過場而已,可見你們吏部辦事有多糊弄人。
就是你們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沒有調查清楚,找來這麽一個蛀蟲,害得我戶部損失巨大,陛下,臣認為這件事吏部也要承擔部分責任。”
怎麽又扯到胡敏的身上了,許大人一時卡殼了。
吏部侍郎站出來反駁,“人是上頭決定的,我吏部也不過就是發一張任命書而已,明明是你們戶部失察,還要在朝會上狡辯,其心可誅。”
“哼……”戶部侍郎也出列道:“蔡侍郎這話可真有意思,你這話是在怪太後跟陛下以及諸位輔臣們選錯了人,所以連累了你們吏部?”
吏部蔡侍郎立刻跪下:“太後娘娘,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宋禎看他們就跟小孩吵架似的,一點不過癮。
吵架還是得看鮑玹來,鮑大人出馬,那真是口水與唾沫齊飛,胡須共頭發一色,一個字,絕。
要是開了這個先例,那以後是不是所有官員都可以憑著一群無知的人隨便幾句話就能左右了?那還要吏部有何用?吏部的威嚴又何在?朝廷的威嚴何在?”
宋禎點點頭:“愛卿所言也有道理。”
聽皇帝這麽一說,立刻就有人站出來反對。
“胡大人此言差矣!陛下……”那位大臣一臉正氣凜然,看那臉上的褶子以及嘴角嚴肅的法令紋,還有一對銅鈴般的眼睛,看誰誰回避,一看就是禦史。
汪禦史高舉笏板道:“太祖皇帝說過,固步自封是倒退的開始。太祖爺在的時候,就經常鼓勵朝中大臣多在民間走走,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因此這些大人們說的話百姓們都非常願意聽,臣子能下民間聽取百姓心聲,老百姓也願意聽從朝廷製度,所以才創下了我朝太祖盛世。
那個時候的很多朝臣在百姓口中都很有口碑,如今咱們大胤賢臣都是那個時候跟著太祖爺一起打下江山的。
試問這幾年,可有哪位大人覺得自己的功績能跟那些賢臣相比?”
“在看如今……”這位大人環顧一圈同僚後冷哼一聲道:“恕在下直言,今日站在這裏的很大一部分同僚都是屍位素餐的蛀蟲,早就違背了太祖創立大胤朝的初衷。”
“太祖創立大胤,是想創建一個國泰民安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的大胤,可如今各位大人,有誰的心裏裝了百姓?”
“胡大人開口就說商人無知,可要沒有這些商戶,大胤能有如此繁榮?我不是說這些都是這些商戶的功勞,可商戶也是我大胤的子民,胡大人連調查一番都不曾,就直接說人無知,我看這無知的,怕是另有其人吧。”
說完這位汪禦史就冷哼一聲退下去了。
胡尚書被這麽一頓噴,沒法還嘴,一張老臉憋的通紅,給人一種隨時要被氣厥過去的模樣。
其他人也都敢怒不敢言。
誰敢反駁?誰反駁就是在反對太祖皇帝。
就連太後也隻是黑著臉不說話。
氣氛有點尷尬。
宋禎忽然道:“開封府通判秦硯何在?”
秦硯趕緊出列:“微臣在。”
宋禎問:“這個範綽,秦通判可認識?”
秦硯舉著笏板恭敬道:“臣並不認識,不過昨日這些商戶在開封府大堂上拿出請願書,事後微臣就派人調查過,這個範大人在西市商戶以及攤販的口中的評價還不錯,至於其他的,微臣並不知曉。”
秦硯據實已告,並沒有多說一句不該說的。
也不可能說不認識,不僅請願書是在開封府大堂上拿出來的這件事是瞞不住的。
他不派人調查一下,就是失職。
宋禎點點頭,目光在人群中巡查鮑玹的身影。
鮑玹官職不大,雖然能上朝,但也不會站在前麵,隻在後麵。
大部分開朝會的時候他都是站在後麵閉目養神,除非需要他當槍的時候,那麽才會認真聽。
隔壁的趙禦史見他今日一改常態居然認真在聽,輕輕碰了他一下。
鮑玹側目。
“今日你不閉目養神,是又要幹誰?”
鮑玹不雅的白了他一眼:“我有那麽好戰嗎?”
趙禦史笑而不語。
鮑玹對汪禦史剛才的一頓噴很是滿意。
對嘛,作為禦史就該這樣,不能老是他一個人在朝上跳來跳去的,來個汪禦史分擔一下他的責任跟壓力,也挺好的。
眼看著下朝的時間都快到了還沒個後續,鮑玹摸了摸肚子,有點餓了,不知道下朝的時候能不能趕趟去錢家小館吃一口熱乎乎的餛飩。
錢家是江南來的,做的肉燕餛飩味道十分鮮美,他每日下朝後都要去吃一碗好補充下體力。
上朝吵架也好,站著也好,都很耗費體力的,他年紀大了的,得吃點好的。
忽然,他聽到宋禎喊他。
鮑玹趕緊出列:“老臣在。”
宋禎問:“這個範綽,是不是你的女婿?”
朝中的事他不能插手,所以一些朝中亂七八糟的關係,他倒是清楚的很。
鮑玹舉著笏板道:“範綽確實是老臣的女婿,在諸京暑已經任職六年了。”
鬧得不可開交的幾個大臣聞言有些傻眼,他們相互看了彼此一眼,顯然都沒想到半路殺出個鮑玹來。
“六年?”宋禎也很意外:“那對西市應該是很有了解。”
鮑玹:“了不了解老臣不知道,他也很少跟我說他的事,倒是我家女兒回來跟我家老婆子抱怨,說他下值了也不回去,就在坊市裏跟一些小攤販說話聊天,有時候吃飯了還需要家裏人去找。”
有人插嘴道: “這說明範大人是真正走到了老百姓的生活中了。”
吏部一個官員道:“他一個市丞,本就該當如此,又有何好炫耀的?”
汪禦史又站了出來:“那請問許大人,你身為吏部官員,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有派底下的人員去了解過嗎?”
“自然了解過。”那位許大人傲然道:“這是我們吏部必走的一個步驟。”
葛廣晁也站出來了,他哼了一聲:“那怎麽會選出一個徐敏這樣的貪官?看來吏部的調查了解也不過就是走個過場而已,可見你們吏部辦事有多糊弄人。
就是你們在任命官員的時候沒有調查清楚,找來這麽一個蛀蟲,害得我戶部損失巨大,陛下,臣認為這件事吏部也要承擔部分責任。”
怎麽又扯到胡敏的身上了,許大人一時卡殼了。
吏部侍郎站出來反駁,“人是上頭決定的,我吏部也不過就是發一張任命書而已,明明是你們戶部失察,還要在朝會上狡辯,其心可誅。”
“哼……”戶部侍郎也出列道:“蔡侍郎這話可真有意思,你這話是在怪太後跟陛下以及諸位輔臣們選錯了人,所以連累了你們吏部?”
吏部蔡侍郎立刻跪下:“太後娘娘,陛下,臣不是這個意思……”
宋禎看他們就跟小孩吵架似的,一點不過癮。
吵架還是得看鮑玹來,鮑大人出馬,那真是口水與唾沫齊飛,胡須共頭發一色,一個字,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