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人幹活極為利落,不知是因為中午有飯管的緣由,還是因著陳大安的緣故。他們整整忙活了一天,竟然砍伐了幾十棵極為粗壯的杉樹。
(設杉樹直徑20cm,一男子砍一棵樹需要30min,一天工作8h,約莫可以480\/40=16棵。)
原本按照陳宛白的規劃,是要建造一間長為四米、寬為三米的木屋,正好可以隔成兩間屋子。
然而未曾想到他們一天竟然能夠砍伐如此多的樹木,她心中暗自盤算著,建造得大一些似乎也並非不可行。
一大早,萬朝貴帶著幾人也沒來問她,徑直又上山砍樹去了。
一想到今日就可以著手開始建造木屋了,陳宛白心中不免有些激動。不過想到木工工具還沒有拿到手,她又覺得還是得趕緊去一趟鎮上。
萬朝貴將牛車就停放在了她家門口,大約是想著她可能會用,加上昨日裏見識到了她趕牛車的技術,對她已經是相當的信任和放心了。
陳宛白和柳氏打過一聲招呼之後,便懷揣著銀錢,熟練地駕駛著牛車朝著青石鎮的方向疾馳而去。
牛車路過集市時候,前方的道路上有一群人圍攏在一起,嚴嚴實實地將道路給堵住了。
陳宛白心中不禁有些好奇,瞧那一群人情緒十分激動,正手舞足蹈、指手畫腳地在高聲說著什麽。
於是,她便停下牛車走了過去,想要湊上前去聽一聽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這一聽之下,她的臉色頓時變得更加沉重了。
原來是官府馬上就要派遣糧長下來征收秋糧了。
而她們家,如今已經屬於獨一戶。她們家雖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但在她印象裏,按照相關規定,即便如此還是得去繳納相應的稅收,這種稅收被稱作人頭稅,也被叫做丁稅或者丁銀。
隻是並不清楚這個稅具體得繳納多少銀錢呢,看來回頭得專門去詢問一下村長才行。
既然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那也就沒有必要再在此處停留了。陳宛白便拉著牛車,從一旁繞過了這群人,經過此地後徑直朝著鐵匠鋪子的方向趕去了。
鐵匠鋪子裏,相熟的老鄭頭和小馬都沒在那兒,出來接待她的是另外一個上了年紀的壯漢。
這壯漢看起來頗為壯實,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力氣,隻是他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他默不作聲地將陳宛白所需的東西交到她手中後,便自顧自地轉身去幹活了,沒有多餘的言語和動作。
“伯伯,我還想要一口鐵鍋......”陳宛白瞧著他的背影,出聲說道。
那壯漢轉過頭來,“你要大鐵鍋還是小鐵鍋?大的一兩三錢銀子,小的八錢銀子。”
“小的就可以了。”陳宛白想著家裏就兩口人,大鐵鍋屬實有些奢侈。
壯漢很快就拿來一口鐵鍋,陳宛白一看。
emmm......怎麽說呢,這小鐵鍋居然跟現代的大鐵鍋大小幾乎一樣,大概有三十公分的直徑。
幸好自己沒有要大鐵鍋,不然那得多大。
陳宛白付了銀子並向那壯漢道過謝後,便與他告別了。
隨後,她趕著牛車又急匆匆地來到集市,買了一些新鮮的蔬菜,然後就趕著牛車又匆匆回村了。
一路上,牛車吱呀吱呀地響著,陳宛白的思緒也在不停地飄蕩。
一想到那一大堆煩心事,她的內心便不由自主地湧起些許煩躁。她輕輕揚起手中的牛鞭,催促著牛加快了前行的步伐。
近期由於沒有時間去撿菌子,而且天氣炎熱,又沒怎麽下雨,導致菌子數量稀少,自然也就沒什麽進項。
再加上購買東西又花費了不少自己手頭的錢,而對於這人頭稅到底需要繳納多少,她心裏著實沒底,得趕緊回去向村長打聽清楚。倘若錢不夠,就得盡快想辦法去掙錢了。
很快,她便趕著牛車回到了家中。她迅速地將牛車上的東西卸下,也沒有向柳氏多做解釋什麽,緊接著就又急匆匆地趕著牛車朝著村裏奔去了。
柳氏看到這情形,臉上滿是疑惑,剛想要開口詢問,但看到她那一臉焦急的模樣,到嘴邊的話又生生咽了回去,最終還是放棄了。
正值中午時分,路上幾乎沒什麽人,也就隻是偶爾有幾個村民看到陳宛白趕著牛車經過,對此,陳宛白都一一地向他們打過招呼。
不一會兒,她就趕到了村長家,她站在院門前,輕輕地敲了敲那並沒有關閉的院門。
“誰呀?”隻聽得灶房那邊傳來一聲詢問,村長媳婦馬老婆子手裏正拿著一把菜,一邊仔細地擇著,一邊慢悠悠地從灶房走了出來。
“喲,是小白來啦?吃飯了沒呀?”馬老婆子滿臉熱情地朝著陳宛白招呼著,示意她進來。
雖說眼下既不是逢年過節,也並非農忙時節,但是村長家的條件向來不錯,一直以來都是保持著一日三餐的習慣。
“馬奶奶好,我有點事情想找一下村長爺爺。”陳宛白麵帶微笑,很有禮貌地說道,接著將自己帶來的一條魚遞到了馬老婆子的手中。
這條魚是早上她在魚簍裏看到的最大的一條了,原本她是打算將其留著中午加個菜的。
剛才,她回到家裏,放下東西的第一件事就將這條魚給撈上。
若是沒有村長的熱心幫助,自己也不可能那麽順利地完成分家之事。而且,往後肯定還有許多事情需要麻煩村長。
“哎喲喂呀,你看你這孩子,你來就來唄,咋還帶東西呀!快留著你們娘倆吃。”馬老婆子趕忙連連擺手拒絕,死活就是不肯接。
她的心裏覺得柳氏母女實在是太可憐了,這條魚還不知道她們母女倆得費多大的勁、多辛苦才能抓來呢,讓她們自己留著吃不是更好。若是接下了這條魚,恐怕會愧疚得晚上連覺都睡不好。
“馬奶奶,這真的不是什麽多好的東西啦,是我從河裏抓到的,可別嫌棄呀,就留著給你們加個菜吧。你們一直以來都在幫助我們,我們也實在沒什麽好東西能夠回報給你們呀。”陳宛白不由分說地強行將那綁著魚的草繩掛在了馬老婆子的手腕上。
“誰來了?”堂屋內傳來村長陳康年的聲音。
“村長爺爺,是我。”陳宛白連忙回答道。
村長陳康年從堂屋緩緩地走了出來,當他看到來者是陳宛白時,便笑著讓她走進了屋。
陳陳宛白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村長,我想問問您,這人頭稅到底具體要交多少啊?”
“怎麽好端端的問起這個了?”村長有些不解地問道。
陳宛白便將今日在鎮上所看到的以及聽到的有關馬上就要交秋糧的這件事情詳細地告知了村長。
村長聽完後點了點頭,心道:原來是這個事情啊,難怪這丫頭會一臉的愁容。
他看著眉頭緊皺的陳宛白,和藹地微笑著說道:“倘若隻是因為這件事情的話,那你就無需擔心了。”
(設杉樹直徑20cm,一男子砍一棵樹需要30min,一天工作8h,約莫可以480\/40=16棵。)
原本按照陳宛白的規劃,是要建造一間長為四米、寬為三米的木屋,正好可以隔成兩間屋子。
然而未曾想到他們一天竟然能夠砍伐如此多的樹木,她心中暗自盤算著,建造得大一些似乎也並非不可行。
一大早,萬朝貴帶著幾人也沒來問她,徑直又上山砍樹去了。
一想到今日就可以著手開始建造木屋了,陳宛白心中不免有些激動。不過想到木工工具還沒有拿到手,她又覺得還是得趕緊去一趟鎮上。
萬朝貴將牛車就停放在了她家門口,大約是想著她可能會用,加上昨日裏見識到了她趕牛車的技術,對她已經是相當的信任和放心了。
陳宛白和柳氏打過一聲招呼之後,便懷揣著銀錢,熟練地駕駛著牛車朝著青石鎮的方向疾馳而去。
牛車路過集市時候,前方的道路上有一群人圍攏在一起,嚴嚴實實地將道路給堵住了。
陳宛白心中不禁有些好奇,瞧那一群人情緒十分激動,正手舞足蹈、指手畫腳地在高聲說著什麽。
於是,她便停下牛車走了過去,想要湊上前去聽一聽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這一聽之下,她的臉色頓時變得更加沉重了。
原來是官府馬上就要派遣糧長下來征收秋糧了。
而她們家,如今已經屬於獨一戶。她們家雖然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但在她印象裏,按照相關規定,即便如此還是得去繳納相應的稅收,這種稅收被稱作人頭稅,也被叫做丁稅或者丁銀。
隻是並不清楚這個稅具體得繳納多少銀錢呢,看來回頭得專門去詢問一下村長才行。
既然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那也就沒有必要再在此處停留了。陳宛白便拉著牛車,從一旁繞過了這群人,經過此地後徑直朝著鐵匠鋪子的方向趕去了。
鐵匠鋪子裏,相熟的老鄭頭和小馬都沒在那兒,出來接待她的是另外一個上了年紀的壯漢。
這壯漢看起來頗為壯實,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力氣,隻是他是個不太愛說話的人。他默不作聲地將陳宛白所需的東西交到她手中後,便自顧自地轉身去幹活了,沒有多餘的言語和動作。
“伯伯,我還想要一口鐵鍋......”陳宛白瞧著他的背影,出聲說道。
那壯漢轉過頭來,“你要大鐵鍋還是小鐵鍋?大的一兩三錢銀子,小的八錢銀子。”
“小的就可以了。”陳宛白想著家裏就兩口人,大鐵鍋屬實有些奢侈。
壯漢很快就拿來一口鐵鍋,陳宛白一看。
emmm......怎麽說呢,這小鐵鍋居然跟現代的大鐵鍋大小幾乎一樣,大概有三十公分的直徑。
幸好自己沒有要大鐵鍋,不然那得多大。
陳宛白付了銀子並向那壯漢道過謝後,便與他告別了。
隨後,她趕著牛車又急匆匆地來到集市,買了一些新鮮的蔬菜,然後就趕著牛車又匆匆回村了。
一路上,牛車吱呀吱呀地響著,陳宛白的思緒也在不停地飄蕩。
一想到那一大堆煩心事,她的內心便不由自主地湧起些許煩躁。她輕輕揚起手中的牛鞭,催促著牛加快了前行的步伐。
近期由於沒有時間去撿菌子,而且天氣炎熱,又沒怎麽下雨,導致菌子數量稀少,自然也就沒什麽進項。
再加上購買東西又花費了不少自己手頭的錢,而對於這人頭稅到底需要繳納多少,她心裏著實沒底,得趕緊回去向村長打聽清楚。倘若錢不夠,就得盡快想辦法去掙錢了。
很快,她便趕著牛車回到了家中。她迅速地將牛車上的東西卸下,也沒有向柳氏多做解釋什麽,緊接著就又急匆匆地趕著牛車朝著村裏奔去了。
柳氏看到這情形,臉上滿是疑惑,剛想要開口詢問,但看到她那一臉焦急的模樣,到嘴邊的話又生生咽了回去,最終還是放棄了。
正值中午時分,路上幾乎沒什麽人,也就隻是偶爾有幾個村民看到陳宛白趕著牛車經過,對此,陳宛白都一一地向他們打過招呼。
不一會兒,她就趕到了村長家,她站在院門前,輕輕地敲了敲那並沒有關閉的院門。
“誰呀?”隻聽得灶房那邊傳來一聲詢問,村長媳婦馬老婆子手裏正拿著一把菜,一邊仔細地擇著,一邊慢悠悠地從灶房走了出來。
“喲,是小白來啦?吃飯了沒呀?”馬老婆子滿臉熱情地朝著陳宛白招呼著,示意她進來。
雖說眼下既不是逢年過節,也並非農忙時節,但是村長家的條件向來不錯,一直以來都是保持著一日三餐的習慣。
“馬奶奶好,我有點事情想找一下村長爺爺。”陳宛白麵帶微笑,很有禮貌地說道,接著將自己帶來的一條魚遞到了馬老婆子的手中。
這條魚是早上她在魚簍裏看到的最大的一條了,原本她是打算將其留著中午加個菜的。
剛才,她回到家裏,放下東西的第一件事就將這條魚給撈上。
若是沒有村長的熱心幫助,自己也不可能那麽順利地完成分家之事。而且,往後肯定還有許多事情需要麻煩村長。
“哎喲喂呀,你看你這孩子,你來就來唄,咋還帶東西呀!快留著你們娘倆吃。”馬老婆子趕忙連連擺手拒絕,死活就是不肯接。
她的心裏覺得柳氏母女實在是太可憐了,這條魚還不知道她們母女倆得費多大的勁、多辛苦才能抓來呢,讓她們自己留著吃不是更好。若是接下了這條魚,恐怕會愧疚得晚上連覺都睡不好。
“馬奶奶,這真的不是什麽多好的東西啦,是我從河裏抓到的,可別嫌棄呀,就留著給你們加個菜吧。你們一直以來都在幫助我們,我們也實在沒什麽好東西能夠回報給你們呀。”陳宛白不由分說地強行將那綁著魚的草繩掛在了馬老婆子的手腕上。
“誰來了?”堂屋內傳來村長陳康年的聲音。
“村長爺爺,是我。”陳宛白連忙回答道。
村長陳康年從堂屋緩緩地走了出來,當他看到來者是陳宛白時,便笑著讓她走進了屋。
陳陳宛白也不拐彎抹角,直接開門見山地問道:“村長,我想問問您,這人頭稅到底具體要交多少啊?”
“怎麽好端端的問起這個了?”村長有些不解地問道。
陳宛白便將今日在鎮上所看到的以及聽到的有關馬上就要交秋糧的這件事情詳細地告知了村長。
村長聽完後點了點頭,心道:原來是這個事情啊,難怪這丫頭會一臉的愁容。
他看著眉頭緊皺的陳宛白,和藹地微笑著說道:“倘若隻是因為這件事情的話,那你就無需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