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氏看到這一幕,急得眼淚直掉。她也不敢上前,隻開口勸阻道:“娘,她們畢竟是去山上幹活了,天氣不好,才回來晚的。”
“你給老娘閉嘴!”周老婆子一聽丁氏說話,髒話更是不堪入耳,“你個不會下蛋的老母雞,有個屁的用!生了一窩賠錢貨來害我,還敢跟我頂嘴!看我不打死你們!”
“娘,我肚子裏這個一定是兒子!我一定給你生個大胖孫子。”
“你最好這一次能給我生個孫子,要是再生個賠錢貨,我就讓大山把你休了,到時候帶著你這一群賠錢貨給我滾出去。”
說著,一口帶著惡臭味的濃痰就啐到了丁氏的身上。
丁氏身子一顫,卻不敢擦拭身上的穢物,隻是唯唯諾諾地應著:“娘,你放心,這次一定是兒子。”
周老婆子冷哼一聲,繼續罵道:“哼,最好是這樣,不然有你們好看的。都給我幹活去,別在這杵著礙眼。”
陳宛蓉和陳宛靈趕緊上前扶起丁氏,丁氏抹了抹眼角的淚,強打精神和女兒們一起。
周老婆子看到她們去扶丁氏,也不曉得又哪裏惹到了她。她一邊罵罵咧咧,一邊用掃把使勁抽打她們:“趕緊滾,動作慢點,看我不打斷你們的腿!”
“娘,你去屋裏做些針線活,我和三丫去做事。”陳宛蓉輕聲對丁氏說道。
在她們倆沒回來的時候,家裏的活計必然都是丁氏一人操持的。但她也不敢直說讓丁氏去歇息,隻能提議讓她去做些相對輕鬆些的活計。
一般下午這個時候,都是準備豬食的時候了,兩人便轉身去了後院。
她們從角落裏搬出一筐老掉人不吃的野菜野草,拿起菜刀開始剁豬食。“咚咚咚”的聲音在小院裏回響,姐妹倆的手一刻也不停歇。
豬食剁好後,陳宛蓉費力地把一大筐多好的豬食搬到灶邊,陳宛蓉則負責燒火。
火生起來後,陳宛蓉往鍋裏添水,倒入剁好的豬食,開始煮起來。煮豬食的時候,熱氣騰騰,姐妹倆的臉上布滿了汗珠。
好不容易豬食煮好了,陳宛蓉和陳宛靈又一人提著一桶沉重的豬食,一步一挪地走到豬圈旁,將豬食倒進豬槽裏。看著豬吃得歡快,姐妹倆這才鬆了一口氣。
她倆站在豬圈外麵,擦去額頭上的汗水。秋天的午後,即使是雨後,空氣依然潮濕而悶熱。
......
在陳宛蓉和陳宛靈姐妹離開之後,陳宛白靜靜地站在灶房門口,眼望著屋外不停下的秋雨。雨水打在屋簷上,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響,攪動著她內心的一絲煩悶和失落。
她原本計劃著今天下午進山去,希望能多采些菌子賣掉換點銀子。最近陷阱裏抓到的獵物她沒拿出去賣,想著留給柳氏補身子。
可現在,雨不停,她的計劃又落空了。她不禁歎了口氣,心中感到有些無奈和遺憾。
抬頭看著灰蒙蒙的天空,她想著接下來該幹些什麽。
想到方才吃飯的時候,三個人隻有兩把椅子,還是搬了一塊大木樁給陳宛蓉坐的。
於是,她決定製作一把竹凳。
竹凳的製作並不難,上一世她就曾做過,雖然外觀不大好看,但能用。
陳宛白走到屋側的竹子堆旁,挑選出兩根均勻、質地堅韌的竹子,拖進了堂屋。
而後,去房間內拿來了在老鄭頭那裏打的木工工具:挖刀、鋸子、尺子、鑿子、木鑽等。
因為隻需要製作吃飯坐的竹凳,沒有背靠,所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她先用鋸子鋸下兩根長三十八寸的竹節,當作凳腳。再鋸兩根長十二寸的竹節,用作凳麵的邊。接著用柴刀削去竹杆的外皮,讓裏麵光滑的竹材露出來。
另外鋸幾根等長的段,用柴刀小心地把它們劈成寬窄一致、寬約九分、兩頭削尖的竹條。長約十二寸六分的大約需要十四根,長約十八寸的兩根。
隨後,她拿起柴刀,仔細地刮去竹條上的毛刺和凸起,使竹條變得光滑平整。還削了一些竹釘,留作最後固定之用。
準備工作完成後,陳宛白坐在一個木頭樁上,開始動手製作竹凳。(邊長、高:45cm)
她拿出凳腳的竹節,在十三寸五分處用柴刀砍出一個槽,再用挖刀把槽挖深一些。在凳腳從底部向上大約三寸處挖出一個小洞,另一頭同樣操作。
隨後在側麵凳腳從底部向上大約九寸處再挖一個洞,另一端也是如此。
兩根凳腳一樣地挖槽挖洞後,放置在一邊備用。
接著,她拿出用作凳邊的兩根竹節,豎向砍出一條縫(但不砍斷),打磨掉毛邊之後,將之前打磨光滑的、兩端尖的竹條一根一根地橫向排列,放入竹節縫內卡住,翻過來,在凳麵反麵對角插入十八寸長的兩根竹條。這樣,一個凳麵就完成了。
她將兩根凳腳、一個凳麵和六根竹條一起拿到灶房。
陳宛白點燃了一個火堆,將之前凳腿竹節的四個槽放到火上加熱。
當竹條表麵冒出微煙,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時,她迅速將其拿出,用手掰彎,然後將凳麵的邊塞入槽內。
當兩個凳腿都彎好之後,陳宛白立刻用繩子將其綁住固定。
另外兩個凳腿也是同樣的操作。
而後將六根竹片卡在之前鑿出的洞中,作為凳子的支撐。
最後,在拐彎交接處,用木鑽打上小孔,再將竹釘打入,鋸掉多餘的部分。打入竹釘是為了讓竹凳更加穩固。
經過陳宛白的努力,竹凳終於製作完成了。
陳宛白仔細檢查了她製作的竹凳,確保每個連接點都牢固可靠。她用柴刀修整了凳麵上的竹條,確保它們平整且沒有突出的部分,以免日後坐著不舒服。隨後,她又細心地打磨了竹凳的表麵,讓竹材顯得更加光滑。
完成這些工作後,陳宛白站起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她看了看外麵的雨勢,依舊沒有絲毫要停下的跡象。
回到堂屋,她看了看地上還剩餘的竹子。她心想,反正也不能出去,為何不做些其他竹製品呢。
竹杯、竹碗、竹筷,這些東西無論是自用還是換取些許銀錢都是不錯的選擇。
“你給老娘閉嘴!”周老婆子一聽丁氏說話,髒話更是不堪入耳,“你個不會下蛋的老母雞,有個屁的用!生了一窩賠錢貨來害我,還敢跟我頂嘴!看我不打死你們!”
“娘,我肚子裏這個一定是兒子!我一定給你生個大胖孫子。”
“你最好這一次能給我生個孫子,要是再生個賠錢貨,我就讓大山把你休了,到時候帶著你這一群賠錢貨給我滾出去。”
說著,一口帶著惡臭味的濃痰就啐到了丁氏的身上。
丁氏身子一顫,卻不敢擦拭身上的穢物,隻是唯唯諾諾地應著:“娘,你放心,這次一定是兒子。”
周老婆子冷哼一聲,繼續罵道:“哼,最好是這樣,不然有你們好看的。都給我幹活去,別在這杵著礙眼。”
陳宛蓉和陳宛靈趕緊上前扶起丁氏,丁氏抹了抹眼角的淚,強打精神和女兒們一起。
周老婆子看到她們去扶丁氏,也不曉得又哪裏惹到了她。她一邊罵罵咧咧,一邊用掃把使勁抽打她們:“趕緊滾,動作慢點,看我不打斷你們的腿!”
“娘,你去屋裏做些針線活,我和三丫去做事。”陳宛蓉輕聲對丁氏說道。
在她們倆沒回來的時候,家裏的活計必然都是丁氏一人操持的。但她也不敢直說讓丁氏去歇息,隻能提議讓她去做些相對輕鬆些的活計。
一般下午這個時候,都是準備豬食的時候了,兩人便轉身去了後院。
她們從角落裏搬出一筐老掉人不吃的野菜野草,拿起菜刀開始剁豬食。“咚咚咚”的聲音在小院裏回響,姐妹倆的手一刻也不停歇。
豬食剁好後,陳宛蓉費力地把一大筐多好的豬食搬到灶邊,陳宛蓉則負責燒火。
火生起來後,陳宛蓉往鍋裏添水,倒入剁好的豬食,開始煮起來。煮豬食的時候,熱氣騰騰,姐妹倆的臉上布滿了汗珠。
好不容易豬食煮好了,陳宛蓉和陳宛靈又一人提著一桶沉重的豬食,一步一挪地走到豬圈旁,將豬食倒進豬槽裏。看著豬吃得歡快,姐妹倆這才鬆了一口氣。
她倆站在豬圈外麵,擦去額頭上的汗水。秋天的午後,即使是雨後,空氣依然潮濕而悶熱。
......
在陳宛蓉和陳宛靈姐妹離開之後,陳宛白靜靜地站在灶房門口,眼望著屋外不停下的秋雨。雨水打在屋簷上,發出淅淅瀝瀝的聲響,攪動著她內心的一絲煩悶和失落。
她原本計劃著今天下午進山去,希望能多采些菌子賣掉換點銀子。最近陷阱裏抓到的獵物她沒拿出去賣,想著留給柳氏補身子。
可現在,雨不停,她的計劃又落空了。她不禁歎了口氣,心中感到有些無奈和遺憾。
抬頭看著灰蒙蒙的天空,她想著接下來該幹些什麽。
想到方才吃飯的時候,三個人隻有兩把椅子,還是搬了一塊大木樁給陳宛蓉坐的。
於是,她決定製作一把竹凳。
竹凳的製作並不難,上一世她就曾做過,雖然外觀不大好看,但能用。
陳宛白走到屋側的竹子堆旁,挑選出兩根均勻、質地堅韌的竹子,拖進了堂屋。
而後,去房間內拿來了在老鄭頭那裏打的木工工具:挖刀、鋸子、尺子、鑿子、木鑽等。
因為隻需要製作吃飯坐的竹凳,沒有背靠,所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
她先用鋸子鋸下兩根長三十八寸的竹節,當作凳腳。再鋸兩根長十二寸的竹節,用作凳麵的邊。接著用柴刀削去竹杆的外皮,讓裏麵光滑的竹材露出來。
另外鋸幾根等長的段,用柴刀小心地把它們劈成寬窄一致、寬約九分、兩頭削尖的竹條。長約十二寸六分的大約需要十四根,長約十八寸的兩根。
隨後,她拿起柴刀,仔細地刮去竹條上的毛刺和凸起,使竹條變得光滑平整。還削了一些竹釘,留作最後固定之用。
準備工作完成後,陳宛白坐在一個木頭樁上,開始動手製作竹凳。(邊長、高:45cm)
她拿出凳腳的竹節,在十三寸五分處用柴刀砍出一個槽,再用挖刀把槽挖深一些。在凳腳從底部向上大約三寸處挖出一個小洞,另一頭同樣操作。
隨後在側麵凳腳從底部向上大約九寸處再挖一個洞,另一端也是如此。
兩根凳腳一樣地挖槽挖洞後,放置在一邊備用。
接著,她拿出用作凳邊的兩根竹節,豎向砍出一條縫(但不砍斷),打磨掉毛邊之後,將之前打磨光滑的、兩端尖的竹條一根一根地橫向排列,放入竹節縫內卡住,翻過來,在凳麵反麵對角插入十八寸長的兩根竹條。這樣,一個凳麵就完成了。
她將兩根凳腳、一個凳麵和六根竹條一起拿到灶房。
陳宛白點燃了一個火堆,將之前凳腿竹節的四個槽放到火上加熱。
當竹條表麵冒出微煙,發出輕微的劈啪聲時,她迅速將其拿出,用手掰彎,然後將凳麵的邊塞入槽內。
當兩個凳腿都彎好之後,陳宛白立刻用繩子將其綁住固定。
另外兩個凳腿也是同樣的操作。
而後將六根竹片卡在之前鑿出的洞中,作為凳子的支撐。
最後,在拐彎交接處,用木鑽打上小孔,再將竹釘打入,鋸掉多餘的部分。打入竹釘是為了讓竹凳更加穩固。
經過陳宛白的努力,竹凳終於製作完成了。
陳宛白仔細檢查了她製作的竹凳,確保每個連接點都牢固可靠。她用柴刀修整了凳麵上的竹條,確保它們平整且沒有突出的部分,以免日後坐著不舒服。隨後,她又細心地打磨了竹凳的表麵,讓竹材顯得更加光滑。
完成這些工作後,陳宛白站起身,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她看了看外麵的雨勢,依舊沒有絲毫要停下的跡象。
回到堂屋,她看了看地上還剩餘的竹子。她心想,反正也不能出去,為何不做些其他竹製品呢。
竹杯、竹碗、竹筷,這些東西無論是自用還是換取些許銀錢都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