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你說的是真的嗎?”田桂花小心翼翼地問道,眼中露出一絲希望和不安。
“田姨,你要是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大夫啊,大夫總不會騙人。”陳宛白點頭說道,“還有,田姨,那些偏方又豈能亂吃。”
陳宛白雖然表麵如此說,可她在內心卻在為這個時代的女子而悲哀。
在古代,女子總是處於如此不公的境地。就因為生不出孩子,所有的罪責便都要女子來背負,便要承受莫須有的指責與怪罪,仿佛她們的價值僅僅體現在能否誕下子嗣。這種偏見是何等的愚昧和狹隘!這是何等的不公與殘忍!
社會的規則和輿論,如同沉重的枷鎖,緊緊束縛著女子的身心。不能生育,女子就被視為有罪,被婆家嫌棄,被世人詬病,甚至要承受來自家人和外人的無端指責與羞辱。
可是,為什麽從來沒有人質疑男子是否也存在問題?這種雙準是何等的荒謬!
男人可以隨意休妻再娶,而女子若與丈夫和離,卻要背負“棄婦”的標簽,受到無盡的指責和羞辱。這萬惡的封建禮教,這扭曲的世俗觀念,將多少女子的一生都毀了。
想到這裏,陳宛白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情緒。這些現象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哪怕是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存在不少。
雖說現代社會在不斷進步,女性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但還是有些人(不代表所有人,切莫代入)未被改革開放,依舊殘留著那些陳舊腐朽的觀念。
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讓女性難以獲得與男性同等的機會和待遇;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維,限製了女性的個人發展;甚至在一些人的觀念裏,女人的價值依然被簡單地定義為生育和照顧家庭。
一些人(不代表所有人,切莫代入)表麵上倡導男女平等,卻隻是要求女人出去賺錢養家的時候平等。可回到家裏,他們又理所當然地認為洗衣做飯、生娃帶孩、伺候公婆這些事都應該女人一手包辦。
他們既不想女人在經濟上依賴自己,又期望女人能包攬所有家務,將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求女人不能要彩禮,要彩禮就是買賣,仿佛女人的婚姻就應該是毫無物質保障的純粹奉獻。
同時,又要女人遠離娘家,全心全意融入婆家,不能對娘家有過多的照顧和牽掛,仿佛女人一旦嫁人,就應該與原生家庭徹底割裂。
“桂花,今日來是有什麽事嗎?”柳氏問道。
“哦,你不說我都忘了,村長說趁著這段時間天氣好,過兩日荷花塘放水,到時候家家戶戶都可以派一個人去抓魚。你這離得遠,我估摸著可能沒人會來告訴你,想著有幾日沒來了,順道來看看你咋樣了。”
柳氏聽了,臉上卻沒有多少喜色,有些猶豫地說:“這……我不太想去。”
主要是,她著實不太想見到村裏人,尤其是陳家的人,心裏想著屆時村裏人都去的話,陳家人肯定也會前往。
陳宛白原本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聽到這話,頓時停下。
她知道柳氏為何不想去,開口說道:“娘,咱們去。這是村裏的活動,往年皆是如此,家家戶戶都要去的。再說了,到時候抓了魚回家,也能給咱們添個葷腥。”
田桂花也在一旁勸說:“姐姐,小白說得在理。這是村裏的好事,大家都熱熱鬧鬧的,你莫要怕,到時候你就站我身旁,哪個不長眼的敢來挑事,看我不罵得他狗血淋頭。”
柳氏依舊有些遲疑,陳宛白拉著她的手,繼續勸道:“娘,沒事的,咱們就去抓個魚,不和他們過多糾纏。”
陳宛白也想著讓柳氏多和村裏人接觸接觸,免得她總是一個人悶著,擔心她患上抑鬱症。
田桂花也跟著附和:“是啊,姐姐,就當去湊個熱鬧,別去想那些煩心事。”
在兩人的勸說下,柳氏最終點頭同意了:“好吧,那就去。”
見柳氏點頭同意,陳宛白和田桂花皆很開心。
田桂花笑著說:“那就這麽說定了,到時候咱們一同去。姐姐,你總是不露麵,讓村裏不少人都聽信了那周老婆子和朱氏的胡言亂語。”
柳氏輕輕歎了口氣,而後又點了點頭。
......
今日,古槐村尤為的熱鬧,原因無他,村裏最大的荷花塘要放水了。
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大人牽著孩子們,歡歡喜喜地湧向池塘邊。
他們一個個裝備齊全,有的拿著抄網,有的拎著水桶,有的端著木盆,人人摩拳擦掌,滿臉興奮,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
一直待到池塘裏的水放得差不多了,隱約能瞧見塘底的淤泥時,這才將放水的口子用泥巴和稻草仔細地堵上。
此時,村長站在池塘邊那顯眼的位置,先是清了清嗓子,隨後便開始了每年摸魚前必不可少的開場講話。
“各位鄉親們,稍安勿躁,都先別急啊!且聽我嘮叨幾句。小孩子們一律不許下水!男人在這邊,女人在這邊,不許過界!尤其不許打架鬥毆!大家都是一個村裏的,不要為了爭一條半條魚而傷了和氣......”
“村長,您就快別磨嘰了,這些話我們每年都聽,耳朵都快起繭子了,能不記得嘛。”
“就是就是,我們絕對不會打架,不能為了爭一條小魚而失去了每年撈魚的名額,多不劃算啊。”
村裏攏共一百來戶人家,每戶隻允許一個人下塘摸魚。畢竟池塘隻有一畝多一點,人多了就施展不開了。
如果有人打架,則今後都不許參加這個活動了。
去年,陳狗蛋家和陳六毛家就因為搶一條魚而打起來,今年就沒有他們兩家了。
“好了好了,既然大家都心裏有數,那咱們就開始吧。”
村長的話音剛落,人群中就騷動起來。緊接著,隻聽“撲通撲通”一陣響,眾人就跟下餃子似的,爭先恐後地跳進了池塘。
“田姨,你要是不信,你可以去看看大夫啊,大夫總不會騙人。”陳宛白點頭說道,“還有,田姨,那些偏方又豈能亂吃。”
陳宛白雖然表麵如此說,可她在內心卻在為這個時代的女子而悲哀。
在古代,女子總是處於如此不公的境地。就因為生不出孩子,所有的罪責便都要女子來背負,便要承受莫須有的指責與怪罪,仿佛她們的價值僅僅體現在能否誕下子嗣。這種偏見是何等的愚昧和狹隘!這是何等的不公與殘忍!
社會的規則和輿論,如同沉重的枷鎖,緊緊束縛著女子的身心。不能生育,女子就被視為有罪,被婆家嫌棄,被世人詬病,甚至要承受來自家人和外人的無端指責與羞辱。
可是,為什麽從來沒有人質疑男子是否也存在問題?這種雙準是何等的荒謬!
男人可以隨意休妻再娶,而女子若與丈夫和離,卻要背負“棄婦”的標簽,受到無盡的指責和羞辱。這萬惡的封建禮教,這扭曲的世俗觀念,將多少女子的一生都毀了。
想到這裏,陳宛白深吸一口氣,努力平複著自己的情緒。這些現象千百年來都是如此,哪怕是在現代社會,也依然存在不少。
雖說現代社會在不斷進步,女性的地位有了顯著的提高。但還是有些人(不代表所有人,切莫代入)未被改革開放,依舊殘留著那些陳舊腐朽的觀念。
職場上的性別歧視,讓女性難以獲得與男性同等的機會和待遇;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思維,限製了女性的個人發展;甚至在一些人的觀念裏,女人的價值依然被簡單地定義為生育和照顧家庭。
一些人(不代表所有人,切莫代入)表麵上倡導男女平等,卻隻是要求女人出去賺錢養家的時候平等。可回到家裏,他們又理所當然地認為洗衣做飯、生娃帶孩、伺候公婆這些事都應該女人一手包辦。
他們既不想女人在經濟上依賴自己,又期望女人能包攬所有家務,將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求女人不能要彩禮,要彩禮就是買賣,仿佛女人的婚姻就應該是毫無物質保障的純粹奉獻。
同時,又要女人遠離娘家,全心全意融入婆家,不能對娘家有過多的照顧和牽掛,仿佛女人一旦嫁人,就應該與原生家庭徹底割裂。
“桂花,今日來是有什麽事嗎?”柳氏問道。
“哦,你不說我都忘了,村長說趁著這段時間天氣好,過兩日荷花塘放水,到時候家家戶戶都可以派一個人去抓魚。你這離得遠,我估摸著可能沒人會來告訴你,想著有幾日沒來了,順道來看看你咋樣了。”
柳氏聽了,臉上卻沒有多少喜色,有些猶豫地說:“這……我不太想去。”
主要是,她著實不太想見到村裏人,尤其是陳家的人,心裏想著屆時村裏人都去的話,陳家人肯定也會前往。
陳宛白原本還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之中,聽到這話,頓時停下。
她知道柳氏為何不想去,開口說道:“娘,咱們去。這是村裏的活動,往年皆是如此,家家戶戶都要去的。再說了,到時候抓了魚回家,也能給咱們添個葷腥。”
田桂花也在一旁勸說:“姐姐,小白說得在理。這是村裏的好事,大家都熱熱鬧鬧的,你莫要怕,到時候你就站我身旁,哪個不長眼的敢來挑事,看我不罵得他狗血淋頭。”
柳氏依舊有些遲疑,陳宛白拉著她的手,繼續勸道:“娘,沒事的,咱們就去抓個魚,不和他們過多糾纏。”
陳宛白也想著讓柳氏多和村裏人接觸接觸,免得她總是一個人悶著,擔心她患上抑鬱症。
田桂花也跟著附和:“是啊,姐姐,就當去湊個熱鬧,別去想那些煩心事。”
在兩人的勸說下,柳氏最終點頭同意了:“好吧,那就去。”
見柳氏點頭同意,陳宛白和田桂花皆很開心。
田桂花笑著說:“那就這麽說定了,到時候咱們一同去。姐姐,你總是不露麵,讓村裏不少人都聽信了那周老婆子和朱氏的胡言亂語。”
柳氏輕輕歎了口氣,而後又點了點頭。
......
今日,古槐村尤為的熱鬧,原因無他,村裏最大的荷花塘要放水了。
村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大人牽著孩子們,歡歡喜喜地湧向池塘邊。
他們一個個裝備齊全,有的拿著抄網,有的拎著水桶,有的端著木盆,人人摩拳擦掌,滿臉興奮,一副蓄勢待發的模樣。
一直待到池塘裏的水放得差不多了,隱約能瞧見塘底的淤泥時,這才將放水的口子用泥巴和稻草仔細地堵上。
此時,村長站在池塘邊那顯眼的位置,先是清了清嗓子,隨後便開始了每年摸魚前必不可少的開場講話。
“各位鄉親們,稍安勿躁,都先別急啊!且聽我嘮叨幾句。小孩子們一律不許下水!男人在這邊,女人在這邊,不許過界!尤其不許打架鬥毆!大家都是一個村裏的,不要為了爭一條半條魚而傷了和氣......”
“村長,您就快別磨嘰了,這些話我們每年都聽,耳朵都快起繭子了,能不記得嘛。”
“就是就是,我們絕對不會打架,不能為了爭一條小魚而失去了每年撈魚的名額,多不劃算啊。”
村裏攏共一百來戶人家,每戶隻允許一個人下塘摸魚。畢竟池塘隻有一畝多一點,人多了就施展不開了。
如果有人打架,則今後都不許參加這個活動了。
去年,陳狗蛋家和陳六毛家就因為搶一條魚而打起來,今年就沒有他們兩家了。
“好了好了,既然大家都心裏有數,那咱們就開始吧。”
村長的話音剛落,人群中就騷動起來。緊接著,隻聽“撲通撲通”一陣響,眾人就跟下餃子似的,爭先恐後地跳進了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