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麵讓我們頒發第一個獎項,最佳新人獎,有請……”


    “嘩嘩嘩!”


    頒獎禮終於開始。


    舞台上的門打開,嘉賓周公子、國際章手拉手走出來。


    一黑一白,身高差明顯。整個華語圈30歲以下,風頭最勁的三位女演員,另一個是香港的張柏之。


    “小遜,你以前頒過獎麽?”


    “沒有。”


    “那你知道頒獎有什麽程序麽?”


    “呃,拆信封前都要說幾句段子,但是沒給我台本。”


    “是啊,沒有台本,看來要我們自己發揮。”


    “……”


    短暫的沉默,國際章伸伸手:“你說呀?”


    “台本上沒寫了。”


    底下一陣輕笑,周公子轉為正經,道:“其實我很羨慕這個新人獎,因為一人隻能拿一次。”


    “我也是,我之前問主辦方為什麽找我們倆頒獎。他指著嘉賓名單給我看,哇……”


    國際章手搭涼棚,往下麵望了望,意思是全是大佬。


    “我們先看提名吧。”


    最佳新人和最佳新人導演有一定的特殊性,並非每年都有,提名也不限多數,最少有兩個就ok。


    “林嘉欣《男人四十》。”


    “桂綸美《藍色大門》。”


    “黃又南《一碌蔗》。”


    “原麗淇《三更之回家》。”


    “獲得第一屆金梧桐獎最佳新人獎的是……”


    國際章拆開信封,交給周公子,後者念道:“恭喜林嘉欣!”


    “嘩嘩嘩!”


    25歲的林嘉欣上台,客氣的說了幾句感言。


    第一屆,誰也沒啥特殊情感,禮節到就完 了。


    跟著又演了個小節目,大屏幕放《病毒》片段,當然沒放喪屍的鏡頭,畢竟電視直播。把幾位主要演員放了下,介紹道:


    “截至目前,該片票房1.13億美元,全球碟片銷售7千萬美元……”


    “哇哦!”


    《病毒》在去年席卷半個亞洲,但這麽直觀的印在大屏幕上,自令全場驚歎。


    不由又想,好像從《臥虎藏龍》開始,就不斷誕生這種針對海外市場的大片。《臥虎藏龍》2億美元出頭,《病毒》差在哪裏?


    缺的是北美票房不足,但光亞洲區的成績就如此牛逼,確實出乎意料。


    “有請《病毒》主創上台!”


    最佳亞洲電影,嘉賓很有分量,張國師和墨鏡王。


    徐克領頭,一溜演員站在台上? 音樂雄渾激蕩,全場掌聲雷鳴。


    典禮靠什麽?除了選片眼光、程序正義,靠的就是這些形式主義。張國師給你頒獎? 郭小四給你頒獎? 那感覺能一樣麽?


    所謂影響力? 就這樣慢慢積累的。


    “當時《蜀山傳》失敗,我整個人都很糟糕。他說沒關係,你下部戲就會翻身。我心想怎麽可能? 他說可以的。


    果然就可以。


    我做了二十年電影? 在遇到許先生之前,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拍這樣的作品。感謝許先生,感謝那麽多優秀的演員……”


    徐克代表大家發言? 掀起了一個小高潮。


    在華語區的頒獎禮上? 你什麽時候見過內地、香港、日、韓的演員站在一塊領獎??


    ……


    典禮繼續? 許非在下麵看著。


    大體上很滿意? 隻是獎項少了點? 整體時間不會很長? 明年就得增加技術獎了。


    新人導演空缺。


    最佳劇本給了《無間道》。


    最佳女配角給了《五月八月》的葉童。


    《五月八月》還是個合拍片,藍鯨電影製品廠和寰宇合拍,以大屠殺為背景講一個家庭的故事。


    片子挺小眾,演員一上來,電視機前的觀眾拍大腿:


    “許仙啊!”


    最佳男配角給了《無間道》的梁佳輝? 他演黑幫老大? 比原版更囂張霸道。同獲提名的還有演警司的任達華? 《和你在一起》的王誌聞等。


    接著最佳女主角? 第一個熱點。


    頒獎嘉賓一亮相,又是場外吸氣,葛尤和周星星!


    “葛老師!”


    “周老師!”


    倆人互相客氣? 明明都很正經,觀眾卻很想樂。


    “葛老師,你覺得港台演員和內地演員在表演上有什麽不同?”


    “我看的片子少,說的可能不對。港台電影比較發達,表演風格多種多樣;內地很長一段時間沒怎麽發展,表演有些模式化。


    但無論那種方式,最終趨向於‘自然’兩個字,最終的標準還是能不能打動人。”


    “說得好,葛老師的電影我都看過,都能打動我,標準的實力派。”


    “哎,那周老師就是偶像派。”


    哈拉了一陣,大屏幕亮出提名,競爭激烈。


    李心潔《見鬼》、吳君如《金雞》、陶紅《生活秀》、倪萍《美麗的大腳》等。


    不同風格的演員在一起碰撞,前所未有。金馬獎號稱兼容並包,卻也沒有主旋律參評的。


    葛尤拆開信封,客氣的遞給周星星,後者念道:“恭喜李心潔!”


    “嗡嗡嗡!”


    貌似爆出個冷門,其實不算冷門。李心潔憑借此片,已經拿了金像、金馬,再加上金梧桐,就是三金影後。


    這是位天才型的選手,可惜資源不太好,後續發展平平。


    接著最佳男主角。


    頒獎嘉賓鞏麗、張蔓玉。


    競爭更激烈:華仔《無間道》、劉佩琦《和你在一起》、學友《男人四十》、黎明《三更之回家》等。


    咦?


    到此刻,很多人赫然發覺:熱到爆的《英雄》,居然連一個表演獎提名都木有。


    而台上,倆人在聊天。


    “聽說你要退休了?”


    “呃,是啊。”


    “你還不到40歲,為什麽要退休呢?是不是覺得無敵寂寞,影後拿累了,電影不好玩了?”


    “你不要搞我啊!”


    張蔓玉瞪眼,道:“我隻是想休息一下。”


    “你休息做什麽?”


    “唱歌嘍。”


    “……”


    鞏麗看了她兩秒鍾,表情一言難盡:“好,我們來看看獲獎者!”


    “哈哈!”


    拆開信封,張蔓玉宣布:“獲得最佳男演員的是,劉佩琦,恭喜!”


    謔!


    白三爺嗖的站起來,不太敢相信自己能從港片的包圍中突圍,上去還挺緊張,略結巴的說了幾句。


    隨後,到了最重要的兩個獎。


    徐克和薑聞出來,頒發最佳導演獎。


    提名:張國師《英雄》、劉偉強麥兆輝《無間道》、許鞍華《男人四十》等等。


    “獲獎者是,張藝某《英雄》。”


    最後,最佳影片獎。


    許老師親自頒發。


    提名還是那幾部熱門,大家心裏都有數,不是《英雄》就是《無間道》,就看評委怎麽選了。


    “獲得首屆金梧桐獎最佳影片獎的是……”


    許非掃了眼台下,笑道:“恭喜,《無間道》!”


    …………


    第二天。


    搜狐視頻就放出了幾段評委討論、投票的錄像,隨即又出了文字版,被各網站傳播。


    “我不了解劉佩琦這個演員,我第一次看他的電影,但他打動我了。”


    “您總說《金雞》代表了香港精神,恕我直言,我沒看出來,或者我沒理解。”


    “《英雄》的主題很大,但很淺,表達的方式也很淺。它就是導演個人的一次炫技,對色彩,對結構,對畫麵的展現。”


    “《無間道》的成功首先取決於劇本,而非導演。有這種劇本、這種演員、這種幕後,水平線以上的導演都能拍出來。我不同意給它導演獎!”


    好家夥!


    群眾看的津津樂道。


    這些大腕評委唇槍舌戰,甚至急頭白臉,就為自己喜歡的作品能多一票,還是頭一次這麽清晰的展現出來。


    首屆金梧桐結束了,話題度卻剛剛開始。


    說明星的,說獎項的,說為金雞默哀的,自然也有許老師開場那段講話。


    然後吃瓜群眾紛紛震驚:


    這麽大的大佬,怎麽才出山啊?!


    (誰看《一秒鍾》了?怎麽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1983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睡覺會變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睡覺會變白並收藏從1983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