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皇後去乾坤殿
一胎四寶而已,王爺竟以身相許 作者:路幽靜難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紅葉的話,把皇後的思緒拉了回來,這時她才想到自己太過激動了,才想到兒子有了王妃和孩子的消息,絕不能透露出去,就連皇上也不能告訴。
於是皇後擺了擺手,對紅葉說:“算了,不去了。”
“唉,等一下,還是去吧。”
說著皇後在紅葉的攙扶下,走出了宮殿,上了轎輦。
坐在皇後專屬的轎輦,皇後又恢複成了集尊貴威嚴,溫婉高雅於一身的皇後。
半刻鍾後,轎輦停了下來,皇後一下轎,守在乾坤殿門口的太監就前來請安。
“奴才參見皇後,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本宮想見皇上。”
“皇後娘娘,奴才這就去稟告,麻煩您稍等一下。”
很快去稟告的太監出來了,沒有立即請皇後進去,反而一臉為難地說:“皇後娘娘,皇上說不見。”
“好,告訴皇上,我今天來有重要的事告訴他,不想聽別後悔。”
當值的小太監覺得皇後說的是氣話,要進殿去稟告皇上。
皇後走後,待在乾坤殿的柔貴妃走了出來。
“皇後走之前說什麽?”
“回稟柔貴妃娘娘,說是有重要的事對皇上說,讓皇上別後悔。”
“知道了,退下吧。”
“是。”
小太監退下後,柔貴妃在貼身宮女的攙扶下,再次走進了乾坤殿。
到了乾坤殿的內殿,柔貴妃瞬間變得溫柔似水,嬌聲對武文帝說:“皇上,你怎麽起來了,你現在身子比較弱,還是要多躺在床上休息。”
“躺什麽躺,天天躺,夜夜躺,再躺下去,我的骨頭都要散架了。”武文帝不耐煩的說。
“哎喲,我的皇上,讓你多休息的話,可是太醫說的,您不相信妾身,總該相信太醫吧。”
“我看太醫院的太醫,都是一些酒囊飯袋,這麽長時間了,還沒有幫朕調理好身子,養著他們有何用?”
武文帝這樣說,柔貴妃沒有接下去,反而轉移了話題。
“皇上,我剛才出門去接皇後娘娘,可皇後娘娘走了。”
“你說什麽,皇後走了,那皇後有沒有留下什麽話?”
“留了。”
“皇後說了什麽?”
“隻說了一句,讓皇上別後悔就行。”
“哼!朕後悔,朕後悔什麽,朕不是沒有去坤寧宮,皇後不讓朕進去,這能怪到朕身上嗎?”
坐在床榻邊上的柔貴妃,聽著皇上的話,心裏都不是一番滋味。
她每天衣不解帶地侍候皇上,可結果呢,她得到了什麽,從來沒得過皇上一句好話,這也就算了,她作為貴妃,伺候皇上是分內之事。
可是憑什麽,憑什麽皇後什麽都不做,就能得到皇上的一顆真心。
就算皇後給皇上甩臉子,不讓皇上進坤寧宮,皇上也沒有把皇後怎麽著,隻是有時候太生氣,說上那麽一嘴,皇後該怎麽著還怎麽著,照常過自己的小日子。
這讓她怎麽能甘心,心裏怎麽可能會沒有想法。
這也就算了,她生的大皇子也是皇上的兒子,為什麽她的兒子從小到大,得不到皇上的半分關愛,從來都是冷臉相對,在她的印象中,皇上沒有抱過大皇子一次。
憑什麽,難道就是因為大皇子是她生的,要是這樣說,那二皇子呢,二皇子謝睿鴻是盛貴妃所出,所得到的待遇和她兒子大皇子一樣。
四個皇子裏,唯有三皇子是真真正正得到了皇上的寵愛。
雖說皇上早早的把三皇子送到了北境,進入了軍營,可她們誰不知道皇上這樣做,是為了保護三皇子,為了讓三皇子盡快的掌握兵權,立下戰功,為以後立三皇子為太子,打下良好的基礎。
皇上這樣良苦用心,讓她很嫉妒,嫉妒的都快瘋了。
她心裏很清楚,皇上和皇後之間的感情,不管是她還是盛貴妃都插不進去,即使她們兩個都為皇上生下了皇子,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反而皇上會認為她們兩個生的皇子,阻礙了三皇子的路,成了三皇子順利當太子的絆腳石。
雖說皇上沒有明麵打壓大皇子和二皇子,可不重視是真的,二兒子大皇子和二皇子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勢力,靠的全部都是自己和母族那邊。
反正她心裏明白,一入皇宮深似海,縱使她在不願意,為了以後的生活和家族,都要想方設法把兒子扶上那個位置。
既然皇上心裏沒有她們娘倆,從來沒有考慮過立大皇子為太子,那她還顧慮那麽多幹什麽。
想到前段時間父親秘密送進宮的藥,讓她下到皇上的飯食裏。
說起來哪有那麽容易,皇上一日三餐全部都是由禦膳房做,什麽都是用的最好的,皇上在吃之前還有人試毒,想要把藥下到飯菜裏根本不可能。
而她知道這件事不能繼續拖下去,因為她兒子二皇子進宮告訴她,派出去的所有殺手無一幸免,全都沒回來。
這話她知道是什麽意思,全都被老三那邊解決掉了。
殺手沒有除掉老三,而老三在慶山府那邊的賑災,進行的非常順利,要不了多久,難民都會被安置的妥妥當當。
這也就算了,不知道老三又發什麽瘋,竟然讓整個府城都開始興建水利工程。
以往也不是沒人提出水利工程建設,可動輒需要幾十萬人,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容小覷,就算是帝王隨隨便便下決定。
可三皇子竟然做了,做的還那麽風生水起,沒有讓朝廷撥一分錢一斤糧,就讓難民自發的修水庫,挖河道。
而三皇子的這一舉措,不僅贏得了慶山府當地百姓的民心,就連難民也對三皇子推崇備至,其它府城聽說了水利工程修建,也對三皇子讚不絕口。
不用說,這種情況對她們就很不利。
要知道三皇子之所以會留在慶山府賑災,就是因為皇上下了那樣一道聖旨,隻要三皇子順利完成賑災任務,回到京城就會被加封為太子。
這讓她們怎麽能忍,她們這邊還在籌措,還想著和三皇子爭鬥。
可三皇子卻手握聖旨,她們心裏很清楚,隻要三皇子從慶山府回來,太子之位非三皇子莫屬,到時她和大皇子以及薑家的下場可想而知。
不行,她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太子之位必須是大皇子的。
因此就算是她再不願,對皇上再有感情,也不得不對皇上下手。
於是皇後擺了擺手,對紅葉說:“算了,不去了。”
“唉,等一下,還是去吧。”
說著皇後在紅葉的攙扶下,走出了宮殿,上了轎輦。
坐在皇後專屬的轎輦,皇後又恢複成了集尊貴威嚴,溫婉高雅於一身的皇後。
半刻鍾後,轎輦停了下來,皇後一下轎,守在乾坤殿門口的太監就前來請安。
“奴才參見皇後,皇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平身,本宮想見皇上。”
“皇後娘娘,奴才這就去稟告,麻煩您稍等一下。”
很快去稟告的太監出來了,沒有立即請皇後進去,反而一臉為難地說:“皇後娘娘,皇上說不見。”
“好,告訴皇上,我今天來有重要的事告訴他,不想聽別後悔。”
當值的小太監覺得皇後說的是氣話,要進殿去稟告皇上。
皇後走後,待在乾坤殿的柔貴妃走了出來。
“皇後走之前說什麽?”
“回稟柔貴妃娘娘,說是有重要的事對皇上說,讓皇上別後悔。”
“知道了,退下吧。”
“是。”
小太監退下後,柔貴妃在貼身宮女的攙扶下,再次走進了乾坤殿。
到了乾坤殿的內殿,柔貴妃瞬間變得溫柔似水,嬌聲對武文帝說:“皇上,你怎麽起來了,你現在身子比較弱,還是要多躺在床上休息。”
“躺什麽躺,天天躺,夜夜躺,再躺下去,我的骨頭都要散架了。”武文帝不耐煩的說。
“哎喲,我的皇上,讓你多休息的話,可是太醫說的,您不相信妾身,總該相信太醫吧。”
“我看太醫院的太醫,都是一些酒囊飯袋,這麽長時間了,還沒有幫朕調理好身子,養著他們有何用?”
武文帝這樣說,柔貴妃沒有接下去,反而轉移了話題。
“皇上,我剛才出門去接皇後娘娘,可皇後娘娘走了。”
“你說什麽,皇後走了,那皇後有沒有留下什麽話?”
“留了。”
“皇後說了什麽?”
“隻說了一句,讓皇上別後悔就行。”
“哼!朕後悔,朕後悔什麽,朕不是沒有去坤寧宮,皇後不讓朕進去,這能怪到朕身上嗎?”
坐在床榻邊上的柔貴妃,聽著皇上的話,心裏都不是一番滋味。
她每天衣不解帶地侍候皇上,可結果呢,她得到了什麽,從來沒得過皇上一句好話,這也就算了,她作為貴妃,伺候皇上是分內之事。
可是憑什麽,憑什麽皇後什麽都不做,就能得到皇上的一顆真心。
就算皇後給皇上甩臉子,不讓皇上進坤寧宮,皇上也沒有把皇後怎麽著,隻是有時候太生氣,說上那麽一嘴,皇後該怎麽著還怎麽著,照常過自己的小日子。
這讓她怎麽能甘心,心裏怎麽可能會沒有想法。
這也就算了,她生的大皇子也是皇上的兒子,為什麽她的兒子從小到大,得不到皇上的半分關愛,從來都是冷臉相對,在她的印象中,皇上沒有抱過大皇子一次。
憑什麽,難道就是因為大皇子是她生的,要是這樣說,那二皇子呢,二皇子謝睿鴻是盛貴妃所出,所得到的待遇和她兒子大皇子一樣。
四個皇子裏,唯有三皇子是真真正正得到了皇上的寵愛。
雖說皇上早早的把三皇子送到了北境,進入了軍營,可她們誰不知道皇上這樣做,是為了保護三皇子,為了讓三皇子盡快的掌握兵權,立下戰功,為以後立三皇子為太子,打下良好的基礎。
皇上這樣良苦用心,讓她很嫉妒,嫉妒的都快瘋了。
她心裏很清楚,皇上和皇後之間的感情,不管是她還是盛貴妃都插不進去,即使她們兩個都為皇上生下了皇子,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反而皇上會認為她們兩個生的皇子,阻礙了三皇子的路,成了三皇子順利當太子的絆腳石。
雖說皇上沒有明麵打壓大皇子和二皇子,可不重視是真的,二兒子大皇子和二皇子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勢力,靠的全部都是自己和母族那邊。
反正她心裏明白,一入皇宮深似海,縱使她在不願意,為了以後的生活和家族,都要想方設法把兒子扶上那個位置。
既然皇上心裏沒有她們娘倆,從來沒有考慮過立大皇子為太子,那她還顧慮那麽多幹什麽。
想到前段時間父親秘密送進宮的藥,讓她下到皇上的飯食裏。
說起來哪有那麽容易,皇上一日三餐全部都是由禦膳房做,什麽都是用的最好的,皇上在吃之前還有人試毒,想要把藥下到飯菜裏根本不可能。
而她知道這件事不能繼續拖下去,因為她兒子二皇子進宮告訴她,派出去的所有殺手無一幸免,全都沒回來。
這話她知道是什麽意思,全都被老三那邊解決掉了。
殺手沒有除掉老三,而老三在慶山府那邊的賑災,進行的非常順利,要不了多久,難民都會被安置的妥妥當當。
這也就算了,不知道老三又發什麽瘋,竟然讓整個府城都開始興建水利工程。
以往也不是沒人提出水利工程建設,可動輒需要幾十萬人,所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容小覷,就算是帝王隨隨便便下決定。
可三皇子竟然做了,做的還那麽風生水起,沒有讓朝廷撥一分錢一斤糧,就讓難民自發的修水庫,挖河道。
而三皇子的這一舉措,不僅贏得了慶山府當地百姓的民心,就連難民也對三皇子推崇備至,其它府城聽說了水利工程修建,也對三皇子讚不絕口。
不用說,這種情況對她們就很不利。
要知道三皇子之所以會留在慶山府賑災,就是因為皇上下了那樣一道聖旨,隻要三皇子順利完成賑災任務,回到京城就會被加封為太子。
這讓她們怎麽能忍,她們這邊還在籌措,還想著和三皇子爭鬥。
可三皇子卻手握聖旨,她們心裏很清楚,隻要三皇子從慶山府回來,太子之位非三皇子莫屬,到時她和大皇子以及薑家的下場可想而知。
不行,她絕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太子之位必須是大皇子的。
因此就算是她再不願,對皇上再有感情,也不得不對皇上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