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清水縣城之後,宋硯和村人一同把稅糧交到縣衙。
交完糧,宋硯讓阿虎爹他們一行人先走,說自己還有一些事要辦,晚些時候再回去。
隨後,宋硯獨自在縣城內轉了半日,買了些東西,順便買了一身新衣。
第二日一早,宋硯換了新衣,又去了縣衙。
宋硯先是向門口的差役拜了拜,對他說了幾句什麽,拿一小塊碎銀放進那人手中,隨後將一封信遞了過去。
“等著。”那差役拿了信,便進去了。
不久,那差役出來道:“大人這會兒有要事正在處理,你先在這兒等著吧。”
宋硯便立在衙門門口靜靜等著。
日頭越來越高,汗水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淌,有的鑽進眼中,刺得眼睛火辣辣的;有的流進脖子裏,漸漸濡濕了胸前的衣襟。
宋硯掏出帕子擦了擦滿臉的汗水,他清晰地感知著汗水順著皮膚流淌的觸感,仿佛他此刻焦灼的心。但他必須冷靜,耐心,保持頭腦清醒。
他蟄伏了半年,如今,不能再等了。
宋硯從未想到,他堂堂一朝狀元,有一日竟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求人。可他早已今非昔比,昨日的一切如過眼煙雲,已不複存在。而今,他得重新站起,一切從頭來過。
宋硯抬頭看了看日頭,已快過午時了,但裏頭依舊毫無動靜。
可即便等到天黑,他也必須等。他不能放棄這個機會。
到未時,宋硯全身的衣衫幾乎已經被汗水浸透,他又累又餓又熱,整個人有些發暈。毒辣的太陽曬在身上,仿佛一根根尖刺在不斷地紮著他的皮膚。
縣衙前不時有路人往來,常有路人對這個像竹竿一樣杵在這裏的人側目以視。
他知道縣令在為難他,但他不願就此放棄。
即便天真如他,這麽久以來,也能猜得到,自己之所以淪落到這個地步,必定是有人在背後蓄意為之。
他帶著滿身的汙泥麵目全非地來到這裏,在這爛泥坑裏已經躺了半年,頹喪過,沉淪過,但他不甘心就這樣腐爛在裏麵,他必須要以另一番麵貌,堂堂正正地站起來,坦坦蕩蕩立於天地之間。
人生如寄,雪泥鴻爪,是是非非,陰謀陽謀,他不願理會。他隻是不甘心,自己二十餘年勤學不輟,未敢有絲毫懈怠,隻是期望自己這一身才學,有朝一日能學以致用,真正為黎敏造福。如今,他隻是需要一個機會。
兩個時辰的烈日曝曬,他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
宋硯漸漸感到頭顱重如千斤,視線越來越模糊,胸口悶得喘不上氣。
午後的縣衙門口人煙稀少,地麵簡直像個大蒸籠,蒸得人大汗直冒。樹上的知了此起彼伏地聒噪著,連樹葉都蒸騰著熱氣兒。
門口的兩個差役正昏昏欲睡,忽聽“咚”的一聲,一看,原來是一旁等著的那人暈了過去。畢竟是縣衙門口,兩人趕忙過去把那人抬到簷下。
“好像是中暑了。”一人道。
“那怎麽辦?”另一人問。
“先把人弄醒再說。”說著,這人便趕忙去掐人中。“你去弄點兒水來。”
另一人聽了,便匆匆進去了,不一會兒端著一碗水小跑出來,“水來了!”
二人一個扶起宋硯,一個給他喂水。
“喂!你感覺怎麽樣?”
宋硯聽到有人在說話,但此刻,他的耳朵嗡嗡作響,那聲音傳來仿佛隔了好遠,有些飄渺。
宋硯費了好大力氣才睜開眼睛,便看見頭頂的屋簷,以及屋簷外湛藍卻又如火爐一樣滾燙的天空。
宋硯勉力搖了搖頭,想說些什麽,卻提不起力氣,眼皮沉得厲害。
“怎麽辦?要去報告大人嗎?”一人問。
“去吧,他這情況看起來有些嚴重,可別鬧出人命!”
說著,一人起身離開。
另一人將宋硯拖起來,靠到一旁的柱子上,給他扇風。“嘿,你別睡!”
宋硯隱隱聽到一陣混混沌沌的人聲,但刹那間便他便跌入一片沉寂。
宋硯不知自己身在何處,隻覺整個人都在旋轉,他想要睜開眼睛,眼皮卻仿佛黏住了一般。耳邊傳來悠遠的說話聲,有一陣沒一陣的。
“大夫,他怎麽樣?”有人問。
“沒有大礙,我給他開兩服藥,按時給他服用。”
“好。張燎,你隨大夫去拿藥。”
“是!”
“老爺,這人該如何處置?”
“唉……原打算晾他一陣,天氣這麽熱,他受不住了自然就走了。誰知到是這麽個強脾氣。”
“那現在……”
“待會兒醒了,打發他走吧。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是。”
宋硯猛地睜開眼睛,像衝破黑暗的鷹隼一般,一把抓住了一人的衣裳。
那人回頭看著宋硯:“你醒了?”又看了看抓住自己官袍的手,“你這是作甚?”
宋硯病容蒼白,卻並未鬆手,“大人,在下送來的自薦信,大人可有過目?”
宋硯吃力地坐起來一些。
麵前的人皺了皺眉,“你這又是何必呢?本官以為你是聰明人,不必我多說什麽。”
“大人以為,在下苦讀聖賢書二十餘年,隻是為了屈居在一個破落的小村子裏苟延殘喘?”宋硯道。
“這與本官有何幹係!”清水縣令不耐煩地皺了皺眉頭,把自己的官袍從宋硯手裏拽出來。
“清水縣地界,地廣人稀,多瘴氣沼澤,土地多有浪費,百姓也深受瘴氣之害……”宋硯說得有些吃力。
那人轉過身,看向宋硯,“你想說什麽?”
宋硯輕輕鬆開手,“在下有良策,可為大人治沼澤,除毒瘴。”宋硯仰頭看向那人。
二人對視良久。
清水縣令驀地一笑,“年輕人,你憑什麽以為,你的話可以左右本官的想法?你想來本官這兒謀出路,可本官並不想同你這樣的人扯上任何關係。”
宋硯頂著一張蒼白的臉,亦微微一笑;“大人何必把話說得這麽滿?在下為大人獻策,大人給在下機會,這是公平交易。”
清水縣令冷臉看著他。
宋硯喘了口氣,繼續道:“大人,這麽多年來,能把這樣一個地處偏遠邊陲的清水縣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朝廷對清水縣的稅收卻沒有增加,大人大概也很辛苦吧?”宋硯又努力坐起來一些,支撐著讓自己靠在牆上,這樣,他看起來大約會有底氣一些。
“京中都以為,南荒地界,環境惡劣,土地貧瘠,民風彪悍,百姓難以生存,治理更是難上加難。故而,曆來的稅收都不到其他地界的一半……”
縣令眯了眯眼,向一旁的人使了個眼色,那人便退了下去。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清水縣令看著眼前的年輕人許久,突然哈哈一笑,撩起衣擺坐到床邊,饒有興致地看著宋硯:“你都知道些什麽?”
宋硯臉色依舊蒼白,卻極力表現得不卑不亢。“大人莫慌,在下說過,此番是來為大人獻策的。”
交完糧,宋硯讓阿虎爹他們一行人先走,說自己還有一些事要辦,晚些時候再回去。
隨後,宋硯獨自在縣城內轉了半日,買了些東西,順便買了一身新衣。
第二日一早,宋硯換了新衣,又去了縣衙。
宋硯先是向門口的差役拜了拜,對他說了幾句什麽,拿一小塊碎銀放進那人手中,隨後將一封信遞了過去。
“等著。”那差役拿了信,便進去了。
不久,那差役出來道:“大人這會兒有要事正在處理,你先在這兒等著吧。”
宋硯便立在衙門門口靜靜等著。
日頭越來越高,汗水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淌,有的鑽進眼中,刺得眼睛火辣辣的;有的流進脖子裏,漸漸濡濕了胸前的衣襟。
宋硯掏出帕子擦了擦滿臉的汗水,他清晰地感知著汗水順著皮膚流淌的觸感,仿佛他此刻焦灼的心。但他必須冷靜,耐心,保持頭腦清醒。
他蟄伏了半年,如今,不能再等了。
宋硯從未想到,他堂堂一朝狀元,有一日竟要用這樣的方式去求人。可他早已今非昔比,昨日的一切如過眼煙雲,已不複存在。而今,他得重新站起,一切從頭來過。
宋硯抬頭看了看日頭,已快過午時了,但裏頭依舊毫無動靜。
可即便等到天黑,他也必須等。他不能放棄這個機會。
到未時,宋硯全身的衣衫幾乎已經被汗水浸透,他又累又餓又熱,整個人有些發暈。毒辣的太陽曬在身上,仿佛一根根尖刺在不斷地紮著他的皮膚。
縣衙前不時有路人往來,常有路人對這個像竹竿一樣杵在這裏的人側目以視。
他知道縣令在為難他,但他不願就此放棄。
即便天真如他,這麽久以來,也能猜得到,自己之所以淪落到這個地步,必定是有人在背後蓄意為之。
他帶著滿身的汙泥麵目全非地來到這裏,在這爛泥坑裏已經躺了半年,頹喪過,沉淪過,但他不甘心就這樣腐爛在裏麵,他必須要以另一番麵貌,堂堂正正地站起來,坦坦蕩蕩立於天地之間。
人生如寄,雪泥鴻爪,是是非非,陰謀陽謀,他不願理會。他隻是不甘心,自己二十餘年勤學不輟,未敢有絲毫懈怠,隻是期望自己這一身才學,有朝一日能學以致用,真正為黎敏造福。如今,他隻是需要一個機會。
兩個時辰的烈日曝曬,他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
宋硯漸漸感到頭顱重如千斤,視線越來越模糊,胸口悶得喘不上氣。
午後的縣衙門口人煙稀少,地麵簡直像個大蒸籠,蒸得人大汗直冒。樹上的知了此起彼伏地聒噪著,連樹葉都蒸騰著熱氣兒。
門口的兩個差役正昏昏欲睡,忽聽“咚”的一聲,一看,原來是一旁等著的那人暈了過去。畢竟是縣衙門口,兩人趕忙過去把那人抬到簷下。
“好像是中暑了。”一人道。
“那怎麽辦?”另一人問。
“先把人弄醒再說。”說著,這人便趕忙去掐人中。“你去弄點兒水來。”
另一人聽了,便匆匆進去了,不一會兒端著一碗水小跑出來,“水來了!”
二人一個扶起宋硯,一個給他喂水。
“喂!你感覺怎麽樣?”
宋硯聽到有人在說話,但此刻,他的耳朵嗡嗡作響,那聲音傳來仿佛隔了好遠,有些飄渺。
宋硯費了好大力氣才睜開眼睛,便看見頭頂的屋簷,以及屋簷外湛藍卻又如火爐一樣滾燙的天空。
宋硯勉力搖了搖頭,想說些什麽,卻提不起力氣,眼皮沉得厲害。
“怎麽辦?要去報告大人嗎?”一人問。
“去吧,他這情況看起來有些嚴重,可別鬧出人命!”
說著,一人起身離開。
另一人將宋硯拖起來,靠到一旁的柱子上,給他扇風。“嘿,你別睡!”
宋硯隱隱聽到一陣混混沌沌的人聲,但刹那間便他便跌入一片沉寂。
宋硯不知自己身在何處,隻覺整個人都在旋轉,他想要睜開眼睛,眼皮卻仿佛黏住了一般。耳邊傳來悠遠的說話聲,有一陣沒一陣的。
“大夫,他怎麽樣?”有人問。
“沒有大礙,我給他開兩服藥,按時給他服用。”
“好。張燎,你隨大夫去拿藥。”
“是!”
“老爺,這人該如何處置?”
“唉……原打算晾他一陣,天氣這麽熱,他受不住了自然就走了。誰知到是這麽個強脾氣。”
“那現在……”
“待會兒醒了,打發他走吧。這是個燙手的山芋。”
“是。”
宋硯猛地睜開眼睛,像衝破黑暗的鷹隼一般,一把抓住了一人的衣裳。
那人回頭看著宋硯:“你醒了?”又看了看抓住自己官袍的手,“你這是作甚?”
宋硯病容蒼白,卻並未鬆手,“大人,在下送來的自薦信,大人可有過目?”
宋硯吃力地坐起來一些。
麵前的人皺了皺眉,“你這又是何必呢?本官以為你是聰明人,不必我多說什麽。”
“大人以為,在下苦讀聖賢書二十餘年,隻是為了屈居在一個破落的小村子裏苟延殘喘?”宋硯道。
“這與本官有何幹係!”清水縣令不耐煩地皺了皺眉頭,把自己的官袍從宋硯手裏拽出來。
“清水縣地界,地廣人稀,多瘴氣沼澤,土地多有浪費,百姓也深受瘴氣之害……”宋硯說得有些吃力。
那人轉過身,看向宋硯,“你想說什麽?”
宋硯輕輕鬆開手,“在下有良策,可為大人治沼澤,除毒瘴。”宋硯仰頭看向那人。
二人對視良久。
清水縣令驀地一笑,“年輕人,你憑什麽以為,你的話可以左右本官的想法?你想來本官這兒謀出路,可本官並不想同你這樣的人扯上任何關係。”
宋硯頂著一張蒼白的臉,亦微微一笑;“大人何必把話說得這麽滿?在下為大人獻策,大人給在下機會,這是公平交易。”
清水縣令冷臉看著他。
宋硯喘了口氣,繼續道:“大人,這麽多年來,能把這樣一個地處偏遠邊陲的清水縣治理得井井有條,而朝廷對清水縣的稅收卻沒有增加,大人大概也很辛苦吧?”宋硯又努力坐起來一些,支撐著讓自己靠在牆上,這樣,他看起來大約會有底氣一些。
“京中都以為,南荒地界,環境惡劣,土地貧瘠,民風彪悍,百姓難以生存,治理更是難上加難。故而,曆來的稅收都不到其他地界的一半……”
縣令眯了眯眼,向一旁的人使了個眼色,那人便退了下去。
這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日子,清水縣令看著眼前的年輕人許久,突然哈哈一笑,撩起衣擺坐到床邊,饒有興致地看著宋硯:“你都知道些什麽?”
宋硯臉色依舊蒼白,卻極力表現得不卑不亢。“大人莫慌,在下說過,此番是來為大人獻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