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抽調西軍趕往河北路,這是時遷半個月前才送回來的情報。
王倫一直在關注遼金兩國的戰事,就在去年,金國已經攻克了遼國的上京,遼國失去了一半的領土,而由於遼國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昏聵,許多遼國貴族心生不滿,便發動了針對皇帝本人的叛亂。
統兵副都監耶律餘睹等圖謀廢黜耶律延禧,立耶律延禧次子晉王耶律敖魯斡為帝,但事情敗露,遭到了天祚帝的反擊,一部分遼國將領軍官竟北投金國去了。
這讓梁山諸人越發斷定,遼國必亡!
這樣重大的情報顯然也隱瞞不了大宋朝,趙官家肯定要出手的,朝廷重臣自然也清楚本朝禁軍、廂軍、鄉兵雖然多,但堪用的軍隊就那麽多,抽調西軍趕往河北也就是應有之意了。
聽聞西軍被抽調,不少頭領都紛紛進言,希望山寨暫緩對外用兵,千萬不要引來西軍圍剿。
這其中不少頭領都是出身西軍、或者對西軍很是熟悉的,他們很清楚西軍的強悍戰鬥力,認為若引來西軍,以梁山軍隊現如今的戰力,那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麵,於大局無益的。
入夥後的吳用就向許貫忠和王倫提出了第一次建議:山寨暫時偃旗息鼓,隻等方臘鬧大,將西軍引去南方,梁山則可以趁機坐大。
但王倫堅決不同意,他意欲與方臘結盟,目的是為了能夠讓方臘舉事能夠更持久一些,堅持得愈久,對梁山就愈有利。
當初王倫之所以不肯在京東路鬧大,實在是高俅兩次來攻都太快了,這不是敢不敢為天下先的問題,而是他一旦鬧大,宋徽宗再昏聵,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派重兵來攻,梁山如何抵擋得住呢?
但若是與方臘聯手,南北一起發作,就是雙方共同分擔了來自朝廷的壓力,若配合得當,讓官兵來回奔襲疲憊,這才是給自己爭取到了足夠壯大的機會。
反正王慶那邊是沒有指望了,馬靈已經傳回消息,與王慶接觸上了,但是聽聞梁山遠在京東路,王慶對聯盟一事就興趣缺缺,朝廷隻需要抽調蜀地、荊湖的官兵就能將王慶攔住,梁山能吸引這些地方的州兵麽?
因此鄧元覺便代表了方臘,說:“寨主所言甚是,我兩家聯手,朝廷攻北則南動,攻南則北動,這是好事啊!”
他想起臨行前方臘的交代,便說:“寨主若有意,還請派人與小僧南下,麵見聖公,再商討具體事宜!”
結盟這種大事,鄧元覺肯定不能百分百做主的,能夠初步達成協議,就是他的權責。
王倫點了點頭,說:“此是應有之意,上人三位且在小寨稍歇兩日,我這裏派出使者,前往江南拜會方聖公!”
鄧元覺便在山寨暫住了,王倫則與眾人商議,決定南下的人選。
使者肯定是蕭嘉穗莫屬了,他是鎮江府人,熟悉江南情況,副使就得派能說會道、有武力值的頭領前往,王倫屬意王寅、武鬆兩個,派王寅也是王倫的一種惡趣味了。
許貫忠推薦了燕青,認為小乙哥聰明機靈,更兼生得儀表不俗,正可以為使,王倫想了一想,若再加上石秀,五個頭領前去,當真是給方臘足夠的麵子了。
他在這裏與幾位軍師和選定的使者頭領商討,鄧元覺卻被魯智深邀著,前往山寨校場切磋比試。
兩人都是僧人打扮,用的武器也都是禪杖,就在校場比鬥了起來,等王倫等人聞訊趕來圍觀時,兩人已經鬥了八九十合了。
但見兩個大光頭,各持禪杖,在校場上飛騰跳躍,又鬥了十餘合,鄧元覺便高喊:“少歇!”卻將濕透了的上衣並直裰脫了,又提著禪杖說:“來鬥!”
魯智深也將上衣脫了,露出身上的花繡紋身出來,兩人俱是膀大腰圓,又鬥了幾十合,鬥到一百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魯智深興致已盡,覺得再鬥下去也難分勝負,便跳出圈外,說:“你我兩個平手如何?”鄧元覺用手背抹去額頭豆大的汗珠,說:“好,就算平手!”
劉贇心想:我三個既來梁山,切磋比試須得勝一場,便跳到場中,說:“難得見到北地如此多的英才好漢,哪位願意與我比馬戰?”
幾個騎兵頭領正要爭搶,關勝卻搶先一步,說:“某來會一會江南豪傑!”就命人牽來一匹好馬,兩人便各自跨上戰馬,就在場中鬥了起來。
劉贇江南人稱“飛龍將”,馬戰功夫自是不弱,但與關勝鬥了三十餘合,就暗暗心驚,心想果真不愧是武安王的後裔,這大刀勢大力沉,又勉強堅持了十餘合,便打馬出圈,拱手說:“小弟技不如人!”
龐萬春見了,心想:我江南多神射手,如何能落了下風?便站了出來,高喊:“某略通箭術,哪個好漢來與我比箭?”
就有幾個善射的頭領笑著在那裏商議,高可立便說:“我這裏有幾個頭領,也粗通射術,兄弟,你自來挑個對手,如何?”
龐萬春看了一眼高可立,見他雙臂粗壯,心想此人約莫是個用硬弓的,不好對付。又看向楊誌,再看向唐斌,複又看了一眼黃鉞,最後卻一指:“我就選這位兄弟,如何?”
他選的卻是花榮,因為花榮在一眾出列的頭領中最是年輕,長得又帥,龐萬春覺得這廝需沒太多的手段。
他這一選,連圍觀的王倫都想要發笑,選哪個不好,偏偏選了山寨最強射手?
高可立笑嘻嘻地說:“聽聞兄弟江湖人稱‘小養由基’,我們這位花榮賢弟,江湖人稱‘小李廣’,你須得小心了!”
龐萬春一聽,反而更生了傲氣,說:“便李廣在世,我也不怕!”
花榮便取了弓箭,拱手問:“龐兄弟打算如何比試?”
龐萬春說:“你我各距八十步,不得走動,隻站在那裏,一壺三十支箭,射死不怪,你可敢與我鬥一場麽?”
王倫一聽,頓時大驚,就要出言勸阻,哪知花榮卻笑著說:“有何不敢?”
龐萬春頓時哈哈大笑,說:“好膽氣!來吧!”
王倫一直在關注遼金兩國的戰事,就在去年,金國已經攻克了遼國的上京,遼國失去了一半的領土,而由於遼國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昏聵,許多遼國貴族心生不滿,便發動了針對皇帝本人的叛亂。
統兵副都監耶律餘睹等圖謀廢黜耶律延禧,立耶律延禧次子晉王耶律敖魯斡為帝,但事情敗露,遭到了天祚帝的反擊,一部分遼國將領軍官竟北投金國去了。
這讓梁山諸人越發斷定,遼國必亡!
這樣重大的情報顯然也隱瞞不了大宋朝,趙官家肯定要出手的,朝廷重臣自然也清楚本朝禁軍、廂軍、鄉兵雖然多,但堪用的軍隊就那麽多,抽調西軍趕往河北也就是應有之意了。
聽聞西軍被抽調,不少頭領都紛紛進言,希望山寨暫緩對外用兵,千萬不要引來西軍圍剿。
這其中不少頭領都是出身西軍、或者對西軍很是熟悉的,他們很清楚西軍的強悍戰鬥力,認為若引來西軍,以梁山軍隊現如今的戰力,那就是兩敗俱傷的局麵,於大局無益的。
入夥後的吳用就向許貫忠和王倫提出了第一次建議:山寨暫時偃旗息鼓,隻等方臘鬧大,將西軍引去南方,梁山則可以趁機坐大。
但王倫堅決不同意,他意欲與方臘結盟,目的是為了能夠讓方臘舉事能夠更持久一些,堅持得愈久,對梁山就愈有利。
當初王倫之所以不肯在京東路鬧大,實在是高俅兩次來攻都太快了,這不是敢不敢為天下先的問題,而是他一旦鬧大,宋徽宗再昏聵,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派重兵來攻,梁山如何抵擋得住呢?
但若是與方臘聯手,南北一起發作,就是雙方共同分擔了來自朝廷的壓力,若配合得當,讓官兵來回奔襲疲憊,這才是給自己爭取到了足夠壯大的機會。
反正王慶那邊是沒有指望了,馬靈已經傳回消息,與王慶接觸上了,但是聽聞梁山遠在京東路,王慶對聯盟一事就興趣缺缺,朝廷隻需要抽調蜀地、荊湖的官兵就能將王慶攔住,梁山能吸引這些地方的州兵麽?
因此鄧元覺便代表了方臘,說:“寨主所言甚是,我兩家聯手,朝廷攻北則南動,攻南則北動,這是好事啊!”
他想起臨行前方臘的交代,便說:“寨主若有意,還請派人與小僧南下,麵見聖公,再商討具體事宜!”
結盟這種大事,鄧元覺肯定不能百分百做主的,能夠初步達成協議,就是他的權責。
王倫點了點頭,說:“此是應有之意,上人三位且在小寨稍歇兩日,我這裏派出使者,前往江南拜會方聖公!”
鄧元覺便在山寨暫住了,王倫則與眾人商議,決定南下的人選。
使者肯定是蕭嘉穗莫屬了,他是鎮江府人,熟悉江南情況,副使就得派能說會道、有武力值的頭領前往,王倫屬意王寅、武鬆兩個,派王寅也是王倫的一種惡趣味了。
許貫忠推薦了燕青,認為小乙哥聰明機靈,更兼生得儀表不俗,正可以為使,王倫想了一想,若再加上石秀,五個頭領前去,當真是給方臘足夠的麵子了。
他在這裏與幾位軍師和選定的使者頭領商討,鄧元覺卻被魯智深邀著,前往山寨校場切磋比試。
兩人都是僧人打扮,用的武器也都是禪杖,就在校場比鬥了起來,等王倫等人聞訊趕來圍觀時,兩人已經鬥了八九十合了。
但見兩個大光頭,各持禪杖,在校場上飛騰跳躍,又鬥了十餘合,鄧元覺便高喊:“少歇!”卻將濕透了的上衣並直裰脫了,又提著禪杖說:“來鬥!”
魯智深也將上衣脫了,露出身上的花繡紋身出來,兩人俱是膀大腰圓,又鬥了幾十合,鬥到一百五六十合,不分勝負。
魯智深興致已盡,覺得再鬥下去也難分勝負,便跳出圈外,說:“你我兩個平手如何?”鄧元覺用手背抹去額頭豆大的汗珠,說:“好,就算平手!”
劉贇心想:我三個既來梁山,切磋比試須得勝一場,便跳到場中,說:“難得見到北地如此多的英才好漢,哪位願意與我比馬戰?”
幾個騎兵頭領正要爭搶,關勝卻搶先一步,說:“某來會一會江南豪傑!”就命人牽來一匹好馬,兩人便各自跨上戰馬,就在場中鬥了起來。
劉贇江南人稱“飛龍將”,馬戰功夫自是不弱,但與關勝鬥了三十餘合,就暗暗心驚,心想果真不愧是武安王的後裔,這大刀勢大力沉,又勉強堅持了十餘合,便打馬出圈,拱手說:“小弟技不如人!”
龐萬春見了,心想:我江南多神射手,如何能落了下風?便站了出來,高喊:“某略通箭術,哪個好漢來與我比箭?”
就有幾個善射的頭領笑著在那裏商議,高可立便說:“我這裏有幾個頭領,也粗通射術,兄弟,你自來挑個對手,如何?”
龐萬春看了一眼高可立,見他雙臂粗壯,心想此人約莫是個用硬弓的,不好對付。又看向楊誌,再看向唐斌,複又看了一眼黃鉞,最後卻一指:“我就選這位兄弟,如何?”
他選的卻是花榮,因為花榮在一眾出列的頭領中最是年輕,長得又帥,龐萬春覺得這廝需沒太多的手段。
他這一選,連圍觀的王倫都想要發笑,選哪個不好,偏偏選了山寨最強射手?
高可立笑嘻嘻地說:“聽聞兄弟江湖人稱‘小養由基’,我們這位花榮賢弟,江湖人稱‘小李廣’,你須得小心了!”
龐萬春一聽,反而更生了傲氣,說:“便李廣在世,我也不怕!”
花榮便取了弓箭,拱手問:“龐兄弟打算如何比試?”
龐萬春說:“你我各距八十步,不得走動,隻站在那裏,一壺三十支箭,射死不怪,你可敢與我鬥一場麽?”
王倫一聽,頓時大驚,就要出言勸阻,哪知花榮卻笑著說:“有何不敢?”
龐萬春頓時哈哈大笑,說:“好膽氣!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