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城內,最近朝堂民間熱議的一件事,不是作亂江南的方臘被生擒,而是遼國使者來訪。


    前兩年,趙官家在蔡京等人的“慫恿”下,與金國建立了“海上之盟”,按照約定,金國自北攻打遼國的中京道,大宋朝則自南出兵攻打遼國的南京道,從而瓜分遼國。


    大宋朝的情報保密工作,向來做得不怎麽樣,東京城就像是個滿是漏眼的篩子,有點兒風吹草動,便人盡皆知。


    於是大宋朝與金國結盟的消息,就這麽被遼國知曉了。


    現如今金國正在猛攻遼國的中京道,逼得遼國天祚帝親自領兵前往抵抗,因為蔡京致仕罷相、方臘在兩浙路造反,趙官家耽於享樂,就把“海上之盟”的約定給忘記了。


    在王倫攻下登州之前,呼延慶等人剛剛送走了一批金國使者。得知遼國要派出使者前來,趙官家便派人對金國給出回複:所有漢地等事並如初議。俟聞舉軍,到西京的期,以憑夾攻。


    意思是,我大宋朝與你們女真人的約定還算數,但是等你攻下中京道,再去攻打遼國西京道時,我才派兵。


    簡單來說就是,趙官家希望金國把遼國的硬骨頭都啃完了,他才上場。這讓金國皇帝完顏阿骨打對大宋朝頓時起了輕視之心,既然你宋人不願過早入場,那麽我女真人就不客氣了。


    於是完顏阿骨打領兵猛攻中京道,打得遼國完全沒有了還手之力,而此時遼國已經探聽得知,宋金兩國結盟,也害怕被夾擊,便派出使者前來質問。


    大宋朝麵對遼國時,當真是沒有一點兒強勢的態度,趙官家難得從享樂中抽身,與群臣商議對策。


    眼下大宋朝內部不穩,有官員建議,不如招安王慶,命他領兵前往攻打梁山王倫,將童貫所領大軍抽調回來,一旦遼國有變,就可以直入北方,奪回燕雲十六州。


    趙官家難得英明了一回,態度強硬地拒絕了這個建議,兩浙路今年的財賦收入必然是大減的,若招安王慶,又要花費時間,最關鍵的是,萬一王慶果真受詔安,朝廷肯定得按照慣例進行賞賜,這筆錢戶部出得起嗎?


    童貫半年時間平定方臘,給了趙官家足夠的信心,他覺得似王慶這樣,還是一勞永逸地解決為好,攻破王慶,屠殺敢造反的百姓,也算是從帝國身上割下一塊“膿瘡”了。


    剿滅了王慶,朝廷就可以收到蜀地和荊湖路的賦稅,這是立刻就能拿到手的好處,所以王倫這個真正的“心腹大患”就要暫時放在一旁了。


    故而接見了遼國使者後,趙官家再一次示弱,主動表示我朝大軍都在南下平定匪亂,與金國結盟夾擊兄弟之國,那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好容易應付了遼國使者,趙官家便千裏傳令,要童貫就地領大軍溯江直上,年底前剿滅王慶勢力。


    王倫在登州接到時遷從東京城傳來的消息時,頓時就不淡定了,直接領兵前往青州,與許貫忠秘密商討了半天,便交給了蕭嘉穗一個任務:劫持遼國使者!


    蕭嘉穗接到王倫的命令時,感到非常驚訝,這還是王倫第一次以如此迫切的語氣要求屬下必須辦成一件事的。


    梁山已經立起了反旗,劫持一個遼國使者也算不得什麽大事,於是蕭嘉穗便將孫安請來,說道:“征東將軍府令,此番要劫持遼使,必須成功。”


    林衝此時坐鎮齊州濟南府,鄆、濟二州的軍事,就由孫安協助蕭嘉穗。


    孫安也是個不喜張揚的性子,山寨給他的作戰任務,他也從不抱怨,接手就幹,完成的也向來不錯。王倫用他用順了手,便總是習慣性給讓他混入城池裏應外合。


    一直到梁山發力向外擴張,孫安的表現越來越好,王倫這才想起,這位也是個有韜略的帥才,自己卻把他給忘了,這才開始不斷委以重任。


    鄆、濟二州是梁山的前線,孫安整頓兵馬、修繕防禦、安排巡哨,諸般事務都做得井井有條。可以說他和林衝兩人,讓蕭嘉穗並不用對四州之地的軍事過多操心,卻把心思都放在民政事務上去了。


    孫安便拱手說:“隻要探得遼使北回路線,這件事也不難。”


    高俅兵敗身死的消息傳回東京城時,大宋朝君臣個個膽戰心驚,生怕王倫就此領兵西進,當時有朝議要抽調部分南下的大軍回守,童貫當時被方臘逼在湖州前進不得,就是這個原因。


    可惜方臘沒有抓住王倫給他創造出來的機會,王倫則領兵東去,讓東京城君臣鬆了一口氣,便趕忙抽調淮南兩路州兵向西北靠攏,又抽調了部分河北兩路州兵南下。


    隻是趙官家此時才發現,似乎除了童貫,他再找不到第二個可以領兵防備梁山的統帥,但王倫一心向東,無意西視,讓他頓時又忘記了梁山的威脅,仍舊每日裏享樂。


    孫安這麽說,也的確有底氣。他在鄆、濟二州安排巡哨,探馬出巡,竟能出了州界四五十裏,大宋朝的州兵都被梁山打怕了,聽到梁山派出探馬,第一件事就是先收攏兵力。


    領兵的文官們都很清楚,大宋朝眼下“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將領時不時就要調動,根本不熟悉本部兵馬的實力,這仗怎麽打?


    於是蕭嘉穗與時遷、白勝那裏不斷聯係,很快打探到遼國使者回國的路線,是從開封府北上進入河北東路,繞行河北西路,返回南京道。


    似這種兩國使者互相來訪,來去的路線自然都是規劃好的,遼國入大宋,自然是大宋朝規定遼國使者的行進路線。


    路線一確定,那麽這件事就好辦了。


    孫安便逐步派出小股士卒,埋伏在了開德府與大名府交界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