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州南,石秀與一支商隊分別後,便帶著十名手下繼續向西北方向而去。
金國開始進攻遼國的西京道後,雁門關以北、燕雲十六州中屬於西京道的各州縣就亂了起來。
耶律延禧與完顏宗翰等來回廝殺,大批原本駐守在關外的遼兵被抽調,這裏就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
河東邊軍一些將領建議出兵北上,這些建議根本送不到朝廷,就被本地官員們拒絕了。
所以雁門關外的情況,就是宋軍坐視遼金互毆,邊地的官員富商們卻趁機做起了走私。
金國雖然成為這片土地新的統治者,但他們還沒學會將自己視為主人,各州大量百姓和財富被擄掠,遷向東北女真人的老家。
於是到現在,實際占領者金國仍舊沒有在諸州建立起有效的基層統治。
石秀就是跟隨一支忻州的商隊出了關的,這支商隊除了糧食鐵器,幾乎什麽都賣,這一次帶出來的是棉衣和皮革製品,以及私酒。
河東的商人們膽子大,別說鐵鍋,鐵製兵器都敢拉出去賣。
吳用就是在點檢武庫時發現了異常,他的手段很粗暴,涉及到武庫管理的所有投降官吏全部下獄,然後慢慢審查。
石秀則是在此後跟隨一支口碑還不錯的商隊出關的,在雲州南分別後,石秀再一次踏上了征途。
前次隨吳用江南、嶺南走了一遭後,石秀骨子裏愛冒險的血勇之氣徹底被激發,隻覺得天下之大、四海八荒之廣,還有哪裏他去不得?
這是一趟危險的旅程,故而石秀挑選的,都是競爭“夜不收”落選的手下。
“夜不收”算是梁山最稀缺的兵種,第一批“夜不收”,大約每六百個士兵中才能挑選一個。若以梁山軍現如今的規模,那幾乎就是千裏挑一了。
故而“夜不收”受征東大都督府和馬麟的雙重領導,即便史文恭和吳用,也不能隨意調用的。
雖然落選“夜不收”,石秀的這些部下在任何一支軍隊都可稱絕對的精銳。
草原上的風極大,石秀裹了裹羊皮襖,隻覺得臉都要被凍僵了。
他臉上塗抹了羊油,這是草原的牧民和邊民為了在大風天護臉的最好辦法。石秀覺得自己渾身一股羊膻味,這味道讓他生理和心理上雙重反胃,但還是強忍了下來。
昨天中午他們發現了一支女真人的巡邏隊,為了避免被發現,石秀一行人夜裏不敢生火,躲在一處碎石灘中,艱難地熬過了一夜。
有金人,說明這裏還是金國的地盤,還要繼續向西北去。
石秀覺得唯一困難的是,梁山的商隊和情報人員在河東路沒什麽起色,他這一次出行,梁山幾乎給不了任何支持。
在一處低矮的滿是碎石堆積而成的小山上,石秀攀爬得氣喘籲籲,這山看上去甚是低矮,但攀登時完全沒有落腳的地方,得手腳並用。
石秀尋了個背風處,掏出司南,發現自己的方向偏離了,向東走了大約幾十裏。
他將那支金國巡邏騎兵暗自罵了一番,若非要躲開巡視路徑,他們何至於走偏呢?
又小心翼翼掏出一個青銅伸縮式望遠鏡,四麵看了一回。小心翼翼地收好,這才爬下山來。
“孫杆子、閻高,去打水;林四、吳元忠,放哨;今晚就在這裏休息,生火,也飲口熱水!”
用石塊砌起半人高的擋風牆,石秀愜意地伸直了腿,吃起了晚餐,一塊熏臘肉,一張麵餅子,就著一杯熱水。
草原什麽都好,就是缺乏生火的木柴,不過吳元忠在忻州那裏帶了一布袋石炭,雖然很累馬,也是值了。
“這他娘的耶律延禧到底藏哪裏去了?”閻高忍不住說,他們從雲州南已經跑了快十天了,再這樣下去,少不得又得去尋牧民的帳篷“借”點糧食。
石秀默不作聲,他不知道陰山究竟還有多遠,想一想耶律延禧也夠慘的,被追到這麽個鳥地方,金國仍舊不肯放過。
“咱也不曉得,軍師尋那契丹王做甚。這一次回去後,說甚也要尋個青樓,好好睡他三天!”
孫杆子是個碎嘴,開始說著男女之間粗俗的話語,幾個漢子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石秀抬起頭,盯著璀璨的銀河,滿天的點點繁星,聽到耳邊呼嘯的夜風,想到不少河東邊地的百姓都說今年冬天暖和,不由得微微搖了搖頭。
他也是第一次來到雁門關外,不清楚這裏的四季天氣如何,至少今年沒下雪不是?
在碎石山休整了一夜,石秀一行人找準了方向,繼續上路,便再也沒有遇到巡邏的金兵。
倒是沿途多了些牧民的帳篷,閻高和林四兩個趁夜偷了兩隻羊,餓了一天的眾人狼吞虎咽了一番。
他們的運氣不錯,居然遇到了一支西夏商隊,這支商隊誤以為石秀他們也是牧民,便做了一番交易。
四天後,一行人終於望見了遠處一片連綿不斷的青色山脈,孫杆子激動得大吼大叫,可算是找著陰山了!
石秀的第一個念頭卻是,長平侯和冠軍侯真神人也!
陰山這麽大,耶律延禧究竟在哪裏呢?那就繼續找吧。
兩天後,石秀一行人被一夥大約三十餘騎的牧民攔住,大約是看石秀等人的馬好,於是一場小規模的衝突就爆發了。
靠著地形被射傷了六個同伴後,這群牧民的頭頭很明智地選擇了和談,在一番艱難的溝通之後,石秀終於知道,這夥人居然是遼帝耶律延禧派出的巡邏騎兵!
遼兵居然混得這麽慘了嗎?看著這所謂的遼國騎兵,大多隻穿著粗劣的半身皮甲,石秀覺得耶律延禧大約日子過得也不怎麽樣。
他也表明了身份,聽聞居然是河東路來的宋國人,一群牧民騎兵頓時充滿了好奇,不住地上下打量,那眼神中,好奇帶了幾分鄙夷,又帶了幾分竭力掩飾的貪婪。
石秀覺得很怪異,這些人明顯不是契丹人的長相,契丹語也說的磕磕絆絆,他猜測這就是耶律延禧招攬的所謂蒙兀部落的兵馬。
在這一小隊騎兵的護送下,石秀等人繼續向東北方向行進了一天,又等待了半天,接受了兩三個自稱遼國官員的盤問,總算是見到了耶律延禧。
金國開始進攻遼國的西京道後,雁門關以北、燕雲十六州中屬於西京道的各州縣就亂了起來。
耶律延禧與完顏宗翰等來回廝殺,大批原本駐守在關外的遼兵被抽調,這裏就陷入了極度的混亂之中。
河東邊軍一些將領建議出兵北上,這些建議根本送不到朝廷,就被本地官員們拒絕了。
所以雁門關外的情況,就是宋軍坐視遼金互毆,邊地的官員富商們卻趁機做起了走私。
金國雖然成為這片土地新的統治者,但他們還沒學會將自己視為主人,各州大量百姓和財富被擄掠,遷向東北女真人的老家。
於是到現在,實際占領者金國仍舊沒有在諸州建立起有效的基層統治。
石秀就是跟隨一支忻州的商隊出了關的,這支商隊除了糧食鐵器,幾乎什麽都賣,這一次帶出來的是棉衣和皮革製品,以及私酒。
河東的商人們膽子大,別說鐵鍋,鐵製兵器都敢拉出去賣。
吳用就是在點檢武庫時發現了異常,他的手段很粗暴,涉及到武庫管理的所有投降官吏全部下獄,然後慢慢審查。
石秀則是在此後跟隨一支口碑還不錯的商隊出關的,在雲州南分別後,石秀再一次踏上了征途。
前次隨吳用江南、嶺南走了一遭後,石秀骨子裏愛冒險的血勇之氣徹底被激發,隻覺得天下之大、四海八荒之廣,還有哪裏他去不得?
這是一趟危險的旅程,故而石秀挑選的,都是競爭“夜不收”落選的手下。
“夜不收”算是梁山最稀缺的兵種,第一批“夜不收”,大約每六百個士兵中才能挑選一個。若以梁山軍現如今的規模,那幾乎就是千裏挑一了。
故而“夜不收”受征東大都督府和馬麟的雙重領導,即便史文恭和吳用,也不能隨意調用的。
雖然落選“夜不收”,石秀的這些部下在任何一支軍隊都可稱絕對的精銳。
草原上的風極大,石秀裹了裹羊皮襖,隻覺得臉都要被凍僵了。
他臉上塗抹了羊油,這是草原的牧民和邊民為了在大風天護臉的最好辦法。石秀覺得自己渾身一股羊膻味,這味道讓他生理和心理上雙重反胃,但還是強忍了下來。
昨天中午他們發現了一支女真人的巡邏隊,為了避免被發現,石秀一行人夜裏不敢生火,躲在一處碎石灘中,艱難地熬過了一夜。
有金人,說明這裏還是金國的地盤,還要繼續向西北去。
石秀覺得唯一困難的是,梁山的商隊和情報人員在河東路沒什麽起色,他這一次出行,梁山幾乎給不了任何支持。
在一處低矮的滿是碎石堆積而成的小山上,石秀攀爬得氣喘籲籲,這山看上去甚是低矮,但攀登時完全沒有落腳的地方,得手腳並用。
石秀尋了個背風處,掏出司南,發現自己的方向偏離了,向東走了大約幾十裏。
他將那支金國巡邏騎兵暗自罵了一番,若非要躲開巡視路徑,他們何至於走偏呢?
又小心翼翼掏出一個青銅伸縮式望遠鏡,四麵看了一回。小心翼翼地收好,這才爬下山來。
“孫杆子、閻高,去打水;林四、吳元忠,放哨;今晚就在這裏休息,生火,也飲口熱水!”
用石塊砌起半人高的擋風牆,石秀愜意地伸直了腿,吃起了晚餐,一塊熏臘肉,一張麵餅子,就著一杯熱水。
草原什麽都好,就是缺乏生火的木柴,不過吳元忠在忻州那裏帶了一布袋石炭,雖然很累馬,也是值了。
“這他娘的耶律延禧到底藏哪裏去了?”閻高忍不住說,他們從雲州南已經跑了快十天了,再這樣下去,少不得又得去尋牧民的帳篷“借”點糧食。
石秀默不作聲,他不知道陰山究竟還有多遠,想一想耶律延禧也夠慘的,被追到這麽個鳥地方,金國仍舊不肯放過。
“咱也不曉得,軍師尋那契丹王做甚。這一次回去後,說甚也要尋個青樓,好好睡他三天!”
孫杆子是個碎嘴,開始說著男女之間粗俗的話語,幾個漢子都哈哈大笑了起來。
石秀抬起頭,盯著璀璨的銀河,滿天的點點繁星,聽到耳邊呼嘯的夜風,想到不少河東邊地的百姓都說今年冬天暖和,不由得微微搖了搖頭。
他也是第一次來到雁門關外,不清楚這裏的四季天氣如何,至少今年沒下雪不是?
在碎石山休整了一夜,石秀一行人找準了方向,繼續上路,便再也沒有遇到巡邏的金兵。
倒是沿途多了些牧民的帳篷,閻高和林四兩個趁夜偷了兩隻羊,餓了一天的眾人狼吞虎咽了一番。
他們的運氣不錯,居然遇到了一支西夏商隊,這支商隊誤以為石秀他們也是牧民,便做了一番交易。
四天後,一行人終於望見了遠處一片連綿不斷的青色山脈,孫杆子激動得大吼大叫,可算是找著陰山了!
石秀的第一個念頭卻是,長平侯和冠軍侯真神人也!
陰山這麽大,耶律延禧究竟在哪裏呢?那就繼續找吧。
兩天後,石秀一行人被一夥大約三十餘騎的牧民攔住,大約是看石秀等人的馬好,於是一場小規模的衝突就爆發了。
靠著地形被射傷了六個同伴後,這群牧民的頭頭很明智地選擇了和談,在一番艱難的溝通之後,石秀終於知道,這夥人居然是遼帝耶律延禧派出的巡邏騎兵!
遼兵居然混得這麽慘了嗎?看著這所謂的遼國騎兵,大多隻穿著粗劣的半身皮甲,石秀覺得耶律延禧大約日子過得也不怎麽樣。
他也表明了身份,聽聞居然是河東路來的宋國人,一群牧民騎兵頓時充滿了好奇,不住地上下打量,那眼神中,好奇帶了幾分鄙夷,又帶了幾分竭力掩飾的貪婪。
石秀覺得很怪異,這些人明顯不是契丹人的長相,契丹語也說的磕磕絆絆,他猜測這就是耶律延禧招攬的所謂蒙兀部落的兵馬。
在這一小隊騎兵的護送下,石秀等人繼續向東北方向行進了一天,又等待了半天,接受了兩三個自稱遼國官員的盤問,總算是見到了耶律延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