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府的百姓也挺倒黴的,幾年前王慶剛剛領兵來過,王慶被趕跑,童貫帶領朝廷官兵又搜刮掃蕩了一番,現在又是梁楊祖、張俊,百姓根本沒有休養生息的機會。


    嶽飛入得城中,隻覺得這江陵城甚是蕭條,入春時節,城中冷冷清清的。詢問了投降的城中官員才知,前宋皇帝趙佶在即位後的崇寧年間搞過一次人口戶籍統計,江陵縣城有戶三萬八千餘,口十萬餘。


    至於眼下,城中戶不過萬,口不足四萬。


    這還是梁楊祖執意想要守城,命官吏粗略統計後的最新數據,也難怪梁楊祖要自殺,這般人口,根本守不住啊。


    從梁楊祖舉起反旗,城中百姓尋到機會就要逃出城外,逃到最後就隻剩下這麽些人了。


    “江陵百姓受苦多矣!”嶽飛不住搖頭,突然覺得和樂公、順義侯父子也還挺識時務的,至少東京城的百姓沒有受苦遭罪不是?


    他已經命人緊急向東京城報信,等著王倫派文官前來接收地方,好在利州路先降了,若巴蜀四路皆反,嶽飛也頭疼該怎麽殺奔蜀地去,這後勤補給沒有著落啊!


    接到嶽飛捷報後,王倫第一想法就是:就地處決張俊,此人留之無用!


    但尚書令許貫忠及時勸阻了,不管怎麽說,張俊是主動投降的,若王倫連他也容得下,那麽其餘奉詔來降的各地前宋朝軍將們,也就心安了。


    “陛下將這張俊當作漢高祖對雍齒便是了!”


    許貫忠也是為王倫著想,畢竟從高廉、高俅,到童貫、蔡攸,再到進入東京城後對李彥、蔡京、白時中等一眾奸臣,王倫殺的人太多了。


    對於蔡京等奸臣,王倫還下令抄家,雖然禍不及三族,但也是人頭滾滾,即便都是該殺之人,朝堂乃至民間也有些傳聞,都說新的皇帝殺孽太重,恐傷國體啊!


    對此王倫全然不在乎,趙宋願意與士大夫共天下,那是姓趙的事,關我何事?屋子裏的垃圾和蟑螂臭蟲不打掃幹淨,怎麽住人?


    南宋號稱的“中興四將”,劉光世與張俊何德何能,能夠與嶽飛、韓世忠並列?既然許貫忠開口求情,王倫想一想,便說道:“那就調張俊入京吧。”


    不管怎麽樣,張俊目前的表現,比隻會逃跑的劉光世強太多了,王倫決定給他一個機會,看他的能力究竟如何。


    於是很快地,呂頤浩奉命前往荊湖北路,出任轉運使,並兼領江陵知府。劉韐則被派往淮南西路出任轉運使,並協助韓世忠收複江南西路。


    兩浙路實在太過於重要,故而蕭嘉穗坐鎮後,所領諸將皆鎮守本路,並不調動。王倫又緊急傳令,讓兵部員外郎黃之平前往明州,隨李俊的水師前往福建路以及廣南東路。


    眼下王倫看好的前大宋官員,呂頤浩與劉韐在趙佶父子投降後也跟著歸順,張叔夜為了兩個兒子的前程,也選擇了合作,李綱仍舊在整頓軍器兵工,宗澤去了燕山府,隻有一個李若水還硬著脖子。


    但隨著各路相繼歸順,李若水也不似此前的暴脾氣了,王倫本想要放他為庶民,但一想這人有才幹,而且年富力強,眼下朝廷又缺乏實務官員,還是強忍了下來。


    呂頤浩趕到江陵府時,嶽飛已經招攬流亡百姓,城中漸漸恢複了些往日的繁華,隻不過為了就食,也為了安穩地方,嶽飛帶出來的南衙禁軍以及前來的利州兵,便不得不分散在周邊的州縣。


    “江陵多難,太守宜上書陛下,請罷一年賦稅,以安民心。”


    此前王倫專門下了一道旨意,認為“官家”這個稱呼不吉,稱“陛下”即可,於是眾官吏都改了口。


    除此之外,王倫還有一道傳遍天下的詔令,改名王敘彝,也就是“以字行”,官場和民間不用刻意避“倫”字諱,且改名後“二字不避”。


    沒辦法,他的名字實在太常見了,原本王倫並沒有想到這件事,還是有次讀奏折,看到一句“有違人理”,覺得怪怪的,這才想起避諱這件事來。


    大宋朝在真宗年間,河北就有個名叫王倫的小軍官發動起義,很快被鎮壓,與他重名的人真不少,總不能因他一人,卻讓天下所有人都改名吧?


    而且西晉“八王之亂”中有個趙王司馬倫,史家往往簡稱為“趙王倫”,難道他還得要求史書也大規模修改?


    權力再大,也不是這麽用的吧!


    從漢宣帝將自己的名字從劉病己改為劉詢後,華夏就形成了一個政治傳統,皇帝即位後,往往將名字改為生僻字,方便百姓們避諱,但王倫記得唐朝大詩人李賀參加科舉的遭遇,所以王倫又貼心地規定,如果實在躲不開,加個“諱”字就可以,不要麻煩天下的官吏百姓了。


    這一道詔令,引起了群臣的盛讚,都說陛下聖明仁德,王倫卻嗤之以鼻,他純粹是嫌麻煩,這玩意兒是糟粕好不好?


    嶽飛給呂頤浩的建議,呂頤浩便聽從了。實在是王慶造反被平定後,當時的皇帝趙佶按照慣例,本來要減免涉及起事諸州縣一年賦稅的,但很快收複燕雲的雄心,就讓他有意忘記了這件事,該征派荊湖北路的錢糧,一點兒都不能少。


    武將不幹政事,這一點嶽飛還是相當謹慎的。


    呂頤浩這一次前來,給嶽飛宣讀了另外一個任務:由於韓世忠要負責淮南、江南諸路宣撫事務,荊湖南路就交給嶽飛了。


    因為利州路率先歸順,巴蜀之地其餘三路的官員們彼此提防,都害怕對方視自己為新朝反賊,幹脆紛紛上表請歸順。


    反正給趙宋當打工仔,與給王倫的漢朝當打工仔都是一樣的,萬一自己一個文官喊著興複炎宋,卻被武將背後捅一刀,找誰說理去?


    於是嶽飛便領兵向荊湖南路的道州而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奪宋:水滸也稱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人叢中一回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人叢中一回首並收藏奪宋:水滸也稱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