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脊椎骨,都是一節一節的。
可這屍體的脊椎骨,卻是一整根融合到了一塊,簡直就像一整條粗細不勻、彎彎曲曲的白棍子。
三先生見狀不慌,又舉起小刀,順著屍體的胸腔傷口,開始往上劃。
鋒利的刀尖很快劃開了屍體的喉嚨,又順著喉嚨劃開下巴,以及整張臉。
這時我們也又發現了一件事。
百年前,這王家老爺子是撞牆自殺而死,一半腦袋撞開了花,撞得血肉模糊。
這傳聞顯然是真的,畢竟從眼前這副屍體的模樣上,還能看得出來。
可我們拿著手電筒,仔細查看那屍體的頭部,卻發現王老爺子因撞牆被撞凹陷的右側半邊臉上,竟箍著一層嶄新的皮,似乎死後傷口已經完全長好閉合。
那層新皮的顏色,比屍體周身其他皮膚的顏色稍微淺了一些,可以看出明顯的分別。
這就怪了,死人的傷口還能愈合?
而隨著三先生用刀劃開屍體的整個頭,更奇怪的地方出現了。
大家有目共睹,那屍體除了骨頭就是皮,不知為何沒有肉,而且骨架也是完全幹幹淨淨的。
而隨著融合成一整根的脊椎骨延伸向上,又和頭骨完全連接融合之後,從屍體的頭骨頂部兩側,竟又延伸出兩根不分叉的龍角,穿過頭皮刺了出來……
那龍角的形狀,就跟我們在鬼宅裏所見的王老爺子鬼魂頭上的,如出一轍。
三先生仔細盯著屍體查看了一陣子之後,轉而走向第二副棺材。
棺材裏躺著的是百年前老王家的兒媳婦,也就是那位楊家小姐。
從模樣看得出,這楊家小姐生前必定貌美如花,但如今半個身子上長滿鱗片,嚇得人根本不敢多看幾眼。
還是一樣,三先生先扒開屍體的上身衣物,就見楊家小姐裏麵的皮相也保存完好,隻是胸腹部微顯垮塌。
三先生用刀尖一挑,楊家小姐的屍身也開始漏氣,隨後又用刀鋒劃開,裏麵同樣沒有了肉。
隻有一副完全融為一體的骨架,以及趴在她腹部骨架上的一條小蛇。
那小蛇就跟楊老爺子屍體裏的蛇一樣,也盤踞成團早已死亡,並且生出了四條半透明的肉爪子。
可楊家小姐肚子裏的這條蛇,卻不是白色的,而是紅色的。
除了那小蛇的顏色不同之外,兩具屍體其他詭異之處,倒是都一樣。
隨後,三先生又用刀剖開第三具、第四具屍體。
那王家老太太和兒子王家珍的死相也都相同。
和前兩具屍體唯一不同的是,王家老太太肚子裏的蛇,是黑色的;兒子王家珍肚子裏的蛇,是青色的。
檢查完四具屍體,三先生順手把小刀子一扔,暗自索美沉思了起來。
孤燈子見狀忙問道:“三先生,可看出什麽來了?”
三先生抬眼朝孤燈子一瞟,微微一笑。
他答道:“你呢?我剖屍時你在旁邊看得這麽認真,應該也看出了些眉目吧?”
孤燈子眼珠一轉,也隨著笑道:“不錯,經您之手開棺驗屍之後,我確實也有了些新線索……”
說著話,孤燈子揚起了一根手指。
他接著道:“還差一具屍體,三先生,我說得對不對?”
三先生點了點頭,應道:“不錯,這王家一門之死,是場五行祭祀!”
“五行……祭祀?”
聽到這話,在場的人全都一慌。
隻聽三先生又解釋道:“這王家四口人雖百年前死法不一,但無疑都是被人故意害死,隻為以這四人的屍身成陣祭祀。而四人死後,屍中又被人以養蠱之術種入四蛇,並將四屍的表皮以邪法處理後,導致四人身體所有氣孔全部封死,令蛇無法逃出,隻能被困在皮內啃食人肉及五髒六腑。而蛇無意間放出之毒,也逐漸腐蝕了屍體內的骨,令所有骨骼融為一體後,化作兩條怪角從頭頂囟門處滋出……這是巫教的高深邪術,能布出這局之人,絕不簡單……”
聽三先生說完,我忙問道:“三先生,那孤燈子為啥說還缺了一具屍體?”
聽我一問,三先生又道:“因為五行祭祀,一定需要五名死者。你看這四具屍體中小蛇的顏色,王家老爺子體內為白蛇,楊家小姐體內為紅蛇,王家老太太體內為黑蛇,兒子王家珍體內為青蛇,白紅黑青四色,對應金火水木四行,也對應這四人的詭異死法……”
“對應死法?”
在場的人,又都聽得一懵。
於是三先生耐心解釋了起來。
他說道:“王老爺子是發現兒子與人通奸後,撞牆而死,他體內被植入白色‘金’蛇,磚石五行為火,而火克金,這是金死之劫;楊家小姐是遭妖邪磨害,渾身生鱗而死,她體內被植入了紅色‘火’蛇,水妖邪法五行為水,水克火,這是火死之劫;王家老太太是喝毒藥死於墳地,她體內被植入了黑色‘水’蛇,墳土五行為土,土克水,這是水死之劫;兒子王家珍是摔倒在草叉子上紮穿咽喉而死,他體內被植入了青色‘木’蛇,草叉子五行為金,金克木,這是木死之劫……”
三先生說得頭頭是道,周圍眾人聽得震驚不已。
說完這些,三先生抬手伸出五指,又道:“應該還有一具屍體,體內被植入了一條黃色小蛇,此為‘土’蛇,並應劫死於木克土之‘土死之劫’,這五人之死都不是巧合,而是巫教高深的應劫害人之法……簡單來說,人活在世都會遇到劫難,此為天命所定,但百年前有人故意違逆因果,替天製造劫難害人,這邪法真是厲害……”
“那第五具屍體在哪兒?”我忙問道。
“第五具屍體,怕是我們早就見到了……”
三先生話說到這兒,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身旁的孤燈子。
孤燈子也正看他。
一時間,兩人四目相對,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了一個名字來——
‘劉月紅’……
“劉月紅……就是第五具屍體……”三先生沉沉道。
可這屍體的脊椎骨,卻是一整根融合到了一塊,簡直就像一整條粗細不勻、彎彎曲曲的白棍子。
三先生見狀不慌,又舉起小刀,順著屍體的胸腔傷口,開始往上劃。
鋒利的刀尖很快劃開了屍體的喉嚨,又順著喉嚨劃開下巴,以及整張臉。
這時我們也又發現了一件事。
百年前,這王家老爺子是撞牆自殺而死,一半腦袋撞開了花,撞得血肉模糊。
這傳聞顯然是真的,畢竟從眼前這副屍體的模樣上,還能看得出來。
可我們拿著手電筒,仔細查看那屍體的頭部,卻發現王老爺子因撞牆被撞凹陷的右側半邊臉上,竟箍著一層嶄新的皮,似乎死後傷口已經完全長好閉合。
那層新皮的顏色,比屍體周身其他皮膚的顏色稍微淺了一些,可以看出明顯的分別。
這就怪了,死人的傷口還能愈合?
而隨著三先生用刀劃開屍體的整個頭,更奇怪的地方出現了。
大家有目共睹,那屍體除了骨頭就是皮,不知為何沒有肉,而且骨架也是完全幹幹淨淨的。
而隨著融合成一整根的脊椎骨延伸向上,又和頭骨完全連接融合之後,從屍體的頭骨頂部兩側,竟又延伸出兩根不分叉的龍角,穿過頭皮刺了出來……
那龍角的形狀,就跟我們在鬼宅裏所見的王老爺子鬼魂頭上的,如出一轍。
三先生仔細盯著屍體查看了一陣子之後,轉而走向第二副棺材。
棺材裏躺著的是百年前老王家的兒媳婦,也就是那位楊家小姐。
從模樣看得出,這楊家小姐生前必定貌美如花,但如今半個身子上長滿鱗片,嚇得人根本不敢多看幾眼。
還是一樣,三先生先扒開屍體的上身衣物,就見楊家小姐裏麵的皮相也保存完好,隻是胸腹部微顯垮塌。
三先生用刀尖一挑,楊家小姐的屍身也開始漏氣,隨後又用刀鋒劃開,裏麵同樣沒有了肉。
隻有一副完全融為一體的骨架,以及趴在她腹部骨架上的一條小蛇。
那小蛇就跟楊老爺子屍體裏的蛇一樣,也盤踞成團早已死亡,並且生出了四條半透明的肉爪子。
可楊家小姐肚子裏的這條蛇,卻不是白色的,而是紅色的。
除了那小蛇的顏色不同之外,兩具屍體其他詭異之處,倒是都一樣。
隨後,三先生又用刀剖開第三具、第四具屍體。
那王家老太太和兒子王家珍的死相也都相同。
和前兩具屍體唯一不同的是,王家老太太肚子裏的蛇,是黑色的;兒子王家珍肚子裏的蛇,是青色的。
檢查完四具屍體,三先生順手把小刀子一扔,暗自索美沉思了起來。
孤燈子見狀忙問道:“三先生,可看出什麽來了?”
三先生抬眼朝孤燈子一瞟,微微一笑。
他答道:“你呢?我剖屍時你在旁邊看得這麽認真,應該也看出了些眉目吧?”
孤燈子眼珠一轉,也隨著笑道:“不錯,經您之手開棺驗屍之後,我確實也有了些新線索……”
說著話,孤燈子揚起了一根手指。
他接著道:“還差一具屍體,三先生,我說得對不對?”
三先生點了點頭,應道:“不錯,這王家一門之死,是場五行祭祀!”
“五行……祭祀?”
聽到這話,在場的人全都一慌。
隻聽三先生又解釋道:“這王家四口人雖百年前死法不一,但無疑都是被人故意害死,隻為以這四人的屍身成陣祭祀。而四人死後,屍中又被人以養蠱之術種入四蛇,並將四屍的表皮以邪法處理後,導致四人身體所有氣孔全部封死,令蛇無法逃出,隻能被困在皮內啃食人肉及五髒六腑。而蛇無意間放出之毒,也逐漸腐蝕了屍體內的骨,令所有骨骼融為一體後,化作兩條怪角從頭頂囟門處滋出……這是巫教的高深邪術,能布出這局之人,絕不簡單……”
聽三先生說完,我忙問道:“三先生,那孤燈子為啥說還缺了一具屍體?”
聽我一問,三先生又道:“因為五行祭祀,一定需要五名死者。你看這四具屍體中小蛇的顏色,王家老爺子體內為白蛇,楊家小姐體內為紅蛇,王家老太太體內為黑蛇,兒子王家珍體內為青蛇,白紅黑青四色,對應金火水木四行,也對應這四人的詭異死法……”
“對應死法?”
在場的人,又都聽得一懵。
於是三先生耐心解釋了起來。
他說道:“王老爺子是發現兒子與人通奸後,撞牆而死,他體內被植入白色‘金’蛇,磚石五行為火,而火克金,這是金死之劫;楊家小姐是遭妖邪磨害,渾身生鱗而死,她體內被植入了紅色‘火’蛇,水妖邪法五行為水,水克火,這是火死之劫;王家老太太是喝毒藥死於墳地,她體內被植入了黑色‘水’蛇,墳土五行為土,土克水,這是水死之劫;兒子王家珍是摔倒在草叉子上紮穿咽喉而死,他體內被植入了青色‘木’蛇,草叉子五行為金,金克木,這是木死之劫……”
三先生說得頭頭是道,周圍眾人聽得震驚不已。
說完這些,三先生抬手伸出五指,又道:“應該還有一具屍體,體內被植入了一條黃色小蛇,此為‘土’蛇,並應劫死於木克土之‘土死之劫’,這五人之死都不是巧合,而是巫教高深的應劫害人之法……簡單來說,人活在世都會遇到劫難,此為天命所定,但百年前有人故意違逆因果,替天製造劫難害人,這邪法真是厲害……”
“那第五具屍體在哪兒?”我忙問道。
“第五具屍體,怕是我們早就見到了……”
三先生話說到這兒,有意無意地看了一眼身旁的孤燈子。
孤燈子也正看他。
一時間,兩人四目相對,幾乎異口同聲地說出了一個名字來——
‘劉月紅’……
“劉月紅……就是第五具屍體……”三先生沉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