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前世經曆過信息爆炸,看透了一些人的本質。


    殖人,是有傳承的。


    80年代。


    “作家”、“文學家”、“經濟學家”、“記者”等。


    通過為一些人和勢力說話,可以獲得地位。


    很高的地位。


    私分一些產業,為其合理化提供理論學說,內外有人捧。


    90年代。


    開始失勢,不太行。


    隻能成為“專家”,地位降低。


    一個蘿卜一個坑,不可能再如80年代那樣。


    00年代。


    公知、意見羚臭。


    “專家”都沒有了,沒有位置給他們。


    10年代。


    隻能在網絡平台發發牢騷,挑起對立。


    20年。


    圈子自我封閉,吃外麵的屎,拉更臭的屎,再喂給外麵,外麵拉更臭的屎,再吃。


    如此循環。


    網絡平台,隻有數字生命支持。


    大部分都知道它們是什麽嘴臉。


    推一個,翻車一個。


    某羅。


    隻要這位律師站隊的話題,沒有不翻車的。


    崇拜的學術偶像上了蘿莉島。


    好心修橋的,是車匪路霸,坐地收錢。


    種樹聖人、油罐車,統統反轉。


    更能體現他的立場的是病毒雙標。


    起源米國:不能造謠。


    起源老中:可以合理懷疑。


    點讚所有芳芳微博,翻車後,為了清除痕跡,退了微博。


    如果說以上隻是觀點。


    他的行為則證明,是知行合一。


    他幫一個黑的,脫黑了。


    不是觀點有分歧,是敵我問題。


    這些人早期還能有點地位。


    後期完全變成了內外一些勢力的狗,連個自主意識都沒有。


    最扯淡的是,聽了8090年代這些發家老東西經驗的子女、徒子徒孫。


    往往不得好死。


    這些人傳授的經驗,不假,確實是真的。


    他們自己通過為利益集團說話,表演行為藝術,獲得了地位。


    隻是時代變了。


    實際上,已經沒有位置了。


    像餓死在本子的那位。


    放在80年能成為某個傳播領域的權威。


    90年代,也能在傳播、媒體領域做個專家、教授


    但放在00年代之後,最多在一些邊緣媒體當編輯。


    家裏有做主編的老爹,還能安排進去,去米國做記者。


    沒有親緣關係的,隻有自生自滅,孤魂野鬼。


    一旦離開老中,立刻無法生存。


    沈三通太清楚這群人的,一撅屁股,他就知道要拉什麽屎。


    當下這個時間點,還有一些力量,但不大。


    完全是糞坑,沾上會弄髒自己。


    別理就行,讓他們在陰暗的角落裏爛掉。


    電話會議。


    沈三通和寧昊那邊開電話會議,商量下一周的宣傳。


    他在範兵兵老家青島宣傳。


    寧昊在武漢。


    武漢一處酒店。


    寧昊眼神頂著黑眼圈,很是憔悴。


    沒睡好。


    之前沈三通麵對輿論圍攻,他不是正中心,雖然能感覺到其中的凶險和壓力,但沒有切身體會。


    輪到他自己身上,才知道壓力有多恐怖。


    輿論上大量批評他抄襲。


    他手頭就有一篇文章,給出了各種電影元素論據。


    指責他純粹照抄snatch(電影偷拐搶騙)。


    主要角色都是strugglingunderdogs(苦苦掙紮的失敗者)。


    重要道具,價值連城的石頭(鑽石換成翡翠)。


    使用方言(吉普賽語換成四川話)。


    snatch裏麵扔了一罐牛奶,把車砸了,換成一聽可樂。


    連場景切換都學snatch,從重慶切換到香港。


    都是護照上蓋章,飛機切換,出租車燈亮的一組鏡頭。


    手提箱。


    還有提手提箱的人,照抄frankythefourfingers(偷拐搶騙中的角色)


    snatch裏麵一堆underdog(失敗者)中隻有turkish(偷拐騙搶角色)衣冠楚楚風度翩翩,


    在《石頭》裏也一樣,那個保衛科長舉手投足都模仿turkish。


    連腰上的皮帶的風格都是一樣的。


    結局翡翠歸了包世宏,和偷拐搶騙一樣,鑽石歸了turkish。


    以往的大而化之的抄襲攻擊,他還能無視。


    但這種有理有據的指責,讓他非常難受。


    他確實有所借鑒,很在乎這種批評。


    如果說,隻是這類聲音他還能勉強抵抗。


    那麽,來自於專家、學術權威,甚至幹脆是他曾經學校老師的聲音,壓的他傳不過氣來。


    他知道不應該去看這些負麵評論,但又忍不住。


    想從報紙上找自己的報道。


    一些報紙的報道,讓他的心理防線搖搖欲墜。


    今天,華商報登了一篇報道。


    北電學者黃實線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達了對石頭的看法。


    首先認為目前中國的確需要《瘋狂的石頭》這樣的賣座電影。


    “但電影好笑並不就是喜劇,真正的喜劇應該像卓別林演的那樣。”


    “看過以後會有思考,是有苦澀的微笑。”


    “可‘石頭’沒有,電影隻是讓三個小偷不停出醜,屬於惡搞。”


    “但看完以後能有什麽思索呢?沒有!”


    “我敢肯定這樣的商業片隻是過眼雲煙,瘋狂一把後什麽都不會記得。”


    將《瘋狂的石頭》稱為一部鬧劇。


    表示:“寧昊就是童工,過早地被市場剝削了!”


    同時表示,中國電影沒有藝術片一定要死亡的。


    雖然目前該片實時票房已經突破兩億,但黃教授認為沒有什麽值得慶幸的。


    “他應該多拍一些文藝片,確立自己的藝術風格對年輕導演更加重要。”


    “像商業、市場的開拓,可以找張一謀去啊。”


    黃實線是影壇學術權威,北電教授。


    曾經培養出賈章科、王曉帥等六代導演的著名電影教授。


    還有心驚報的報道,寧昊也無法無視。


    心驚報一樣采訪了許多影界、媒體權威教授。


    一眾專家嚴斥新近鬧劇《瘋狂的石頭》。


    專家們對影片中的一些人物、情節設置、畫麵表現等方麵提出了一些意見。


    傳媒大學教授胡可表示:“影片中將千手觀音拿來調侃的細節並不妥當。因為那畢竟是表現殘疾人的優秀節目。”


    “此外,片中的女性形象都處於弱勢,並沒有為影片帶來太大的亮點。”


    部分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出片中的某些情節表現得過於“媚俗”。


    會使人產生生理上的不良反應。


    心驚報也采訪了黃實線。


    黃實線說:“寧昊拍攝這部影片,從最開始沈三通選擇他拍續集,然後找他弄劇本。”


    “再到沈三通在拍攝過程中的要求,很像一種限定框架的命題作文。”


    他感到非常惋惜:“我問寧昊為啥不先拍自己喜歡的劇本,不按照自己想法來?”


    “他說是沈三通喜歡這個,很明顯,他沒有創作自由。”


    “他自己也承認在拍攝時感到非常痛苦,因為常常有人強行扭曲他的創作意圖。”


    黃教授說:“像髪國新浪潮那些偉大的導演,一開始都是先自己探索拍攝試驗電影。”


    “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然後才拍攝商業片。”


    “而現在寧昊導演那麽年輕,就開始拍商業片。”


    “自己的藝術才華還沒真正地釋放出來,就被資本控製拍攝一些類似港台、好萊塢的電影。”


    “那他以後還能給人留下什麽?”


    “資本直接扼殺了一個才華洋溢的導演,寧昊就如同一個‘童工’,過早地進入市場被剝削了!”


    和沈三通那邊的電話接通。


    寧昊解釋道:“沈導,黃實線的說法完全是謊話。”


    “我確實和人說過拍攝壓力很大,但那是因為這是一個重要的項目。”


    “沒有抱怨你,以及你給我的機會。”


    “我們是不是回應一下?”


    寧昊自詡是條漢子,此刻,有些崩潰。


    全方位遭到否定。


    從職業道德、職業追求,個人道德、品性,無差別攻擊。


    抄襲,是否定他的職業道德。


    把他說成“童工”,從藝術片角度,瓦解他拍石頭的合理性,否定他的職業追求。


    汙蔑他對沈三通有意見,是否定他個人道德個人品性,不知感恩。


    給出這些否定的還是北電老師和學術權威,還有許多專家,他尊重的人。


    沈三通阻止:“回答你就上當了。”


    “讓這些老油渣扭曲去吧,我們一個也不回應。”


    “不受他們影響,大步向前,走自己的路,就是最好的回應。”


    石頭的輿論,大多采用現實情況。


    隻是契合背景,進行了一些加工。


    當時觀眾讚譽,也有媒體讚譽。


    但同樣有一些媒體大肆否定,黃實線是黃式憲,賈樟柯和王曉帥的老師。


    黃實線還是在北電石頭研討會上,當寧昊的麵,進行的批評,石頭是部鬧劇。


    在時空,因為主角存在,遭受的攻擊更加瘋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