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場戲就是曹魏陣營的廟算議事。


    電影時間是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討論南征劉表。


    議事重點不是南征劉表,所有人都知道北方平定,南下已是必然。


    大一統在即,曹操登基就在眼前。


    到時候所有人都有從龍之功,封侯拜相不在話下。


    而劉表的信息,荊州不斷有情報傳來。


    劉表處於病重狀態,背上生疽。


    背疽是一種由病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疾病,局部紅腫、軟化、破損、流膿等。


    具有一定的反複性,嚴重時可引發並發症。


    在現在社會,各種抗生素藥一用,不算什麽。


    古代社會就不是小病,有感染風險。


    年輕一點能扛過去,劉表都六十七六十八歲了,死到臨頭。


    而劉表年老,疑忌,隻想自守,更寵溺後妻蔡夫人,妻族蔡瑁等得權。


    有了後媽也就有了後爹。


    長子劉琦遭遇排擠,次子劉棕受寵。


    劉表要死,看樣子要立小兒子。


    這荊州不像是能長久的樣子。


    劉表在的時候,各個門閥勢力還能聽話。


    劉表一死,群龍無首,人人都想著退路。


    自古以來具有中原,就能擁有天下。


    天下到了定鼎的時候,這個時候趕緊投降,還能在利益劃分中擁有話語權,保住家族地位。


    負隅頑抗,有抄家滅族的風險。


    以至於,荊州門閥世家大多暗中和曹操眉來眼去,傳信者不可計數。


    隻等劉表一死,丞相到來,立刻開門相迎。


    所以荊州各種情報雪片一般的飛來鄴城(滅袁紹後,曹操幕府遷到了鄴城,漢獻帝仍住在許昌),什麽都有。


    劉表早上吃了什麽,不到中午就能流傳出去。


    到達曹操手上的時間,隻取決了送信人的速度。


    所以曹操核心團隊的廟算議事,也就是戰略決策討論。


    不是打荊州,也不是殺劉表。


    而是如何進行大一統。


    隨著討論不斷進行,各種意見逐漸匯總,出現了兩種不同觀點。


    荀彧的主張是:“今華夏已平,南土知困矣。可顯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


    簡單來說,天下到了定鼎的時候,南方不堪一擊。


    曹丞相您所到之處,各地無不納頭便拜。


    咱們拿下荊州大一統就妥了,南方馬上投降。


    馬上開幹,馬上贏。


    贏贏贏贏贏。


    荀彧並非一般人,出身潁川荀氏,荀子之後。


    其祖父荀淑知名當世,號為神君。荀淑有八子,號稱八龍。


    荀彧早年被稱為“王佐之才”。


    永漢元年(189年),被舉孝廉,任守宮令。


    董卓執政後棄官歸鄉,率領宗族避難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


    後料袁紹不能成大事而投奔曹操,任司馬。


    跟了曹操十多年,而且地位很高。


    興平元年(194年),呂布趁曹操東征,襲占兗州,荀彧領導保衛兗州三城。


    後建議曹操“深根固本以製天下”,使其收複兗州,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基地。


    建安元年(196年),勸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縣,得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曹操征戰期間,主持後方事務,助他戰勝張繡、呂布、袁術、劉備等,使之成為北方唯一能與袁紹抗衡的勢力。


    官渡之戰中,他勸阻曹操退軍的企圖,使曹軍反敗為勝。


    戰後又建議曹操暫緩南征,乘勝追擊袁氏,迅速平定冀州。


    不僅如此,荀彧侄兒荀攸也是曹操重要謀士。


    去年病死易州的郭嘉,是荀彧推薦給曹操,對郭嘉有舉薦之恩。


    早年袁紹憑借其強大的實力,經常威脅曹操。


    郭嘉堅決主張通過決戰消滅袁紹的割據勢力,他分析了袁曹之間的優劣,得出了袁有十敗、曹有十勝的結論。


    這些戰略層次的正確分析,對曹操統一北方幫助極大。


    荀彧資曆深,功勞大,勢力也大,建言的分量很重。


    不過有人有不同意見。


    這個人就是賈詡。


    賈詡的建議是:“已破袁紹,如今,漢水以南即將收入囊中,威名遠著,天下必定統一。”


    “若是憑借楚國舊都江陵城內的豐饒物資,用以褒獎士吏、安撫百姓,使人們安土樂業,則不需要勞師動眾,就可以讓江東稽服了。”


    賈詡主張拿下荊州後,不急著發動大一統戰爭,先穩一手。


    首先。


    利用荊州,經營好荊州,不僅是有一個好名聲,還可以好好訓練水兵。


    畢竟現有的士兵大多北方人,開鑿出來池子裏練兵,和真正的大江中訓練是不同的。


    其次。


    北方統一,拿下荊州,大一統屬於必然。


    隻要居高臨下,引而不發,到時候孫權的勢力就如同今天的荊州一樣,門閥世家各懷心思,害怕事後清算,人人自危,散成一片。


    孫權又不是孫策,沒有那麽大的威望。


    孫策留下的老臣也不好馴服。


    稍微等一等,孫權內部必定出現不同聲音,矛盾激烈。


    到時候不說不戰而屈人之兵,戰了也是以最小代價勝利。


    最後。


    賈詡認為,北方還需要經營。


    現在北方隻是暫時安穩,其實還有許多隱患。


    早年對匈奴進行了內遷。


    內遷固然快速補充了人口,獲得了士兵,但隻是鼎盛時的暫時降服。


    如果不能將之處置,會有極大禍患。


    如二十年前被安置在並州北部的南匈奴反叛,用軍事手段和非軍事手段不斷往南推進,把並州占了七七八八。


    如今南匈奴投降,但是也隻能承認了並州被占去大半的既定事實,分其為五部,各立首領。


    並州轄區,上郡和河西郡還有羌人。


    河套地區還有大量的鮮卑雜胡。


    固然不成氣候,但並涼兩州民族成分很複雜,矛盾也尖銳。


    隨著天下定鼎在即,之前為了戰爭遷徙異族的舉措,就要開始處理。


    賈詡的主張是穩一手。


    把現有的經營好,到時候想如何拿捏孫權,便可如何拿捏。


    而且他認為要從爭天下模式,進入到治理天下的模式。


    賈詡分析有理有據,但他在曹操陣營中的職務、地位,比不過荀彧。


    荀彧是差一點要被表為三公的大佬。


    而他是官渡之戰,勸張繡歸降曹操,資曆、勢力遠遠不如。


    不過此刻身份更多是曹操的謀士,采取什麽計策,要曹操這個謀主定奪。


    沈三通坐在監視前看著一眾演員表演,都是老戲骨。


    對話、表演呈現出來是一種享受。


    賈詡的扮演者李建義老師,就是曹正淳、季檢察長。


    荀彧年齡比賈詡年輕十六歲,由人藝另一位台柱子,何冰飾演。


    開場是兩分多鍾的台詞,不是文言文,而是對仗工整,不影響觀眾理解的白話。


    不隻是如此,對話裏還潛藏著大量的信息,把事情交代清楚。


    這其實是有些不合理的,對話哪有交代前後事的。


    但沈三通要求這部戲,一點不了解三國的觀眾也能看懂。


    劇本寫作的時候,就是假定都不知道三國。


    所以把前因後果掰開了揉碎了。


    他要求故事要簡單,一點門檻不要有。


    作為曆史大片,赤壁本身就夠厚重,重點是後期特效做好。


    沈三通對曆史的理解,是動態的。


    不是一步一個台階的線性發展,不是升級打遊戲,也不是史記。


    史記是簡化了的,而且曆史記錄者,是文官。


    記錄曆史的史官家族,也是士族的一份子,帶有偏向性。


    會掩蓋一些士人的醜態,和世家的嘴臉。


    他的理解,曹操誅滅袁紹,北方統一,曹操勢力從線性發展到了指數增長的時候。


    就是量變引發了質變,大勢已成。


    這時候各個勢力,一定各有心思。


    拿下荊州不是問題,荊州門閥世家不是npc,不是遊戲角色。


    要是劉表不偏寵劉琮,而是立長子劉琦,有著大義名分,荊州世家還能安穩一些。


    但眼看著劉表要死,蔡夫人和妻族合作,開始隔絕內外。


    明顯是要立名不正言不順的劉琮,沒有大義名望,根本無法抵擋曹操。


    這種局麵之下,要是說荊州世家毫無反應,不僅不是現實,也是對家族的不負責。


    大部分門閥世家一定早早和曹操聯係。


    所以荊州對於曹操陣營來說唾手可得,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如何進行大統一,甚至是統一後的治理。


    後世之人看赤壁之戰,會覺得赤壁之戰就是全部。


    但放在當世來說,對於曹操來說,赤壁之戰十拿九穩,北方已經定了,南方彈指可取。


    多個機位拍攝,這段劇情采用長鏡頭。


    非常大膽的一鏡到底。


    雙方討論完之後,產生了兩個觀點。


    這個時候需要謀主曹操來決定,如何統一。


    坐在上位的曹操,滿目霸氣和威嚴。


    此時的他,不隻是丞相,實際上已經是半個皇帝,半個天子。


    曹操一字一句道:“攘外必先安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