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心如止水,沒和劉一菲母女做什麽。


    隻是一筆單純的生意投資,執行的時候,還會通過港島賬戶穿透。


    到時候散出去通稿,天仙綁上了港島富哥,他自己躲在後麵。


    劉一菲身份標簽過於濃鬱,會影響他的純粹性。


    他也有身份標簽,國產電影之光。


    劉一菲的光譜,完全和他對立。


    就好比和境外造謠媒體人,談笑風生,然後吹自己立場多堅定,隻是自欺欺人的笑話。


    沈三通很冷靜,不少勢力想要弄他。


    纏繞在一塊,隨著事態變化,是不由自己掌握的。


    過一些年,最多十年,沈三通無所謂,內外環境都會有變化。


    但現在這個時間點,還是有一些影響的。


    該節製就要節製。


    沈三通有條不紊的繼續拍戲。


    和袁何平商量道:“就像《第一滴血》蘭博,不用太多花招,趙雲就是強,不用解釋的強。”


    “箭矢飛來,就是殺不死他,還要被他反殺。”


    袁何平有所遲疑:“觀眾會不會接受不了?這樣太無敵,不合理。”


    沈三通堅持自己要求:“趙雲這個人物本身有曆史加持,觀眾也會給我的電影多些耐心。”


    確實是個問題,無雙不是誰想開就能開的。


    像程龍《英倫對決》中,他不需要解釋。


    就是這張臉,哪怕很老了,很多年積累的熒幕力量依然在。


    他打的很厲害,觀眾覺得理所當然。


    靠吳晶的熒幕形象做不到無條件無敵,不過沈三通經過三部戲,已經有了很深的觀眾基礎。


    稍微無敵了些,觀眾也會接受。


    再加上趙雲作為曆史人物,有現實支撐,本身自帶高光,問題不大。


    演義中的趙雲七進七出,看似很誇張,但是曆史比演義更誇張。


    曆史上,趙雲是一路殺穿長阪坡,曹操壓根就隻吃到趙雲的尾氣。


    順利的一批,就是找到甘夫人和劉禪,然後帶著四個漢卒,一人一馬帶著馬車,直接高達開路。


    曆史上沒有演義所寫的殺死那麽多將士。


    赤壁之戰裏,無論是曹操,孫權還是劉備,熟知的武將和謀士基本沒有陣亡的。


    隻有荊州降將死了幾個,蔡瑁,蔡中,蔡和,張允。


    沈三通采用正史的故事,沒有曹操因愛才不肯放箭等情節。


    根本不合理,電視劇還行,電影就不適合。


    曹操要是有機會,肯定會幹死趙雲,俘虜劉禪。


    劉禪是長子,劉備的兒子又少,無論是活捉還是殺死,對於劉備勢力都是重創。


    正史中趙雲本來就很強,人格魅力一點也不輸給演義裏。


    所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趙雲一直在貫徹他的俠義精神。


    這是趙雲和其他武將最大的不同。


    所以趙雲在戰鬥中會有信念加成,所以他會是“一身是膽”,會號“虎威將軍”。


    赤壁之戰,三方勢力,無論是曹魏還是孫吳,都有私欲的一麵。


    唯獨蜀漢團隊,沈三通刻畫上,更多強調團結齊心。


    不搞陰謀論,就是懲惡揚善。


    劉備,諸葛亮,趙雲,都是品德高尚的人。


    趙雲不僅救了阿鬥,還把甘夫人一塊救了出來。


    他有武力爆棚的一麵,但更多是一個盡職盡責,品德高尚,在人吃人的亂世中,為了心中的理想而拚搏的保安隊長。


    趙雲殺穿長阪坡這段劇情,沈三通拍的磕磕絆絆。


    如此大量的動作戲他還是第一次,好在袁何平經驗豐富。


    沈三通要的也不是浪漫化,設計上比較簡單。


    於榮光也來幫忙,這部戲於榮光屬於友情客串,他有很深的武術功底。


    吳晶在港島劇組摸爬滾打過的,互相熟悉。


    再加上沈三通的對於劇組掌控力非常之強,拍的還算順利。


    前情提要:劉琮隱瞞,劉備很晚才得到曹操殺來的消息,趕緊帶人逃走。


    因為曹操屠城的大名,十萬餘眾的百姓急急忙忙跟著跑。


    劉備確實是君子,不僅是渡河的時候說出“以人為本”,也是如此做的。


    帶著龐大的百姓逃亡,因此錯過了奪下江陵的時間節點。


    曹軍騎兵殺來,劉備迫不得已之下棄百姓而走。


    這個時候,道路、原野上到處都是延綿不斷的百姓。扶老攜幼,鬼哭狼嚎。


    趙雲的任務就是負責劉備一家老小甘夫人、糜夫人、阿鬥撤退的護衛工作。


    曹軍戰略目的非常明顯,第一目標拿下江陵,第二阻止劉備前去江陵,第三才是拿下劉備。


    曹操的部隊不會管小兵小卒,也不會管普通老百姓。


    他們搶時間,急行軍搶占戰略要地江陵。


    占領了戰略要地之後,所有的敵人都是甕中之鱉,手到擒來。


    趙雲殺穿長阪坡就在這個背景下出現。


    漫山遍野的老百姓都在潰逃的情況下,冷不丁突然竄出來一個武藝了得的趙子龍,渾身是血,灰頭土臉看著跟一個老百姓一樣。


    身邊跟著也是灰頭土臉的士卒,殺了一個回馬槍。


    一路逆行,沒有選擇逃跑,而是去尋找少主。


    曹軍根本沒有心理準備,也沒辦法顧忌。


    一個個措手不及之下就被刺於馬下,而且趙雲打完就跑,不去糾纏。


    這種敵中有我,我中有敵的交叉戰鬥,靠的就是“匹夫之勇”。


    趙雲恰好就是有一口氣,就是要找到失散的劉禪,將之救出。


    而且曹軍不是呈圓形把趙雲圍在圓心,是散落開來,因為行軍目的,不是殲滅戰,而是急行軍搶占戰略要點。


    這個時候趙雲一路且戰且走,不僅是找到了少主,還找到了甘夫人。


    一路是花火帶閃電,背著劉禪一路殺穿重圍,在當陽橋和張飛匯合了。


    趙雲能夠救主的關鍵,武力隻是一方麵,主要還是忠心耿耿。


    混亂的狀態下,沒有選擇跑路,而是逆行殺出,這才是關鍵。


    當得起“一身是膽、忠義雙全”這八個字。


    吳晶呈現的很好。


    文戲結束,他就在排練動作。


    在軍隊鍛煉了快一年時間,動作幹淨利落。


    已經有了後世冷鋒的五六分樣子,缺少的是熒幕角色加持。


    拍到最後一場奪馬戲。


    袁何平這段時間和沈三通有大量交流。


    對沈三通更加刮目相看,劇組控製力太強了。


    那麽多群演,管理的井井有條。


    給他的感覺不是內地劇組,也不是港島劇組,更像是好萊塢劇組。


    袁何平看出一些沈三通的意圖,望著表演的吳晶道:“你是想打造新一代功夫巨星?”


    沈三通道:“功夫巨星很難,那個時代過去了,我想試試動作巨星。”


    袁何平品味沈三通的話,心緒複雜。


    他是看著程龍起來的,程龍成名的醉拳就是他設計的。


    還有李蓮傑黃飛鴻的竹梯大戰,也是他設計的。


    沈三通對武術指導的要求,確實不是功夫,而是動作。


    不在於演員武術本身,而是環節。


    和那種飄逸、動作複雜、華美的武術動作截然不同,複雜在關卡,而不是動作。


    趙雲救主的劇情,一路過關斬將,有很多小關卡。


    奪刀、躲箭、飛刀、奪馬、斬旗等,通過關卡設計,再加上對手演員表現,可以說每個環節都有戲。


    沈三通這版的趙雲主要特點不是帥,而是勇。


    內在是忠義,外在是勇武、膽魄。


    最後一場,奪馬戰拍完,沈三通宣布道:“今天提前收工,大家辛苦了,長阪坡戲份結束了。”


    吳晶也殺青了,有一個殺青小宴。


    他非常激動,趙雲戲份非常多,經過士兵突擊和赤壁,隱隱有找到自己未來路的感覺。


    對沈三通很感激,幹了兩瓶白酒。


    沈三通差點怕他喝死。


    4月27日。


    沈三通的《赤壁》進入到最後階段。


    趙雲救主劇情拍完,隻剩下一些的戰爭大場麵。


    吳語森版《赤壁》弄什麽八卦陣、回光陣,沈三通沒搞花裏胡哨的東西。


    按照真實戰爭情況來,士卒按照地形行進,行伍小股配合。


    展現出連綿不絕,行進有序,突出軍陣威嚴。


    沈三通的赤壁已經接近結束的時候,吳語森的剛剛開始。


    開始就遇到了問題,周閏發辭演了。


    不演三國英雄,去演海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