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是不想做院線的。


    重資產,沒有簡單途徑,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金錢。


    他也不想做全產業鏈,甚至一直避免去做全產業鏈。


    一方麵,實在沒有精力。


    另一方麵,沈三通內心有危機感。


    怕自我封閉。


    封閉成為誰也進不去的圈子。


    或者有進無出的圈子,那就臭了。


    首先,前世娛樂圈就臭不可聞。


    其次,他明白,國內各個領域的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嚇人。


    一個圈子成了閉環,換個角度,相當於自己挖了坑,把邊邊角角都給切斷了。


    可以輕易被一窩端走,或者騰籠換鳥。


    現在,實在沒有辦法。


    寧昊這件事,有院線暗中支持。


    還讓火車頭的發行部門,找到了路演期間,私下談話的證據。


    想想也算正常。


    沈三通的戲,中小成本都是獨資,而且不斷提高分成。


    《生快2》這部戲,和院線五五分賬,他覺得自己應得的。


    甚至還搭上了《赤壁12》,也隻要了五五分成。


    但是對於院線來說,隻會覺得他貪婪。


    寧昊的表現,也足以說明他有底氣。


    小馬奔騰,最多讓寧昊不缺投資。


    寧昊是業內老人,很清楚電影光是有錢玩不轉,


    在慶功宴上有恃無恐,必然是更加真實的支持。


    也就是院線了。


    沈三通道:“在院線業務,我們隻是新人,不能著急,要有一個完整規劃。”


    一聽沈三通終於要做院線。


    參會的眾人大大鬆了一口氣,勁頭起來了。


    火車頭電影公司發行理念、營銷裏麵,在業內很先進。


    統一發行、統一排片、統一放映,還是沈三通自己提倡的。


    僅是內生動力,也一直促使電影公司觸角向產業鏈上下遊延伸。


    數字技術部門負責人道:“我們早就該做院線,沈導一直提倡的電影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要進行市場技術實驗,七成技術實驗在影院放映端。”


    “之前隻能和中影合作,它們也算配合我們,但總歸不如我們自己來。”


    “現在拍攝設備,進行了更新換代,redone數字攝影機,不輸於膠片攝像機。”


    “自有院線配合技術實驗,能盡快進行迭代,尤其是3d有關的技術,好萊塢也沒快多少。”


    沈三通聽取意見。


    技術部門尤其想要涉足院線業務。


    不掌握院線,就沒有安全感。


    有了自有院線,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技術實驗。


    數字化不隻是在拍攝,在電腦後期,更多是在放映端。


    不比好萊塢差不是假話。


    隨著沈三通持續用電影養電影數字部門,人才開始回流。


    一些在好萊塢工作的國人、華人,也有學成之後的留學生,陸續回來。


    隻要做好項目規劃,持續的給項目,把人才梯隊建好,是不差的。


    技術人員是很單純的。


    想著把自己的想法,在大熒幕上實現。


    沈三通越深入數字技術,越發現之前小看了國內人才優勢。


    03年國內就有了特效公司,外國人開的。


    利用國人高素質、低價格本碩博人才,進口設備。


    通過好萊塢關係承包好萊塢工作室的外包單。


    主要是重複玩輪子的工作,和一些工作量大而細的活。


    後世,特效工作室對於員工的壓榨,可能就是從這裏來的。


    來活就是通宵達旦,沒活就是基礎工資。


    沒有管理規劃,導致工作環境很不好。


    所以不怪同類型專業的,畢業一窩蜂去遊戲公司,也不去特效公司。


    實在是待遇、從業環境差距大。


    而cg特效05年後的新技術新專利,大部分是華人或者說國人做的。


    無論是從軟還是硬,說得難聽點,好萊塢特效帝國的基礎是建立在剝削,國內低價、高素質人才身上的。


    後世全世界特效很大一部分由國內特效公司承包,隻是結果,趨勢現在已經有了。


    技術不缺。


    缺少的是整合。


    為什麽直到《流浪地球》的時候,國內特效才一舉成名,打出了品牌效果?


    《獨行月球》受益於《流浪地球》,國內電影特效明顯高了一個檔次。


    原因就在起決定作用的導演身上。


    有些導演,腦子還是老一套。


    國外特效就是好的。


    哪怕國外工作大量外包給了國內,早已證明國內有技術。


    隻需要他進行整合。


    隻要想,有這個想法,國內工作室,是非常願意配合的。


    甚至願意降薪。


    老中不缺有情懷的人!


    《流浪地球》的特效公司,不少賠錢做的。


    然而,直到郭凡,國內的導演,愣是沒人願意怎麽做。


    哪怕這樣做可以省下很多製作費用,也能提高業內地位,就是沒人做。


    下意識避開能提高國內發展水平的決定。


    立場之堅定。


    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數字技術部門表態之後。


    其他幾個部門,也相繼表態。


    發行部門,也有衝動。


    自己沒有院線,談發行的時候,老是感覺少了一個籌碼。


    再加上沈三通主控的電影,獨一份的票房收益。


    這對於發展院線來說,將會是一柄利劍。


    沈三通聽取了意見。


    發現大家一個個摩拳擦掌。


    也就是他威望足夠高,火車頭電影公司,三通娛樂是他一手締造的,到今天才發展院線已經是極限。


    壓不住了。


    沈三通也不能壓。


    他感覺到了危機。


    對抗西方敘事是有代價的,李兵兵要去好萊塢,寧昊出走也許就是代價之一。


    以後可能還有。


    沈三通還不是產業之爭,處於意識形態之爭,真金白銀少。


    相比之下,他有些理解韓三瓶的不容易,以及為何有那麽大的權力。


    沒有從電影製作到影院放映的全產業鏈掌握,在這種弱小的時候,很容易被擊破。


    好萊塢集團,虎視眈眈吃下國內電影市場。


    本子不懷好意,也是垂涎欲滴。


    港島不靠譜,胡亂坑,卻也不得不依靠。


    因為無人可用,大陸一幫導演更不靠譜。


    需要等新一代成長起來。


    隻有親自感受到了山呼海嘯般的壓力,才能明白在這種壓力下,讓國產電影保持自主是多麽艱難。


    沈三通相信韓三瓶麵對更大壓力,wto告他,編造各種小道消息。


    同時,也有很多誘惑。


    隻要退一步,就有很多人送他好處。


    沈三通也麵對很多誘惑,退一步,放棄自主,順從西方敘事。


    罵他的人,立刻會吹捧他。


    然而,他不想跪,隻想做自己的電影。


    在一些人眼裏,不跪就有罪。


    沈三通不得不邁向全產業鏈。


    至少要在12、13年的時候,踩國際電影節一腳,他要自己有自保之力。


    廣泛聽取意見後,沈三通製定目標:“我們第一年,收購一家小院線,不要貪多,也不求快,有個體係就行。”


    有之前做新業務積累的經驗。


    開拓院線業務有特殊性,也有普遍性。


    沈三通希望入局後,搭個架子就行。


    等到明年金融危機房價降低,擴張一波。


    沈三通強調:“院線方麵,我們不做第一,也做不了第一,像中影,本身就是影業巨無霸。萬大,人家是做房地產的,影院、院線隻是附帶。”


    “院線業務,我們保證自己有,做個第四、第五就行。”


    做全產業鏈,沈三通有可以參考的對象。


    比亞迪在汽車領域就是這個發展方向。


    這樣有好處,一般電影回本要成本和票房一比三。


    全產業一比二,甚至一比一都可以。


    票房不賺,可以通過版權和授權賺。


    就好像,生產打火機,打火機不賺錢,廣告賺錢。


    沈三通最後道:“我也是被逼上梁山了,那就隻能幹了。”


    前世電影行業,已經開始和電視劇差不多了,趕正常人。


    靠一人一票的院線電影,開始趕人。


    誰信啊?


    但就是事實。


    從業者,連幻想自己站著,都幻想不出來,和零零後精神世界差距太大。


    零零後不怎麽進入電影院。


    主力觀影群體還是八零後九零後。


    大搞營銷,蹭社會敏感議題。


    頭幾部吃到的電影得了好處,但挖了電影行業的根。


    前世電影行業到底什麽成色,從《流浪地球1》成本三億多一點,《滿江紅》劇本殺電影,成本五億,就能窺見一二。


    希望他們是在洗米。


    要不是洗米,更可怕。


    沈三通要給電影業上上強度,全產業鏈條,他有回本優勢,肯定要大量生產。


    卷,卷不過的就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