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機儀式。
沈三通感謝了當地部門的幫助。
《人在囧途》場景非常多,大量轉場。
好在大部分場景在武漢拍攝,有關方麵配合,拍起來還算順手。
殺青宴上。
王保強過來敬酒:“多謝導兒給我機會。”
沈三通喝了口,隨口道:“保強你的戲越來越好了,等再過幾年,你想做導演可以來找我。”
王保強嚇了一跳:“導兒,我哪能做導演,做演員有今天,我已經很滿足了。”
導演是什麽?
一個劇組的掌握者。
在這行混的越久,王保強心裏越是門清。
他能有今天,完全是走運。
《士兵突擊》爆火,讓他逐步往一線攀登。
《天下無賊》給他機會的馮曉剛,恐怕也沒想到他能走到今天。
王保強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
娛樂圈各種關係和人脈錯綜複雜,明槍暗箭。
越是成名,他越是小心翼翼,不敢大意。
因為他不是科班出身,沒有老師和同學的庇護,也沒有家庭背景。
隻要犯了錯,很多人會讓他翻不了身。
做導演離他太遙遠了。
當然,王保強也知道沈三通是好意。
這個圈子裏,他遇到的大人物,不拿顏色看他的,沈三通是少數幾個。
沈三通笑了笑:“你總有想做導演的時候。”
《大鬧天竺》確實坑,但是《八角籠中》很好。
王保強隻是角色裝瘋賣傻,其實內心很穩固很強大。
《八角籠中》的角色,才接近戲外的他。
當然,欣賞歸欣賞。
《囧途》這部戲,和王保強簽了多部係列片約。
不是沈三通要做什麽,而是隨著公司正規化,規矩越來越多。
《生快1》的時候,需要一名有國民度的女星,找了李兵兵。
《士兵突擊》拉那個時候的華夷一把,再加上從戲考慮,找了王保強。
以後這種事很難出現。
沈三通主控或者看好的項目,不可能再用外麵的人。
就算用了,也要其他公司用資源置換。
《人在囧途》用王保強當男主,是沈三通有華夷股份,就算如此,也是簽了好幾部係列合同。
公司真的怕沈三通把王保強捧成了喜劇巨星,然後轉手就要份額或者獅子大開口。
就算王保強不想,《囧途》大賣之後,又是係列電影,華夷一定會這樣做。
李兵兵去混好萊塢,是量變,起到質變作用的是寧昊出走。
大大改變了三通娛樂對於演員和導演的態度。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前人砍樹,後人暴曬。
殺青宴結束。
回到酒店,沈三通和徐光頭單獨談起了《囧途》係列:“《囧途》這部戲我打算做成一個係列,國內一部,國外一部。”
“本來我隻打算執導一部,公司要求我多做幾部,下一部是泰國係列。”
“再下一部轉回國內,然後第四部交給你,應該在11年年初拍攝。”
“第四部,可以從米國、本子,或者韓國中選,具體你自己考慮。”
“一切順利的話,三部之後,這個係列肯定單部票房過十億。”
“你要拿出本事證明自己能做第四部導演。”
徐光頭立刻保證:“我一定好好準備。”
和沈三通談完之後,徐征和陶紅打電話:“沈三通打算把《囧途》係列交給我。”
陶紅幹嘔了一聲,驚喜道:“那太好了,這部戲票房預測至少五億起步,能執導續集,再好不過。”
徐光頭一聽就知道她是孕期反應:“你吐的還厲害嗎?”
陶紅道:“好多了,已經習慣了。你說說電影的事,續集要明年開拍吧?電影上映後,看票房成績。”
徐光頭解釋:“不是第二部,是第四部,要到11年。”
“都怪寧昊,這個狗東西開了一個壞頭。”
陶紅覺得還不錯:“你到時候不到四十歲,做導演來說很年輕了。”
“而且《囧途》做到第四部,證明票房很成功,項目成熟,作為導演開局風險最小。”
“不過我記得沈導之前暗示過,第二部交給你啊,怎麽延後了?”
“我最近老是忘事,是不是我記錯了?”
徐光頭苦笑:“你沒記錯,我感覺沈三通原有的安排,就是第二部讓我來做。”
“《囧途》籌備的時候也說過,就是沒確定。”
陶紅明白了:“寧昊出走是吧?”
徐光頭道:“這小子是爽了,億元大導演,可是直接導致我的路窄了。”
“我打聽過,沈三通公司有一種聲音,認為就是對寧昊太好。”
“當時寧昊沒有成功經驗,沈三通親自點名,力排眾議,個人喜好主導了項目決策。”
“寧昊沒有打磨、積累,一步登天所以根本不珍惜,也不感恩。”
“後續沈三通看好的項目,無論是執導還是出演,沒有之前的寬鬆氛圍了。”
“一些扶持導演的小成本項目還好說,他的續集係列,沒法像把《瘋狂》係列交給寧昊那樣簡單。”
“說白了,就是我給火車頭電影公司打兩年工,《囧途》接下來兩部,也要多花心思。”
“到時候估計還要簽各種合約,寧昊出走之後我就補簽了一些合同。”
“限製我不能繞過版權,拍出演過的火車頭公司電影的續集。”
“防我防賊一樣,寧昊是真的該死啊。”
陶紅道:“你要是不願意等,就自己拍,現在很多資金進來。”
徐征感覺陶紅懷孕之後,確實容易忘事。
他不是沒和製片方,投資方接觸過。
談過,但沒幾個人搭理他。
要說演電視劇,很熱情,演電影也可以。
一說做導演,一個個不吱聲。
願意給他這種演員轉導演的人機會,也就是沈三通了。
條件很好。
第二部還是第四部,對他來說,都是完美開局。
徐征和科班導演不一樣,他不考慮什麽作品表達。
也不排斥拍續集。
他更看重導演的社會地位,和實際利益。
第一部戲成功才會有第二部的機會。
掛斷電話,徐征看了看手機短信。
寧昊發來的信息,邀請他出演新戲。
類似的短信收到過很多,徐征當做沒看到。
沈三通從沒有對外宣稱過封殺寧昊,公開的私下裏都沒有,但沒說是沒說,情商還是要有的。
沈三通感謝了當地部門的幫助。
《人在囧途》場景非常多,大量轉場。
好在大部分場景在武漢拍攝,有關方麵配合,拍起來還算順手。
殺青宴上。
王保強過來敬酒:“多謝導兒給我機會。”
沈三通喝了口,隨口道:“保強你的戲越來越好了,等再過幾年,你想做導演可以來找我。”
王保強嚇了一跳:“導兒,我哪能做導演,做演員有今天,我已經很滿足了。”
導演是什麽?
一個劇組的掌握者。
在這行混的越久,王保強心裏越是門清。
他能有今天,完全是走運。
《士兵突擊》爆火,讓他逐步往一線攀登。
《天下無賊》給他機會的馮曉剛,恐怕也沒想到他能走到今天。
王保強深知這一切來之不易。
娛樂圈各種關係和人脈錯綜複雜,明槍暗箭。
越是成名,他越是小心翼翼,不敢大意。
因為他不是科班出身,沒有老師和同學的庇護,也沒有家庭背景。
隻要犯了錯,很多人會讓他翻不了身。
做導演離他太遙遠了。
當然,王保強也知道沈三通是好意。
這個圈子裏,他遇到的大人物,不拿顏色看他的,沈三通是少數幾個。
沈三通笑了笑:“你總有想做導演的時候。”
《大鬧天竺》確實坑,但是《八角籠中》很好。
王保強隻是角色裝瘋賣傻,其實內心很穩固很強大。
《八角籠中》的角色,才接近戲外的他。
當然,欣賞歸欣賞。
《囧途》這部戲,和王保強簽了多部係列片約。
不是沈三通要做什麽,而是隨著公司正規化,規矩越來越多。
《生快1》的時候,需要一名有國民度的女星,找了李兵兵。
《士兵突擊》拉那個時候的華夷一把,再加上從戲考慮,找了王保強。
以後這種事很難出現。
沈三通主控或者看好的項目,不可能再用外麵的人。
就算用了,也要其他公司用資源置換。
《人在囧途》用王保強當男主,是沈三通有華夷股份,就算如此,也是簽了好幾部係列合同。
公司真的怕沈三通把王保強捧成了喜劇巨星,然後轉手就要份額或者獅子大開口。
就算王保強不想,《囧途》大賣之後,又是係列電影,華夷一定會這樣做。
李兵兵去混好萊塢,是量變,起到質變作用的是寧昊出走。
大大改變了三通娛樂對於演員和導演的態度。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前人砍樹,後人暴曬。
殺青宴結束。
回到酒店,沈三通和徐光頭單獨談起了《囧途》係列:“《囧途》這部戲我打算做成一個係列,國內一部,國外一部。”
“本來我隻打算執導一部,公司要求我多做幾部,下一部是泰國係列。”
“再下一部轉回國內,然後第四部交給你,應該在11年年初拍攝。”
“第四部,可以從米國、本子,或者韓國中選,具體你自己考慮。”
“一切順利的話,三部之後,這個係列肯定單部票房過十億。”
“你要拿出本事證明自己能做第四部導演。”
徐光頭立刻保證:“我一定好好準備。”
和沈三通談完之後,徐征和陶紅打電話:“沈三通打算把《囧途》係列交給我。”
陶紅幹嘔了一聲,驚喜道:“那太好了,這部戲票房預測至少五億起步,能執導續集,再好不過。”
徐光頭一聽就知道她是孕期反應:“你吐的還厲害嗎?”
陶紅道:“好多了,已經習慣了。你說說電影的事,續集要明年開拍吧?電影上映後,看票房成績。”
徐光頭解釋:“不是第二部,是第四部,要到11年。”
“都怪寧昊,這個狗東西開了一個壞頭。”
陶紅覺得還不錯:“你到時候不到四十歲,做導演來說很年輕了。”
“而且《囧途》做到第四部,證明票房很成功,項目成熟,作為導演開局風險最小。”
“不過我記得沈導之前暗示過,第二部交給你啊,怎麽延後了?”
“我最近老是忘事,是不是我記錯了?”
徐光頭苦笑:“你沒記錯,我感覺沈三通原有的安排,就是第二部讓我來做。”
“《囧途》籌備的時候也說過,就是沒確定。”
陶紅明白了:“寧昊出走是吧?”
徐光頭道:“這小子是爽了,億元大導演,可是直接導致我的路窄了。”
“我打聽過,沈三通公司有一種聲音,認為就是對寧昊太好。”
“當時寧昊沒有成功經驗,沈三通親自點名,力排眾議,個人喜好主導了項目決策。”
“寧昊沒有打磨、積累,一步登天所以根本不珍惜,也不感恩。”
“後續沈三通看好的項目,無論是執導還是出演,沒有之前的寬鬆氛圍了。”
“一些扶持導演的小成本項目還好說,他的續集係列,沒法像把《瘋狂》係列交給寧昊那樣簡單。”
“說白了,就是我給火車頭電影公司打兩年工,《囧途》接下來兩部,也要多花心思。”
“到時候估計還要簽各種合約,寧昊出走之後我就補簽了一些合同。”
“限製我不能繞過版權,拍出演過的火車頭公司電影的續集。”
“防我防賊一樣,寧昊是真的該死啊。”
陶紅道:“你要是不願意等,就自己拍,現在很多資金進來。”
徐征感覺陶紅懷孕之後,確實容易忘事。
他不是沒和製片方,投資方接觸過。
談過,但沒幾個人搭理他。
要說演電視劇,很熱情,演電影也可以。
一說做導演,一個個不吱聲。
願意給他這種演員轉導演的人機會,也就是沈三通了。
條件很好。
第二部還是第四部,對他來說,都是完美開局。
徐征和科班導演不一樣,他不考慮什麽作品表達。
也不排斥拍續集。
他更看重導演的社會地位,和實際利益。
第一部戲成功才會有第二部的機會。
掛斷電話,徐征看了看手機短信。
寧昊發來的信息,邀請他出演新戲。
類似的短信收到過很多,徐征當做沒看到。
沈三通從沒有對外宣稱過封殺寧昊,公開的私下裏都沒有,但沒說是沒說,情商還是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