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曉青和顏丹辰都很好奇。


    左曉青猜測:“惡心人的話,會惹人煩吧?”


    顏丹辰想了想:“這應該不是什麽好行為,時間長了,人精神會出問題,恐怕會瘋。”


    “都不太對。”沈三通搖頭。


    兩人期待的望向他,沈三通把毯子往身上一披。


    左曉青搖了搖他:“你說句話啊?”


    “說什麽?”沈三通打了個哈欠。


    左曉青:“你自己開的話頭,你問我說什麽?”


    “這就是機密了,一般人不能告訴,不行,有點困,我眯一會。”沈三通把頭一蓋,倒頭就睡。


    顏丹辰拿腳踢他:“哪有你這樣的,別賣關子。”


    聽到呼嚕聲響起,兩人極其無語。


    後排坐著聽了全程的元泉,捂嘴偷笑。


    不得不說,沈三通是個很有魅力的人。


    要是專一點就完美了。


    飛機降落在天津。


    下了飛機,左曉青戳沈三通:“你快說,吹狗哨吹多了會遇到什麽情況?”


    “你知道我最討厭一些媒體哪一點嗎?”沈三通反問。


    顏丹辰跟在後麵催促道:“說話說一半!”


    “頂嘴我更不說。”沈三通一點也不急。


    上了當地院線安排接待的車,一行人往酒店去。


    跟上車的顏丹辰翻白眼,沒好氣道:“當然是他們抹黑你,難道你喜歡被人抹黑?”


    “晨姐,你態度,有點惡劣哦。”


    沈三通搖頭:“我這個人心理很強大,這些批判我根本不在意。”


    因為好奇也跟著上車的元泉吐槽:“你快說,我們洗耳恭聽。”


    沈三通道:“我最討厭的是他們拆解我的敘事。”


    “拆解敘事?”左曉青念叨了一聲,開始吟唱:“敘事學是科學學科,發源於西方,以形式主義批判而聞名於世。”


    “80年代中期,敘事學理論開始被逐步介紹到中國,特別是傑姆遜在北大的演講,帶來了中國敘事學的繁榮。”


    “86—92年是對敘事學譯介的最活躍的年頭,西方最有代表性的敘事理論作品基本上都是這期間翻譯過來的。”


    “中國本土化的敘事研究也有了顯著成果,具有代表性的有陳平原的《中國敘事模式的轉變》(1988)、羅鋼的《敘事學導論》(1994)、楊義的《中國敘事學》(1997)等。他們在借鑒西方敘事理論的同時,也以中國所特有的文學資源和話語形式,豐富了敘事學理論,為西方敘事學理論的中國化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敘事學的發展也給當代創作實踐帶來了重大影響。新時期特別是先鋒,無疑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敘事革命。”


    聽完這一大通,顏丹辰和元泉都是學渣看學霸的眼神。


    讓左曉青裝到了。


    “.青姐,你比我更能說。”沈三通挺意外:“你這哪來的?”


    左曉青輕描淡寫道:“我拍了部電視劇,涉及哲學、商業、宗教、人性、愛情、文化與生死,為此讀了不少書。”


    元泉道:“《天道》吧,這部戲去年播出三個月就禁播了。”


    “青姐第六集你那個葡萄粒,我印象深刻。”沈三通道。


    左曉青不由嬌嗔,打他:“怎麽跟你姐說話的,去你的。”


    元泉頗為無奈看著狗男女打情罵俏,不裝了是吧?


    顏丹辰問左曉青:“《天道》為什麽禁播啊?”


    左曉青道:“製片方說涉嫌泄露天機與商業機密。”


    “那是往臉上貼金,《天道》這部戲,就不該過審,禁播也是理所當然。”


    沈三通道:“這就是我說的敘事問題,不是學術上的定義,而是講故事的方式。不隻是媒體,我們圈子也是問題重重。”


    “敘事學發展過程,就能一葉知秋。八十年代,直接照搬國外的就行。”


    “有個專有名詞‘填補行業空白’,不少行業的權威,學曆遠比現在他們手下的學生低。”


    “趕上了一個好時候,以先發優勢成為學術權威,掌握學術資源,可以稱之為學閥。”


    “理工科尚且好說,不能說學閥沒有阻礙,但理科服從於基本法則,工科要落到生產車間、機械製作、基礎設施,幹的不好就是不好,設計的產線沒法用,就是沒法用。”


    “最可怕的是人文社科,沒有數學標準,也很難證偽。”


    “如經濟規律、社會原理驗證時間動輒五年、十年,甚至更長。”


    “經濟學的休克療法,先在一個小國嚐試,自我肢解,米國控製的一些世界金融機構注入了資金,重新啟動。”


    “經濟學家、媒體一頓猛吹,到了大毛休克了,需要注入資金活力的時候,米國為首的不救了。”


    “趁你病要你命,大肆掠奪大毛的資產和人口,所有一切。”


    “當休克療法走完一遍實踐流程,知道了裏麵的門道,代價是大毛人均壽命下降十年。”


    “哪怕這個學說的創始人,‘幡然醒悟’,抨擊其所扶持的勢力,但在媒體敘事中,也成為了其先進性,畢竟人家至少敢批判,敢於糾錯。”


    “實際上,這門學說,作為一種工具,鼓吹、扶持這個學說的勢力,已經達到了目的,兵不血刃的完成了對於大毛和東歐的掠奪。”


    “社科類如此,而文學類、藝術類更是重災區,連個驗證的渠道都沒有,先發者,占據了山頭,也就把持了標準。”


    “最初的標準又是什麽,也就是八十年代,照搬外麵的那一套,縱使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以人文類研究者的智力水平,也做不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徹底本土化。”


    “學術如此,反應到外圍的實踐,形成了一套固有標準。”


    “以外為美,以西方為美,成為了自然而然的敘事,《天道》就是這種敘事的大成之一。”


    下了車。


    顏丹辰、左曉青、元泉光明正大跟著沈三通進了房間。


    沒什麽不好意思,是為了尋求知識。


    讓沈三通話不要說一半,至少《天道》要說清吧?


    進了房間,沈三通喝了一口水,看了看時間,十點多:“我讓助理送點吃的。”


    “你快說。”左曉青催促道。


    這個時候的沈三通,對她來說格外有魅力。


    左曉青喜歡這種成熟能包裹她的男人。


    沈三通見顏丹辰和元泉雙眼亮晶晶,感覺以後可以走說教路線。


    圈子裏有些女明星愛慕虛榮,但也有些女明星喜歡爹味。


    沈三通望向左曉青:“《天道》講了一個什麽故事?”


    左曉青介紹道:“講述了年輕的女警官芮小丹通過朋友結識了商界怪才丁元英,並受托在古城照料丁元英的生活。”


    “丁元英異於常人的性格和讓人瞠目結舌的才華深深吸引著芮小丹。借由對音樂的共同熱愛和製備音箱的契機,芮小丹和丁元英建立了戀愛關係。”


    沈三通問:“丁元英什麽背景?”


    左曉青道:“起初在德國做私募基金,由於良心發現主動要求退市,因此資金被凍結兩年。”


    “他一個人回國在古城休養生息,因此遇到了刑警芮小丹,兩人相戀。”


    “他答應送小丹一個禮物,那就是讓貧困村王廟村富起來,由此,他精心設計了一個殺富濟貧的扶貧計劃。”


    沈三通問:“他一個華人,怎麽在德子做起了私募基金,憑什麽做起了私募基金。”


    “你知不知道因為曆史原因,德銀對猶讓步,有很多對方的資本,他一個華人怎麽起步的?”


    一旁的元泉看不下去沈三通的吹毛求疵,提醒道:“這就是故事設定吧,我記得原著是《遙遠的救世主》。”


    沈三通道:“《囧途》李成功,為了讓其轉變自然,我費了很大功夫,設計了他用一年時間思考,春運雪災目睹很多武警戰士的無私行動,還有牛耿作為直接原因。”


    “我鋪墊了如此多,一些媒體質疑我的故事設定,而《天道》丁元英哪來的錢都說不清,這可是他一路裝逼的最大先決條件。”


    “如此大漏洞,很少人質疑,準確說一些媒體不質疑。“


    “這就是敘事的魔法,他們質疑、反抗我的敘事,而很喜歡《天道》的敘事。”


    “我的《囧途》和《天道》的區別在於什麽?我沒有設定一個遙遠的救世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書荒仙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書荒仙人並收藏華娛之女明星請自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