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來到後麵之後,我們果真是看到在這裏豎立著一座石碑,在這石碑之上還刻有碑文。
我看了看石碑上麵的碑文,皺了皺眉。
隻見,這座石碑上麵滿是龜裂的痕跡,有很大一部分掉落在石橋上都碎了,不過這上麵還是能看出一些文字的。
石碑上的文字我想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因為就連見多識廣的把頭也看不懂。
在殷商時期有甲骨文,到了秦朝時期有小篆,而周朝呢,其實也有獨特的文字形式。
在西周時期使用的文字還有甲骨文,但是到了東周後文字就開始有所改變了,在這個時候其實就不應該叫做甲骨文了,在曆史上叫做大篆。
甲骨文和小篆亦或是大篆我都能夠認識不少,但是,這座石碑上麵的文字我也隻是識得那麽一丁點。
這文字並不是甲骨文或者圖騰文,也不是大篆,更不是當時的金文。
這些文字看起來非常的好看豔麗,怎麽說呢,看起來就像是鳥一樣,其形狀極為獨特,一眼看去,這些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的畫一樣!
此時的牛子一個勁的直撓頭,問道:“這特麽都是一些什麽字啊?我也算是見到過不少的古董書籍了,一些古代文字我多多少少也都見過一些,但是這種寫的跟畫一樣的文字我還是頭一次見到。”
說著,牛子伸手指向了石碑上的一個文字,就說。
“你們看,這個字寫的多好看啊,就跟一隻仙鶴似的,還有這個字,跟鳥是一模一樣,這也太牛逼了。”
把頭和方哥也都是有些疑惑,把頭的手指不停的在胳膊上輕輕的敲打著,似乎是在想著什麽。
而我在聽到牛子說的話之後突然眼睛一亮,連忙扭頭看向牛子問道。
“牛子,你剛才說的是什麽?再說一遍!”
牛子聽我突然這麽一問有點愣神,想了想就說。
“我說我看過不少的書,很多古文字我都了解一些,但是這種字我沒見過……老張,咋啦?”
我連忙搖頭:“不是,是下一句!”
牛子又伸手指著那個跟仙鶴一樣的字,就說:“這個字長得好看,像一隻仙鶴?”
我都著急了:“不對,還特麽有一句來著!”
此時的方哥說道:“他說這文字跟鳥一樣。”
聽到這話,我一拍手:“對!就是這句!把頭,我知道這是什麽文字了!”
說著,我湊到石碑近前開始仔細的打量起來,一邊打量一邊說。
“這是周朝時期出現的一種古文字,叫做鳥蟲篆,如果不是牛子的這句話,我也想不起來這個鳥蟲篆了。”
把頭眉毛一挑,道:“你說的是起源於商周時期,由當時的圖騰文和甲骨文、金文演化而來的鳥蟲篆?”
我點點頭:“對,這鳥蟲篆與甲骨文不同。當時的甲骨文是專門用來記載一些曆史事件的,包括史書,使用的比較廣泛,這些文字基本都見到過。”
“不過鳥蟲篆與甲骨文不一樣,這是一種特別美麗的書法藝術,這種文字在當時是王朝皇族專用的文字,普通人是不能使用的。”
“從商代開始,這是秦代八種官方使用文字、漢代六種官方使用文字之一。在魏晉之後,鳥蟲篆不再使用,隻有在宮廷當中使用,一直延續到了清朝鹹豐皇帝時期。”
“當時清政府敗落之後,清宮廷也不再使用了,當時幾乎消失了,所以這種文字是非常少見的。”
聽我說完之後,把頭忙問:“文龍,那你能不能看出這些文字大體講的是一些什麽,有沒有關於墓主人的信息。”
我一邊看著上麵的信息,一邊說道:“我能看懂的不多,我隻能說出其中很小一部分來。”
把頭點點頭,道:“那就說說你能看出來的。”
我點頭:“這上麵寫的是日期應該是前448年,這個時候當時的楚惠王已經是滅掉了當時的蔡國了,而咱們這個地方就是當時蔡國的範圍,而蔡縣距離咱們這裏並沒有很遠。”
“按照日期來推算的話,當時楚惠王滅掉蔡國之後當時的蔡候齊就撒丫子跑路了,蔡國也就祭祀斷絕了,當時已經被滅國了一年多了。在這個時候楚國已經是吞並了蔡國的領地,又在這裏重新建立起了一個蔡國,不過隻是作為楚國的傀儡國,叫做高蔡國。”
“而這座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誰我就不清楚了,如果想要查出這座墓主人是誰的話,隻有查閱古書,通過時間來推算當時在這裏封王的人是誰的話,那麽這座墓主人就一定是他了。”
聽我說完之後,牛子嘴巴張的老大,說。
“厲害啊老張,沒想到你居然知道的這麽多,那要是這麽說的話,隻要查閱一下古書就能知道這人是誰了,畢竟時間已經是非常準確了,隻要查到當時的王爺是誰不就好了。”
把頭這時說道:“或許這人是當時蔡國滅亡時候其中的一位王爺也說不定,不過,這些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了,隻要有了具體的時間,咱們就能夠知道這些東西的來曆和價值了。”
說完之後,把頭扭頭朝著石室的右側看了過去,而把頭頭燈的光束也朝著石室右側轉了過去。
在我們右側那就是通向殉葬室的地方。
隻見,在那裏出現的是一個半月形的月亮門,沒錯,那個月亮門當中並沒有什麽門,而是敞開著的。
我們幾個相互對視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順著石橋就朝著殉葬室當中走了過去。
也就是我們現在都穿著防護衣,否則我們不是被毒死就要被活活的熏死了。
進去之後,我們四人朝著四麵八方就開始打量了起來。
也就在我們看到眼前這一幕的時候,四人都是有些吃驚。
這裏的空間比之前殿的寬度要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這裏的形狀還有高度。
我們眼前出現的是一條寬約三米的石道,這石道一直通向前方的平台。
前方那個平台寬度直達石室的左右兩側,長度就在三十米左右,而寬度卻隻有十米。
在這條石道的左右兩側卻出現了兩個深不見底的巨大深坑,深坑的四周是筆直向下,牆麵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石道的邊上並沒有什麽石柱充當護欄。
如果用文字來形容這件石室的話,那就是在我們前方是一個“口”字,在這個口字中央的下方是一豎,也就是我們身前的這條石道了。
我看了看石碑上麵的碑文,皺了皺眉。
隻見,這座石碑上麵滿是龜裂的痕跡,有很大一部分掉落在石橋上都碎了,不過這上麵還是能看出一些文字的。
石碑上的文字我想普通人根本看不懂,因為就連見多識廣的把頭也看不懂。
在殷商時期有甲骨文,到了秦朝時期有小篆,而周朝呢,其實也有獨特的文字形式。
在西周時期使用的文字還有甲骨文,但是到了東周後文字就開始有所改變了,在這個時候其實就不應該叫做甲骨文了,在曆史上叫做大篆。
甲骨文和小篆亦或是大篆我都能夠認識不少,但是,這座石碑上麵的文字我也隻是識得那麽一丁點。
這文字並不是甲骨文或者圖騰文,也不是大篆,更不是當時的金文。
這些文字看起來非常的好看豔麗,怎麽說呢,看起來就像是鳥一樣,其形狀極為獨特,一眼看去,這些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的畫一樣!
此時的牛子一個勁的直撓頭,問道:“這特麽都是一些什麽字啊?我也算是見到過不少的古董書籍了,一些古代文字我多多少少也都見過一些,但是這種寫的跟畫一樣的文字我還是頭一次見到。”
說著,牛子伸手指向了石碑上的一個文字,就說。
“你們看,這個字寫的多好看啊,就跟一隻仙鶴似的,還有這個字,跟鳥是一模一樣,這也太牛逼了。”
把頭和方哥也都是有些疑惑,把頭的手指不停的在胳膊上輕輕的敲打著,似乎是在想著什麽。
而我在聽到牛子說的話之後突然眼睛一亮,連忙扭頭看向牛子問道。
“牛子,你剛才說的是什麽?再說一遍!”
牛子聽我突然這麽一問有點愣神,想了想就說。
“我說我看過不少的書,很多古文字我都了解一些,但是這種字我沒見過……老張,咋啦?”
我連忙搖頭:“不是,是下一句!”
牛子又伸手指著那個跟仙鶴一樣的字,就說:“這個字長得好看,像一隻仙鶴?”
我都著急了:“不對,還特麽有一句來著!”
此時的方哥說道:“他說這文字跟鳥一樣。”
聽到這話,我一拍手:“對!就是這句!把頭,我知道這是什麽文字了!”
說著,我湊到石碑近前開始仔細的打量起來,一邊打量一邊說。
“這是周朝時期出現的一種古文字,叫做鳥蟲篆,如果不是牛子的這句話,我也想不起來這個鳥蟲篆了。”
把頭眉毛一挑,道:“你說的是起源於商周時期,由當時的圖騰文和甲骨文、金文演化而來的鳥蟲篆?”
我點點頭:“對,這鳥蟲篆與甲骨文不同。當時的甲骨文是專門用來記載一些曆史事件的,包括史書,使用的比較廣泛,這些文字基本都見到過。”
“不過鳥蟲篆與甲骨文不一樣,這是一種特別美麗的書法藝術,這種文字在當時是王朝皇族專用的文字,普通人是不能使用的。”
“從商代開始,這是秦代八種官方使用文字、漢代六種官方使用文字之一。在魏晉之後,鳥蟲篆不再使用,隻有在宮廷當中使用,一直延續到了清朝鹹豐皇帝時期。”
“當時清政府敗落之後,清宮廷也不再使用了,當時幾乎消失了,所以這種文字是非常少見的。”
聽我說完之後,把頭忙問:“文龍,那你能不能看出這些文字大體講的是一些什麽,有沒有關於墓主人的信息。”
我一邊看著上麵的信息,一邊說道:“我能看懂的不多,我隻能說出其中很小一部分來。”
把頭點點頭,道:“那就說說你能看出來的。”
我點頭:“這上麵寫的是日期應該是前448年,這個時候當時的楚惠王已經是滅掉了當時的蔡國了,而咱們這個地方就是當時蔡國的範圍,而蔡縣距離咱們這裏並沒有很遠。”
“按照日期來推算的話,當時楚惠王滅掉蔡國之後當時的蔡候齊就撒丫子跑路了,蔡國也就祭祀斷絕了,當時已經被滅國了一年多了。在這個時候楚國已經是吞並了蔡國的領地,又在這裏重新建立起了一個蔡國,不過隻是作為楚國的傀儡國,叫做高蔡國。”
“而這座墓的墓主人到底是誰我就不清楚了,如果想要查出這座墓主人是誰的話,隻有查閱古書,通過時間來推算當時在這裏封王的人是誰的話,那麽這座墓主人就一定是他了。”
聽我說完之後,牛子嘴巴張的老大,說。
“厲害啊老張,沒想到你居然知道的這麽多,那要是這麽說的話,隻要查閱一下古書就能知道這人是誰了,畢竟時間已經是非常準確了,隻要查到當時的王爺是誰不就好了。”
把頭這時說道:“或許這人是當時蔡國滅亡時候其中的一位王爺也說不定,不過,這些對我們來說都不重要了,隻要有了具體的時間,咱們就能夠知道這些東西的來曆和價值了。”
說完之後,把頭扭頭朝著石室的右側看了過去,而把頭頭燈的光束也朝著石室右側轉了過去。
在我們右側那就是通向殉葬室的地方。
隻見,在那裏出現的是一個半月形的月亮門,沒錯,那個月亮門當中並沒有什麽門,而是敞開著的。
我們幾個相互對視了一眼,彼此心照不宣,順著石橋就朝著殉葬室當中走了過去。
也就是我們現在都穿著防護衣,否則我們不是被毒死就要被活活的熏死了。
進去之後,我們四人朝著四麵八方就開始打量了起來。
也就在我們看到眼前這一幕的時候,四人都是有些吃驚。
這裏的空間比之前殿的寬度要相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這裏的形狀還有高度。
我們眼前出現的是一條寬約三米的石道,這石道一直通向前方的平台。
前方那個平台寬度直達石室的左右兩側,長度就在三十米左右,而寬度卻隻有十米。
在這條石道的左右兩側卻出現了兩個深不見底的巨大深坑,深坑的四周是筆直向下,牆麵都是清一色的青石板,石道的邊上並沒有什麽石柱充當護欄。
如果用文字來形容這件石室的話,那就是在我們前方是一個“口”字,在這個口字中央的下方是一豎,也就是我們身前的這條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