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搖了搖頭,開口道:“此人是唐朝的第十七代皇帝,唐懿宗,李漼。”
聞言,牛子皺了皺眉,撓頭道:“什麽玩意?李漼?這誰啊?沒聽過啊?”
我看著牛子笑道:“你這家夥不是說我不懂曆史麽,還有你不知道的?”
牛子對著我翻了個白眼,道:“哎呀趕緊說說,這李漼到底是誰吧,還有這墓主人到底是什麽來頭。”
我點了點頭,於是開口解釋道。
“這李漼在史書上留下的名聲並非是什麽好名聲,而是大大的壞名聲,這李漼與唐僖宗李儼一樣,在大中之治之後是最著名的無能昏君。”
“李漼是唐宣宗的長子,母親是元昭皇太後晁氏,這李漼在位期間幹出了不少操蛋的事,這李漼喜愛樂律、通宵音律,對遊宴、樂舞的興趣遠高於政事。”
“他在位期間是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導致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相繼發生動亂,可謂是民不聊生。”
聽我說到這,牛子眼睛一瞪,道:“這也沒啥啊!”
我朝著他翻了個白眼,繼續道:“我跟你解釋一下你就知道這李漼是個什麽人了。”
“這唐懿宗在位期間,沉湎遊樂,對宴會、樂舞和遊玩的興致遠遠高出國家政事,對上朝的熱情明顯不如飲酒作樂。”
“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在宮裏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奇珍異寶可謂無數。”
“除了飲酒,就是觀看樂工優伶演出,就是外出到四周遊幸也會帶上這些人。李漼光是宮中供養的樂工有500人之多,隻要他高興時,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
“《資治通鑒》中說,懿宗每次出行,宮廷內外的扈從多達十餘萬人,費用開支之大難以計算。”
“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個官場也都彌漫著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風氣,晚唐著名詩人韋莊詩中有“鹹通時代物情奢”的說法,他所詠“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正是對這一世態最好的描繪。”
“而且最厲害的是,他在位這十幾年的時間,足足用了21位宰相,最離譜的是,這21位宰相皆是毫無大臣風範,其中不是碌碌無為者,就是愛財如命、為人不堪之輩,像是招納賄賂都是家常便飯。”
“當時長安城當中的居民把其中的曹確、楊收、徐商、路岩等幾個宰相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說: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
“而且,當年唐武宗在滅佛之後,當時的佛教實力收到沉重的打擊,到了唐宣宗繼位之後,又開始恢複那些寺院,到了李漼時期,他更是幹出了奉迎佛骨的超大陣仗,李漼當時說過了一句話:“朕能活著見到佛骨,就算是死了也沒有什麽可遺憾了。”
“當時那奉迎佛骨的規模甚至比起憲宗時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裏,場麵之壯觀,遠遠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宮中供奉三天後,懿宗允許送到京城的寺院讓百姓瞻仰,虔誠的信眾不惜點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頭頂上燃香奉禮。”
“而富豪之家則舉行法會,不惜花費巨資,他們甚至以水銀為池,以金玉為樹,招集高僧大德,又請來戲班子載歌載舞。”
“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競相施舍金帛,數量相當可觀。這次迎奉佛骨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僖宗即位後才把佛骨送歸法門寺。”
聽我說完,不光是牛子,甚至於連李魁等人都是停下了動作朝著我看了過來,一個個皆是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的神色。
李魁這時不禁開口說道。
“這李漼這個皇帝還真沒白當啊,這活的也太滋潤了,一天就是享受啊。”
其餘人聞言也都是連連點頭,示意李魁說的的確不錯。
牛子問道:“那後來呢?後來咋樣了?”
我笑道:“在佛骨被李漼迎入京師不久,七月十六號,李漼再次大病了一場,而這一次更是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當時在舊時就有史家評價說:“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在三天之後,李漼當場身死。”
聽到這,眾人都是一愣,牛子驚訝道。
“乖乖,這麽痛快?這四月份迎了舍利,七月份就死了?這特麽還是佛骨舍利麽?這不是催命符嗎?”
眾人聞言皆是點了點頭,示意牛子說的的確不錯。
但緊接著牛子這才反應了過來,問道。
“對了,你光說這個李漼了,還沒說這個墓主人是個怎麽回事呢,趕緊講一講。”
我點了點頭,隨即便抬頭看向了石碑上麵的墓誌銘,李魁等人見狀都是快步走了過來,看來是不想錯過這種故事。
見狀我不禁笑了笑,於是開口道。
“剛才講了李漼,其實,這李漼喜歡這個樂律也跟一個人有關,其人正是這個墓主人,名為白玉蟬。”
聽到這個名字,幾人都是愣了一下,不得不說,這個名字甚至是讓我們想到了貂蟬了。
“這白玉蟬是長安當地人士,其父在朝中為侍郎一職,後來其父被李漼賜死,妻女全都被送到了青樓當中。”
“不過,這白玉蟬從小就精通音律,而且是能歌善舞,本身的相貌也是極其出眾,極具才華,在青樓不過一月時間就當上了青樓的花魁。”
“而當時的李漼極為喜愛音律,在宮中呆的膩煩了,就隨時到長安郊外的那些行宮別館當中,由於他來去不定,行宮負責接待的官員隨時都要備好食宿,音樂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親王,也常常要備好坐騎,以備懿宗隨時可能招呼他們外出。”
“當時的一位親王就發現了白玉蟬,索性就將白玉蟬給帶到了李漼將要去的一座行宮當中,為李漼奏樂起舞。”
“也正是這一次李漼與白玉蟬的見麵之後,李漼就徹底的迷上了白玉蟬,甚至還誇讚白玉蟬比之楊玉環要更美幾分,甚至還特意將其賤籍削去,將其帶在身邊。”
“沒用上多久的時間,李漼就徹底的迷上了白玉蟬,可謂是無時無刻不將其帶在身邊。”
聞言,牛子皺了皺眉,撓頭道:“什麽玩意?李漼?這誰啊?沒聽過啊?”
我看著牛子笑道:“你這家夥不是說我不懂曆史麽,還有你不知道的?”
牛子對著我翻了個白眼,道:“哎呀趕緊說說,這李漼到底是誰吧,還有這墓主人到底是什麽來頭。”
我點了點頭,於是開口解釋道。
“這李漼在史書上留下的名聲並非是什麽好名聲,而是大大的壞名聲,這李漼與唐僖宗李儼一樣,在大中之治之後是最著名的無能昏君。”
“李漼是唐宣宗的長子,母親是元昭皇太後晁氏,這李漼在位期間幹出了不少操蛋的事,這李漼喜愛樂律、通宵音律,對遊宴、樂舞的興趣遠高於政事。”
“他在位期間是驕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導致浙東、安南、徐州、四川相繼發生動亂,可謂是民不聊生。”
聽我說到這,牛子眼睛一瞪,道:“這也沒啥啊!”
我朝著他翻了個白眼,繼續道:“我跟你解釋一下你就知道這李漼是個什麽人了。”
“這唐懿宗在位期間,沉湎遊樂,對宴會、樂舞和遊玩的興致遠遠高出國家政事,對上朝的熱情明顯不如飲酒作樂。”
“懿宗在宮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個月在宮裏總要大擺宴席十幾次,奇珍異寶可謂無數。”
“除了飲酒,就是觀看樂工優伶演出,就是外出到四周遊幸也會帶上這些人。李漼光是宮中供養的樂工有500人之多,隻要他高興時,就會對這些人大加賞賜,動不動就是上千貫錢。”
“《資治通鑒》中說,懿宗每次出行,宮廷內外的扈從多達十餘萬人,費用開支之大難以計算。”
“在他的表率作用下,整個官場也都彌漫著窮奢極欲、醉生夢死的風氣,晚唐著名詩人韋莊詩中有“鹹通時代物情奢”的說法,他所詠“瑤池宴罷歸來醉,笑說君王在月宮”,正是對這一世態最好的描繪。”
“而且最厲害的是,他在位這十幾年的時間,足足用了21位宰相,最離譜的是,這21位宰相皆是毫無大臣風範,其中不是碌碌無為者,就是愛財如命、為人不堪之輩,像是招納賄賂都是家常便飯。”
“當時長安城當中的居民把其中的曹確、楊收、徐商、路岩等幾個宰相的姓名編了一首歌謠說:確確無論事,錢財總被收。商人都不管,貨賂幾時休?”
“而且,當年唐武宗在滅佛之後,當時的佛教實力收到沉重的打擊,到了唐宣宗繼位之後,又開始恢複那些寺院,到了李漼時期,他更是幹出了奉迎佛骨的超大陣仗,李漼當時說過了一句話:“朕能活著見到佛骨,就算是死了也沒有什麽可遺憾了。”
“當時那奉迎佛骨的規模甚至比起憲宗時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京師到法門寺沿途之上,禁軍和兵仗綿延數十裏,場麵之壯觀,遠遠超出皇帝主持的祭天大典。”
“四月八日,佛骨舍利迎入京城,在宮中供奉三天後,懿宗允許送到京城的寺院讓百姓瞻仰,虔誠的信眾不惜點燃自己的手臂或者在頭頂上燃香奉禮。”
“而富豪之家則舉行法會,不惜花費巨資,他們甚至以水銀為池,以金玉為樹,招集高僧大德,又請來戲班子載歌載舞。”
“宰相以下朝廷百官也競相施舍金帛,數量相當可觀。這次迎奉佛骨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直到僖宗即位後才把佛骨送歸法門寺。”
聽我說完,不光是牛子,甚至於連李魁等人都是停下了動作朝著我看了過來,一個個皆是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的神色。
李魁這時不禁開口說道。
“這李漼這個皇帝還真沒白當啊,這活的也太滋潤了,一天就是享受啊。”
其餘人聞言也都是連連點頭,示意李魁說的的確不錯。
牛子問道:“那後來呢?後來咋樣了?”
我笑道:“在佛骨被李漼迎入京師不久,七月十六號,李漼再次大病了一場,而這一次更是到了無力回天的地步,當時在舊時就有史家評價說:“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在三天之後,李漼當場身死。”
聽到這,眾人都是一愣,牛子驚訝道。
“乖乖,這麽痛快?這四月份迎了舍利,七月份就死了?這特麽還是佛骨舍利麽?這不是催命符嗎?”
眾人聞言皆是點了點頭,示意牛子說的的確不錯。
但緊接著牛子這才反應了過來,問道。
“對了,你光說這個李漼了,還沒說這個墓主人是個怎麽回事呢,趕緊講一講。”
我點了點頭,隨即便抬頭看向了石碑上麵的墓誌銘,李魁等人見狀都是快步走了過來,看來是不想錯過這種故事。
見狀我不禁笑了笑,於是開口道。
“剛才講了李漼,其實,這李漼喜歡這個樂律也跟一個人有關,其人正是這個墓主人,名為白玉蟬。”
聽到這個名字,幾人都是愣了一下,不得不說,這個名字甚至是讓我們想到了貂蟬了。
“這白玉蟬是長安當地人士,其父在朝中為侍郎一職,後來其父被李漼賜死,妻女全都被送到了青樓當中。”
“不過,這白玉蟬從小就精通音律,而且是能歌善舞,本身的相貌也是極其出眾,極具才華,在青樓不過一月時間就當上了青樓的花魁。”
“而當時的李漼極為喜愛音律,在宮中呆的膩煩了,就隨時到長安郊外的那些行宮別館當中,由於他來去不定,行宮負責接待的官員隨時都要備好食宿,音樂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親王,也常常要備好坐騎,以備懿宗隨時可能招呼他們外出。”
“當時的一位親王就發現了白玉蟬,索性就將白玉蟬給帶到了李漼將要去的一座行宮當中,為李漼奏樂起舞。”
“也正是這一次李漼與白玉蟬的見麵之後,李漼就徹底的迷上了白玉蟬,甚至還誇讚白玉蟬比之楊玉環要更美幾分,甚至還特意將其賤籍削去,將其帶在身邊。”
“沒用上多久的時間,李漼就徹底的迷上了白玉蟬,可謂是無時無刻不將其帶在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