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到方哥這一聲喊之後,眾人皆是轉過身子朝著方哥那邊看去。
緊接著,所有人便快步朝著方哥那裏快步跑了過去。
我距離方哥最近,走到方哥身前之後,我便發現此時的方哥正在低頭看著右側石桌上方的一尊青銅鼎。
走到近前,方哥對我點了點頭,緊接著,我的目光也看向了這尊青銅鼎。
這是一尊四腳方鼎,從下端到其頂端雙耳的高度不過半米,雙耳環呈現龍身盤繞姿態,其鼎身之上皆是浮雕的工藝手法,其上遍布饕餮紋,在四周還浮雕雲雷紋,其四足呈現蹄狀,整體是厚重大氣。
不過我一眼看去之後,這青銅鼎的正麵哪裏有什麽銘文字眼?
我有些發懵,於是便開口問道。
“方哥,這鼎上哪裏有什麽銘文啊?你是不是看錯……”
誰料,我話音剛落,我扭頭再度看向青銅鼎的一瞬間,隻見鼎身的正中央卻出現了一個四方形的深雕工藝的格子,在其中央正是兩排八字銘文的刻字。
見到這,我頓時愣了一下。
方哥這時不禁一臉疑惑的扭頭對我問道。
“嗯?這不就是銘文麽?”
我揉了揉眼睛,有些發懵,這剛才明明就沒有這個銘文刻字,正麵不是饕餮紋麽?這怎麽突然有了這個網格,裏麵還出現了銘文刻字了?
我仔細的看了看,的確,這上麵的確出現了銘文刻字,一點也沒錯。
我恍惚了一下,於是開口道:“可能是剛剛沒注意,應當是我看錯了吧。”
方哥點了點頭,這時的其餘等人也快步跑了過來。
在他們走到近前之後,眾人看著上麵的銘文刻字也是驚呼了一聲。
見狀,我不禁在臉上輕輕拍了拍,難不成是我最近太累了?都開始眼花了?
搖了搖頭,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緊接著方哥這時開口說道。
“這青銅鼎的樣式與其上的工藝比較不同,看起工藝還有整體的材質,這並不是春秋中晚期到戰國初期的青銅鼎,這恐怕是西周晚期到東周早期的產物。”
聽到這,幾人都愣了一下,方哥繼續道。
“看這上麵的刻字的西周晚期或者東周早期的字眼,這應當是某位當時的侯爺等級的人物用來祭祀的青銅鼎。”
“不過,這個青銅鼎的規格較小,按照當時祭祀的風格,若諸侯用來祭祀的話,應該是七鼎六簋,也就是說,這隻是其中一鼎,若是按照大小來排名的話,這應當是第三或者第四個。”
聽到這,眾人也都是點了點頭,於是方哥抬頭看向眾人開口道。
“一般這種器物應該會出現多個,你們先別去其他的地方了,這一排專門放置青銅鼎的石桌上麵應該還有另外幾個,左側這一排應該還有帶有銘文的青銅簋,先把這幾樣東西找到再說。”
眾人聞言不禁互相對視了一眼,隨後所有人都是點了點頭,於是,一群人開始在這一排石桌上麵仔仔細細的尋找了起來。
不找不知道,一找當真是把我們嚇了一跳。
在眾人的搜尋之下,我們果然找到了另外六個樣式、規格相同的青銅鼎,僅有大小不一。
除此之外,與之配套的另外六個青銅簋也是被我們一一尋找了出來。
毫無意外的,這其中每一個青銅鼎與青銅簋之上都刻有八字銘文。
在見到這些刻有銘文的青銅鼎與青銅簋之時,眾人不禁互相對視了一眼。
上一次我們在趙武侯墓中也發現了這些東西,不過,上次我們也僅僅是取其一。
而這一次,我準備取其中兩件,在青銅簋與青銅鼎當中各選一個。
在眾人的商討之下,我們決定放棄青銅簋,拿上兩件最小號的青銅鼎。
決定之後,牛子與宋書兩人就將其給包了起來,放在了門口的位置,緊接著,眾人便再次分散開來,準備尋找其他的物件。
不過,這一次方哥我們兩個沒在此處在發現什麽帶有銘文刻字的物件,於是,方哥我們兩人便穿過了這些石桌所在的位置,來到了塔樓邊緣的位置。
這塔樓的邊緣地帶放置著一些兵器亦或者樂器等等一類的青銅器。
兩人向左看齊,這左側是大量的兵器,其中種類不少,包括青銅劍、青銅戈、青銅矛與各類小型的暗器等等,種類在幾十種的樣子,又諸多稀奇古怪的兵器我甚至都未曾聽聞過。
而右側放置著大量的青銅樂器,其中占麵積最大的是一整套巨大的編鍾架子,這編鍾架子呈現弧形擺放在左右側與石桌緊挨著的地方,其上大大小小的編鍾足有三四十個的樣子。
而在我身前的位置就隨意的放置著七個大小不一的青銅編鍾。
見狀,我蹲下身來稍稍打量了一番。
這七個編鍾由大小排列在牆角的位置,其上遍布著蟠螭紋,這應是春秋晚期到戰國初期時候的產物。
隻是隨意的打量了一眼之後,方哥便在我身後開口道。
“文龍,我去右邊看看這些樂器,你就去左邊看看那些兵器什麽的吧。”
我點了點頭,於是便站起了身子,轉身朝著左側那專門存放兵器的位置緩步走了過去。
剛走到左側,我便發現在牆角的位置有著幾個小型的石質架子。
這石架子共有上下兩層,上麵放置著一些小型的暗器。
我見狀隻是掃了一眼,這些暗器的體型都很小,最大的也僅有成年人一個手掌心那麽大,是一種帶有六個尖角的青銅六角鏢。
見到這個東西我也是有些好奇,隨手拿起來掂了掂之後,發現這東西的分量還不輕,要是當做暗器來用的話,必須要有一些手勁才行。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的匕首、直刀、短刀等等也隨意的擺放在了上麵。
當然,我對這些自然不會有什麽興趣,隻是隨意的掃了一眼之後,我便朝著前麵走了過去。
往前走了一段距離之後,此處擺放著的是一個個石質的武器架子,其上擺放著青銅矛、戈等青銅器的頭部部分,下方並沒有什麽竹竿或者木杆。
不過一旁也有武器架子有木杆或者竹竿的,但這些有木杆的盡皆腐蝕嚴重,掉在了地上。
隨手拿起來一件戈頭看了看,其上滿是銅鏽,腐蝕嚴重,上麵也並未刻有出自地方的名字。
見狀我也是搖了搖頭,將其放了回去,於是,我將目光鎖定在了那一排排的青銅劍的位置。
緊接著,所有人便快步朝著方哥那裏快步跑了過去。
我距離方哥最近,走到方哥身前之後,我便發現此時的方哥正在低頭看著右側石桌上方的一尊青銅鼎。
走到近前,方哥對我點了點頭,緊接著,我的目光也看向了這尊青銅鼎。
這是一尊四腳方鼎,從下端到其頂端雙耳的高度不過半米,雙耳環呈現龍身盤繞姿態,其鼎身之上皆是浮雕的工藝手法,其上遍布饕餮紋,在四周還浮雕雲雷紋,其四足呈現蹄狀,整體是厚重大氣。
不過我一眼看去之後,這青銅鼎的正麵哪裏有什麽銘文字眼?
我有些發懵,於是便開口問道。
“方哥,這鼎上哪裏有什麽銘文啊?你是不是看錯……”
誰料,我話音剛落,我扭頭再度看向青銅鼎的一瞬間,隻見鼎身的正中央卻出現了一個四方形的深雕工藝的格子,在其中央正是兩排八字銘文的刻字。
見到這,我頓時愣了一下。
方哥這時不禁一臉疑惑的扭頭對我問道。
“嗯?這不就是銘文麽?”
我揉了揉眼睛,有些發懵,這剛才明明就沒有這個銘文刻字,正麵不是饕餮紋麽?這怎麽突然有了這個網格,裏麵還出現了銘文刻字了?
我仔細的看了看,的確,這上麵的確出現了銘文刻字,一點也沒錯。
我恍惚了一下,於是開口道:“可能是剛剛沒注意,應當是我看錯了吧。”
方哥點了點頭,這時的其餘等人也快步跑了過來。
在他們走到近前之後,眾人看著上麵的銘文刻字也是驚呼了一聲。
見狀,我不禁在臉上輕輕拍了拍,難不成是我最近太累了?都開始眼花了?
搖了搖頭,我便打消了這個念頭,緊接著方哥這時開口說道。
“這青銅鼎的樣式與其上的工藝比較不同,看起工藝還有整體的材質,這並不是春秋中晚期到戰國初期的青銅鼎,這恐怕是西周晚期到東周早期的產物。”
聽到這,幾人都愣了一下,方哥繼續道。
“看這上麵的刻字的西周晚期或者東周早期的字眼,這應當是某位當時的侯爺等級的人物用來祭祀的青銅鼎。”
“不過,這個青銅鼎的規格較小,按照當時祭祀的風格,若諸侯用來祭祀的話,應該是七鼎六簋,也就是說,這隻是其中一鼎,若是按照大小來排名的話,這應當是第三或者第四個。”
聽到這,眾人也都是點了點頭,於是方哥抬頭看向眾人開口道。
“一般這種器物應該會出現多個,你們先別去其他的地方了,這一排專門放置青銅鼎的石桌上麵應該還有另外幾個,左側這一排應該還有帶有銘文的青銅簋,先把這幾樣東西找到再說。”
眾人聞言不禁互相對視了一眼,隨後所有人都是點了點頭,於是,一群人開始在這一排石桌上麵仔仔細細的尋找了起來。
不找不知道,一找當真是把我們嚇了一跳。
在眾人的搜尋之下,我們果然找到了另外六個樣式、規格相同的青銅鼎,僅有大小不一。
除此之外,與之配套的另外六個青銅簋也是被我們一一尋找了出來。
毫無意外的,這其中每一個青銅鼎與青銅簋之上都刻有八字銘文。
在見到這些刻有銘文的青銅鼎與青銅簋之時,眾人不禁互相對視了一眼。
上一次我們在趙武侯墓中也發現了這些東西,不過,上次我們也僅僅是取其一。
而這一次,我準備取其中兩件,在青銅簋與青銅鼎當中各選一個。
在眾人的商討之下,我們決定放棄青銅簋,拿上兩件最小號的青銅鼎。
決定之後,牛子與宋書兩人就將其給包了起來,放在了門口的位置,緊接著,眾人便再次分散開來,準備尋找其他的物件。
不過,這一次方哥我們兩個沒在此處在發現什麽帶有銘文刻字的物件,於是,方哥我們兩人便穿過了這些石桌所在的位置,來到了塔樓邊緣的位置。
這塔樓的邊緣地帶放置著一些兵器亦或者樂器等等一類的青銅器。
兩人向左看齊,這左側是大量的兵器,其中種類不少,包括青銅劍、青銅戈、青銅矛與各類小型的暗器等等,種類在幾十種的樣子,又諸多稀奇古怪的兵器我甚至都未曾聽聞過。
而右側放置著大量的青銅樂器,其中占麵積最大的是一整套巨大的編鍾架子,這編鍾架子呈現弧形擺放在左右側與石桌緊挨著的地方,其上大大小小的編鍾足有三四十個的樣子。
而在我身前的位置就隨意的放置著七個大小不一的青銅編鍾。
見狀,我蹲下身來稍稍打量了一番。
這七個編鍾由大小排列在牆角的位置,其上遍布著蟠螭紋,這應是春秋晚期到戰國初期時候的產物。
隻是隨意的打量了一眼之後,方哥便在我身後開口道。
“文龍,我去右邊看看這些樂器,你就去左邊看看那些兵器什麽的吧。”
我點了點頭,於是便站起了身子,轉身朝著左側那專門存放兵器的位置緩步走了過去。
剛走到左側,我便發現在牆角的位置有著幾個小型的石質架子。
這石架子共有上下兩層,上麵放置著一些小型的暗器。
我見狀隻是掃了一眼,這些暗器的體型都很小,最大的也僅有成年人一個手掌心那麽大,是一種帶有六個尖角的青銅六角鏢。
見到這個東西我也是有些好奇,隨手拿起來掂了掂之後,發現這東西的分量還不輕,要是當做暗器來用的話,必須要有一些手勁才行。
除此之外,一些小型的匕首、直刀、短刀等等也隨意的擺放在了上麵。
當然,我對這些自然不會有什麽興趣,隻是隨意的掃了一眼之後,我便朝著前麵走了過去。
往前走了一段距離之後,此處擺放著的是一個個石質的武器架子,其上擺放著青銅矛、戈等青銅器的頭部部分,下方並沒有什麽竹竿或者木杆。
不過一旁也有武器架子有木杆或者竹竿的,但這些有木杆的盡皆腐蝕嚴重,掉在了地上。
隨手拿起來一件戈頭看了看,其上滿是銅鏽,腐蝕嚴重,上麵也並未刻有出自地方的名字。
見狀我也是搖了搖頭,將其放了回去,於是,我將目光鎖定在了那一排排的青銅劍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