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殺一頭豬
四合院:55年,從采購員開始 作者:熱歸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回家過年前,陳生打定主意要殺一頭豬:一部分自己儲備一年吃,另一部分帶給家裏,因為當時的肉票定量極低,多拿點回家就能吃得豐盈許多。
自打中段以來,由於不再供應精米細麵給楊窮那邊後,陳生也很久沒去那個地方了,主要原因還是太忙了……好吧,其實主要是偷懶。
這幾天他想了想,最終決定走一趟,主要是為了那兩件緊要事:年後或許有一次出差機會,但他預感到單位配給的全國糧票很可能不夠,所以下決定自己過去交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趁著熱鬧的人氣看看是否能買到特別的物件。
淩晨一點,陳生到達了那一帶。
他在外圍打量一圈,看到的還是楊窮那群人。
他心裏暗想,這班人的能力不容小覷,雖然又是一年,但他們似乎依舊穩穩把持著這裏,從未聽聞任何問題,想必他們有強大的背後支持。
陳生不想被人認出,特意圍著一條厚重圍巾,戴上一頂帽子掩人耳目。
就算碰上了楊窮的手下,甚至是閆富強大哥親見他兩手拎了半隻肥肉,也可能認不出來。
走進內部市場,陳生一眼看見楊窮那幫人經營得很是紅火,遠比去年 熱鬧多了。
沒過多久,就有些令他眼前一亮的商品吸引著。
在一個木箱子裏擺著兩瓶洋酒,他過去拿起一隻查看標簽,卻看不懂上麵的文字。
於是他索性詢問價錢,一番砍價之後,以三十五塊錢拿走了兩瓶美酒。
緊接著,他在僻靜的角落將美酒收進了私人空間,然後繼續在市場裏閑遊逛悠。
找到販糧票的,陳生直接付三百元換到了一疊糧票,拿走了販子手中的所有糧票,想到旅途中或許會有需要用的地方,他認識到,糧票在這種場合比貨幣更加實用,不會折舊,未來幾年甚至還會升值。
當陳生離開副食品店時,他的手上增添了一款手表,盡管他並不識得那是哪個牌子,但從七十元的售價可知,這出自異國之手。
在這個時期,副食品店中的上等商品總是緊俏無比,難以滿足大眾需求。
很多富裕的家庭仍然懷念舊日生活方式,選擇將祖傳財富帶到這個店鋪 售,以此獲取更為安逸的物質享受。
光陰似箭,轉瞬之間,便迎來了春節前的關鍵時刻。
農曆臘月二十九日早晨七點整,陳生洗漱完畢後走出家門,踏上了上班的道路。
此刻,副食品店門外早已人頭攢動。
他費力從人群中擠入店鋪,一位同事及時打開一條縫隙才讓他得以進去。
店裏熱鬧非凡,各崗位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糖果區的員工忙著把滿滿幾箱糖果堆積在櫃台下麵防患於未然;賣肉的師傅和助手磨刀霍霍準備迎接繁忙的一天;而蔬菜區的同事們則如同搬山客,將新鮮蔬菜高高地堆積在眼前,令人驚歎。
派出所的同誌也不甘落後,領導安排了一係列的值班安排,門口四人守護,肉類區和蔬菜區的要害位置更是嚴加監視,其餘同誌則遍布在店內外關鍵地帶。
對於他們而言,這是第一次參與副食品店的春節期間值守,店主早就準備了豐厚的禮物:每人一塊肥豬肉,還有一袋裝滿花生、瓜子和各類糖果糕點的小包裹。
因此,每個人對待值勤的態度格外認真。
後端運營也同樣忙碌,采購部李師傅比陳生更早到達現場,在營業員的號令下將兩大桶醬油和醋搬至店麵,見陳生趕來便焦急地喊道:
“陳生,過來幫忙一下!”
快速趕到的陳生幫忙將一桶沉重的醬油放在櫃台旁邊。
放下桶,李師傅一邊擦汗一邊喘息:“這家夥真的很重。”
陳生詢問道:“還有別的嗎?”
“暫時沒有了,倉庫的東西都已經搬完了。”
忙碌的營業員身著節日盛裝,胸佩標識。
“我們回去吧。”
李師傅拉著陳生走向後麵辦公室。
喝口水後,他懊惱地說:“早知如此,昨晚就不該加班,現在沒停歇過了。
淩晨我還幫忙卸貨來著。”
陳生將包放下:“你還是回去休息一下,別在這硬撐著。
這裏的事我來照看著就行。”
然而,李采購搖搖頭:“不行,領導昨晚開會了,今天和明天除會計師外,所有後端人員都要來櫃台上手幫忙。”
接著,他對陳生提出問題:“你想去哪裏工作?我去找孫主任安排一下,馬上又要開始忙了。\"
思索了一下,陳生答道:“我嘛,糖果櫃台比較合適,那相對幹淨。
肉攤的話,衣服會弄得很糟糕。\"
“好吧,我這就和孫主任說。
不過你說反了,你想去肉攤可不太容易,那可是很多人爭搶的地方。”
李師傅正欲離去,顯然他注意到這裏的消費觀念差異——此時人們都傾向於尋找更多性價比。
片刻工夫。
“大家注意啦,開店了!”
隨著裏間的工作人員推開 門,店外人群瞬間歡呼起來。
“別推攘,排好隊,一個一個進來。”
負責維持秩序的同事迅速喊道,聲音在熙攘的人群中穿行。
聽見指令後,原本略顯 動的人群逐漸平靜。
站在糖果櫃台後的陳生驚訝地看到,坐著一把小凳的李采購,兩桶醬油旁,手持大勺,正等著忙亂開始。
第7章 糖果先生,好座位!
李先生嘻嘻一笑,低聲對陳生說道:“夥計,選的位置不錯吧?還能悠閑地‘打’醬油,還正好挨著你,咱倆聊聊天豈不愜意。”
陳生同樣笑開,“李先生,還不趕快搬張椅子給我,你看門外的隊伍如長龍般蜿蜒,哪兒還能悠閑坐著?”
這才讓李先生意識到自己沒戲坐下了。
見到李采購起身,陳生順勢將座椅移到身後,笑道:“坐這兒剛好,負責為客人糖果稱重是我的份內活。”
一旁觀看到這場景的人都忍俊不禁。
白天裏,陳生的責任是在秤前,用算盤清算顧客的賬目,盡管外頭人群依然如潮水洶湧,但店裏的輪班人員已經開始輪換。
這時,李采購才終於有了喘息之機,不到一小時,他已被工作汗水浸濕衣衫。
傍晚時分,延長營業後,零食店的繁忙終於落幕,人們紛紛癱坐在地上累得疲憊不堪。
陳生和李先生同樣鬆了口氣,因明天已是除夕,上午雖然忙碌,但下午兩點以後,他們便可以收攤,好好的休息。
回到那座充滿年味四合院時,陳生能聽聞小孩子的歡聲笑語,可能是因即將到來的新年氣氛。
推開大門,院內熱鬧非凡,大人們聚在一堆吃著炒豆聊天,孩子們嬉戲聲和鞭炮聲響作一片。
一進門,鄰居們都親切地跟陳生問好。
“小陳回來了!”
“下班啦,辛苦了,陳生!”
今年的歡迎格外熱情,因為他們難以購買來的美食都是出自小陳所在的副食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除夕象征著新年的到來。
傍晚時分,在年終獎金的分配環節,陳生與李先生前往倉庫,副食公司的工作變得搶手,不僅是因其便捷,還因為豐厚的獎金福利。
先拿到的是足足一斤的肥豬肉,李先生分量多一些,約是一公斤半。
陳生隨後收到了香煙、花生、瓜子、糕點和糖果,更有意外驚喜,一整瓶芝麻醬,因為那在過去一年中隻有春節期間才會有的供應。
打包所有獎品,陳生不忘帶回自家的年貨——幾塊豬油,還有肉食和鮮魚,考慮到年初一才要去拜訪王叔叔一家。
到家時已是下午三點半。
父母已然回家並忙著年夜飯,嫂子照顧著剛滿月和四周歲的大寶寶。
添了一口新人,今年的家庭盛宴顯然要比往常豐富不少。
陳生命運好的哥哥陳義看見回來的小弟手中堆積如山的食物,打趣道:“喲,這分得可不輕哦,全部收下來?!”
陳生怕怕地晃晃手中的豬肉,顯擺著。
母親聽見門邊笑語連連,出來迎接的是回家的小兒子陳生。
她立刻叫道:“不要在門口磨蹭,快來幫我生火。”
被媽媽催促,陳生中斷了和大哥的閑聊,匆忙停好車,一手提著東西,飛奔回廚房。
陳生將物品全放到桌上,然後俯身助母親往爐火中添加木柴。
祖母在忙碌地幫忙,看到陳生帶了一堆東西,好奇地仔細檢視起來。
“嘿,這有這麽多的豬油!”
祖母驚訝地感歎道。
“都是公司裏的福利,今年家裏多了一個小子,得加強營養,以後煉出的好豬油也要分一些給大哥他們家。”
他解釋道。
“做的不錯,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父親讚揚陳生的孝心。
“確實做得好,別家人辛苦勞作一年,也可能沒這麽多收獲。
回頭讓你哥還你那份錢。”
母親同樣欣慰。
“理當如此。”
父親附和著,認可了陳生的付出。
陳生心底其實最初對這個重生後的新家庭有點陌生感,然而一年以來,原家人對自己很好,即使他已經搬出去單獨居住,父母仍然尊重和關心著他。
因此,陳生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願意與家人共同生活,這種和睦與舒適讓他覺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對於金錢和物質,他已經不再像重生前那樣看重。
除夕之夜,雖然晚餐溫馨歡快,但調皮的侄子們的哭鬧讓他這位熱愛寧靜之人有些困擾。
大侄子四歲,黏著他,他慷慨贈送了不少寶貝,其中就包括那個在他購買的巧克力。
晚餐結束,大哥因酒醉,父母不安心,吩咐陳生護送回去。
待到陳生回家,已過晚上8點。
剛進大院大門,就看見劉海中正在教訓子女。
看著每天都有孩子受傷 ,陳生心中不禁有些痛惜。
他深知,不論將來如何,都不應這般苛責孩子,所以每當有這樣的機會,他都會盡力勸解。
“劉伯伯,三十歲裏也這麽嚴格教孩子啊?”
他用略帶調侃的話調侃劉海中。
察覺孩子們都躲到陳生身後,劉海中的怒意稍減,便停下了動作。
如今,他對陳生的客氣還是有幾分情麵,畢竟他的身份今非昔比。
“陳小弟,你回來了呀。”
劉海中喘著粗氣說道。
“嗯,剛才陪爸媽吃飯去了。”
平時愛開玩笑的陳生逗劉海中說:“劉海中大爺,光齊回來過新年開始沒?”
“哪個蠢蛋,一回來就沒影兒了。”
劉海中一肚子氣,罵完又轉身回到院中去處理別的事務。
春節初一大早,原本還想偷懶的陳生卻被鞭炮聲吵醒。
他無奈隻好起來。
去年這時節他們會在院子裏團拜,但由於智障柱子許大茂的衝突,導致他們失去了\"文明大院\"的榮譽,不知今年是否能重續活動?
不出所料,起床就聽到敲門聲。
“陳兄弟,你爸讓我告訴你,院裏開會。”
這是劉光天生鏽的口音傳來。
梳洗完畢後,陳生帶著一個小馬紮前往 區域,鄰居們紛紛加入。
找到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陳生坐下休息。
緊挨他坐下的則是許大茂,然而眾人對待兩人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對陳生問候連連,相比之下,其他人大多選擇忽視許大茂。
似乎他對此並未太過在意。
“大茂哥,你身體狀況最近怎麽樣?”
陳生低語詢關心。
許大茂左右張望謹慎地說:“還好,還可以。”
陳生其實隻是半開玩笑地建議:“最好定時檢查,這樣的病很易複發哦。”
實際上是因為最近忙碌的工作和許大茂在家時間少,他們已有很長一段日子沒有見麵了。
“兄弟,別擔心,哥哥的身體壯如牛。”
許大茂說著,拍拍胸膛給自己壯膽。
突然,傻柱不知何時冒了出來,聽到他們的對話,不無挖苦地調侃:“喲,大茂哥,難道你是真‘力不從心’了?”
“嘿!傻柱,是你不行吧!”
許大茂立即反擊怒吼,內心其實極度恐慌。
他清楚,一旦被傻柱知道,他的隱私就完蛋了,花柳病的傳聞不出南鑼鼓巷三天都能傳遍,到時候想找媳婦都難。
“別瞎扯,大茂哥隻是前幾天摔了一跤,我覺得他應該去做個檢查,防患於未然。”
陳生不得不再次出來解釋,以免惹惱許大茂。
這話常言,不怕得罪君子,最怕碰見小人。
聽了陳生編造的謊言,許大茂的心情略微緩和,還沒聊幾句就被傻柱攪局。
“怎麽那次摔倒沒把你這騙子砸死?”
嘲諷如潮再次湧來。
麵對指責,許大茂自知理短,決定忽視傻柱,看向別處。
傻柱碰了軟釘子,聳聳肩找個角落坐下來。
不久,所有人齊聚一堂。
吳幹事走上台,致開幕詞祝賀新春,闡述了新政策,並提醒大家注意過年放鞭炮時的防火,確保兒童安全。
會議匆匆落幕,陳生心中盤算未來的行動計劃。
新年訪師拜完年後,時間相對寬裕。
他決定趁此開展義診活動,利用閑暇磨礪醫術並擴大名聲。
何況他如今已經有正式行醫的權利。
立即付諸行動,陳生找到吳幹事討論了他的構想。
最後商量敲定,下午在大院開診,後續兩日則由街道協助宣傳,鼓勵老人們參加,並允許居民自願參與以示支持工作。
獲得街道支持後,陳生騎車前往師父王順家拜年,也領到了紅包。
本來王順要留他用餐,聽到陳生要做義診後全力支持,還建議如果有難題,可以介紹過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對於醫事糾紛,陳生不甚擔心,因為在那時候的社會,隻有嚴重差錯才會引起民怨。
回家後,陳生整理出臨時診所,在接待室內掛著執照應對可能的情況。
吃完簡單的午餐稍作休整後,陳生通知吳幹事安排就診群眾。
他還委派了兩位年輕助手維持秩序。
第一個到來的是耳聾的老太太,由易中海和易大媽陪伴而至。
自打中段以來,由於不再供應精米細麵給楊窮那邊後,陳生也很久沒去那個地方了,主要原因還是太忙了……好吧,其實主要是偷懶。
這幾天他想了想,最終決定走一趟,主要是為了那兩件緊要事:年後或許有一次出差機會,但他預感到單位配給的全國糧票很可能不夠,所以下決定自己過去交換。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趁著熱鬧的人氣看看是否能買到特別的物件。
淩晨一點,陳生到達了那一帶。
他在外圍打量一圈,看到的還是楊窮那群人。
他心裏暗想,這班人的能力不容小覷,雖然又是一年,但他們似乎依舊穩穩把持著這裏,從未聽聞任何問題,想必他們有強大的背後支持。
陳生不想被人認出,特意圍著一條厚重圍巾,戴上一頂帽子掩人耳目。
就算碰上了楊窮的手下,甚至是閆富強大哥親見他兩手拎了半隻肥肉,也可能認不出來。
走進內部市場,陳生一眼看見楊窮那幫人經營得很是紅火,遠比去年 熱鬧多了。
沒過多久,就有些令他眼前一亮的商品吸引著。
在一個木箱子裏擺著兩瓶洋酒,他過去拿起一隻查看標簽,卻看不懂上麵的文字。
於是他索性詢問價錢,一番砍價之後,以三十五塊錢拿走了兩瓶美酒。
緊接著,他在僻靜的角落將美酒收進了私人空間,然後繼續在市場裏閑遊逛悠。
找到販糧票的,陳生直接付三百元換到了一疊糧票,拿走了販子手中的所有糧票,想到旅途中或許會有需要用的地方,他認識到,糧票在這種場合比貨幣更加實用,不會折舊,未來幾年甚至還會升值。
當陳生離開副食品店時,他的手上增添了一款手表,盡管他並不識得那是哪個牌子,但從七十元的售價可知,這出自異國之手。
在這個時期,副食品店中的上等商品總是緊俏無比,難以滿足大眾需求。
很多富裕的家庭仍然懷念舊日生活方式,選擇將祖傳財富帶到這個店鋪 售,以此獲取更為安逸的物質享受。
光陰似箭,轉瞬之間,便迎來了春節前的關鍵時刻。
農曆臘月二十九日早晨七點整,陳生洗漱完畢後走出家門,踏上了上班的道路。
此刻,副食品店門外早已人頭攢動。
他費力從人群中擠入店鋪,一位同事及時打開一條縫隙才讓他得以進去。
店裏熱鬧非凡,各崗位人員全身心投入工作:糖果區的員工忙著把滿滿幾箱糖果堆積在櫃台下麵防患於未然;賣肉的師傅和助手磨刀霍霍準備迎接繁忙的一天;而蔬菜區的同事們則如同搬山客,將新鮮蔬菜高高地堆積在眼前,令人驚歎。
派出所的同誌也不甘落後,領導安排了一係列的值班安排,門口四人守護,肉類區和蔬菜區的要害位置更是嚴加監視,其餘同誌則遍布在店內外關鍵地帶。
對於他們而言,這是第一次參與副食品店的春節期間值守,店主早就準備了豐厚的禮物:每人一塊肥豬肉,還有一袋裝滿花生、瓜子和各類糖果糕點的小包裹。
因此,每個人對待值勤的態度格外認真。
後端運營也同樣忙碌,采購部李師傅比陳生更早到達現場,在營業員的號令下將兩大桶醬油和醋搬至店麵,見陳生趕來便焦急地喊道:
“陳生,過來幫忙一下!”
快速趕到的陳生幫忙將一桶沉重的醬油放在櫃台旁邊。
放下桶,李師傅一邊擦汗一邊喘息:“這家夥真的很重。”
陳生詢問道:“還有別的嗎?”
“暫時沒有了,倉庫的東西都已經搬完了。”
忙碌的營業員身著節日盛裝,胸佩標識。
“我們回去吧。”
李師傅拉著陳生走向後麵辦公室。
喝口水後,他懊惱地說:“早知如此,昨晚就不該加班,現在沒停歇過了。
淩晨我還幫忙卸貨來著。”
陳生將包放下:“你還是回去休息一下,別在這硬撐著。
這裏的事我來照看著就行。”
然而,李采購搖搖頭:“不行,領導昨晚開會了,今天和明天除會計師外,所有後端人員都要來櫃台上手幫忙。”
接著,他對陳生提出問題:“你想去哪裏工作?我去找孫主任安排一下,馬上又要開始忙了。\"
思索了一下,陳生答道:“我嘛,糖果櫃台比較合適,那相對幹淨。
肉攤的話,衣服會弄得很糟糕。\"
“好吧,我這就和孫主任說。
不過你說反了,你想去肉攤可不太容易,那可是很多人爭搶的地方。”
李師傅正欲離去,顯然他注意到這裏的消費觀念差異——此時人們都傾向於尋找更多性價比。
片刻工夫。
“大家注意啦,開店了!”
隨著裏間的工作人員推開 門,店外人群瞬間歡呼起來。
“別推攘,排好隊,一個一個進來。”
負責維持秩序的同事迅速喊道,聲音在熙攘的人群中穿行。
聽見指令後,原本略顯 動的人群逐漸平靜。
站在糖果櫃台後的陳生驚訝地看到,坐著一把小凳的李采購,兩桶醬油旁,手持大勺,正等著忙亂開始。
第7章 糖果先生,好座位!
李先生嘻嘻一笑,低聲對陳生說道:“夥計,選的位置不錯吧?還能悠閑地‘打’醬油,還正好挨著你,咱倆聊聊天豈不愜意。”
陳生同樣笑開,“李先生,還不趕快搬張椅子給我,你看門外的隊伍如長龍般蜿蜒,哪兒還能悠閑坐著?”
這才讓李先生意識到自己沒戲坐下了。
見到李采購起身,陳生順勢將座椅移到身後,笑道:“坐這兒剛好,負責為客人糖果稱重是我的份內活。”
一旁觀看到這場景的人都忍俊不禁。
白天裏,陳生的責任是在秤前,用算盤清算顧客的賬目,盡管外頭人群依然如潮水洶湧,但店裏的輪班人員已經開始輪換。
這時,李采購才終於有了喘息之機,不到一小時,他已被工作汗水浸濕衣衫。
傍晚時分,延長營業後,零食店的繁忙終於落幕,人們紛紛癱坐在地上累得疲憊不堪。
陳生和李先生同樣鬆了口氣,因明天已是除夕,上午雖然忙碌,但下午兩點以後,他們便可以收攤,好好的休息。
回到那座充滿年味四合院時,陳生能聽聞小孩子的歡聲笑語,可能是因即將到來的新年氣氛。
推開大門,院內熱鬧非凡,大人們聚在一堆吃著炒豆聊天,孩子們嬉戲聲和鞭炮聲響作一片。
一進門,鄰居們都親切地跟陳生問好。
“小陳回來了!”
“下班啦,辛苦了,陳生!”
今年的歡迎格外熱情,因為他們難以購買來的美食都是出自小陳所在的副食店。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除夕象征著新年的到來。
傍晚時分,在年終獎金的分配環節,陳生與李先生前往倉庫,副食公司的工作變得搶手,不僅是因其便捷,還因為豐厚的獎金福利。
先拿到的是足足一斤的肥豬肉,李先生分量多一些,約是一公斤半。
陳生隨後收到了香煙、花生、瓜子、糕點和糖果,更有意外驚喜,一整瓶芝麻醬,因為那在過去一年中隻有春節期間才會有的供應。
打包所有獎品,陳生不忘帶回自家的年貨——幾塊豬油,還有肉食和鮮魚,考慮到年初一才要去拜訪王叔叔一家。
到家時已是下午三點半。
父母已然回家並忙著年夜飯,嫂子照顧著剛滿月和四周歲的大寶寶。
添了一口新人,今年的家庭盛宴顯然要比往常豐富不少。
陳生命運好的哥哥陳義看見回來的小弟手中堆積如山的食物,打趣道:“喲,這分得可不輕哦,全部收下來?!”
陳生怕怕地晃晃手中的豬肉,顯擺著。
母親聽見門邊笑語連連,出來迎接的是回家的小兒子陳生。
她立刻叫道:“不要在門口磨蹭,快來幫我生火。”
被媽媽催促,陳生中斷了和大哥的閑聊,匆忙停好車,一手提著東西,飛奔回廚房。
陳生將物品全放到桌上,然後俯身助母親往爐火中添加木柴。
祖母在忙碌地幫忙,看到陳生帶了一堆東西,好奇地仔細檢視起來。
“嘿,這有這麽多的豬油!”
祖母驚訝地感歎道。
“都是公司裏的福利,今年家裏多了一個小子,得加強營養,以後煉出的好豬油也要分一些給大哥他們家。”
他解釋道。
“做的不錯,孩子長大了,懂事了。”
父親讚揚陳生的孝心。
“確實做得好,別家人辛苦勞作一年,也可能沒這麽多收獲。
回頭讓你哥還你那份錢。”
母親同樣欣慰。
“理當如此。”
父親附和著,認可了陳生的付出。
陳生心底其實最初對這個重生後的新家庭有點陌生感,然而一年以來,原家人對自己很好,即使他已經搬出去單獨居住,父母仍然尊重和關心著他。
因此,陳生深深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他願意與家人共同生活,這種和睦與舒適讓他覺得付出的一切都值得。
對於金錢和物質,他已經不再像重生前那樣看重。
除夕之夜,雖然晚餐溫馨歡快,但調皮的侄子們的哭鬧讓他這位熱愛寧靜之人有些困擾。
大侄子四歲,黏著他,他慷慨贈送了不少寶貝,其中就包括那個在他購買的巧克力。
晚餐結束,大哥因酒醉,父母不安心,吩咐陳生護送回去。
待到陳生回家,已過晚上8點。
剛進大院大門,就看見劉海中正在教訓子女。
看著每天都有孩子受傷 ,陳生心中不禁有些痛惜。
他深知,不論將來如何,都不應這般苛責孩子,所以每當有這樣的機會,他都會盡力勸解。
“劉伯伯,三十歲裏也這麽嚴格教孩子啊?”
他用略帶調侃的話調侃劉海中。
察覺孩子們都躲到陳生身後,劉海中的怒意稍減,便停下了動作。
如今,他對陳生的客氣還是有幾分情麵,畢竟他的身份今非昔比。
“陳小弟,你回來了呀。”
劉海中喘著粗氣說道。
“嗯,剛才陪爸媽吃飯去了。”
平時愛開玩笑的陳生逗劉海中說:“劉海中大爺,光齊回來過新年開始沒?”
“哪個蠢蛋,一回來就沒影兒了。”
劉海中一肚子氣,罵完又轉身回到院中去處理別的事務。
春節初一大早,原本還想偷懶的陳生卻被鞭炮聲吵醒。
他無奈隻好起來。
去年這時節他們會在院子裏團拜,但由於智障柱子許大茂的衝突,導致他們失去了\"文明大院\"的榮譽,不知今年是否能重續活動?
不出所料,起床就聽到敲門聲。
“陳兄弟,你爸讓我告訴你,院裏開會。”
這是劉光天生鏽的口音傳來。
梳洗完畢後,陳生帶著一個小馬紮前往 區域,鄰居們紛紛加入。
找到一個陽光充足的地方,陳生坐下休息。
緊挨他坐下的則是許大茂,然而眾人對待兩人的態度卻大相徑庭,對陳生問候連連,相比之下,其他人大多選擇忽視許大茂。
似乎他對此並未太過在意。
“大茂哥,你身體狀況最近怎麽樣?”
陳生低語詢關心。
許大茂左右張望謹慎地說:“還好,還可以。”
陳生其實隻是半開玩笑地建議:“最好定時檢查,這樣的病很易複發哦。”
實際上是因為最近忙碌的工作和許大茂在家時間少,他們已有很長一段日子沒有見麵了。
“兄弟,別擔心,哥哥的身體壯如牛。”
許大茂說著,拍拍胸膛給自己壯膽。
突然,傻柱不知何時冒了出來,聽到他們的對話,不無挖苦地調侃:“喲,大茂哥,難道你是真‘力不從心’了?”
“嘿!傻柱,是你不行吧!”
許大茂立即反擊怒吼,內心其實極度恐慌。
他清楚,一旦被傻柱知道,他的隱私就完蛋了,花柳病的傳聞不出南鑼鼓巷三天都能傳遍,到時候想找媳婦都難。
“別瞎扯,大茂哥隻是前幾天摔了一跤,我覺得他應該去做個檢查,防患於未然。”
陳生不得不再次出來解釋,以免惹惱許大茂。
這話常言,不怕得罪君子,最怕碰見小人。
聽了陳生編造的謊言,許大茂的心情略微緩和,還沒聊幾句就被傻柱攪局。
“怎麽那次摔倒沒把你這騙子砸死?”
嘲諷如潮再次湧來。
麵對指責,許大茂自知理短,決定忽視傻柱,看向別處。
傻柱碰了軟釘子,聳聳肩找個角落坐下來。
不久,所有人齊聚一堂。
吳幹事走上台,致開幕詞祝賀新春,闡述了新政策,並提醒大家注意過年放鞭炮時的防火,確保兒童安全。
會議匆匆落幕,陳生心中盤算未來的行動計劃。
新年訪師拜完年後,時間相對寬裕。
他決定趁此開展義診活動,利用閑暇磨礪醫術並擴大名聲。
何況他如今已經有正式行醫的權利。
立即付諸行動,陳生找到吳幹事討論了他的構想。
最後商量敲定,下午在大院開診,後續兩日則由街道協助宣傳,鼓勵老人們參加,並允許居民自願參與以示支持工作。
獲得街道支持後,陳生騎車前往師父王順家拜年,也領到了紅包。
本來王順要留他用餐,聽到陳生要做義診後全力支持,還建議如果有難題,可以介紹過來,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對於醫事糾紛,陳生不甚擔心,因為在那時候的社會,隻有嚴重差錯才會引起民怨。
回家後,陳生整理出臨時診所,在接待室內掛著執照應對可能的情況。
吃完簡單的午餐稍作休整後,陳生通知吳幹事安排就診群眾。
他還委派了兩位年輕助手維持秩序。
第一個到來的是耳聾的老太太,由易中海和易大媽陪伴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