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那風雲詭譎的宮廷權謀爭鬥之中,幾乎所有的人都堅定不移地堅信,李家必然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站在五皇子或六皇子的陣營之中。


    畢竟,在眾人的普遍認知裏,七皇子年紀尚幼,稚嫩的雙肩還難以承擔起國家的重任,在皇位的競爭中實在缺乏足夠的優勢。


    而明妃又向來與世無爭,從不參與宮廷中的明爭暗鬥,她在後宮中猶如一朵淡雅的青蓮,遺世獨立,似乎也無法為七皇子在這錯綜複雜的權力角逐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與助力。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七皇子賀君逸竟宛如一匹黑馬,橫空出世。


    他竟然向景春帝獻上了一條精妙絕倫的計策,猶如在平靜的湖麵投入了一顆巨石,瞬間激起千層浪。


    這石破天驚的一舉,讓他迅速進入了眾人的視野,成為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他的智謀和勇氣贏得了廣泛的讚譽,人們開始對這位原本不被看好的年幼皇子刮目相看,紛紛猜測他是否會成為這場激烈皇位之爭中的一匹黑馬,逆襲而出。


    不過,在這表麵上的一片讚揚聲中,總有那麽一些眼光獨到、深謀遠慮的大臣,對賀君逸賣官鬻爵的行為嗤之以鼻、不屑一顧。


    他們久經官場的風雨洗禮,見證過太多因權力腐敗而導致國家衰落的案例。


    一個國家若陷入如此腐朽黑暗的境地,距離分崩離析、覆滅消亡便已為時不遠。


    在漫長的曆史長河中,無數朝代皆因相似的緣由而逐步走向衰敗。


    當皇帝沉溺於煉丹修仙,一心追尋那虛無縹緲的長生不老之道,荒廢朝政,對百姓的疾苦不聞不問;當皇子們為了爭奪皇位而相互爭鬥,不擇手段,全然不思進取,將國家的前途命運拋諸腦後;當朝廷不再重視真正有才能、有抱負的誌士仁人,反而被一群阿諛奉承、溜須拍馬之徒所充斥。


    在這樣的局麵下,無論付出怎樣的努力去挽救,都難以阻擋國家走向衰敗的命運。


    麵對這無法改變的黑暗現狀,那些心懷正義與抱負的大臣們感到深深的無奈與絕望。


    他們無法辭官歸隱,因為在這專製的皇權統治下,一旦主動離開官場,很可能會被視為對皇帝的不忠,從而招來殺身之禍。


    他們無處可逃,隻能在這渾濁不堪、腐敗墮落的官場中,無奈地得過且過,渾渾噩噩地混日子罷了。


    與此同時,在遠離朝堂紛爭、寧靜祥和的無憂寨,卻是另一番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景象。


    無憂寨的糧食如同源源不斷的溪流,持續不斷地運往戰火紛飛的前線戰場,為奮勇作戰的將士們提供了堅實可靠的後勤保障。


    溫詞安精心培養的部將們在軍中屢建奇功,憑借著他們卓越非凡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視死如歸的戰鬥精神,在戰場上衝鋒陷陣,成功掌握了軍權。


    沈國人由於戰線拉得過長,兵力和物資的補給都麵臨著巨大的困難與挑戰,因此不敢輕易出兵冒險。


    邊境的戰事因此暫時得以平息。


    而且,戰神將軍曾經出現在西南的戰場上,他的威名震懾四方。


    許多玉國將領打著戰神將軍門人的旗號,使得沈國人聞風喪膽,心生畏懼。


    那些年輕的將領們確實英勇善戰,所向披靡。


    每次與沈國交鋒,都能憑借出色的戰術指揮和頑強不屈的鬥誌取得輝煌的勝利。


    加上他們預料中玉國糧草供應不上的情況並沒有成為現實,玉國西南、西北的軍隊士氣大振,越戰越勇。


    然而,沈國人並沒有放棄侵略的野心和企圖。


    經過精心的策劃和分析,他們敏銳地找到了玉國的防禦漏洞和薄弱環節,集中優勢兵力猛攻東北。


    東北的防線由於長期缺乏有效的支援和充足的物資補給,最終難以抵擋沈國的猛烈進攻,十座城池不幸被沈國無情地奪走。


    這一令人痛心疾首的噩耗迅速傳回京師,景春帝聽聞後雷霆震怒,怒火中燒。


    他毫不猶豫地將李家上上下下全部扔進了陰暗潮濕的天牢,絲毫不為明妃的苦苦求情所動。


    他冷酷無情地宣稱:“什麽時候把十座城池奪回來了,就什麽時候放李家人。”


    賀君逸剛剛在朝臣麵前嶄露頭角,還未來得及鞏固自己的地位和聲望,就遭遇了如此沉重的打擊。


    滿心期待能得到父親的支持和鼓勵的他,卻發現景春帝甚至連看都懶得看他一眼。


    小小的賀君逸再次深深地感受到了來自自己父親那無情的蔑視和冷漠。


    他在自己的母妃麵前哭得肝腸寸斷,絕望而又堅定地說道:“一定要當皇帝,不然我就去死。”明妃看著傷心欲絕、滿心仇恨的兒子,心中充滿了痛苦和無奈。


    她隻有這一個孩子,如今李家命懸一線,生死未卜,她一個身處深宮內院、勢單力薄的妃子,又能做些什麽來改變這殘酷的命運呢?


    明妃去天牢裏求自己的哥哥,請求他替賀君逸想辦法。


    李崇明隻說了一句話,要想登上皇位,除非能得到溫家的支持。


    可是現在李家人都在天牢,沒人能去替賀君逸籌謀。


    明妃暗自做了決定,她要親自去求溫家。


    李崇明卻勸她不要自己親自去,還是得跟李墨武商量,否則這一步錯了一個環節,李家死、賀君逸也要死。


    得知李家被關進了天牢,遠在東北戍邊的李墨武陷入了無盡的痛苦和自責之中。


    他借酒消愁,喝了整整一夜的酒。


    那酒的味道苦澀辛辣,全然不似無憂寨的酒那般醇厚綿柔、香氣四溢。


    在這醉意朦朧之間,李墨武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那個在無憂寨美目盼兮的姑娘。


    他不禁在心中暗自思量,如果當時從無憂寨回到京師,沒有接受皇帝的賜官,沒有卷入這紛繁複雜的宮廷爭鬥和權力遊戲,他是不是依然可以陪伴在那人左右?


    雖然不能與她長相廝守、共度一生,但至少可以遠遠地守護著她,默默地關注著她的喜怒哀樂。


    李墨武悲哀地發現,自從離開京師回到這裏,自己從未有過真正開心的笑容。


    在那人身邊的日子裏,盡管內心會因為愛而不得而感到疼痛,但卻從未讓他感到絕望和無助。


    如今,李家已然踏上了這條充滿危機與荊棘的道路,一步錯,步步錯。


    究竟還能不能及時糾正錯誤,挽回敗局,重新走上正軌?


    李墨武不知道答案,他隻感到無比的迷茫和深深的悔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換親?對不起,我依然是王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虹寶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虹寶並收藏換親?對不起,我依然是王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