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裏鄉親還在慵散度年。
蘇子意年初二去裏正院拜了個年,收到劉夫人一個紅封。回院打開一個,有十個銅板。這是她來到這一世擁有的第一筆錢。也不知能買多少東西。
年初三,她們就拉著二奎和大力,牽牛幫她們犁地,又搜刮了一些農家肥,這是怕他們忙活的時候,顧不上她們。等入了二月,就要開始新一輪的農耕,今年,她們不用出去做工了。隻需種好這兩畝地,就好。若想掙點私房,閑暇的時候可以選擇出去幫工。
元宵一過。學堂就正式開門授課。
除了學堂裏的二十幾名學子,學堂外,也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有老有小。
劉長義清點人數,卻在學堂最角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笑了笑,心裏格外高興,授課又添了兩分激情。
到了正午,要休堂用飯。學子們就地拿出各自的飯食。
劉長義拉住那抹想偷溜的身影。
“妹妹怎的也來聽課,這是開蒙,已經不適合你了。”
“嘿嘿,我這不是字沒認全嘛,且未過十五。”蘇子意笑得有些尷尬。
“你是開過蒙的,也讀過一些書。回頭為兄回去挑一挑適合你讀的,閑餘時間,再單獨教你吧。”
“欸,如此甚好,我就是需要認一認難一些的字,順便練練寫字。”
說到寫字,他想到了之前沒有關注的一個問題,紙筆可是金貴之物,這些學子們怕是買不起,光背文章不寫字,如何算得讀書認字?
“兄長有難處?”她以為他想反悔,不願教她。
“為兄在想,這些學子們讀書認字,可紙筆太過金貴……”
“啊,竟漏了這麽重要的事。”蘇子意拍了拍頭,疏忽了!想了想,好像也能解決。
“這樣,給我半月。兄長先帶學子們背文章,若需要,背一袋沙鋪學堂外麵,樹枝代筆,先湊合湊合。半月後,我幫你解決了這個難題。”
劉長義一聽,又愣了。還能這樣……
她說她來解決這個難題?怎的,所有問題在她看來,都像兒戲似的?
……
蘇子意先是找到劉裏正,讓他幫忙湊湊人手,伐了木,先拚接一塊大板粘牢,剩下的切成一塊塊小板,先上一層油墨,風幹了再上一層原漆。油墨和原漆當然是找了王縣令幫忙調配。後又讓人從溪邊低窪處掏了白色的粘土,塞小竹節裏,烤幹,又劈出來,隻見一個白色小長條。眾人也不知何用,反正這個小娘子奇奇怪怪的東西做得多了,大家也見怪不怪。
直到蘇子意帶著大家把東西送到學堂。眾人才知,這是給學子們用的。
學子們收到小白條和小黑板子,還有些不明所以。蘇子意做了示範,學堂裏外都歡聲一片。
於是報學人數,逐漸多起來。加起來有六七十人。而學堂一次隻能堪堪坐下四五十人。
劉長義犯難的時候,還是蘇子意出了主意解決難題。
“分兩撥人,改成學三休三,公平無爭議。就是兄長無休沐了。若可以,再找個閑餘的書生帶課。”
“對,還能如此,還能如此。”他也感慨,枉為兒郎,竟不比一個小娘子,又欽佩世家子弟見多識廣,不是他們這些農夫所能匹及的,這就難怪他會落榜。
劉長義覺得,他已經開始有些依賴她,遇到難事先是找的她,而她似乎都能輕易化解。也越發覺得自己狹隘,一心隻讀聖賢書,其餘都不開竅。
蘇子意年初二去裏正院拜了個年,收到劉夫人一個紅封。回院打開一個,有十個銅板。這是她來到這一世擁有的第一筆錢。也不知能買多少東西。
年初三,她們就拉著二奎和大力,牽牛幫她們犁地,又搜刮了一些農家肥,這是怕他們忙活的時候,顧不上她們。等入了二月,就要開始新一輪的農耕,今年,她們不用出去做工了。隻需種好這兩畝地,就好。若想掙點私房,閑暇的時候可以選擇出去幫工。
元宵一過。學堂就正式開門授課。
除了學堂裏的二十幾名學子,學堂外,也來了不少看熱鬧的人,有老有小。
劉長義清點人數,卻在學堂最角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他笑了笑,心裏格外高興,授課又添了兩分激情。
到了正午,要休堂用飯。學子們就地拿出各自的飯食。
劉長義拉住那抹想偷溜的身影。
“妹妹怎的也來聽課,這是開蒙,已經不適合你了。”
“嘿嘿,我這不是字沒認全嘛,且未過十五。”蘇子意笑得有些尷尬。
“你是開過蒙的,也讀過一些書。回頭為兄回去挑一挑適合你讀的,閑餘時間,再單獨教你吧。”
“欸,如此甚好,我就是需要認一認難一些的字,順便練練寫字。”
說到寫字,他想到了之前沒有關注的一個問題,紙筆可是金貴之物,這些學子們怕是買不起,光背文章不寫字,如何算得讀書認字?
“兄長有難處?”她以為他想反悔,不願教她。
“為兄在想,這些學子們讀書認字,可紙筆太過金貴……”
“啊,竟漏了這麽重要的事。”蘇子意拍了拍頭,疏忽了!想了想,好像也能解決。
“這樣,給我半月。兄長先帶學子們背文章,若需要,背一袋沙鋪學堂外麵,樹枝代筆,先湊合湊合。半月後,我幫你解決了這個難題。”
劉長義一聽,又愣了。還能這樣……
她說她來解決這個難題?怎的,所有問題在她看來,都像兒戲似的?
……
蘇子意先是找到劉裏正,讓他幫忙湊湊人手,伐了木,先拚接一塊大板粘牢,剩下的切成一塊塊小板,先上一層油墨,風幹了再上一層原漆。油墨和原漆當然是找了王縣令幫忙調配。後又讓人從溪邊低窪處掏了白色的粘土,塞小竹節裏,烤幹,又劈出來,隻見一個白色小長條。眾人也不知何用,反正這個小娘子奇奇怪怪的東西做得多了,大家也見怪不怪。
直到蘇子意帶著大家把東西送到學堂。眾人才知,這是給學子們用的。
學子們收到小白條和小黑板子,還有些不明所以。蘇子意做了示範,學堂裏外都歡聲一片。
於是報學人數,逐漸多起來。加起來有六七十人。而學堂一次隻能堪堪坐下四五十人。
劉長義犯難的時候,還是蘇子意出了主意解決難題。
“分兩撥人,改成學三休三,公平無爭議。就是兄長無休沐了。若可以,再找個閑餘的書生帶課。”
“對,還能如此,還能如此。”他也感慨,枉為兒郎,竟不比一個小娘子,又欽佩世家子弟見多識廣,不是他們這些農夫所能匹及的,這就難怪他會落榜。
劉長義覺得,他已經開始有些依賴她,遇到難事先是找的她,而她似乎都能輕易化解。也越發覺得自己狹隘,一心隻讀聖賢書,其餘都不開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