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往前走就是菜市場區了,連著都是賣蔬菜水果雞鴨蛋什麽的,一筐筐的擺在路邊。
菜估計是新摘的,看著很新鮮。
縣城裏大部分家裏院子小,沒地方種菜,想吃點什麽就得從街上買,因此這一片兒的人也不少。
蘇研還看到有個大娘估計家裏是擺席什麽的,直接包了一個小販的攤子,那個小販把所有的菜收攏起來放扁擔上,然後把扁擔往肩上一放,挑著就跟在大娘後頭走了。
送貨上門,這邊的路邊賣菜蛋一類的都是離縣城很近的村裏人,還是很淳樸的。
再往前走就是賣活雞鴨魚的,還有專門賣豬肉羊肉的鋪子。
蘇研默默記下這些位置,以後他們家開夥兒少不了要經常買菜和肉的。
蘇研正記著呢,一抹亮麗的顏色突然飄進蘇研的視線內,她忍不住往前走看了看,原來是賣花的。
現在是春天,蘭花菊花類的盆景是不在這邊賣的,無他,這邊的人買不起。
這家攤子的主人很有商業頭腦,另辟蹊徑賣插花。
他折了一些桃花梨花還有一些說不上來是什麽的正當季的花枝,這些花枝上的花還盛開著,可見應該是剛摘來不久。
攤子主人家也頗具審美,這些紅的白的粉色的花枝被他擺成各種好看的形狀插到一節帶水的竹筒裏。
這些春天的顏色看著生機勃勃又絢麗多姿,蘇研看著都想買一束回家養著。
雖然明知道這些花應該存不了太久,但是為家裏添幾天顏色也是好的啊。
同樣這些對那些年輕的姑娘們來說也是無法抵抗的誘惑,他的攤位上也因此擠滿了鶯鶯燕燕。
嬌俏的姑娘們,再配著這些五顏六色的鮮花,一時都分不清是花比人美,還是人比花嬌。
給這條充滿生活氣息的街道也添了些獨特的美感。
蘇研看著看著差點忍不住買一簇,沒辦法,誰能抵擋住春天盛開的鮮花呢?
但是想想今天還有正事要做,就沒有擠上前去仔細觀賞。
過了插花小鋪,蘇研跟何安繼續往前走,這一路真是讓蘇研長了世麵。
布鋪,裁縫鋪,點心鋪子,雜貨鋪,甚至還有個小小的酒館和食肆,甚至還有個茶寮,離何祖父家沒多遠。
在走到街道盡頭的時候,蘇研竟然還看到了一家書畫鋪,裏麵大多是一些質量畫技比較下層的畫作,估計也是為了附合周圍的居民。
古代的人很喜歡用書畫來裝飾屋子,就像現代人裝修房子的時候會在牆上掛一些相片、刺繡或者書法山水畫什麽的提升一下境界。
其他雜七雜八的鋪子也有,一條老街基本上把生活中要用到的方方麵麵都囊括了。
蘇研這一遍轉的眼花繚亂的,簡直是開了眼界。
嗯···,要說缺什麽的話,“沒有鹽鋪和糧鋪。”
這兩個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但在這條囊括生活方方麵麵的老街卻沒有他們。
但是仔細想想也能理解,古代的生產水平低,這兩樣從另一方麵來說都是稀缺貨。
鹽就不必說了,利潤大到無法想象,基本被官府管控,沒有關係是拿不到販賣權的。
糧食的話還好點,畢竟是一國之本,朝廷不會讓糧價上浮太過動搖國本。
如果他們小打小鬧隻賣一些雜糧給村裏和附近的人,糧價也跟著朝廷走,對大糧鋪造不成什麽影響。
蘇研越想越覺得能行。
接下來幾天蘇研和何安就經常在這條街上逛,有時候去那些人多的吃食攤子點個吃的坐著聽周圍的人聊天。
有時候跟著街上幹活的行人看看他們多去哪裏做工。
偶爾轉累了也去街那頭的何祖父家裏,和他們聊聊天,順便向他們谘詢一些開店的建議。
對於孫子孫媳常來家裏看自己,何祖父非常開心。
雖然分家後兒子們都過得好,族裏也都稱讚他有遠見。
但是他偶爾也會羨慕別人家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
雖然他的兒子們經常來看他們老兩口,但到底跟在身邊一起住不一樣。
所以老兩口平時也很寂寞,對於蘇研和何安經常來,他們覺得非常驚喜。
當然對於孫子孫媳想開店他也是支持的,也建議他們實地去鄉下轉轉看看。
年輕人嘛,就是要有一股闖勁兒,哪怕這回不成,也是一筆經驗,對以後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
蘇研和何安聽了何祖父的建議後仔細思考了幾天,又借來了何祖父家的牛車趕著去鄉下地裏轉了轉,也多次向當地的居民詢問了日常的口糧和地裏的產出等等。
兩人來回奔波了十來天,終於了解清楚了情況。
經過再三考慮並和何祖父何祖母商量過後,蘇研何安決定先隻賣黍米,粟米和黃豆這三種粗糧。
一來這些是縣裏下轄的村莊都產的糧食,要購買的話不必跋山涉水,路費就會省一筆。
而且由於是粗糧,成本上就不會有那麽大的壓力。
再一個就是蘇研認為他們現階段的目標客戶是平民百姓,而在這個時代,平民百姓是消費不起頓頓細糧的,粗糧才是他們飯桌的主旋律。
這一點不管是鄉下還是縣裏的百姓都是如此。
不過現下四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百姓最可能缺糧的時候,糧食價格也貴些,他們這時候賣糧能賺錢,但是這時候進糧就不劃算了。
兩人就決定等六月夏收過後再去收糧食,到時候去縣裏寬裕一點的人家收陳糧,鄉下的民戶家收新糧,然後倒騰著賣。
以後生意慢慢穩定了,也可以收一些其他的農產品,比如雞蛋,蘑菇,春筍,野果等等,在店裏配合著賣。
反正就是什麽當季賣什麽,也可以收點租費讓別人在店裏寄賣東西,再從中抽取一部分的分紅即可。
何祖父聽了他們的打算,端起茶盞慢慢喝了一口,讚同道,“這想法挺好,可見這些天沒白往地裏跑。”
接著提點道:“做生意就得這樣,敢想敢幹是一方麵,還得不怕吃苦。這些天你們見天的跑,我和你們祖母都看在眼裏。難得你們新婚就有想法也肯幹,我們這老兩口子也不能坐視不理。”
“這樣,也別等到六月夏收了,家裏去年還有些陳糧,我們也吃不完,你們拉回去幾車先賣著,就當是我們老兩口資助你們小兩口開業的。”
菜估計是新摘的,看著很新鮮。
縣城裏大部分家裏院子小,沒地方種菜,想吃點什麽就得從街上買,因此這一片兒的人也不少。
蘇研還看到有個大娘估計家裏是擺席什麽的,直接包了一個小販的攤子,那個小販把所有的菜收攏起來放扁擔上,然後把扁擔往肩上一放,挑著就跟在大娘後頭走了。
送貨上門,這邊的路邊賣菜蛋一類的都是離縣城很近的村裏人,還是很淳樸的。
再往前走就是賣活雞鴨魚的,還有專門賣豬肉羊肉的鋪子。
蘇研默默記下這些位置,以後他們家開夥兒少不了要經常買菜和肉的。
蘇研正記著呢,一抹亮麗的顏色突然飄進蘇研的視線內,她忍不住往前走看了看,原來是賣花的。
現在是春天,蘭花菊花類的盆景是不在這邊賣的,無他,這邊的人買不起。
這家攤子的主人很有商業頭腦,另辟蹊徑賣插花。
他折了一些桃花梨花還有一些說不上來是什麽的正當季的花枝,這些花枝上的花還盛開著,可見應該是剛摘來不久。
攤子主人家也頗具審美,這些紅的白的粉色的花枝被他擺成各種好看的形狀插到一節帶水的竹筒裏。
這些春天的顏色看著生機勃勃又絢麗多姿,蘇研看著都想買一束回家養著。
雖然明知道這些花應該存不了太久,但是為家裏添幾天顏色也是好的啊。
同樣這些對那些年輕的姑娘們來說也是無法抵抗的誘惑,他的攤位上也因此擠滿了鶯鶯燕燕。
嬌俏的姑娘們,再配著這些五顏六色的鮮花,一時都分不清是花比人美,還是人比花嬌。
給這條充滿生活氣息的街道也添了些獨特的美感。
蘇研看著看著差點忍不住買一簇,沒辦法,誰能抵擋住春天盛開的鮮花呢?
但是想想今天還有正事要做,就沒有擠上前去仔細觀賞。
過了插花小鋪,蘇研跟何安繼續往前走,這一路真是讓蘇研長了世麵。
布鋪,裁縫鋪,點心鋪子,雜貨鋪,甚至還有個小小的酒館和食肆,甚至還有個茶寮,離何祖父家沒多遠。
在走到街道盡頭的時候,蘇研竟然還看到了一家書畫鋪,裏麵大多是一些質量畫技比較下層的畫作,估計也是為了附合周圍的居民。
古代的人很喜歡用書畫來裝飾屋子,就像現代人裝修房子的時候會在牆上掛一些相片、刺繡或者書法山水畫什麽的提升一下境界。
其他雜七雜八的鋪子也有,一條老街基本上把生活中要用到的方方麵麵都囊括了。
蘇研這一遍轉的眼花繚亂的,簡直是開了眼界。
嗯···,要說缺什麽的話,“沒有鹽鋪和糧鋪。”
這兩個是人們生活必不可少的,但在這條囊括生活方方麵麵的老街卻沒有他們。
但是仔細想想也能理解,古代的生產水平低,這兩樣從另一方麵來說都是稀缺貨。
鹽就不必說了,利潤大到無法想象,基本被官府管控,沒有關係是拿不到販賣權的。
糧食的話還好點,畢竟是一國之本,朝廷不會讓糧價上浮太過動搖國本。
如果他們小打小鬧隻賣一些雜糧給村裏和附近的人,糧價也跟著朝廷走,對大糧鋪造不成什麽影響。
蘇研越想越覺得能行。
接下來幾天蘇研和何安就經常在這條街上逛,有時候去那些人多的吃食攤子點個吃的坐著聽周圍的人聊天。
有時候跟著街上幹活的行人看看他們多去哪裏做工。
偶爾轉累了也去街那頭的何祖父家裏,和他們聊聊天,順便向他們谘詢一些開店的建議。
對於孫子孫媳常來家裏看自己,何祖父非常開心。
雖然分家後兒子們都過得好,族裏也都稱讚他有遠見。
但是他偶爾也會羨慕別人家兒孫繞膝享天倫之樂。
雖然他的兒子們經常來看他們老兩口,但到底跟在身邊一起住不一樣。
所以老兩口平時也很寂寞,對於蘇研和何安經常來,他們覺得非常驚喜。
當然對於孫子孫媳想開店他也是支持的,也建議他們實地去鄉下轉轉看看。
年輕人嘛,就是要有一股闖勁兒,哪怕這回不成,也是一筆經驗,對以後的人生是很有幫助的。
蘇研和何安聽了何祖父的建議後仔細思考了幾天,又借來了何祖父家的牛車趕著去鄉下地裏轉了轉,也多次向當地的居民詢問了日常的口糧和地裏的產出等等。
兩人來回奔波了十來天,終於了解清楚了情況。
經過再三考慮並和何祖父何祖母商量過後,蘇研何安決定先隻賣黍米,粟米和黃豆這三種粗糧。
一來這些是縣裏下轄的村莊都產的糧食,要購買的話不必跋山涉水,路費就會省一筆。
而且由於是粗糧,成本上就不會有那麽大的壓力。
再一個就是蘇研認為他們現階段的目標客戶是平民百姓,而在這個時代,平民百姓是消費不起頓頓細糧的,粗糧才是他們飯桌的主旋律。
這一點不管是鄉下還是縣裏的百姓都是如此。
不過現下四月份,正是青黃不接百姓最可能缺糧的時候,糧食價格也貴些,他們這時候賣糧能賺錢,但是這時候進糧就不劃算了。
兩人就決定等六月夏收過後再去收糧食,到時候去縣裏寬裕一點的人家收陳糧,鄉下的民戶家收新糧,然後倒騰著賣。
以後生意慢慢穩定了,也可以收一些其他的農產品,比如雞蛋,蘑菇,春筍,野果等等,在店裏配合著賣。
反正就是什麽當季賣什麽,也可以收點租費讓別人在店裏寄賣東西,再從中抽取一部分的分紅即可。
何祖父聽了他們的打算,端起茶盞慢慢喝了一口,讚同道,“這想法挺好,可見這些天沒白往地裏跑。”
接著提點道:“做生意就得這樣,敢想敢幹是一方麵,還得不怕吃苦。這些天你們見天的跑,我和你們祖母都看在眼裏。難得你們新婚就有想法也肯幹,我們這老兩口子也不能坐視不理。”
“這樣,也別等到六月夏收了,家裏去年還有些陳糧,我們也吃不完,你們拉回去幾車先賣著,就當是我們老兩口資助你們小兩口開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