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隊部出來的鄉親抱著布匹、棉被,提著大包小包,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有的說要給家裏大大小小的全部做新衣服,有的女人拉住家裏男人,說要還要給自己爹娘做新衣服,有的小孩讓大人給燉臘雞。
幾個五保戶更是激動,他們家的棉被早就硬成一塊,蓋起來根本不暖和,得虧向陽村這裏冬天不太冷,不然非凍壞,但這裏每年還是有十多天夜晚溫度會降到十度以下,還是有些冷,年紀大的人更是難過,現在有了新棉被,想必冬天不會挨凍了。
今天的向陽村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鄭曉強看見聞晴過來問候:“師傅,您好!”
幾個跟著聞晴學種茶的學生有時候叫她師傅,聞晴糾正幾次,那些家的大人說,跟著她學了手藝,就是師傅,所以鄭曉強一直沒改。
聞晴見他,問:“曉強,你不是考上大學了嗎?怎麽在村裏?”
鄭曉強說:“師傅,我讀的專科,已經畢業了,現在在縣裏的農業社上班,今天晚上剛回家的。”
聞晴問起他學習的情況,鄭曉強說:“農大主要是教種田技術、種子培養和家畜繁殖,現在在農業社也是教農戶這些。”
鄭曉強父親早逝,姐姐已經嫁人生子,家裏隻有一個母親,所以他有時間就回村裏陪老娘。
他娘也沒什麽力氣,家裏承包了二十畝茶園,他娘就采茶製茶得些收益,吃的糧食全靠鄭曉強從縣城弄回來。
聞晴問起當初一起學習種茶的其他幾個人的情況,鄭曉強一一道來,陳長剛考上雲滇民族學院,還沒有畢業,陳長民、袁正方還在村裏務農,劉滿霞嫁到縣城了。
知青點已經改作它用了,晚上,林大隊長安排聞晴住在他家裏。
第二天,林長生帶著聞晴去到鄭曉強家的茶園,100畝茶園承包給了包含鄭曉強在內的5戶人家,一家20畝。
秋天茶樹的嫩葉雖然不像春天那麽多,但還是有一些。
村裏承包茶園的幾戶人家全部到了,其他對種茶、製茶感興趣的村民也跑來聽。
聞晴從采摘嫩芽開始講解,怎麽采,怎麽使用萎凋槽,什麽是日光萎凋,不同時節、不同部位的葉片萎凋的溫度和時間怎麽掌握,揉撚的力道,以及如何識別揉撚的程度,都這些講給大家聽。
做紅茶時需要發酵,她著重講解了發酵控製方法。
紅茶發酵的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發酵的環境要保持一定的濕度,發酵時堆渥的體積要根據葉片的老嫩、揉撚程度、氣溫高低來確定攤葉的高度,發酵完成後要及時幹燥,不能發酵不足或者發酵過度。
她邊說邊做,把一芽二葉的茶葉采摘下來後,拿到茶園的棚子裏,鮮葉攤在竹簾上,一塊竹簾差不多二平方,攤放了四斤茶葉。
竹棚裏四麵通風,雲滇秋天氣溫不高,聞晴感覺氣溫也就23、4度的樣子,於是說:“今天天氣比較合適,但是比較幹燥,茶葉的萎凋時間大約是12小時,我們晚上再來看萎凋情況。”
聞晴拿出自己製作的茶葉,讓大家品嚐成品茶葉的味道。
林大隊長和其他人紛紛離開,鄭曉強和鄭母則留下,聞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看鮮葉的變化,待到葉片變卷時,就小心輕輕地翻動葉麵,做到均勻萎凋。
中午她在鄭曉強家吃的飯,見他們吃的是二米飯,還做了臘肉炒青椒,聞晴忙說:“曉強,別這麽客氣,咱們可不是外人。”
鄭母說:“聞知青,你是稀客,我們家也沒有什麽好東西,千萬別嫌棄才好。”
下午,聞晴和鄭曉強先去茶園,見聞晴翻葉的頻次隨著氣溫升高也更快,到了下午6點過,鄭母過來叫了二人回去吃了晚飯,晚飯就是玉米疙瘩湯就鹹鴨蛋。
到了晚上八點過,聞晴讓鄭曉強把上午學習的人都叫來了,讓大家看萎凋後的葉子。
經過十個小時的萎凋,茶葉表麵軟皺,手捏著感覺葉子柔然,握住的時候葉子可以成團,聞起來沒有青草的味道,反而有了一種清香。
接下來,聞晴給大家示範揉撚。
隻見她把茶葉倒在竹席上,或輕或重地團揉著茶葉,揉撚一陣,她把經過揉撚的茶葉與沒有揉撚的茶葉相比,大家發現經過揉撚的茶葉逐漸緊縮,葉子變得更小,經過40多分鍾才把所有茶葉揉撚完。
聞晴說:“經過揉撚後,茶汁會到達茶葉表層,在衝泡時能夠迅速溶解,使茶湯的濃度增加。”
經過揉撚,茶葉進入發酵環節,聞晴解釋:“紅茶的發酵時間一般是3小時,環境濕度要達到百分之九十,所以要人工加濕,咱們這裏比較幹燥,可以灑水增濕。”
她讓鄭曉強把揉撚好的茶葉拿到他家裏,大家一起進到做茶的房間,見聞晴把茶葉堆在發酵筐裏,上麵蓋上草簾子。
茶葉發酵時的堆放也是有講究的,夏天一般放8厘米高,茶葉發酵時間一般是3個小時,冬天會更高一些,發酵時間也更長,春秋兩季適中。
聞晴說:“發酵合適的茶葉,青氣消失,聞起來有股蘋果的芬芳,葉色也變紅,發酵完成後要立即終止發酵,進行烘幹,烘幹的溫度一般在100度左右。”
聞晴看了時間,現在是八點半,到了晚上十一點左右再來進行下一步步驟。
鄭母說:“聞知青,今天辛苦你了。”
聞晴說:“沒事,咱們今天把全部步驟都做完,烘幹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現在工具不全,每一個環節都要靠人工,以後有了機械設備,像揉撚、烘幹都可以用機器,做茶葉就沒有這麽辛苦了,但是也失去了手工製茶的味道。
到了晚上十點過,眾人紛紛來到鄭曉強家,聞晴一直等到茶葉發酵完成,才把發酵好的茶葉拿出來,給大家看發酵完成的茶葉的樣子,聞著茶葉的芬芳,確實與他們平時做的不太一樣。
聞晴燒起柴灶,把茶葉放進鍋上蒙著的白布裏,把茶葉均勻地撒在上麵,讓其均勻受熱,等茶葉水分減少,它的形狀更為緊實。
她早上隻采摘了50斤鮮葉,所以沒有花多長時間就全部烘幹了,把茶葉到竹簸箕上攤涼,聞晴抓起一把茶葉,隻見條索緊結,色澤烏紅,茶香濃鬱。
讓鄭曉強燒了開水,拿出杯子給大家泡上,茶湯紅潤明亮,味道甘醇,算是非常不錯的紅茶了。
做完茶,已經是半夜,聞晴回到大隊長家,簡單說了製茶的經過,就倒下沉沉睡去。
幾個五保戶更是激動,他們家的棉被早就硬成一塊,蓋起來根本不暖和,得虧向陽村這裏冬天不太冷,不然非凍壞,但這裏每年還是有十多天夜晚溫度會降到十度以下,還是有些冷,年紀大的人更是難過,現在有了新棉被,想必冬天不會挨凍了。
今天的向陽村簡直比過年還熱鬧。
鄭曉強看見聞晴過來問候:“師傅,您好!”
幾個跟著聞晴學種茶的學生有時候叫她師傅,聞晴糾正幾次,那些家的大人說,跟著她學了手藝,就是師傅,所以鄭曉強一直沒改。
聞晴見他,問:“曉強,你不是考上大學了嗎?怎麽在村裏?”
鄭曉強說:“師傅,我讀的專科,已經畢業了,現在在縣裏的農業社上班,今天晚上剛回家的。”
聞晴問起他學習的情況,鄭曉強說:“農大主要是教種田技術、種子培養和家畜繁殖,現在在農業社也是教農戶這些。”
鄭曉強父親早逝,姐姐已經嫁人生子,家裏隻有一個母親,所以他有時間就回村裏陪老娘。
他娘也沒什麽力氣,家裏承包了二十畝茶園,他娘就采茶製茶得些收益,吃的糧食全靠鄭曉強從縣城弄回來。
聞晴問起當初一起學習種茶的其他幾個人的情況,鄭曉強一一道來,陳長剛考上雲滇民族學院,還沒有畢業,陳長民、袁正方還在村裏務農,劉滿霞嫁到縣城了。
知青點已經改作它用了,晚上,林大隊長安排聞晴住在他家裏。
第二天,林長生帶著聞晴去到鄭曉強家的茶園,100畝茶園承包給了包含鄭曉強在內的5戶人家,一家20畝。
秋天茶樹的嫩葉雖然不像春天那麽多,但還是有一些。
村裏承包茶園的幾戶人家全部到了,其他對種茶、製茶感興趣的村民也跑來聽。
聞晴從采摘嫩芽開始講解,怎麽采,怎麽使用萎凋槽,什麽是日光萎凋,不同時節、不同部位的葉片萎凋的溫度和時間怎麽掌握,揉撚的力道,以及如何識別揉撚的程度,都這些講給大家聽。
做紅茶時需要發酵,她著重講解了發酵控製方法。
紅茶發酵的溫度保持在25度左右,發酵的環境要保持一定的濕度,發酵時堆渥的體積要根據葉片的老嫩、揉撚程度、氣溫高低來確定攤葉的高度,發酵完成後要及時幹燥,不能發酵不足或者發酵過度。
她邊說邊做,把一芽二葉的茶葉采摘下來後,拿到茶園的棚子裏,鮮葉攤在竹簾上,一塊竹簾差不多二平方,攤放了四斤茶葉。
竹棚裏四麵通風,雲滇秋天氣溫不高,聞晴感覺氣溫也就23、4度的樣子,於是說:“今天天氣比較合適,但是比較幹燥,茶葉的萎凋時間大約是12小時,我們晚上再來看萎凋情況。”
聞晴拿出自己製作的茶葉,讓大家品嚐成品茶葉的味道。
林大隊長和其他人紛紛離開,鄭曉強和鄭母則留下,聞晴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看鮮葉的變化,待到葉片變卷時,就小心輕輕地翻動葉麵,做到均勻萎凋。
中午她在鄭曉強家吃的飯,見他們吃的是二米飯,還做了臘肉炒青椒,聞晴忙說:“曉強,別這麽客氣,咱們可不是外人。”
鄭母說:“聞知青,你是稀客,我們家也沒有什麽好東西,千萬別嫌棄才好。”
下午,聞晴和鄭曉強先去茶園,見聞晴翻葉的頻次隨著氣溫升高也更快,到了下午6點過,鄭母過來叫了二人回去吃了晚飯,晚飯就是玉米疙瘩湯就鹹鴨蛋。
到了晚上八點過,聞晴讓鄭曉強把上午學習的人都叫來了,讓大家看萎凋後的葉子。
經過十個小時的萎凋,茶葉表麵軟皺,手捏著感覺葉子柔然,握住的時候葉子可以成團,聞起來沒有青草的味道,反而有了一種清香。
接下來,聞晴給大家示範揉撚。
隻見她把茶葉倒在竹席上,或輕或重地團揉著茶葉,揉撚一陣,她把經過揉撚的茶葉與沒有揉撚的茶葉相比,大家發現經過揉撚的茶葉逐漸緊縮,葉子變得更小,經過40多分鍾才把所有茶葉揉撚完。
聞晴說:“經過揉撚後,茶汁會到達茶葉表層,在衝泡時能夠迅速溶解,使茶湯的濃度增加。”
經過揉撚,茶葉進入發酵環節,聞晴解釋:“紅茶的發酵時間一般是3小時,環境濕度要達到百分之九十,所以要人工加濕,咱們這裏比較幹燥,可以灑水增濕。”
她讓鄭曉強把揉撚好的茶葉拿到他家裏,大家一起進到做茶的房間,見聞晴把茶葉堆在發酵筐裏,上麵蓋上草簾子。
茶葉發酵時的堆放也是有講究的,夏天一般放8厘米高,茶葉發酵時間一般是3個小時,冬天會更高一些,發酵時間也更長,春秋兩季適中。
聞晴說:“發酵合適的茶葉,青氣消失,聞起來有股蘋果的芬芳,葉色也變紅,發酵完成後要立即終止發酵,進行烘幹,烘幹的溫度一般在100度左右。”
聞晴看了時間,現在是八點半,到了晚上十一點左右再來進行下一步步驟。
鄭母說:“聞知青,今天辛苦你了。”
聞晴說:“沒事,咱們今天把全部步驟都做完,烘幹也費不了多少時間。”
現在工具不全,每一個環節都要靠人工,以後有了機械設備,像揉撚、烘幹都可以用機器,做茶葉就沒有這麽辛苦了,但是也失去了手工製茶的味道。
到了晚上十點過,眾人紛紛來到鄭曉強家,聞晴一直等到茶葉發酵完成,才把發酵好的茶葉拿出來,給大家看發酵完成的茶葉的樣子,聞著茶葉的芬芳,確實與他們平時做的不太一樣。
聞晴燒起柴灶,把茶葉放進鍋上蒙著的白布裏,把茶葉均勻地撒在上麵,讓其均勻受熱,等茶葉水分減少,它的形狀更為緊實。
她早上隻采摘了50斤鮮葉,所以沒有花多長時間就全部烘幹了,把茶葉到竹簸箕上攤涼,聞晴抓起一把茶葉,隻見條索緊結,色澤烏紅,茶香濃鬱。
讓鄭曉強燒了開水,拿出杯子給大家泡上,茶湯紅潤明亮,味道甘醇,算是非常不錯的紅茶了。
做完茶,已經是半夜,聞晴回到大隊長家,簡單說了製茶的經過,就倒下沉沉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