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晴沒有進去勸她,莫珍珍哭了一陣擦幹眼淚,繼續查看箱子的東西。
她兄弟姊妹四人,現在哥哥尚無音訊,姐姐也離世,弟弟前幾年出國了,好在她丈夫孩子始終與她在一起,現在找到父母的遺物,餘生就讓她來完成父親的遺囑。
半響,莫珍珍才走出廂房,來到正屋客廳,一下子朝聞晴跪下,聞晴立即扶起她來,說到:“莫姐,使不得,使不得,你可別這樣,咱們坐下談。”
莫珍珍依言坐下,說起對幾個木箱子的處置,她說她隻要莫老的手稿,其他的都送給聞晴。
聞晴堅決不同意,說到:“莫姐,莫老和老夫人雖然離開了你們,但是這些東西包得這麽好,應該是他們留給你們的,你留下這些東西,睹物思人,就好像他們依然陪伴你,也是個念想。”
又問起她打算怎麽把這六個大箱子運回西部?
莫珍珍茫然地說道:“我是坐火車過來的,回去可能帶不走這麽多東西,托運又不保險。”
聞晴想想提議:“這樣吧,咱們把易碎的東西包好,我開車送你。”
六隻大木箱子打包好,放後備箱和後座,應該能放下。
聞晴這麽做,一方麵是欽佩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氣節,心痛他們的隕落,另一方麵對莫珍珍的遭遇也很同情,加之她現在有時間,可以出去走走。
莫珍珍在聞晴這裏住了三天,接連去拜訪了莫老的老朋友,她的老師同學,也去她父親生前任教的學校和著作出版社,要求他們支付父親的補償和稿費,雖然一時尚未有結果,但對方表示查清楚後會給她答複的。
莫珍珍隻能相信他們,也沒有糾纏,答應等待他們的處理結果。
聞晴把木箱子外包裹了一層泡沫防震,把木箱子搬上車,木箱子比較大,後備箱隻放得下兩個,後座放了4個,用繩子固定,就與莫珍珍開車出發了。
她們先南下,在冀中、臨汾各住了一晚,晚上,擔心車子停在外麵不安全,現在沒有這麽多監控,聞晴悄悄把車子收入空間,早上再提前放出來,一路上萬分小心,第三天下午就平安到達了長安。
莫珍珍家在雁塔區,距大雁塔不遠,是省文獻館的家屬區,她愛人王教授也是知識分子,在大學教書,他們兩人是在西北下放時認識的,現在有一兒一女。
莫珍珍提前給他打了電話,她們到時,她丈夫正在家裏等她們。
聞晴把車開到樓下,三個人把木箱子抬到三樓他們的家裏,六隻箱子搬完後,聞晴說:“莫姐,你們先收拾,我先走了。”
莫珍珍和她丈夫王教授一定要留她吃飯,聞晴推辭不得,才隨著兩人去了街上的一家飯店,莫珍珍把這段時間的經曆給王教授說了,最後說:“小聞,我真是特別感謝你,原本我隻想找回我父親的手稿,沒想到你把所有東西都給我了,還不遠千裏送我回來,太感謝你了。”
略為哽咽地說:“這二十年,我見過太多的虛偽、冷漠、背叛,原本我對這個世界非常失望,但是你讓我重新對這個世界燃起希望。”
王教授也說:“小聞,今後我們就是一家人,我們就是你的姐姐、姐夫,你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我們。”
聞晴看著這兩人,雖然衣著樸素,麵容憔悴,但眼神明亮有光,點頭說:“好的,莫姐、姐夫,謝謝你們把我當親人,以後你們到京城,不要忘記來看我。”
三人邊吃邊聊,一直到晚上八點過才吃完飯,堅拒了他們讓她去家裏住的邀請,聞晴開車找到一個酒店住下。
莫珍珍和王教授回家後,孩子們已經吃了晚飯,一家人把六隻木箱子分別打開,木箱子裏都包了油布,東西保存得還算完整。
兩口箱子是莫老的藏書,這些是他家三代人收藏的珍本,其中有三套宋版書,一套元代雕版佛經,十分珍貴。
一口箱子裝的是莫老的手稿、他們兄弟姊妹的紀念品,有他們的畢業證、家庭相片,學校發的獎狀,小時候給父母親做的生日卡片,聞晴把掛在莫家牆上的照片也放在這口箱子裏,父母親和姐姐都永遠離開了她,隻能在照片中見到他們的音容笑貌,莫珍珍一邊翻看一邊流淚。
一口箱子裏麵是衣服,有她母親結婚時穿過的婚紗和大紅禮服,她父親的描金繡花新郎服,還有一些做工精細的繡品,莫珍珍一件一件拿起來看了又折好,到下層的時候,拿出一個小箱子,花梨木鑲嵌螺鈿的首飾箱,以前在她母親房間裏曾經見過的,打開小箱子,裏麵果然是她母親的首飾,甚至比她見過的還要多,可能還有她祖母的首飾,有純金的、紅寶石、藍寶石、翡翠、鑽石、珍珠的,各種釵環耳飾,她估計,這箱子首飾的價值不下百萬。
一口箱子裏是書畫卷軸和一些書信,書畫有些受潮,有的還有蟲蛀痕跡,王教授看得心疼不已,一件件取出來,與孩子們一道用幹淨的毛巾仔細擦拭幹淨。
一口箱子裏是文房四寶和一些瓷器,是一些小型的瓷器,主要是書房裏用的茶具、筆洗、筆筒、香爐,還有一小箱子黃金和銀元寶。
最後一口箱子也是瓷器,是比較大型的瓷器,有花瓶、瓷盤,古董花盆,還有一盆玉石盆景、一尊白玉觀音。
莫珍珍和王教授看著這些東西,不說那一箱子首飾、金銀,就是那些書畫、古籍、瓷器也都是價值不菲,聞晴居然沒有動心。
莫珍珍原本隻是想找回父親的手稿,也沒有想到父母親還給他們留下這麽多東西,一時間感慨不已。
王教授稱讚道:“小聞這人了不起,心胸非常人可比。”
莫珍珍叮囑孩子們不要對外說起這些東西,以免引起壞人的覬覦,轉頭對王教授說:“這是我父母的遺物,我想給哥哥、小弟分一些,也給姐姐的孩子一些,算是對爸媽的紀念。”王教授點頭答應。
她兄弟姊妹四人,現在哥哥尚無音訊,姐姐也離世,弟弟前幾年出國了,好在她丈夫孩子始終與她在一起,現在找到父母的遺物,餘生就讓她來完成父親的遺囑。
半響,莫珍珍才走出廂房,來到正屋客廳,一下子朝聞晴跪下,聞晴立即扶起她來,說到:“莫姐,使不得,使不得,你可別這樣,咱們坐下談。”
莫珍珍依言坐下,說起對幾個木箱子的處置,她說她隻要莫老的手稿,其他的都送給聞晴。
聞晴堅決不同意,說到:“莫姐,莫老和老夫人雖然離開了你們,但是這些東西包得這麽好,應該是他們留給你們的,你留下這些東西,睹物思人,就好像他們依然陪伴你,也是個念想。”
又問起她打算怎麽把這六個大箱子運回西部?
莫珍珍茫然地說道:“我是坐火車過來的,回去可能帶不走這麽多東西,托運又不保險。”
聞晴想想提議:“這樣吧,咱們把易碎的東西包好,我開車送你。”
六隻大木箱子打包好,放後備箱和後座,應該能放下。
聞晴這麽做,一方麵是欽佩老一輩知識分子的氣節,心痛他們的隕落,另一方麵對莫珍珍的遭遇也很同情,加之她現在有時間,可以出去走走。
莫珍珍在聞晴這裏住了三天,接連去拜訪了莫老的老朋友,她的老師同學,也去她父親生前任教的學校和著作出版社,要求他們支付父親的補償和稿費,雖然一時尚未有結果,但對方表示查清楚後會給她答複的。
莫珍珍隻能相信他們,也沒有糾纏,答應等待他們的處理結果。
聞晴把木箱子外包裹了一層泡沫防震,把木箱子搬上車,木箱子比較大,後備箱隻放得下兩個,後座放了4個,用繩子固定,就與莫珍珍開車出發了。
她們先南下,在冀中、臨汾各住了一晚,晚上,擔心車子停在外麵不安全,現在沒有這麽多監控,聞晴悄悄把車子收入空間,早上再提前放出來,一路上萬分小心,第三天下午就平安到達了長安。
莫珍珍家在雁塔區,距大雁塔不遠,是省文獻館的家屬區,她愛人王教授也是知識分子,在大學教書,他們兩人是在西北下放時認識的,現在有一兒一女。
莫珍珍提前給他打了電話,她們到時,她丈夫正在家裏等她們。
聞晴把車開到樓下,三個人把木箱子抬到三樓他們的家裏,六隻箱子搬完後,聞晴說:“莫姐,你們先收拾,我先走了。”
莫珍珍和她丈夫王教授一定要留她吃飯,聞晴推辭不得,才隨著兩人去了街上的一家飯店,莫珍珍把這段時間的經曆給王教授說了,最後說:“小聞,我真是特別感謝你,原本我隻想找回我父親的手稿,沒想到你把所有東西都給我了,還不遠千裏送我回來,太感謝你了。”
略為哽咽地說:“這二十年,我見過太多的虛偽、冷漠、背叛,原本我對這個世界非常失望,但是你讓我重新對這個世界燃起希望。”
王教授也說:“小聞,今後我們就是一家人,我們就是你的姐姐、姐夫,你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找我們。”
聞晴看著這兩人,雖然衣著樸素,麵容憔悴,但眼神明亮有光,點頭說:“好的,莫姐、姐夫,謝謝你們把我當親人,以後你們到京城,不要忘記來看我。”
三人邊吃邊聊,一直到晚上八點過才吃完飯,堅拒了他們讓她去家裏住的邀請,聞晴開車找到一個酒店住下。
莫珍珍和王教授回家後,孩子們已經吃了晚飯,一家人把六隻木箱子分別打開,木箱子裏都包了油布,東西保存得還算完整。
兩口箱子是莫老的藏書,這些是他家三代人收藏的珍本,其中有三套宋版書,一套元代雕版佛經,十分珍貴。
一口箱子裝的是莫老的手稿、他們兄弟姊妹的紀念品,有他們的畢業證、家庭相片,學校發的獎狀,小時候給父母親做的生日卡片,聞晴把掛在莫家牆上的照片也放在這口箱子裏,父母親和姐姐都永遠離開了她,隻能在照片中見到他們的音容笑貌,莫珍珍一邊翻看一邊流淚。
一口箱子裏麵是衣服,有她母親結婚時穿過的婚紗和大紅禮服,她父親的描金繡花新郎服,還有一些做工精細的繡品,莫珍珍一件一件拿起來看了又折好,到下層的時候,拿出一個小箱子,花梨木鑲嵌螺鈿的首飾箱,以前在她母親房間裏曾經見過的,打開小箱子,裏麵果然是她母親的首飾,甚至比她見過的還要多,可能還有她祖母的首飾,有純金的、紅寶石、藍寶石、翡翠、鑽石、珍珠的,各種釵環耳飾,她估計,這箱子首飾的價值不下百萬。
一口箱子裏是書畫卷軸和一些書信,書畫有些受潮,有的還有蟲蛀痕跡,王教授看得心疼不已,一件件取出來,與孩子們一道用幹淨的毛巾仔細擦拭幹淨。
一口箱子裏是文房四寶和一些瓷器,是一些小型的瓷器,主要是書房裏用的茶具、筆洗、筆筒、香爐,還有一小箱子黃金和銀元寶。
最後一口箱子也是瓷器,是比較大型的瓷器,有花瓶、瓷盤,古董花盆,還有一盆玉石盆景、一尊白玉觀音。
莫珍珍和王教授看著這些東西,不說那一箱子首飾、金銀,就是那些書畫、古籍、瓷器也都是價值不菲,聞晴居然沒有動心。
莫珍珍原本隻是想找回父親的手稿,也沒有想到父母親還給他們留下這麽多東西,一時間感慨不已。
王教授稱讚道:“小聞這人了不起,心胸非常人可比。”
莫珍珍叮囑孩子們不要對外說起這些東西,以免引起壞人的覬覦,轉頭對王教授說:“這是我父母的遺物,我想給哥哥、小弟分一些,也給姐姐的孩子一些,算是對爸媽的紀念。”王教授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