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以說是大王對你的一種保護。”安國君解釋道,“大王看好你,並不希望你卷入我與關內侯之間,大公子與二公子之間的派係爭鬥,無論將來太子是誰,他都希望你可以在未來,繼續為寧國出力,而不是在這一場太子之爭中,早早的完成自己的曆史使命。”
聽完安國君的話,方即墨也立刻就明白了。
自己這個頭銜,可是太子師,也就是說,誰能成為自己的弟子,誰就是下一任的太子。公子昭自不必說,就連公子良也不會再將自己視為敵人,反而會被當做極力拉攏的對象。
“我還要謝謝你。”安國君一邊說著,一邊將身前的點心推到方即墨的身前,示意他不必客氣,“你在鬼穀中的那一番高論,讓我在寧國朝堂中輕鬆了不少。”
安國君所說,是指方即墨那一番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的發言。想來那一番話傳到雲京之時,公子良應是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同關內侯一起,都再不敢繼續對安國君窮追猛打。寧王本就想借著此事敲打一下公子良,一看效果如此之好,對方即墨自然更加喜愛。
“看來,寧王還是對公子良有著深厚的期許,否則,不會對他一再敲打。”方即墨歎道,“寧王之所以一直拖著不立太子,恐怕也是在等公子良轉變思想。”
“公子良的確是一個人才,能征善戰,可以說,除了對變法有些成見外,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國主繼承人。”安國君道,“若他能真心支持變法,太子之位,早就是他的了。”
“可惜,他看不透。”方即墨搖搖頭。
“公子良並非是看不透,而是與保守派綁定太深了,積重難返。”安國君否認道,“若是他的立場翻轉太快,將來就算是坐上國主之位,寧國也會不穩。”
“那麽關鍵還是關內侯。”方即墨道,“可是,關內侯畢竟是保守派的領袖,老士族都以他馬首是瞻,他怎麽可能支持變法?”
“你把關內侯看得太簡單了。”安國君道,“關內侯薑羨,雖是承襲父輩爵位,但其自小便在老士族中屬於出類拔萃的存在。與公子良類似,關內侯反對變法,並不是對變法本身有什麽不滿,而是他薑家身為老士族的領導者,不能不考慮追隨者的利益,站在變法的對立麵,實屬不得已而為之。與其說他是反對變法,不如說他是反對我。”
方即墨聽罷,無可奈何道:“若是對事不對人,或有轉圜餘地,但現在是對人不對事,那麽安國君與關內侯,便隻能是你死我活的局麵了。”
“這點倒是不用你來操心。”安國君道,“我與大王已經想出萬全之策,真到了那一天,仍然反對變法,執迷不悟之輩,隻有死路一條。”
方即墨聽得心中咯噔一下。
自古變法者,皆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安國君定然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此刻他說出這樣的話,想來,已經有了殺身成仁的想法。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用過早點,二人在府邸中晃晃悠悠,一路來到安國君的書房之中。踏入書房的一刻,迎麵便是一張巨幅的寧國地圖,幾乎鋪滿了書房的整個牆麵。
方即墨看著寧國疆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可是有什麽想法?”安國君見他深思,好奇道。
“我腦子裏閃過一條奇策,或許可助寧國成就大業。”方即墨忽然開口道。
“嗯?”安國君微微一驚。
方即墨伸出手來,在麵前巨大的地圖上,點上三個點。
第一處,是北方與淵國接壤之處的定軍關,第二處,是與南麵晉國隔江相望的南江郡,第三處,是離國的周郡。
此三處分別落在淵國、南晉、離國的手中,就像是三扇門,將寧國牢牢的關在這群山之中。
“先說定軍關,淵國地勢平坦,盛產良駒,淵國騎兵更是天下無雙,就連北方遊牧民族,也無法與之匹敵。淵國唯一的天險,便是這定軍關,一旦定軍關被我寧國掌控,淵國則是一馬平川,任我來去自由。到那時候,淵國戰馬便是我囊中之物,我寧國,亦可組建一支如淵國一般強大的騎兵軍團。
其次便是南江郡。寧國與南晉隔江而治,若是能夠奪得南江郡,那麽川江之水,由界河轉為內河。我們沿著河岸防,南晉水軍雖然強盛,卻也隻是無用。
第三處,便是離國周郡,奪回周郡,便可扭轉寧國對離國隻能被動防守,無法主動出擊的劣勢。屆時,兵分兩路,一路從川江沿水陸而上,另一路出周郡,雙管齊下,離國必敗。”
方即墨這番謀劃,安國君聽得連連點頭,若是真能如方即墨所說,那麽寧國本土就會變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隨時可以北上、南下、東出。而坐擁這三大關口,便是千軍萬馬,也奈何不了寧國。
隻可惜,這計劃雖好,但難度確實堪比登天。
尤其是定軍關與南江郡,皆是淵國與南晉重兵把守的要地。以寧國現在舉國上下不過十萬的兵力,想要攻下任何一個,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更何況同時拿下兩個。
這種代價,寧國絕對支付不起,就算拿下,也是傷筋動骨,有覆滅之危。
“你的想法雖好,但目前的寧國並無這等國力支持。”安國君歎道,“如果想奪得將這三地,起碼,還需要二十年時間。”
“如果以兵家手段確實如此。”方即墨笑道,“但我有一法,或許不用費一兵一卒。”
“什麽?”
這下,就連安國君也有些驚了。
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這三處要地?
到底是你方即墨瘋了,還是我安國君耳背了?
這樣的事,他安國君可是做夢都沒想過。
“當然,雖然不費一兵一卒,卻仍是會對寧國國力造成極大的消耗,不亞於打了一場大戰。”方即墨道,“而且,這個計劃不是短時間內就可見效的,至少需要一到兩年時間,這期間,寧國可能會承擔極大的壓力。”
安國君聽到這話,心中反而稍安。
如果方即墨說不需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奪得三地,他反而覺得對方是在信口開河。
“你有什麽想法?”安國君於案台前坐下。
“三地之中,最關鍵的是定軍關與南江郡,要拿下這兩處要地,首先,要與淵國和南晉,開通貿易互市。”
“互市?”
“錢,這個計劃,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有足夠多的錢。”
聽完安國君的話,方即墨也立刻就明白了。
自己這個頭銜,可是太子師,也就是說,誰能成為自己的弟子,誰就是下一任的太子。公子昭自不必說,就連公子良也不會再將自己視為敵人,反而會被當做極力拉攏的對象。
“我還要謝謝你。”安國君一邊說著,一邊將身前的點心推到方即墨的身前,示意他不必客氣,“你在鬼穀中的那一番高論,讓我在寧國朝堂中輕鬆了不少。”
安國君所說,是指方即墨那一番誰是敵人,誰是朋友的發言。想來那一番話傳到雲京之時,公子良應是嚇出了一身冷汗,連同關內侯一起,都再不敢繼續對安國君窮追猛打。寧王本就想借著此事敲打一下公子良,一看效果如此之好,對方即墨自然更加喜愛。
“看來,寧王還是對公子良有著深厚的期許,否則,不會對他一再敲打。”方即墨歎道,“寧王之所以一直拖著不立太子,恐怕也是在等公子良轉變思想。”
“公子良的確是一個人才,能征善戰,可以說,除了對變法有些成見外,幾乎是一個完美的國主繼承人。”安國君道,“若他能真心支持變法,太子之位,早就是他的了。”
“可惜,他看不透。”方即墨搖搖頭。
“公子良並非是看不透,而是與保守派綁定太深了,積重難返。”安國君否認道,“若是他的立場翻轉太快,將來就算是坐上國主之位,寧國也會不穩。”
“那麽關鍵還是關內侯。”方即墨道,“可是,關內侯畢竟是保守派的領袖,老士族都以他馬首是瞻,他怎麽可能支持變法?”
“你把關內侯看得太簡單了。”安國君道,“關內侯薑羨,雖是承襲父輩爵位,但其自小便在老士族中屬於出類拔萃的存在。與公子良類似,關內侯反對變法,並不是對變法本身有什麽不滿,而是他薑家身為老士族的領導者,不能不考慮追隨者的利益,站在變法的對立麵,實屬不得已而為之。與其說他是反對變法,不如說他是反對我。”
方即墨聽罷,無可奈何道:“若是對事不對人,或有轉圜餘地,但現在是對人不對事,那麽安國君與關內侯,便隻能是你死我活的局麵了。”
“這點倒是不用你來操心。”安國君道,“我與大王已經想出萬全之策,真到了那一天,仍然反對變法,執迷不悟之輩,隻有死路一條。”
方即墨聽得心中咯噔一下。
自古變法者,皆不會有什麽好下場,安國君定然也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此刻他說出這樣的話,想來,已經有了殺身成仁的想法。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
用過早點,二人在府邸中晃晃悠悠,一路來到安國君的書房之中。踏入書房的一刻,迎麵便是一張巨幅的寧國地圖,幾乎鋪滿了書房的整個牆麵。
方即墨看著寧國疆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可是有什麽想法?”安國君見他深思,好奇道。
“我腦子裏閃過一條奇策,或許可助寧國成就大業。”方即墨忽然開口道。
“嗯?”安國君微微一驚。
方即墨伸出手來,在麵前巨大的地圖上,點上三個點。
第一處,是北方與淵國接壤之處的定軍關,第二處,是與南麵晉國隔江相望的南江郡,第三處,是離國的周郡。
此三處分別落在淵國、南晉、離國的手中,就像是三扇門,將寧國牢牢的關在這群山之中。
“先說定軍關,淵國地勢平坦,盛產良駒,淵國騎兵更是天下無雙,就連北方遊牧民族,也無法與之匹敵。淵國唯一的天險,便是這定軍關,一旦定軍關被我寧國掌控,淵國則是一馬平川,任我來去自由。到那時候,淵國戰馬便是我囊中之物,我寧國,亦可組建一支如淵國一般強大的騎兵軍團。
其次便是南江郡。寧國與南晉隔江而治,若是能夠奪得南江郡,那麽川江之水,由界河轉為內河。我們沿著河岸防,南晉水軍雖然強盛,卻也隻是無用。
第三處,便是離國周郡,奪回周郡,便可扭轉寧國對離國隻能被動防守,無法主動出擊的劣勢。屆時,兵分兩路,一路從川江沿水陸而上,另一路出周郡,雙管齊下,離國必敗。”
方即墨這番謀劃,安國君聽得連連點頭,若是真能如方即墨所說,那麽寧國本土就會變成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隨時可以北上、南下、東出。而坐擁這三大關口,便是千軍萬馬,也奈何不了寧國。
隻可惜,這計劃雖好,但難度確實堪比登天。
尤其是定軍關與南江郡,皆是淵國與南晉重兵把守的要地。以寧國現在舉國上下不過十萬的兵力,想要攻下任何一個,都要付出慘痛的代價,更何況同時拿下兩個。
這種代價,寧國絕對支付不起,就算拿下,也是傷筋動骨,有覆滅之危。
“你的想法雖好,但目前的寧國並無這等國力支持。”安國君歎道,“如果想奪得將這三地,起碼,還需要二十年時間。”
“如果以兵家手段確實如此。”方即墨笑道,“但我有一法,或許不用費一兵一卒。”
“什麽?”
這下,就連安國君也有些驚了。
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這三處要地?
到底是你方即墨瘋了,還是我安國君耳背了?
這樣的事,他安國君可是做夢都沒想過。
“當然,雖然不費一兵一卒,卻仍是會對寧國國力造成極大的消耗,不亞於打了一場大戰。”方即墨道,“而且,這個計劃不是短時間內就可見效的,至少需要一到兩年時間,這期間,寧國可能會承擔極大的壓力。”
安國君聽到這話,心中反而稍安。
如果方即墨說不需付出任何代價就能奪得三地,他反而覺得對方是在信口開河。
“你有什麽想法?”安國君於案台前坐下。
“三地之中,最關鍵的是定軍關與南江郡,要拿下這兩處要地,首先,要與淵國和南晉,開通貿易互市。”
“互市?”
“錢,這個計劃,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有足夠多的錢。”